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世界的文明史,我國是唯一一個不曾有過斷層的國家。即使這個國家風雨飄搖,有過頻繁的戰亂,甚至是外敵入侵,中華民族依然是屹立不倒。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人為我們留下許多優秀的歷史文化。這些文化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更新、進步。
不僅如此,古人還不斷的學習其他文化,使我國的文化趨於完善,這一點也令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華文化痴迷,其中最令老外痴迷的莫過於俗語文化。俗語是老祖宗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生活哲理的短語,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指引我們更好的生活。有的俗語,甚至連老外都能一本正經地說上幾句。
在農村盛傳一句俗語,叫作「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我在很小的時候,經常聽村裡的長輩們說起。最開始,我的理解比較簡單,覺得這個俗語講的意思是有錢了不一定非要住多大多好的房子,畢竟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在沒有什麼錢的時候,就不要到外面胡吃海喝,花天酒地,去很遠的地方玩耍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再加上聽了一些老人的講解,我才知道了其中的深意。今天我就把這個俗語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樂子。
在很早的時候,人們都是居住在洞穴裡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到才慢慢建起了房子。從那時候開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美麗堅固的房子,住得既舒服又安全。擁有一個豪華的房子,在古代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我國古代,有錢人都被稱作「大戶人家」,按理說他們物質生活富裕,那為什麼還有「富不睡大宅」這一說法呢?
這裡的大宅並不是指多大的房子,指的是臥室的大小,這裡說的是再有錢的人,同樣也是夜臥八尺,所以說臥室不用太大。就好像古代的皇帝,他們擁有著整個天下,但是他的臥室卻和平常人家差不多大小。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古代的生活條件差,沒有各種取暖設施,屋子裡的取暖只能依靠一盆小小的火爐。如果臥室面積小的話,就能很好地起到保暖的作用,因此臥室小的好處還是挺大的。
而「貧不出遠門」則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雖然我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但是在如今這個高消費的時代,沒錢寸步難行,因為在外面除了消費還是消費,一般的人家是很難承受起這份壓力的。俗語其實還有後半句,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俗語才更值得我們深思。
對於那些上了歲數的人,大家在稱讚他健康的時候,總喜歡說:「這個人看起來好精神啊」。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一旦步入老年之後,體力與精氣神都會衰退,老年人若想延緩衰老,就要多活動,留住精氣神是關鍵。另外,年輕人精力比較旺盛,所以不能吃過多壯火的食物,否則對身體也是百害無一利的。
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都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尤其是後面兩句俗語,更是值得我們去牢記,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