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2021-01-08 老酒論道

縱觀整個世界的文明史,我國是唯一一個不曾有過斷層的國家。即使這個國家風雨飄搖,有過頻繁的戰亂,甚至是外敵入侵,中華民族依然是屹立不倒。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人為我們留下許多優秀的歷史文化。這些文化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更新、進步。

不僅如此,古人還不斷的學習其他文化,使我國的文化趨於完善,這一點也令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華文化痴迷,其中最令老外痴迷的莫過於俗語文化。俗語是老祖宗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生活哲理的短語,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指引我們更好的生活。有的俗語,甚至連老外都能一本正經地說上幾句。

在農村盛傳一句俗語,叫作「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我在很小的時候,經常聽村裡的長輩們說起。最開始,我的理解比較簡單,覺得這個俗語講的意思是有錢了不一定非要住多大多好的房子,畢竟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在沒有什麼錢的時候,就不要到外面胡吃海喝,花天酒地,去很遠的地方玩耍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再加上聽了一些老人的講解,我才知道了其中的深意。今天我就把這個俗語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樂子。

在很早的時候,人們都是居住在洞穴裡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到才慢慢建起了房子。從那時候開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美麗堅固的房子,住得既舒服又安全。擁有一個豪華的房子,在古代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我國古代,有錢人都被稱作「大戶人家」,按理說他們物質生活富裕,那為什麼還有「富不睡大宅」這一說法呢?

這裡的大宅並不是指多大的房子,指的是臥室的大小,這裡說的是再有錢的人,同樣也是夜臥八尺,所以說臥室不用太大。就好像古代的皇帝,他們擁有著整個天下,但是他的臥室卻和平常人家差不多大小。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古代的生活條件差,沒有各種取暖設施,屋子裡的取暖只能依靠一盆小小的火爐。如果臥室面積小的話,就能很好地起到保暖的作用,因此臥室小的好處還是挺大的。

而「貧不出遠門」則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雖然我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但是在如今這個高消費的時代,沒錢寸步難行,因為在外面除了消費還是消費,一般的人家是很難承受起這份壓力的。俗語其實還有後半句,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俗語才更值得我們深思。

對於那些上了歲數的人,大家在稱讚他健康的時候,總喜歡說:「這個人看起來好精神啊」。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一旦步入老年之後,體力與精氣神都會衰退,老年人若想延緩衰老,就要多活動,留住精氣神是關鍵。另外,年輕人精力比較旺盛,所以不能吃過多壯火的食物,否則對身體也是百害無一利的。

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都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尤其是後面兩句俗語,更是值得我們去牢記,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相關焦點

  • 農民貧富有別,俗語「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是什麼意思?
    在他們看來,錢夠花即可,有關貧富還有很多淺顯易懂的俗語。其中有一句是老人從小說給我聽的,「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那麼這句話具體來說是什麼意思呢?請接著往下看。直譯過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講述貧富人之間一種常見的現象。富人有錢但是也不能睡在大房子裡面,窮人一般不能出遠門。前半句比較矛盾,農民也很難理解,現在很多的富人不都是住在大房子裡面嗎?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非常重視情感。
  • 農村俗語「論旁人斤斤計較」,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少有人知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因為人的一生都是個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的與時俱進,才會不使我們落後,現今不少年輕人,因家境優越,從而選擇了每天遊山玩水,從來都不曾考慮要是哪天沒有這種生活,自己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這樣的生活是悲觀的。
  • 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其實後面一句才是精華
    比如民間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雖然許多俗語聽上去有點粗鄙不堪,但是仔細讀來又覺得有幾分道理,可以從中領悟到一些精華。不同地方的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其實民間俗語很大程度受到地理位置、天氣氣候、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影響。古時候人們通過總結歸納,從而得出結論,最後才產生各種各樣的俗語,或者說是生活經驗。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我們經常聽到「好馬不吃回頭草」,並把這句話當做口頭禪,多用於形容不走回頭路。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 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卻很少有人知道
    無論是在農村裡還是在城市中,俗語這門民間語言藝術都非常受老百姓的喜歡。這是因為它語言通俗卻蘊含深意,是老祖宗們智慧的結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俗語有勸勉孩子珍惜時間的「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描述世間險惡的「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等,今日給大家介紹的俗語是大家都聽說過的「半路夫妻硬如鐵」,但其實這句俗語的精華並在此,而是在很少人知道的下一句。
  •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
    自古以來,俗語的數量可謂是不可勝數,因為老百姓的知識文化水平有限,俗語的通俗易懂更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愛和接受。今天這句俗語是關於愛情和婚姻的,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俗語就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其實這句話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
  • 老人常說「酒中不語真君子」,下半句才是精華,說透人性入木三分
    雖然許多農村老人並沒有非常高深的學問,但是往往卻能夠說出一些耳熟能詳的俗話俗語,不少俗語值得深思!其中《老人言》中收錄了這樣一句農村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下半句才是精華,說透人性入木三分!完整的一句俗語應該是:「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句俗語的意思非常簡單明了,但是農村老人們為什麼會把它們凝練成俗語傳承下來呢?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既有修身也有養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不錯的實用價值,在引導養生或生活方面都有著不錯經驗,不過還是需要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大家看看是不是有沒有道理可言。老不洩殘精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指那方面的事兒不可以過度,對於老年人來說一滴可就抵得上十滴血的說法,當然這並不科學依據,不過老年人的身體確實需要保養。
  • 俗語:「飽暖思淫慾」,許多人不知道還有後半句,那才是精華所在
    通俗的說俗話就是具有傳統意義其有一定道理的話,這是老祖宗用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精華,讓後人受益匪淺。並非所有的俗語都能廣為流傳,有些俗語因為某些原因,只火了一句,並不完整,但很多人都不知曉。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溫飽思淫慾」,其實這只是上半句,最經典的是下半句,卻因為太直白,被很多人忽略了。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
    「窮走水一家毀」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窮人外出謀生的事情。 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窮人做生意的時候,千萬不要選水路這種交通方式。這主要是因為雖然這種方式速度較慢,而且走水路的風險也特別大。 雖然在古代社會交通不便利的前提下,走水路無疑是古人心中的最佳路線。尤其是走水路還能路過一些沿海城市,由於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比較繁榮,所以對做生意可能會有一定幫助。
  • 俗語:「好藥難治冤孽病」,啥意思?很少人知道,後半句才是精華
    俗語:「好藥難治冤孽病」,啥意思?很少人知道,後半句才是精華文/雲夢俗語,一般都是一些生活經驗豐富的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無一不包含了他們的智慧,而其中很多的俗語內容都非常的有意義,可以給後人提供建議,幫助他們多多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這些知識一般不是書本教給我們的。
  • 俗語「人看四相,富貴難忘」,究竟是哪四相?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在交流溝通的過程當中,總是會說出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一兩句俗語可以讓我們交談的更加方便,同時俗語還風趣幽默,這樣很容易讓人記在心裡,不容易忘記。俗語文化早已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雖然表面的意思看起來簡陋,但是內在的道理卻是讓人感同身受,受益良多。民間有一句老話「人看四相,富貴難忘」,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其中的四相指的是哪四相?其實俗語的後半句才是精華所在,讀懂後可以讓我們擁有「識人」的本事。
  • 「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 」,後半句同樣精彩,卻少有人知
    「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 」,後半句同樣精彩,卻少有人知我們都說相由心生,很多人的長相可能離不開他的性格和言行,我們可以從這個人的面相看出這個人的本質,古時候的人也都很是奉行這句話,用這種辦法看人也都是很準。
  • 俗語「兩腮無肉,必定難鬥」,後半句同樣精彩,卻少有人知
    在筆者看來,爭論是大可不必的,客觀的看待古今文化才是應有的態度。只有置身其產生的時代背景下才能明白其產生是客觀必然的。就拿古時候的相學文化來說,我們不可否認其確實有著嚴密的邏輯關係,而古代名家的相關著作也確實有著不少的實踐案例,之所以會被今人嗤之以鼻,還是因為相學本身內在聯繫龐雜且過於晦澀高深,常人難以企及。
  •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什麼,少有人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增廣賢文》裡記載過一句話,現代的老人也經常掛在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兒孫自有子孫的福分,父母不必為其擔心。
  • 農村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耐人尋味,可惜少有人知
    農村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耐人尋味,可惜少有人知對於錢財,大多數人都是心懷嚮往。的確,在現在這個物質的社會,你沒有錢確實很難辦很多事情,又或者說,你沒有錢,很多人都不屑幫你辦事情。這其實是不正的風氣,可是我們並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一事實。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現在還有用嗎?聽了反正不吃虧
    不過,這位著名軍事家、西楚霸王項羽卻因為不明白「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道理,最後落得個楚歌絕唱、烏江自刎的結局。中國人善於總結社會規律和相關經驗,並編製成朗朗上口的諺語用於警示自己和告誡後人。我們常說的「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便是較為經典的俗語。這個俗語在項羽的故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現在你知道這個俗語的後面兩句是什麼呢。
  • 老話「人不出門身不貴」,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讀後感慨良多
    我國的俗語文化,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一騎絕塵,深受民間老百姓的喜愛。即便到了如今的年代,依然有人將俗語老話掛在嘴邊,在與人交談的時候不自覺地說出,給人一種親切和善的感覺。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何意?富了以後不能住大房子了?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讀得我有些不太明白,有錢了住大房子難道不好嗎?你看看那些帝室貴胄,哪個不是住在闊氣的大宅子裡面?《紅樓夢》中的榮、寧二府,那叫一個氣派。這裡為什麼一定強調「富不住大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