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還在B站的up主,是何方神聖?
前段時間,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突然「闖入」後浪翻滾的B站社區,玩起年輕人的一整套Vlog。
視頻爆出,獲得央視點讚,播放量破450萬,3個月粉絲飆升至30萬。
自稱外號「敏慈不老」。
01
奶奶叫「敏慈」,廣州人,一頭白髮配上一口純正的「廣普」,慈祥可愛。
幾十萬網友一上來就把效果拉滿,禮貌問候「奶奶好」。(這還是低調版的)
仔細看每條視頻內容,沒有驚豔的剪輯和搞笑段子,甚至還有點「潦草」。
比如,鏡頭全程只有一個定位,甚至上下晃動,還常常被行人(孫子)亂入。
遇到詞句不會表達,就索性說粵語,語速慢得讓人忍不住開2倍速。
鏡頭裡永遠只有一臺縫紉機和一張老舊的寫字檯。
除了日常生活,奶奶也會說起年輕時的故事,說到興奮處手腳並用,留下滿屏的「哈哈哈」。
奶奶最大的愛好,就是走進兩個人就轉不過身的廚房,開始她的特色美食教程。
看上去「平平無奇」,又讓人忍不住一條條往下看。
廚房裡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同款醬油,同款砧板,同款大鐵鍋。
在給大家示範廣東特色美食「薄撐」(一種卷餅)的教程時,使出了90歲老人的全部力氣。
還邊打邊說:「使勁啊,想吃就要勞動啊!」
永遠都是嘴裡說著話,手裡一刻不停。
一不小心用力過猛,直接鏟斷「百年鍋鏟」,還安慰大家「不要擔心」,場面倍感親切。
每一步教程都仔細叮囑,火什麼時候調大,什麼時候放油,幾兩澱粉幾兩肉,清清楚楚。
做起西餐也很有門道,一大盤自創牛排溢出屏幕,饞哭網友:
「口水不爭氣地從嘴角流下來。」
奶奶做飯的畫面可愛又感動,有人隔著屏幕說:「慢慢來,別著急。」
也有人看得掉眼淚:「想回家看看爺爺奶奶了……」
02
和每個人的奶奶一樣,敏慈奶奶很平凡,卻也有「不凡」的人生。
她第一次「出圈」,是因為分享了自己極富戲劇性的「逃婚」經歷。
一位家中經營金礦的華僑太太相中敏慈,上門提親,這對敏慈一家來說,是天大的喜事。
因為當時正值抗戰年代,父親失業,家道中落後她被迫從教會學校退學。
沒想到敏慈聽到消息斷然拒婚,說什麼都不依:「那不是我的意願,我的理想是什麼?」
於是,當時只有15歲的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我要逃婚,外出求學。
當天晚上,她抱著母親哭了一夜。
第二天凌晨,她用麻布袋裝了幾件換洗衣物、書本和破棉被,帶著母親悄悄塞給她的2塊錢,徒步四小時去廣州求學。
路上餓得不行,卻只肯喝一碗5分錢的紅豆湯。
奶奶一心想讀書,沒想到到了廣州求學無門,最後硬著頭皮選擇了免費的師範,當時師範作為中專院校,畢業後沒有機會上大學。
讀到第三年,衡陽鐵路學校在廣州招生,500個名額,女士僅佔10%,報考人數卻超過一萬。
一直自學高中物理、數學的敏慈奶奶,奇蹟般擠進錄取榜單。
錄取後,奶奶又放大招「逃」出師範學校,給校長上書申請更換機械專業,成為機械班僅有的三個女生之一。
可惜經歷一路艱險後,奶奶卻無緣高考,成為夢想的大學生。
在後來兒女追求學業時,她說:「給你5年時間裡,只要你還在念書,我就會一直養你。」
最終,四位兒女全部考上大學。女子可為,是奶奶一生堅定的坐標。
在敏慈奶奶90歲的人生中,對戰爭的記憶是刻在骨子裡的。
1938年廣州淪陷,7歲的她跟著一家人搬回老家逃難。
媽媽背著兩個月大的妹妹,她拉著媽媽的衣角,跟著村民沒有方向地趕路。
飛機在頭上盤旋,時不時丟下兩顆炸彈。
在槍聲、爆炸聲、哭喊聲中,奶奶親眼看著日本人在她面前刺死小孩。
十歲那年,她和母親弟弟流落香港,母親給了她僅有的一塊錢讓她買三個燒餅。
結果剛出門就被搶,敏慈奶奶坐在地上崩潰大哭,奶奶重演的那段,沒人看了不哭。
後來,一位好心人把一塊錢塞到她手裡,還沒來得及說謝謝就轉身走了。
奶奶說:如果我這輩子還有機會看見他,一定要鞠躬道謝。
在日本投降那年,她跟著街上勝利的遊行隊伍大喊口號,又突然痛哭。
「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想起親人在戰爭中離世,奶奶開始掉眼淚,常常說到一半就停下了。
「落後就要挨打」,年幼的她在心中立下志向,將來一定要讀大學、學科學,報效國家。
對於那個幾乎已經被遺忘的戰爭年代,奶奶忘不了,也告訴自己不能忘。
敏慈奶奶說:我這一生雖然平凡,但個人命運跟國家的歷史起伏相重疊,我就是一個縮影。
30歲那年,奶奶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只是他不講信用,70多歲就走了」。
03
從「up主」到「阿婆主」,90歲的奶奶怎麼就「闖入」了後浪社群?
敏慈奶奶說:「從年紀上看,我是老了,但從心態上來說,我覺得我不老,所以我給自己起名『敏慈不老』。」
接觸up主,是因為看到孫子在房間裡看得咯咯直笑,奶奶問這是什麼?
孫子說,這是年輕人的網站;
奶奶表示想成為up主後,孫子又說,這是年輕人的活動。
所以奶奶登陸B站的第一句話就是:我90多歲了,可以來做up主嗎?
收穫一片叫好聲。
此後奶奶負責口述,孫子負責拍攝和剪輯,她常常與孫子交流字幕和剪輯的想法,有時也自己動手。
每一次錄製前她都要認真做好提綱筆記,關於做什麼選題,敏慈奶奶常常在飯桌上與兒孫輩討論,了解年輕人的想法,聽聽他們的意見。
敏慈奶奶愛學習的那顆心,90年來一直沒變過。
手機支付掃一掃,微信如何加好友,銀行卡怎麼綁定都能穩穩操作,不懂就問,不會就學。
奶奶說:「科技沒忘記老年人,只要我們肯學。」
在菜場被騙了,也會和網友們分享自己被騙錢的經歷,叮囑老人們小心騙子。
奶奶活出了作為老人,對世界的最大期待,也感謝屏幕前年輕人給她的最大包容。
敏慈奶奶火了之後,網絡非議沒停過:「奶奶說話都不穩了,為什麼堅持拍視頻呢?」
知乎上置頂第一的評論是:隨便找個小孩老人做視頻都會火,財富密碼Get。
被中央電視臺邀請,被廣告商找,生活中突然闖進擁抱和質疑,卻並沒有影響奶奶的生活。
每天8點出門打太極,約上閨蜜去市場走走。
十字繡還是要做,重孫女還是要抱,好看的電視劇還是要追。
對於流量,她像「老年人」一般滯後。
年輕的觀眾跟隨「進度條」深入歷史,年老的奶奶重新闖入「年輕的世界」。
兩代人的凝視,在敏慈奶奶身上實現了。
我關注我贊同我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