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酒中不語真君子」,下半句才是精華,說透人性入木三分

2021-01-11 生活儀式感主播

說起農村人,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一旦你與農村老人深入接觸之後,你會發現在他們滄桑的眼神背後,對於人性的理解也是入木三分。

雖然許多農村老人並沒有非常高深的學問,但是往往卻能夠說出一些耳熟能詳的俗話俗語,不少俗語值得深思!其中《老人言》中收錄了這樣一句農村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下半句才是精華,說透人性入木三分!

完整的一句俗語應該是:「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句俗語的意思非常簡單明了,但是農村老人們為什麼會把它們凝練成俗語傳承下來呢?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首先,「酒中不語真君子」

我們常說「酒場」就是「生意場」,即便是如今,依舊很多人將酒桌當作生意談判的地方;因此不少人喝了一點酒,就開始「稱兄道弟」;這種酒桌上的「稱兄道弟」,其實又有多少飽含深意呢?其實說穿了,都是為了利益而已!

所以,農村老人才說,在酒桌上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會因為酒精的刺激而輕易給你保證或者諾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因為「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其次,「財上分明大丈夫」

從字面上我們也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待人接物的時候,錢財方面一清二楚才是大丈夫所為!」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親兄弟,明算帳」;錢財上面,只有分清楚、講明白;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

如果在涉及到金錢的時候,講究愛面子、人情,那麼很容易會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因為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

所以,這句出自《老人言》的「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它的意思:「在酒桌上喝酒時,不亂吹牛、不許諾言的人是好樣的;錢財方面不假大方、丁是丁卯是卯,才是有所作為的人!」從這句俗語上,的確後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說透人性入木三分!

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年輕人在奮鬥的過程中,要心存善念,因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也不能死腦筋,因為「防人之心不可無」。

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這樣你才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你說的話別人才會聽!因此,對於《老人言》中的俗語,我們還是應該細細品味其中的真諦,這對於我們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

在這本《老人言》裡,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一本才49塊錢,比書店便宜太多了,正版書籍也就一頓外賣錢,卻能讓你和家人受益一生,快點讀讀吧。

快點擊這裡購買 ↓

相關焦點

  • 俗語:「酒後不語真君子」,其實還有後半句,能夠做到才是好男人
    古人說的真正的君子是什麼樣的呢?在不同時期,君子的意思也各不相同,最早的時候指的是國君之子,強調地位的尊崇,後來經過千百年演變,逐漸成為品行高尚、博學多才的代名詞。在馮夢龍的《智囊全集》中,嚴格規定了君子的言行舉止: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
  • 「酒中不語真君子」,後半句也是精闢,藏著一個人的人品
    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說:「酒中不語真君子」。「酒中不語真君子」,後半句也是精華,藏著一個人的人品顯然,這句話就是對君子酒品的要求,「不語」不是說你喝醉了就不能說話,而是不說醉話胡話,有的人喝醉了就漲紅了臉,開始瞎吹捧瞎承諾。一個對自己要求嚴苛的君子呢,明白克制,知道分寸。有這樣一位暴君啊,將這句話作為檢驗臣子的試金石。
  • 老人常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老人言》中有一句相當經典的俗語——「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相信這句話大家都已經聽說過了,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也就是說光從一個人的外貌,是無法看出這個人的內心本質的,只有相處久了,才可以洞察人心。在古代,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人才輔助自己上位,因此察人很重要。
  • 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後半句才是精華,越早知道越好!
    就比如那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幾乎人盡皆知,但其實還有下文,而且比上文更加經典與深刻。我們先說上半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實顧名思義很好理解。無非就是說我們在種莊稼的時候下的種子是什麼,結出來的果實就是什麼。不會出現下的瓜種卻結出了豆子,種的豆子卻結出了西瓜這樣荒謬情況。古人雖然說的是種莊稼,其實影射的還是人性,如果人不學好,那麼就會越來越壞。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非常重視情感。
  • 《羅織經》入木三分的一句話,僅20個字,說透了多少人的職場困境
    《羅織經》中「入木三分」的一句話,僅僅20個字,說透了多少人的職場困境!當然就是人性!人首先是一種動物,然後才被稱之為人,是動物就會有動物的本性,而動物的本性就是充滿著殘忍,為了自己的利益,會將競爭者置之死地,而人又之所以是人,就是人比動物又多了一層偽裝,所以偽裝的人比動物更難對付!經過千百年的鬥爭,古人對人性就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就寫下了一本千年奇書,這本書叫做《羅織經》,顧名思義,這是一本羅織罪名的書,為啥要羅織罪名呢?
  • 古語說「老人是條龍」,為何把老人比作龍?下句才是經典值得深思
    大多數年輕人對於老人的看法都處於辯證的狀態,並不會對長輩唯命是從。 事實上每家每戶都會有老人,我們常說「家有一老,如獲至寶」。一個明辨是非的長輩可以讓整個大家庭和睦相處,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不講道理的老人,也會對年輕人的價值觀造成影響。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 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 首先,讓我們對「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出處進行探索研究。
  • 俗語「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有的俗語,甚至連老外都能一本正經地說上幾句。在農村盛傳一句俗語,叫作「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我在很小的時候,經常聽村裡的長輩們說起。最開始,我的理解比較簡單,覺得這個俗語講的意思是有錢了不一定非要住多大多好的房子,畢竟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在沒有什麼錢的時候,就不要到外面胡吃海喝,花天酒地,去很遠的地方玩耍了。
  • 古人云:「食色性也」,下半句才是重點、但惜十人九不知
    古人云:「食色性也」,下半句才是重點、但惜十人九不知從古至今和「色」相關的論述非常多,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是好事,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我們有越多揭露本性的言論,也進一步說明我們對自身有著深刻的認識。再者,性指的也不是男女之間的房事,而是指人的天性,所以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是,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聽完後大家是不是有一種頓悟的感覺,沒想到這句話本來的含義如此的純潔和美好,可是卻被現代人曲解成了猥瑣的含義。不過細細想去,從人性的層面來分析,歪曲後的這層含義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更經典,道透世態炎涼,卻鮮有人知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是由古代人總結生活經驗所得,歷經千百年的口口相傳,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這句「笑貧不笑娼」,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在中國國內流傳甚廣,想必很多人也都聽說過,意思也很簡單,就是指人們看不起沒有錢的人,但是那些表面有錢,背地裡卻坐著骯髒齷齪的勾當的人我們卻沒有那麼討厭。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娼」並不僅僅是指娼妓,也是泛指一切用不正當手段謀取錢財的人。這種不在意錢的來源的價值觀顯然是錯誤的,可是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赤裸裸的人性。
  • 古人云:樹怕三搖,女怕三撩,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揭露了人性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流傳著許多祖宗留下來的俗語,這些俗語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流傳到現在,一定是有其中的一些道理的,比如說老人常說:「兩腮無肉不可交」,比如說「娶妻娶德不娶色「等等。明代大才子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曾這樣說道:「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樹怕三搖春季是植樹的最佳季節,也就是三四月份。
  • 很少人知道,後半句才是精華
    很少人知道,後半句才是精華文/雲夢俗語,一般都是一些生活經驗豐富的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無一不包含了他們的智慧,而其中很多的俗語內容都非常的有意義,可以給後人提供建議,幫助他們多多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這些知識一般不是書本教給我們的。所以多學習一些俗語是很有必要的。有很多俗語都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經歷過歷史的洗滌,傳到如今必定是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富有人生真諦。
  •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我們在社會上生活與工作,每天都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一點,古人總結了很多很多經驗教訓,而這些經驗教訓很多都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廟小妖風大」,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它說的是如果一個廟比較小的話,那稍微出現幾個法力比較高的妖怪它就鎮不住了,結果就只能任由這些妖怪大刮妖風。
  • 你贊成寧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這句話嗎?為什麼?
    孔夫子對小人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民間還有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自古我們都對小人的兇殘認識深刻,所以才有了很多對小人的經典論述!「寧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這句話也是從生活中得出來的經驗。牛頓說過:雖然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但我卻估計不出人們瘋狂的程度。
  • 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
    一兩句俗語可以讓我們交談的更加方便,同時俗語還風趣幽默,這樣很容易讓人記在心裡,不容易忘記。比如我們用人的時候,經常會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對一件事情專心下苦功夫,也會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再比如我們和朋友之間稱兄道弟,常常會想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等等。
  • 一個人如果把人性,社會看的太透,是一個怎樣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認為一個真正看透人性,看清社會的人少之又少。它需要你有豐富的閱歷,清楚的認知,縝密的思維以及對價值觀的充分理解,否則你根本看不透人性和社會。
  • 上半句「朽木不可雕也」,下半句才經典
    生活中,嘗嘗能聽到這句話:『朽木不可雕也「,意思很簡單就是說一個人始終無法改造或者是品質壞到了極點,當然生活中我們常會用這句話來形容很笨的人,說他是一塊朽木,反正是不好的意思,腐爛的木頭,還怎麼去雕刻,人也一樣,壞到了一定的程度,那真是無藥可救了,不過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就這一句,其實它還有下半句
  • 古人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下句才是精華,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說這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凝聚了全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可能都知道孔子的《論語》中講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是一句很經典的話,至今都有人把這一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但是下一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不知道。
  • 下半句才是經典,不過很少有人知道!
    下半句才是經典,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大家的生活中應該聽到過很多老人說的話,通常那些老人說的話都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他們都包含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如果你理解這句話的話,那麼就可以對你的人生產生非常大的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學習一句老祖宗說的話,這句話叫做笑貧不笑娼,很多人聽到這句話肯定覺得笑就是說笑話,娼肯定就理解為娼妓,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笑貧不笑娼」,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