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窮人沒有道德和信譽,多因錢反目!就問富人是咋發財的

2021-01-08 咬文嚼字的曹鏡明

文丨曹鏡明

題丨北大博士:窮人沒有道德和信譽,多因錢反目!就問富人是咋發財的

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王福重的看法!

北大博士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別的不說,人們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紅火了,以前是吃糠咽菜,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現在這環境,即便不事勞作也一樣餓不死,就是賺的錢多錢少的事。

在這樣一個相對安定、富足、自由的生活環境中,大家除卻溫飽以外,開始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隨之而來的也是,冒出了許多各類「牛鬼蛇神」來「語不驚人死不休」,搏一波關注度,刷一次存在感,反正有了名氣,甭管是罵名,還是聲譽,都能算是個公眾人物,折騰出錢財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北大博士王福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時代的弄潮兒,乘風破浪的作死!

實事求是的講,王福重在徹底翻車之前,還是廣受盛譽的,著名經濟學家,在某大學擔任教授,時常出現在各種財經節目中揮斥方遒,吸引了無數大齡迷弟迷妹,即便是隨口一句的吐槽,都有可能被人奉之為圭臬,赫然創下「良心經濟學家」的稱號,風光無二。

《莊子》:善騎者墜於馬、善水者溺於水、善飲者醉於酒,善戰者歿於殺。

什麼意思?其實比較好的人,基本上都從馬上掉下來過,會遊泳的人、喜歡喝酒的人、熱衷於戰爭的人也都差不多。

王福重也是如此,靠著在公開場合的一些大膽言論刷出來的存在感,其發展歷程也必然是越來越大膽,甚至是不管不顧,什麼玩意都敢往外說,不然怎麼搏來人氣?

王福重很多觀點並非是瞎了心想出來的,更不是讀書讀傻了,而是可以這樣說的,比如說「農民不應該用收割機收麥子,會造成環境汙染」「農民沒有貢獻」之類的,用腳趾頭想也得知道,這樣的觀點一旦廣而告之,肯定會迎來暴風雨一般的罵名。

可為什麼還要這樣幹?這就是他的生存智慧,或者說是斂財手段,維持人氣的秘訣。

奇葩觀點

當然,如今的王福重肯定是被拉清單了,免了很多的工作,只能夠在一些自媒體平臺上,做一些微視頻的節目,來維持曝光率。可即便是這樣,每年被邀請各種演講、講座依舊是不少,如若心細的朋友,可以關於一下他的動態。

現在的趨勢是各種活動的邀請越來越多,絲毫不比當初在大學當教授的日子差。

這不近段時間,就被曝出一段講座視頻裡面提到一個奇葩觀點,引起很大的反響!

窮人沒有任何道德和信譽可言,兄弟姐妹反目多因為錢!

首先這個「窮富」的定義,就更應該好好區分一下,什麼叫做窮人?什麼又是富人?單以經濟基礎來說,各類財富榜單上的富人比比皆是,然而拉清單的又有多少?尤其是早些年的房地產商,每一塊磚錢,都是拖欠農民工工資換來的,這樣的斂財手段又能高尚到哪裡去?難道不是為了錢?

在這裡為大家推薦一部,由管虎導演、黃渤等人主演的電視劇《生存之民工》(又稱:春天裡),講述的就是這件事情,非常的感人,反正筆者是看哭了好幾回!

其實窮和富,不應該要以經濟情況來進行區分,而是以精神境界方面來做更多的評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窮遊的經歷,在路邊攔順風車的時候,千萬別攔什麼跑車、奔馳寶馬啥的,基本上沒人會停,除非你長得夠漂亮,人家見色起意啥的。如若是普通人,攔就攔五菱和麵包子之類的,十有八九都會停,說兩句好話,就可以少走很長一段路,這絕對是經驗之談。

其次現在的豪門恩怨也不少,而且更多都很狗血。其實無論是富家子弟,還是窮人家的孩子,反不反目和錢財沒有本質上的聯繫,多又多的反目,少有少的反目,既是都為了錢財,又是都不為了錢財。

富家子弟翻臉,因為幾十個億的資產;窮人家的孩子翻臉,是因為幾十萬,本無區別,都是一丘之貉,錢財以動人心。與之相反的是,錢財越多,越容易打動人心。換而言之,如若老家就幾萬塊錢,兄弟基本上都不會翻臉的,幾個億則不然,幾人能不動心?

那麼問題來了,反目究竟和什麼有本質上的聯繫呢?說白了,還是受精神是否富足的因素影響。常言道: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個「窮」應該局限在溫飽線以下,才更具有相對普遍性;這個「富」是血腥斂財之後,求得的心安,不得已而為之。

真正值得歌頌的是絕大多數的普羅大眾,安居樂業,靠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將對於未來的憧憬,付諸於勤勞的雙手之上!不能說視錢財如糞土,但更明白怎樣創造合法、合乎道德的利潤,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蓋棺定論

王福重的觀點,本身就是偏激的,錯誤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體現。嚴格意義上來講,王福重也是農民的兒子,貧苦出身,只是不知道為何在自己發達以後,就對數祖忘宗,開始了各種嘴炮生涯!

無非就是「柿子撿軟的捏」的道理,知道自己在網絡上抨擊一下這些人,無關痛癢,忍得一時的罵名,賺足後半生的錢財,黑紅路線也是紅。如若是痛罵一些有錢人,則就不一樣了,最起碼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活動邀請,弄不好還會攤上事,落得狼狽不堪的結局。

終歸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個口不擇言的讀書人,如若真要是這麼簡單,也不可能混到如今這個程度,北大博士,某學校的教授……諸多榮譽加身,即便是曾經,也代表著這個人很不簡單!

還是希望今後王福重可以傳遞出一些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觀點,不要在這麼語不驚人死不休,靠著破格言論來蹭熱點。

作者自薦

1)王朔談中國導演:張藝謀早該滅了,就是個搞裝修的!真的有道理嗎

2)王朔談中國喜劇:都是拿「窮人」開玩笑,有本事去嘲笑有權勢的人

3)王朔談中國作家沒幾個合格的:賈平凹《廢都》是扒廁所,金庸抄襲

4)王朔談中國導演:馮小剛欺下媚上,善於利用他人,拍的再好也不看

5)王朔談中國導演:陳凱歌不爺們,撈錢不願做惡人,傍上好作家走紅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磚家##教授#

相關焦點

  • 富人和窮人區別在哪裡?
    家庭出身貧窮的人,他們從小都是窮人。這種情況下要成為富人困難是相當多。他們本身就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需要加速度才能追得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有的擅長可以帶來很多財富,但是有的擅長帶來財富卻不多。如果在籃球方面很出色,可以帶來很多財富。正如姚明一樣,個人資產達到30億元。在國際中學生物理競賽取得第一名,確實能夠給自己帶來財富,但是這個財富和姚明比較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國際級象棋冠軍,或許不會成為窮人,但是很少成為大富豪。同樣是冠軍,有的人資產數億元,但是也有的人經濟都成了問題。
  • 和窮人談錢與富人談感情,四十女人的人生感悟,婚姻在算計裡貶值
    #婚姻情感#01和窮人談錢與富人談感情有句話說,女人啊,跟窮人總是談錢,跟富人總是談感情。的確是,他畢竟是窮人,跟窮人就不得不談談錢。我總覺得,沒買戒指是個遺憾。結婚三年後,他給我買了,花了100多,我才開心起來。
  • 窮人為什麼窮?怎樣才能擺脫貧窮?怎樣才能成為富人?
    1曾經有本暢銷書叫《窮人為什麼窮》,總結的原因是窮人懶、虛榮、空想、膽小,貪圖享樂,執行力差……羅列了一百多個窮人的劣根性。這樣的批判,初看好有道理。稍微思考一下,會發現富人其實也有這些毛病,甚至可以說,這些劣根性,是全人類的通病。如果思考得更深入,會發現這樣的羅列,一點價值都沒有。
  • 農村怪象,窮人很大方,富人卻很小氣,專家的回答,現實又無奈
    現在貧富差距是無處不在,各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就算是在一個地方每家每戶的依舊存在貧富差距,每個地方有窮人也有富人。不過目前農村出現的一種怪現象,讓人哭笑不得。富人本來家底深厚按理就會比較大方,而窮人沒有過多的資金也沒法大方。
  • 富扣窮大方,我們對窮人和富人的誤解和偏見,應該反思了
    有的窮人反而更大方?江陽沽酒客突然有些觸動,倒不是因為這個問題有多深刻,而是有點遺憾,提出這樣的問題,大約是受了一些富人給予的委屈,當然這種委屈有可能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在我國傳統裡,關於窮富有很多民諺和俗語,它們相互牴觸,相互矛盾,都有道理,又常常經不起推敲。
  • 富人蛐蛐窮人命,《濟公鬥蟋蟀》寓意了什麼?
    富人蛐蛐窮人命,《濟公鬥蟋蟀》寓意了什麼?相信大家在古裝劇裡經常會看到那些紈絝子弟,玩鳥鬥蛐蛐(即蟋蟀)的場面。這也難怪,古代沒有各種各樣的遊戲機、跑車、遊艇等消遣,富家子弟不用勞動,整天閒得慌就要找樂子。
  • 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區別只有這五個!
    這兩年網際網路科技快速擴張,一大批互聯公司都賺的盆滿缽滿,馬雲的阿里巴巴與馬化騰的騰訊就是領頭羊,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這和他們的眼光是分不開的,馬雲曾經說過窮人和富人有5點區別,只要你學會了你也可以功成名就。
  • 想要發財的,看看聖經怎麼說
    而窮人就不敢生病,害怕進醫院。B 財富可以使朋友增多財物使朋友增多,但窮人朋友遠離。(箴19:4)漢語也說「窮在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作者從社會現象敏銳的觀察中,看到多數人都不願意與窮人做朋友,因為窮人是有需要被照顧的對象,會因此成為他鄰舍的負擔。相反的,富有的人很受人歡迎,因為和他做朋友可以得到某些的好處。
  • 如何從窮人過渡到富人?有這6個賺錢邏輯!(經典好文)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是什麼?窮人生窮,富人生富嗎?除了憎恨富人,我們還能做什麼?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會成為富人還是窮人,為什麼?根據經典的80-20法則,世界上80%的人是窮人,20%的人是富人,而20%的富人控制著世界上80%的財富。
  • 窮人能成為有錢人嗎?做到這三點,即使沒有大富大貴,也不會很差
    然而,普通人想要成功,往往很難,因為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所以,很多普通人到頭來,還只能是個「窮人」。當然沒有人希望自己窮一輩子,所以依舊在盡力改變自己的人生,成為有錢人。如何成為有錢人?從表面看,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在於錢多錢少,於是,很多窮人只能是拼命賺錢,來縮小財富差距。但是,我們發現,即便我們努力工作,埋頭苦幹,可是,距離「有錢人」這一目標,還是很遙遠。
  • 不是所有的窮人都仇富
    所以,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一下仇富心理。有人覺得,現在仇富的人越來越多了。其實富人永遠都是少數,仇富的人沒有越來越多,每一個時代都是一樣多的,不過是現在科技水平越來越發達,便捷的網絡平臺讓越來越多的人有發聲的機會,而那些話題只要發到網上就可以獲得一批同樣仇富的人的熱烈響應。社會上存在著一種現象——富人讚美其他富人,而窮人卻仇視其他富人。
  • 有的窮人卻很大方?看完不淡定了
    首先窮人和富人只是相對而言的,並且沒有絕對的窮和富,因為窮人有可能會變成富人,富人也有可能會變成窮人; 第一,是否摳門和窮富沒有多少關係,只是人們的一種態度,或者是做人的原則問題;在與人交往中,有的人比較重感情,認為在和朋友的交往中,即使沒有錢,但是該花錢的錢還是要花的,這就是因為比較在乎對方,比較重視你們之間的情感;所以說遇到這樣人就好好珍惜吧;而有的人雖然有錢,一毛不拔不說,還總是哭窮,每當該付錢時就裝傻,這樣的人也不少。
  • 「窮人」「富人」一字之差,但是藏在骨子裡的氣質,卻掩蓋不住
    他們的穿著打扮不同,性別和年齡不同,可我們總能一眼看穿誰是窮人而誰又很有錢。從字面上來看,窮人與富人好像只是一字之差。而反觀現實,似乎也只是身份地位的不同、財富累積的不同而已。但其實不然,因為他們的心理狀態、性格特點和氣場就存在差別。即使一個人想讓自己看起來有錢,打扮的很張揚、很奢華,一舉一動之間都透露著「有錢」的氣息,人們也只會稱他為土大款。
  • 富人會借雞生蛋,窮人只會坐吃山空,句句扎心!
    由窮人變富人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但比起做窮人來說,做一個思想上的「窮人」更為可怕。昨天看了馬雲的一個視頻,講的是「窮人為什麼會一直窮」,雖然這不是一個絕對性的話題,但是也代表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富人越來越富,窮人不會越來越窮,但基本不會大富大貴。
  • 窮人如果破繭成蝶,發財致富?
    有位哲人說過:窮困是一種病,一百個人窮人有一百種窮困的原因,而一百個富人發財卻是有很多共同點。1)眼界和心態決定是否有魄力的行動,一位男士每次出入都要給路口乞討者一點錢,乞丐有一天叫住男士,猜測男士在戀愛,男士非常驚訝問乞丐怎麼知道的?
  • 印度女性的地位,是兩個極端,富人和窮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印度有句名言:「正如印度人對待狗一樣,女性在印度沒有地位,是男人的附屬品。」此前小編寫了一篇文章,在印度兩極分化嚴重,走在印度的貧民窟建築屢見不鮮。印度的富人多集中在南部一帶。在印度的道路上,乘坐高級轎車和驢子同時前進,駕駛著飛艇般巨大的棉包的駱駝車與神宇為伍。「兩極化的嚴重程度不僅出現在富人和窮人身上,在印度女性身上也可見一斑。印度女性的地位是兩個極端。
  • 俗語「窮人愛算命,富人愛燒香」,究竟是何緣故?道盡世態炎涼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很多人會有這種觀感實屬正常,不過從辯證的角度來看,所謂的「迷信」和信仰其實是許多民間宗教與民俗的整合,在古人的生活之中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它們能幫助我們了解古代人的思想觀念與精神生活。
  • 有錢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小氣,窮人只能小心翼翼的大方
    但他們拿到這些錢,咣嘰一聲,舉辦一個盛大葬禮,錢就沒了。第二:窮人比富人更多消費支出。非洲有些窮人,拿到錢不是擴大生產,也不投在孩子教育方面,而是買電視來看。問他們為啥不擴大生產,卻要看電視,回答說:電視機比食物更重要。
  • 窮人比富人更看不起窮人,越是底層,越喜歡相互為難
    很多人都認為富人之間往往相互壓榨,而窮人之間,因為彼此都很弱小,才會相互幫助。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越是富人,越是互幫互助,相互捧場,越是底層的人,互相鬥爭的越厲害,這並不僅僅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也是個人格局,修養的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富有而善良,而是因為善良才富有。
  • 《時間規劃局》爆紅,窮人都在刷劇玩手機,富人卻把時間當性命
    一、《時間規劃局》,時間就是生命,沒有浪費可言。《時間規劃局》是一個比較紅的科幻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會從名字看出來,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主人公也是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裡面生存著著,裡面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每一個人都只能生活到25歲,之後就會再多活一年,而且各項生命體徵,無論樣貌還是生理,都是只停留在25歲的樣子,因為他們的時間已經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