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伴:明天是國慶節、中秋節,多年一遇的雙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相隔咫尺,因疫情難相見,此時此刻,多少愛情美好的回憶湧上心頭,祝您中秋快樂,早日康復,來年月圓時全家團圓。
親愛的老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老伴,借古人名句表達我的思念之情,期望您要安心治病,別煩躁,保持體力是很好的增強免疫力(的方式)。親愛的老伴,加油!
這兩封信是84歲高齡的黃奶奶寫的,因為得了呼吸系統疾病,她目前住在杭州市中醫院9號樓13樓的老年病科。而在同一幢樓3樓病區裡,住著她的90歲老伴孫爺爺。
昨日,黃奶奶給老伴手寫的信
奶奶就是爺爺最靈光的藥!
今年年初,疫情當前,杭城大部分醫院都取消了探視。黃奶奶每天依舊準點出現在3樓病房門口,拿著老伴愛吃的獼猴桃,上面放著一封手寫的「情書」,通過醫護人員交給老伴。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每天一封書信,一張紙條,成了兩位見不到面的老人傳遞彼此感情的方式。
孫爺爺正在讀老伴寫的信 李柳燕 攝
這兩天,記者去醫院再次看望了黃奶奶和孫爺爺。
「奶奶就是爺爺最靈光的藥!」護士們都說,奶奶來過以後,孫爺爺就會開心幾天,有時還會咧開嘴笑。
「你看這些是老頭子的畫,他以前就愛寫寫畫畫,也喜歡唱歌和拉琴,單位表演都少不了他……」黃奶奶手中拿著孫爺爺以前畫的畫,兒子們特地列印成照片,拿來給他們看看。
「你看,老頭子字寫得多好。」這幾幅畫是孫爺爺入院前所作,也是黃奶奶最喜歡的。
黃奶奶將照片和兩人互寫的信件都整理在一起。翻看這些,滿滿的都是愛與回憶。
我在外面等你,天天能給你送猴桃
老伴:外面的疫情好多了,離我們見面的日子不會太久了,希望你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情,不要急躁,配合治療,我在外面等你,天天能給你送猴桃(獼猴桃),別掛念,老伴加油!
2017年,孫爺爺被確診為阿爾茲海默症後逐漸失語,後又因肺病插管無法發聲,只能用微妙的氣息和眼神變化予以回應。
若是往常,每天下午2:00-3:00是探視時間,黃奶奶會帶上老爺子最愛吃的獼猴桃準時地出現在他身邊,餵老爺子吃點水果,寫寫字互相交流交流。
疫情期間,取消家屬探視。孫爺爺突然見不到老伴,有時情緒會變得煩躁,鬧著要離開。他常常問護士們:「這是我的醫院嗎?」或是反覆寫:「我要跟老伴回去。」
為了安撫孫爺爺,黃奶奶每天會備上獼猴桃和一封信,請醫護人員代交給他。
「主要是安慰他,把家裡的情況跟他說說,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也跟他說說,後來時間久了,他也不鬧了。」黃奶奶說。
「老伴,你太累了,快回去休息吧,我也回去,明天我們再見。」孫爺爺每次看完信,也都會一筆一畫認真地給老伴兒回信,有時寫了錯別字,還會圈出來,認真嚴謹,每一句話結尾也不會忘記點上句號。
黃奶奶寫的信
要聽醫生的話,咱們共同努力,白頭到老
你血糖高,對腎、心臟不利,這不是小事。從今天開始減到一個猴桃(獼猴桃),等血糖正常了,再加點。醫生的話要聽的,咱們共同努力,白頭到老!加油!
獼猴桃是孫爺爺最喜歡的水果,每次問他要吃什麼,總是除了獼猴桃什麼都不要。但獼猴桃糖分高,吃多了對身體不好,黃奶奶就想法子先給他減量,再換換口味。自然,也通過書信提前給他打「預防針」。
「現在幾點了,水果還沒來?」採訪的這一天早上9點不到,孫爺爺拽過筆,在紙上寫道。直到護士給他回復「現在是早上9:00,到中午你老伴送來」,他才平靜下來,但一直緊緊拽著筆。
見到黃奶奶時,她正忙著張羅老伴的午飯。中午11點左右,病友夫婦的女兒丁女士來給他們送飯,還幫黃奶奶帶來了魚圓和餛飩。
黃奶奶小心翼翼地把魚圓裝進小碗
單純魚圓的味道比較淡,混著面或餛飩的湯就鮮很多了。「魚圓他還是喜歡吃的,每次給他打包五個,都能吃完。」黃奶奶小心翼翼地掀開碗蓋,一勺一個把魚圓裝進小碗裡,這次丁女士帶來的魚圓確實很大,放了五個就擠滿了整個小碗,黃奶奶再添了幾大勺餛飩湯,蓋上蓋子,大功告成。
打包好魚圓,黃奶奶戴好口罩,拎著裝有護理墊的袋子,準備出發。丁女士拿起保溫盒,幫黃奶奶將剩下的食物裝好,因為這剩下的餛飩和魚圓就是黃奶奶當日的中飯。
在病房裡,黃奶奶先是用手輕輕摸了摸孫爺爺的額頭和臉頰,擦擦臉擦擦手。而孫爺爺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老伴兒,不吵也不鬧。
這天的魚圓很嫩很滑,黃奶奶用勺子先切成幾個小塊,一勺一勺地喂。爺爺張著嘴,十分配合,眼神從未在老伴兒身上移開。
談戀愛時通了五年信,聊的都是家長裡短的事
自孫爺爺的記憶日漸衰退以來,黃奶奶時常在他身旁「拉呱兒」,講過去的故事,也講戀愛時的悄悄話,就為了儘可能地喚醒他的記憶。
黃奶奶和孫爺爺都是山東威海人,在同一個村子長大。但村子很大,黃奶奶家在東邊,孫爺爺家在西邊。黃奶奶說,若沒有學堂,他們可能永遠也接觸不到彼此。
黃奶奶年輕時
「我們的村子比較開明,很早就有學堂了,都是自己村子裡比較熟悉的老師,所以我們年紀小的也常跟去學堂玩。我差不多五六歲吧,跟著堂姐姐去學堂,他與我堂姐姐的年齡差不多,在學堂讀書。」
孫爺爺年輕時
兩人也因此相識。孫爺爺比黃奶奶大六歲,個子不高,斯斯文文的,寫了一手好字。
1947年,孫爺爺參軍。後加入抗美援朝志願軍上了朝鮮戰場。
1954年,兩人由熟人牽線,走到了一起。那時,黃奶奶在威海當小學教師,身處異地的兩人只能通信聯繫。
「我們那個時候,談戀愛不會像現在這般大膽、直接,想法也很單純,就覺得這人不錯,而且是認識的,知根知底的,就在一起了。」黃奶奶說。兩人長達五年的通信,聊的都是一些家長裡短的事,「我會給他講講家裡的情況,說說村子裡的趣事,他與我打聽一起長大的兄弟近況……」
同樣是書信交流,內容依舊是家長裡短,60多年後的今天,黃奶奶與孫爺爺繼續用書信的方式表達著彼此的愛。
我們真的很幸運 兌現了兒時承諾,白頭偕老
「最值得慶幸的是,實現了咱們長達五年書信往來表達的誓言:白頭到老!往後的日子我一定很好地陪伴於你。加油,老伴!」情人節時,黃奶奶在信中寫了這樣一段話。
「我們真的很幸運了,兌現了兒時承諾,白頭偕老。」黃奶奶對我說。
1959年,孫爺爺和黃奶奶結婚了。第二年,孫爺爺隨部隊駐軍在無錫,黃奶奶也隨他來到了無錫。1965年,孫爺爺所在的部隊北上,他身體不大好,夫妻倆來到浙江。
1978年,夫妻倆轉業在杭州,也在杭州安了家。雖然此時結婚已近20年,但因為工作,彼此朝夕相處的日子並不是很長。到杭州後,黃奶奶和孩子們租住在臨平,孫爺爺住在單位臨時分配的小房間裡,後隨單位調整,從閒林埠又搬到了杭州市區。
直到1987年,夫妻倆才擁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家人真正地住在了一起。
「他比較內斂,嘴上從不對我表達感情,但在外人面前,都說我好。」黃奶奶說,平時她也不關注這些,一次夫妻倆吵架,老頭子急了,這才全說出來了。「當時我真是又驚又喜。」
「他對我的工作也是很支持的。」在杭州轉業後,黃奶奶到浙江省第四監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一般她到家都是5點半以後了,而先到家的孫爺爺每天都會把晚飯燒好,等她回來。「這方面做得很不錯,菜做得也不錯。」黃奶奶靦腆地笑著。
你來了我太激動了
「你來了我太激動了。」前幾天,黃奶奶去看孫爺爺,意外收到了這樣一張紙條。她專程把它帶了回來,並與其他的書信放在一起,珍藏起來。
前幾日,孫爺爺給老伴留的字條
「年輕時還好一點,年紀越大,他越來越黏我了。」 黃奶奶笑著說。
如今,在病房裡,由於孫爺爺有個雙手貼近腰帶的習慣,雖然躺在病床上,他也讓醫護人員們幫他系上腰帶。每次讀完妻子的信,孫爺爺都會把信插進腰帶裡,這樣手碰到腰帶,他就會把信再拿出來看看,久而久之,把紙都攥熟了,揉皺了。
孫爺爺腰帶上插著的書信 李柳燕 攝
很幸運碰到好醫生、好護士
親愛的老伴:這兩天還好嗎?咱們很幸運碰到好醫生、好護士,精心治療和護理。現在主要是肺咳、痰多,這是多年的病了,很好地配合治療會好的。
「老伴加油!」這是黃奶奶在信中寫得最多的幾句話。在她看來,孫爺爺的病情特別奇怪,市中醫院的醫護人員也真的有辦法。
「他身子比較弱,被診斷為膿毒性休克,下了好幾次病危通知書。那時,他身上起了一個個大水泡,全身像被開水燙過一樣。一次晚上睡覺,他把兩條腿搭在一起,第二天醒來,搭著的那塊皮膚竟然沒了。」黃奶奶回憶。
如今,經過市中醫院醫護人員的貼心照顧和治療,孫爺爺的情況逐漸好轉,「現在除了肺上的老毛病,其他基本都好了,他沒有心臟病、高血壓這類基礎疾病,90歲了,還不錯的。」黃奶奶說。
前不久,黃奶奶在報紙上看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消息,在探視時問老伴:「你們抗美援朝10月份有什麼重大事情嗎?」孫爺爺回答沒有,黃奶奶仔細翻閱了報紙,第二次探視時再問:「你們是不是10月份赴朝的?」孫爺爺這才說,是的。「他現在腦子還是清楚的,對以前的事記得很清楚。」
夫妻之間,就是你讓讓我
我讓讓你
「咱們要珍惜晚年的幸福,兒孫都好,也很孝順,不給咱們找麻煩。你身體不好,我很心疼,在過往的生活中,有時惹你生氣,在此向你深深地鞠躬,表達歉意。」在一封信中,黃奶奶寫了這樣一段話。
「夫妻之間,就是你讓讓我,我讓讓你。要有來有往的,遇事情不針鋒相對,才是一家人。」黃奶奶說,現在年輕人總拿性格不合當作分手理由,可哪有這麼多性格不合,她與老頭子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黃奶奶外向,孫爺爺很內向、依賴性比較強。
「看起來我很強,他很弱,像是我欺負他比較多,但實際上,在家裡我都是聽他的。」黃奶奶說,有時候,對彼此家庭的了解、對彼此成長環境的了解,也能加深彼此的互相包容。
黃奶奶生在一個大家庭,家中有很多孩子,性格上會更遷就人。孫爺爺家中只有姐弟兩個,姐姐比他大12歲,早已成家,父親去世得早,母親一人把他拉扯大,實屬不易。
「個人的成長環境,造就一個人的性格、脾氣,就像他依賴性比較強,與成長環境也有關係。你曉得他是這麼個性格,就能理解他遇到同樣的事不同的處理方式和態度,也會對他體諒。同樣,他也一樣理解我,對我體諒了。」 黃奶奶說,和一個人在一起,品行最重要,像家暴等惡劣的道德品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願來年月圓時全家團圓
今天是國慶節,也是中秋節。往年這個日子,黃奶奶一家會聚一聚,吃頓飯,但今年情況特殊,就一切從簡。昨天是周三,2點到2點半是家屬探視時間,黃奶奶帶著一封「情書」,又去了一趟病房,和老伴提前過節,幫他洗洗臉、摸摸他。
醫生告訴記者,目前孫爺爺的病情尚穩定,但還離不開高流量吸氧支持。今後,通過康復鍛鍊,若他的心肺功能提高了,能耐受普通吸氧,會慢慢恢復起來。
「黃奶奶曾說,有老年痴呆的人最需要關心,她每天沒事,把想說的話寫下來給他,他也就安心了。孫爺爺總把信看得特別仔細,小心翼翼地折好,攥在手心裡,生怕找不見了。」護士李柳燕感慨,黃奶奶、孫爺爺的日常,似乎是忙碌病房裡的一股暖流,也溫暖了所有人。
見字如面,紙短情長,希望大家珍惜眼前人,中秋、國慶雙節快樂。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