俗語「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後句少為人知,卻道盡人生智慧

2021-01-09 掐指一算筆記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千年文化,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精神財富。

我們這些當代人想要在人生路上有所成就,顯然應該要以史為鑑,將前人的智慧收為己用。

而在《老人言》中,收錄了諸多老祖宗留下的金句。

這其中,老祖宗傳下的「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則是道盡了現實。

所謂的貪酒不顧人,其實並不難理解,其含義便是,過於貪杯,那很容易因為酒勁上頭,直接耍起酒瘋。

這時候,哪怕你身邊坐著你眼中的女神,也阻止不了你開啟本性。

《老人言》中的另一句話「貪杯誤事」也是蘊含了一樣的道理。

回顧歷史,酒可成人,亦可毀人。李白因酒助詩興而照耀了半個大唐,可其亦因為貪杯上頭,直接借著酒興,撈水中月墜河而死。

所以,喝酒理應適量。

後半句的意思則是倘若一個人過於嗜色,那麼恐怕最後也會因為好色而丟了性命。

畢竟,酒色傷人,這些都是必須適可而止,倘若過度好色放飛自我,歷史上因此丟了性命的皇帝也是不計其數。

在盛世大唐時,唐玄宗創下了又一個盛世,可因為好色,也是在其手上,大唐迎來了沒落。

所以,食色必須適度。

前兩句其實被老人家代代相傳,已經是被許多人熟知。

而後句的現實意義卻是更為重要,其被收錄於《老人言》中,成為很多成功人士的人生指南。

這一句是「顧財不顧親」。

其實,不論是在哪一個時代,都存在這樣的反面例子,西方有葛朗臺道盡了貪財鬼的吝嗇模樣,東方也有儒林外傳的嚴監生,成為中國傳統的貪財鬼畫像。

東西方對貪財之人的描述,足以道明人們對這種品質的厭惡。

當為了財產,不惜拋棄親人,將錢財視為自己的信仰,這樣的人生讓人成了金錢的奴隸。所以守財到了極致,變成了一種病態。

《老人言》中記載的三句話,可謂是道盡了人性,而其背後蘊含的人生智慧,也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

一句簡單的俗語,居然隱藏著大智慧,可見古人的偉大之處。

古人的智慧是不可否定的,可以作為一種修心養性一種非常好的途徑。

《老人言》,這是一本是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話語。可以帶我們領略古時候那些老人家的智慧。

在這本《老人言》裡,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俗語智慧#

一本才59塊錢,比書店便宜太多了,正版書籍也就一頓外賣錢,卻能讓你和家人受益一生,快點讀讀吧。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老話「貪酒不顧人,貪財不顧親,貪色不顧身」啥意思,有何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貪酒不顧人,貪財不顧親,貪色不顧身」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我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起一些老話。這些老話也是最能體現我們農村人的智慧,還有平時生活中的一些經驗。有很多老話聽上去很像粗話,但是卻有著很深刻的人生道理。它能告訴我們後人一些做人的道理。
  • 俗話說: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貪財不顧親;話簡單卻說透人性
    可以說農村的這些俗語看似很簡單,但是蘊含的道理卻一點都不簡單。今天我們就要說這麼一則俗語,俗話說:「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貪財不顧親」,這句話看似非常簡單,但是如說透了人性。首先我們就來說說這第一句,這裡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說一個人要是喝酒過於貪杯,就會很難顧及他人。這個對於喝酒的人應該是深有體會的,在酒桌上要是喝多了,往往就可能會亂說話,導致得罪他人。
  • 農村俗語「貪酒不認人,貪財不認親,貪色不認妻」,有什麼含義嗎
    記得小時候,經常能聽到長輩們說一些簡單的語句,當時年紀小,也沒明白這些語句所講的意思,長大後,經歷過一些事情後,才想起老人說的這些話。今天筆者要為大家分享的俗語是「貪酒不認人,貪財不認親,貪色不認妻」,這句俗語有什麼含義呢?
  • 俗語「人貪三樣,一生白忙」,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句句有理!
    相信大家對於俗語並不陌生,並且聽過很多的俗語諺語,而這些俗語諺語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可以通過動物的異常反應以及大氣雲層的變化來預測天氣,並且在五千年的長河中,誕生了更多有哲理的俗語,它導人向善,讓人們學會了為人處世之道,更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文字來警示眾人。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古人的忠告引人深思
    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澱,讓我們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因為這裡有古人的聖訓,有智慧的果實,我們隨意翻看任何一本經史典籍,都能從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京劇戲曲,或是書法繪畫陽春白雪,我們在每一個領域當中,都有拿得出手的珍品。在這眾多傳統文化的種類當中,俗語文化更像是一顆璀璨的新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 民間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到底什麼意思?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句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三更半夜不能做什麼?老祖宗總結的這一句俗語,說出了古人的兩個避諱。唯有明曉其中利害關係,或許才能明白這句俗語的重要性;一、三更莫貪色「貪色」,一旦說出口,總會讓人覺得羞恥。
  •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後句更有智慧,值得中年人品讀
    比如這幾個下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去引用一些詩詞中,比如高考時用「十年磨一劍」,鼓勵後進生時用「聞道有先後」,提倡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時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俗語說:「三更莫貪色」,其實下半句更重要,能做到的人太少了!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俗語文化散發著獨有的魅力,每一句俗語的背後,都包含著耐人尋味的哲學道理。俗語,閃爍著古人智慧的光芒,指引著現在人更好的生活。熟讀俗語,了解其背後的意義,能讓人生走得更加通順。
  • 俗語:「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重點在下半句,卻少為人知
    他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相,看出這個人以後的前途,由於當時那些帝王和王侯將相都十分相信,受此影響,在民間的老百姓對此也都深信不疑。於是老百姓總結出了很多民間俗語,在從村生活過的小夥伴應該都聽過,這些俗語聽起來很順口,也十分的有趣為,因此在民間也十分流行,受到大家的喜愛。關於面相這個話題,在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就是關於武則天的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 「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三更色為何不能貪?值得年輕人深思
    ——巴爾扎克從古至今古代人通過日常生活積累了許多經驗,他們為了讓自己的後輩們少走彎路,就將這些經驗縮減為俗語或者諺語。然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現,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俗語非常有用。其中有一句俗語非常值得年輕人深思,那就是「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句話是關於日常生活和健康的俗語,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很多年輕人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 俗語:「人貪三樣,一生白忙」,為啥老祖宗留下這句話?不能不知
    老祖宗留下了很多警示後人的話,他們將這些人生的經驗,總結成了一句句精闢的俗語,在後人當中代代傳承。有些俗語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用簡短的幾個字,就告訴我們前因後果,只有畏懼因,才能不怕果,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智囊全集》:「三更莫貪色」,還有半句,很多人都做不到!
    對於此事老祖宗早已有了勸誡,並且用俗語的形式,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健康養生的方法和禁忌。比如:健康養生三件事,睡覺、便利和飲食。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古代人覺得健康養生的頭等大事就是睡覺,一個人只有保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才可以保持身體健康。說到睡覺,俗語:「半夜三更莫貪色」,同樣是勸誡我們要重視休息,尤其是不要熬夜。
  • 農村俗語「論旁人斤斤計較」,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少有人知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因為人的一生都是個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的與時俱進,才會不使我們落後,現今不少年輕人,因家境優越,從而選擇了每天遊山玩水,從來都不曾考慮要是哪天沒有這種生活,自己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這樣的生活是悲觀的。
  • 農村俗語「三更不貪色,半夜不貪食」,包含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包含了一個養生學的問題,如同道家說的過午不食一樣,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教育我們後輩,如何生活,少走彎路,所謂小話語大智慧,始終記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話的真正含義就好!!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句俗語的含義。
  • 俗語:「酒後不語真君子」,其實還有後半句,能夠做到才是好男人
    說的是人生那麼長,聰明的人會把目光放長遠,忍一時不僅僅是海闊天空,還有無限逆轉的機會。一直以來,人們都說酒後吐真言,《智囊全集》中的一句話,酒後不語真君子,很多人都對這句話十分熟悉。接下來跟著聞道一起來看看吧。自控力很強的君子,也不能保證不說錯一句話,尤其在喝酒之後,腦子不太清醒,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很容易得罪別人,於是就產生矛盾,鬧得不歡而散。
  • 俗語「兩腮無肉,必定難鬥」,後半句同樣精彩,卻少有人知
    加上古代知識的獲取門檻較高,使得別有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機,使得相學文化面目全非淪為欺世盜名的典型。雖然面目全非,但從民間俗語中還能窺見一些端倪。相學本身高深莫測,但百姓卻結合自己的經驗有了另一番解釋雖過於主觀但頗接地氣,就拿這句俗語「兩腮無肉,必定難鬥」以及其同樣精彩的後半句就時常成為老百姓判斷人品優劣的第一根準繩。
  • 老祖宗的告誡:人到50,想體面過好後半生,這三條天機,要參破
    老祖宗的告誡:人到50,想體面過好後半生,這三條天機,要參破人到50,是進入人生後半段了,所要做的必須是守成、瞻後、固本。因此 一切任何的有風險的事兒,絕不能嘗試;與己無關的事兒,不去顧及;傷身傷神的事兒,絕不能觸碰。
  •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六十,這二件事儘量少做,或會消耗福氣
    越是人生行險處,風吹浪打水波急。人生路漫漫,越是去做各種危險的事情,就越容易陷入更深的一層境界裡。很多人難逃欲望的驅使,因為有野心,所以不停奮鬥,積極進取。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到了60歲,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那些努力拼搏的年紀,已經過去了。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下半句更加精彩,早知道早受益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在各種文化的交織之下,我們可以更好的生活,也可以讀著文學經典啟發我們的智慧。無論是唐詩宋詞的儒雅,還是言簡意賅的俗語老話,都是先人們智慧經典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見證。而這裡所說的朋友,也是中國人最看重的一部分。一個人如果結交了好友,就會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自身也會跟著變富起來,不僅僅是物質條件的富有,更多的是對這個社會的認知。相反,如果結交的都是一群狐朋狗友,就會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多一些磨難,少一些開懷暢飲。所以對於如何交友,老祖宗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兩腮無肉不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