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77
前幾天,演員趙陽上了個熱搜,熱搜詞條叫「原來朱偉是公孫策」。有不少看了《沉默的真相》的觀眾,是實打實地沒認出來,這位在劇中不修邊幅、脾氣火爆的警察朱偉,竟然是十多年前的《少年包青天3》裡,那個溫潤如玉、謙謙有禮的才子公孫策。
也許是公孫策一角太過深入人心,在未見到趙陽前,記者想像中的他也該是公孫策那樣子,大概是位溫和的中年人。可沒想到實際見到的趙陽,反而會更多一些朱偉的底色。
他描述起劇情來繪聲繪色的,帶著角色的語言風格,還未播出的臺詞幾乎記得分毫不差。模仿警察審訊的狀態時,他會盯著你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你哪兒的?你多大?你哪年到北京的?你在北京都做了什麼?一年一年,慢慢說。」聽得人不由得地坐直,緊張感順著後背一點點冒上來。
「因為職業習慣,可能說著說著一個故事,別人只是說事兒,我說的時候就開始扮演角色了,開始營造環境了,這是下意識的。」
趙陽骨子裡其實是個「挺搖滾」的人,挺狂野不羈的,尤其是演公孫策那會兒,拍完以後去片場跟人道別,長頭髮放下來,別個珍珠魚皮錢包,掛上在埃及買的大銀鏈子,穿上戰靴,戴著一個雷朋墨鏡,三個半月下來終於做了回自己。劇組的人看他半天,沒認出來,「這是公孫策?你平常是這樣的?」那個時候,他心裡是「搖滾範兒」的,但型不是。
的確,「陽策」是長久以來,趙陽留給觀眾最鮮明的印象,要想徹底覆蓋這個印象,難度不小。他也坦誠,《少年包青天3》之後,自己經過了一段可以說是默默無聞的日子,但是,「我不是碌碌無為。」
近幾年來,從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開始,趙陽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觀眾的視野當中。他演話劇《局外人》,演《悍城》裡的霍思樂、《大江大河》裡的虞山卿、《失蹤人口》裡的馬鴻信、剛收官的《局中人》裡的陸文章,直到現在,演了《沉默的真相》裡的「平康白雪」朱偉。
他總歸以各種不同於公孫策的形象,被更多的人看到了。
「所以你說是一帆風順嗎?有沒有你自己承受的時候,孤獨的時候?當然有。那我們都是一點一點這樣走,我本身就做好走一輩子的準備的,這一輩子都得這麼著,這無所謂,沒有關係。」
01
《沉默的真相》是趙陽近些年來遇到的,很難得的一個劇本。
他曾經跟經紀人長談過,自己喜歡劇情片,包括案件劇,結果有一天,經紀人就給他發來了這樣一個劇本。「當時我不捨得看,就像很多人追劇,有的人習慣一口氣看12集,有的人習慣今天看1集明天看1集,我當時就有點捨不得把它看完,因為很快看完我就沒得看了。」
《沉默的真相》的劇本跟小說有些不同,在劇本裡,朱偉的人設變得更豐富了一些,對案件的作用也就更大。趙陽透露,原劇本裡的朱偉比觀眾現在看到的更過癮、更棒,他們在拍的時候,已經把這個角色柔軟化了,但他依然非常精彩。
在剛拿到劇本的時候,趙陽最先想的,是把角色很平實地完成。他有暴躁、魯莽、大嗓門等很直接的性格體現,那麼形體狀態呢?需不需要把身上的肌肉練得更結實、更粗壯一點?人到中年,肚子是不是會再挺一點?但他最終覺得,朱偉最重要的特點,還是他的普通、平實,正因如此,他才真,才更像他。
「我在演朱偉之前也找刑警,包括曾經幹過重案組的刑警一起聊過天,我就感覺他是掉到人堆裡認不出來的那種,沒有事找到他的時候,你就感覺他很普通,但是有事找到他,他得問你的時候,他的職業性就出來了,平常他不冒進。」
在劇中,刑警朱偉和檢察官江陽、法醫陳明章、律師張超、記者張曉倩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替侯貴平翻案。他們兵分兩線,江陽、朱偉、陳明章奔波於2003年,張超和張曉倩是後來者,最後他們兵合一處。因而在劇中,趙陽和飾演江陽的白宇、飾演陳明章的田小潔對手戲最多。
他跟田小潔單獨的戲基本沒有,一般他倆在的時候,白宇都在。但就劇情來說,朱偉和陳明章認識的時間更早、更有信任度,他太知道陳明章是什麼樣的人。兩人一起演的時候也很開心,趙陽覺得,田小潔很有陳明章的形,一下就能讓人入戲。加上他們入行的時間長短差不多,演的時候,自有來自年紀和經驗的默契在其中。
讓趙陽沒有想到的,是「陽春白雪」中的另一半,白宇。
「我知道白宇演江陽的時候,我去搜了一下,我看了他的劇照,當時我就覺得他肯定錯不了。他年輕靚麗,但不是人們說的小鮮肉,他是可以扔掉自己各種去塑造各式各樣角色的演員。」
他們三個人在一起演的時候,不是完全按照臺詞設定,到了規定情境就非得抬個手,或者看彼此一眼,而是非常真實地在交流,合作起來絕對算是得心應手。「我們在現場,有的時候也許演飛了,真的已經笑得咳嗽,笑得緩不上來了,但是還能繼續演。」有的時候,他們也會演到真的難過,演完半天都說不出話來,還沉浸在劇情當中。
除了三人之間的對手戲,趙陽最喜歡的,是跟廖凡在水站對話的那一場。作為演員,他們有時也會幫助編劇去豐富角色臺詞,使其更加合理化,但是那場戲,他們只是簡單調了調幾個字,沒有多加很多東西,儘量讓它言簡意賅。
「廖凡在那場戲當中對我的提示和幫助挺大的,我們在一起拍了挺長時間,因為覺得那場戲重要,彼此說了很多真實的、內心深處的話。朱偉也終於把他想說的話說出來了,和一個跟他一樣孤獨的人。」
廖凡飾演的嚴良在那場戲中說道,「原來我認為我很孤獨,後來我才發現,其實你們更孤獨。」這句話同樣也是朱偉想說給嚴良的。
在趙陽看來,朱偉和江陽的孤獨是面對侯貴平這一個案子,他們的孤獨只有一次,從此走向萬劫不復。但嚴良的孤獨是一生的,他的孩子沒了,兄弟沒了,他的孤獨在於,他要獨自面對未來的很多案子。
所以觀眾看了《沉默的真相》,最直觀的感受也許是壓抑,但在所有的主創眼裡,這不是一個壓抑的故事,這是一個悲壯的故事。
「大家不是都會說,『正義也許會晚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都說這話。它晚到了也值,因為那是他們用了將近十年的心血、精力、財力甚至生命,不惜一切努力去實現的結果,它有意義,它當然有意義。」
cr.節操橋上炮龍烹鳳的魔女總裁
02
拍了《沉默的真相》,趙陽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演員,值了。他自認自己不是什麼明星,人也沒有多火,但是這幾年他演過話劇,演過一些好的電視劇和網劇裡的角色,他都覺得值了。「特別是話劇《局外人》,還有現在的朱偉,作為一個演員,幸福。」
說起趙陽,總也忽略不了他演過的公孫策,雖然趙陽內心不是公孫策那個型的,曾經他也一度排斥有人老跟他提公孫策,但是再說起來,他只覺得驕傲,也很感激。而且現在,他的年紀漸長,鬍子白了,臉上有了褶子,他可以更多地做他自己,也可以更多地做那個內心柔軟、溫暖的人,他都可以做了。
「可能那個時期年輕,也較勁,總想說有些別的角色我也很用心啊,你們怎麼就看不到?我別的角色演得也很入戲,你們為什麼跟我說我不喜歡,沒有公孫策那麼溫潤如玉了,那麼儒雅了,好像否定了你很多別的,心裡會不開心。」
當時的趙陽不認為自己是個偶像型的演員,也不覺得「童年男神」這種標籤對自己有多麼大的意義。他沒意識到自己在二十七八歲演了這麼一個角色,在觀眾看來,等於是個「小鮮肉」演了一個漂亮公子,「而且還有意思,人還好,好喜歡他。」他沒意識到這些。
他認自己是個演員,演員不會一輩子只演一種角色類型,怎麼偏偏有人覺得他就只該演這個?他較勁就較勁在這兒。
「所以現在我比那時候明白了點,長大了點,我感激那時候的劇本、導演、製作團隊,他們執意選了我演這個,我也感謝那麼多的熱心觀眾,感謝他們曾經那麼認可過我。雖然說從那裡頭拔出來有很大的困難,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我一直在做,我不較勁大家對公孫策的認可了,永遠用他對比我、衡量我,挺好的。」同時,他也不會放棄嘗試新的角色。
《少年包青天3》
《少年包青天3》播出的時間是2006年,那個時候網友用的社交平臺還是博客,趙陽的粉絲以每天好幾萬的數量增長。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甚至是追捧和迷戀。
但是縱觀趙陽的整個職業生涯,他中間有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都遇不到自己特別心儀的劇本,或者角色。
「如果你不是主角,你可能一直都遇不到,但你只要調整好自己的位置和心態,你就知道,每一個角色他都是金子、都是寶石,你都可以把他的光放出來。當你能夠把他放出來的時候,你的這個角色可能也就更加重要,他的情感命脈也就細緻了,你的舞臺也就更大了。」
原來有段時間,趙陽不想演壞人,不是那種徹頭徹尾的壞,而是那種齷齪的、骯髒的、有著小人心理的角色,他心裡很接受不了。倒不是怕觀眾對自己的認知有所變相,或者是有什麼偶像包袱,他就覺得這個勁兒他擰不過來,他說不通自己。
「當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壞人當然要演,有的時候你說你想把好人按著壞的演一演,不讓。好人什麼都可以說,甚至是說粗口,可以嗎?不可以,有點兒就行了。所以你就老得收著,收久了你難受。」
演好人的幸福之處在於,必定有更多的事件在他身上發生,有了這種表演上的空間,那就得扛住別的缺憾。「但是演壞人呢,我一直壞,哪怕只有一絲的不舍、一絲的動容和牽掛,觀眾都會知道,其實他本來不想來著,他沒有辦法了,他走得太遠,回不了頭了。」
當時的趙陽想不明白這點。要是有人找他演一個扶不上牆的、很軟弱的、背叛自己老婆的老公,他心裡就覺得為什麼?他為什麼要這樣?
「但你要我現在去演,沒問題,我當然可以演,因為一切皆有原因。你以為那些壞人內心就不覺得自己是英雄嗎?每個美女都想演仙女,每個男人都想成英雄。《無證之罪》裡的李豐田也是英雄,在他的那個世界裡,你們讓我的孩子、我的家人的死成了冤案,我就要一個一個地讓你們消失。只是說我們從我們的角度上看,他是一個壞人,你理解不一樣。」
趙陽近些年來演過的角色,多半帶些普通人不太有的、或者不那麼「好」的特質。在《嫌疑人X的獻身》裡,他是個暴力狂、登徒子;在《大江大河》裡,他是個精緻利己主義者;而在《沉默的真相》裡,他又是個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正義警察。
這些角色雖說有好有壞,但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特質,就是真實。
「比如說虞山卿自私,他就自私了,他自私他告訴你,真實吧?陸文章純粹,在他看來自己早就應該和故去的人見面了,他還沒死的唯一目的,是要讓那些壞人不能活。《悍城》裡面也是,霍思樂一直倒黴,辦什麼都不成,但是被人相信的時候,他第一個衝上前,他可以帶著隊伍去懲罰黑惡勢力。他們都是真實的。」
趙陽選擇他們,並非矯枉過正,對溫潤如玉的反面有偏愛,他只是喜歡內心真實的角色而已。
「角色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他們有閃光的特質,那是我們平常生活中的很多普通人,也許無法實現,或者丟掉太久的東西。其實普通人都應該真實一些。」
03
趙陽十幾歲的時候,不知道是成長的原因,還是因為一些生活上的變故,他的心裡總有一種隱隱約約的孤獨感。
那個時候他最想考的其實是警校,因為他想做一個背負了很多責任,但是沒有嘴去說的職業。「很多案情,很多社會的陰暗面,我能跟自己的家人去說嗎?你們知道的越少越好。」這是他想當刑警的原因。
他還去考過飛行員,飛行員同樣孤獨,他們背負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無人可以訴說。「你會看到機長是誰嗎?像《中國機長》這樣的故事,機長做了事情大家給他鼓掌,多棒,但是他的那份責任、那份壓力呢?」
這種「你們知道的越少越好」的孤獨感,長期縈繞著他。
在考飛行員的同時,趙陽還去考了上海戲劇學院,他想趁著年輕,努力去試,不管成與不成,起碼多了一種選擇機會。但也因此,他錯過了考警校的時機。
「當我做演員的時候,我也體會到了一種孤獨感,就是我在舞臺上的時候。我靜靜地在那裡呼吸,閉上眼睛,相當於你獨自在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場景裡,大家都在看著你,你跟自己說可以歇一會兒了。」 他體會到了這種來自孤獨的快樂。
「孤獨並不讓人落淚,它是很快樂的。」他說。
話劇《我的妹妹安娜》
趙陽從上戲畢業後,去了中央實驗話劇院,後來中央實驗話劇院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合併,建立了中國國家話劇院,他順理成章地成了國話的一名演員。
但是話劇演員向來清貧,只靠演話劇做不到不愁生活,為了多掙點錢,趙陽很多時候要去拍影視劇。
2015年左右,他去了美國一趟。剛要走的時候,很多戲來找他,但他只能拒絕,他鐵了心地要在美國學習一年。
結果回來以後,已經沒有一個影視劇再找他了。
他到師哥們的新劇裡客串,有的角色沒有名字,有的角色只有幾句臺詞,他就這樣一點點地重新開始。趙陽也回去演話劇,請很多朋友來看,「再有朋友介紹朋友,他們想讓我有公司,他們想讓我上一個戲,慢慢就又有戲來找我了。」
他在採訪中經常提起楊婷導演的話劇《局外人》,那是在他最低谷的時候,願意相信他的作品。
「人太難得能夠在絕望的時候相信自己,而阿爾貝·加繆筆下的墨爾索,在絕望的時候依然相信自己。墨爾索永遠會比我有力量,因為他是一個小說裡的人物,可能真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但是我很有幸做了他。一年也好,十年也好,只要我的樣貌體態還沒有衰老到導演說要換演員的程度,我就會一直想演下去。」
話劇《局外人》
趙陽的事業肉眼可見地有了更多起色。他曾經跟所謂的行業規則,比如流量格格不入,但是現在他也覺得,沒必要去排斥,因為這些都是他的工作之一。「就像我個人不喜歡照相一樣,我的工作有時候就是需要拍照,我就沒有辦法,必須得拍。」
「再比如我們這些人拍戲,現場劇組跟拍紀錄片的人一直舉著相機,你說我們在聊戲,你也老拍。」但是他轉念一想,「算了,這是人家的工作,我也有我的工作,包括那些行業規則,我們都接受吧,只要我不去追求和攀比就好了。」
現在《沉默的真相》正播,趙陽也能憑藉角色上上熱搜。他也很想把這些事情做好,但他的確不懂,腦子裡就沒這根弦,所以就得老說,「拜託你了,全靠你了。」他能給的只有信任。
「這兩個字多關鍵,多重要,這個世界信任是最重要的。所以說行業這個事兒怎麼著,我們重視,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麼重視,我們只能用信任,我們知道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現在的趙陽,喜歡遊泳、喜歡鍛鍊,喜歡動起來。在家窩著的時候,他一般陪陪父母、看看書、看看劇,偶爾也跟合作起來很愉快的朋友們一起吃飯、喝點兒。
最近他想的是想談個戀愛。也許是沒結婚也沒孩子的原因,趙陽難得在現在這個年紀,還保留著一些屬於年輕人的青春朝氣。他聊起天來熱絡大方,不太符合大家刻板印象裡中年人的狀態。「平常生活裡的時候,特別是咱們一起暢所欲言的時候,我儘量會這樣做到,做到自己很本真的這個樣子。」
「那您現在還有什麼特別想演的角色嗎?」
「有,太多了,我很想演小人物,內心有發光點的小人物,我想演真實的人,所有那些真實的人。」
以及,「我想演所有的男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