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誕辰百年 與《義勇軍進行曲》新故事

2020-11-30 江西娛樂網

  聶耳

  1933年聶耳與田漢(右)

 

  本報記者陳鳳軍

  聶耳,一個不朽的人。「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為歌頌東北抗日義勇軍而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如今成為《國歌》。2月14日(另有一說是15日),在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聶耳誕辰100周年之際,我們去追尋他遠去的高大身影,聆聽穿越時空的《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

  《義勇軍進行曲》與《總動員進行曲》

  一個人能收藏到100多件見證聶耳早期活動的文字、圖片等資料,確實讓記者開眼。2月13日,瀋陽收藏家詹洪閣在他的詹氏教育史料博物館籌備處,展示了他的這些珍藏。其中,在1939年10月出版的《抗戰歌選》(下冊)中,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被放在首頁。瀋陽音樂學院(當時稱「東北音樂專科學校」)上世紀50年代初出版的歌曲集中,有聶耳本人的歌曲和紀念他的歌曲《聶耳的道路》、《聶耳輓歌》等20多首。

  放在案頭上的一本1942年5月出版的《歌林二集》引起記者的極大興趣,歌集中田漢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被人改編為《總動員進行曲》,而且在歌名下方特別標明:「《義勇軍進行曲》原調」。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30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

  正是這首著名的電影主題歌,被改為《總動員進行曲》,該歌曲一共有5段歌詞,第一段是《義勇軍進行曲》原歌詞,另外4段都是模仿它寫的,其中第3段寫得也很有激情:「起來!四萬萬黃帝的子孫!堅持持久抗戰,粉碎敵人的一切野心,中華民族到了快翻身的時候,每個人都快快拿出最大熱誠!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抱著勝利的信念,前進!抱著勝利的信念,前進!前進!前進進!」

  記者查閱了大量資料,結果並沒有發現《歌林二集》任何相關介紹,以及誰是《總動員進行曲》的改編者。雖然這可能永遠成為一個謎,但可以想像,在當年的抗戰進入到最艱難的時候,《總動員進行曲》為鼓舞全國人民的鬥志,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詹洪閣收藏的文獻資料中,還有一個也令人關注,它就是1935年在上海由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古今中外民歌集》,其中收錄了《義勇軍進行曲》,有關專家學者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刊載這首後來成為國歌歌曲的出版物。

  記者翻閱了《古今中外民歌集》,看到裡邊收錄了包括十幾個國家國歌在內的百餘首歌曲,還有一些如《抗敵歌》、《萬裡長城》等抗戰歌曲,以及《松花江》、《月圓花好》等中國民歌。在書中第188頁收錄了《義勇軍進行曲》。根據目前發現的史料看,該歌集也是中國最早刊載《義勇軍進行曲》的公開出版物。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將《義勇軍進行曲》確定為代國歌。1978年3月,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義勇軍進行曲》部分歌詞作了修改確定為國歌。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恢復原來的歌詞,確定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源頭是遼寧

  說起《義勇軍進行曲》,自然會讓人想到當年參加抗戰的東北義勇軍。遼瀋黨史專家王建學、張潔等人認為: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調與遼寧義勇軍軍歌有關,遼寧是《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源頭。

  1931年至1933年是遼寧義勇軍全面抵禦日寇侵略的時期,這時,也正是電影《風雲兒女》和《義勇軍進行曲》大量積累素材的階段。可以說,當年的遼寧義勇軍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源泉。

  1931年「九·一八」事變瀋陽淪陷的當天,中共滿洲省委連夜召開會議,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中共中央也連續發表宣言並做出決議,號召東北人民和軍隊起來救國。在共產黨抗日主張影響下,遼寧各地義勇軍紛紛建立,一些義勇軍老戰士至今還記得當時義勇軍的軍歌:「起來!起來!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山河(破)碎,家園(被)毀,爹娘當炮灰,留著(我們)頭顱有何用?拿起刀槍向前衝,殺!殺!殺!」1931年10月,撫順清原縣成立抗日武裝「血盟救國軍」,愛國志士孫銘武、張顯銘等人舉起抗日大旗,成為遼東地區抗日勁旅,這支隊伍就高唱:「起來,不願當亡國奴的人們,用我們的血肉喚起全國民眾;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奮起殺敵。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起來!起來!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戰鬥!戰鬥!戰鬥!」

  當年田漢、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很多感受都來自當年學生們的演講及他們的親身經歷,還有當時從錦州流亡到上海的愛國人士的救亡宣傳活動。1932年夏,聶耳曾奔赴北京向黨組織懇求去東北參加抗日義勇軍,他遊覽了長城並在北京參加了「紀念『九·一八』一周年演出會」,還在會上激情地演奏。

  1935年初,田漢為電影《風雲兒女》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於發現國民黨特務來追捕,倉促間,他在一張小小的香菸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後就被抓進監獄。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發現了裡面那張寫著歌詞的包裝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幹!」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為了使《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調和節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三處修改。第一處,是在歌詞開頭將「起來」與「不願……」分開,又在句末加上了休止符以作強調;第二處,是將原歌詞第六句「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改成「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並在句尾也加上了休止符;第三處,是在原歌詞第七句「前進!前進!前進!」後再增加了一個「進!」。《義勇軍進行曲》最後的定稿是聶耳到日本後完成的。

  23歲去世的聶耳,留下了幾十部傳世之作

  聶耳的不朽絕不只是《義勇軍進行曲》一曲之功。聶耳從事音樂創作的時間雖然很短,卻寫下很多廣為流傳的歌曲,對抗日救國運動起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不少人就是唱著這些抗日救亡歌曲走上抗日戰爭第一線的。

  聶耳,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1930年春,中共雲南省委遭受嚴重破壞,他得知有叛徒供出他參加共青團的情況,於是去了上海。他19歲起開始了自己的專業藝術生活。當時,他因耳朵非常敏銳,別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耳朵先生」,後來他索性就此改名「聶耳」。他不僅是個音樂天才,更是一個樂觀、有激情、多才多藝的人。他會作曲、表演,舞蹈也很擅長,曾經客串過電影、歌劇等,還精通英文,更是一個出色的小提琴家。

  聶耳在北京時,正值「九·一八」事變一周年前後,北京學生和群眾的愛國運動熱潮吸引了他。他滿懷熱情地參加了北京的進步文藝運動。11月6日,聶耳告別北京返回上海。1933年初,他由田漢和夏衍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開始了他的革命歌曲創作,在兩年多的時間中譜寫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品,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中國音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聶耳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他的一生共創作41首樂曲,而且都是在他去世前兩三年的時間裡寫的。其中,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臺劇寫了20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15首和根據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此外,還發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15篇戰鬥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生前未出版)。

  聶耳的歌曲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鬥爭的佔有較大比重,代表作有《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新女性》、《飛花歌》、《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賣報歌》、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其中,與田漢合作的歌曲,有《義勇軍進行曲》(國歌)、《開礦歌》、《苦力歌》、《打磚歌》、《打樁歌》、《春回來了》等14首。

  《義勇軍進行曲》在銀幕上首次唱響時,聶耳已經不在人世了——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遊泳時不幸溺水身亡。但,他譜曲的這首《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民族的號角從此響徹中華大地……

  (本版圖片由詹洪閣提供)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丨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
    《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1935年2月2日,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 它誕生於抗日戰爭年代,歌曲內容是號召人民奮起抵抗入侵者,歌曲雄壯激烈,催人奮進。聶耳一生共創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在從事多方面活動的同時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鬥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 創作過程 :為電影而創作《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2月2日,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
  • 慶祝Zagato百年誕辰 Zagato 雙子星座原型誕生
    為慶祝義大利著名車身設計大咖Zagato的百年誕辰,近日,Reforged推出了一對阿斯頓·馬丁V12 Zagato(雙胞胎)。這對兒百年誕辰紀念作品原型車將收藏在Zagato在義大利的永久住所。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百年青島,一座信仰之城
    百年青島,一座信仰之城青島日報推出「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專欄全媒體多角度立體化呈現黨的百年「信仰之路」它所概括濃縮的,是一個傳承百年、不斷用信仰創造奇蹟的傳奇故事。終成燎原之勢的「火種」,正是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百年未變的紅色初心。當紅色基因注入一座城市的精神血脈,所彰顯的理想之光和信仰之力,就是這座城市中所有共產黨人心中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合集,它們同頻共振,發出時代的先聲,百年來堅定執著、閃耀光芒。這是一座建置130周年的城市站在承前啟後的百年歷史新徵程起點上的態度。
  • 達爾文誕辰二百年:進化論風雨未休
    故居陳列出大量精心準備的新展品,向人們展示達爾文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如何形成生物進化的思想,並在這裡完成《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論學說,對宗教「神造論」和林奈與居維葉的「物種不變論」發起一場革命,震動當世。12日,英國皇家郵政公司發行了6枚達爾文紀念郵票,圖案分別代表動物學、植物學、地理學等研究領域。
  • 百年十中 生日快樂
    開幕儀式、文藝匯演、學生團體操展演、原創歌舞劇、教學成果展示……12月26日,昆明市第十中學迎來建校百年華誕,海內外校友「雲」聚,共襄盛典。學校以「弦歌求實路,時代新徵途」為主題,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深情回顧辦學歷程,全面展示學校風採,共同描繪美好未來。
  • 汪曾祺百年誕辰 說說最愛的五位民國大家
    今天是汪曾祺的百年誕辰,各個地方都有紀念其的文章。作為一位大家,他受評頗高——「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確實值得紀念。師從沈從文,他的作品大多取材民俗風情,文風清新質樸。《人間草木》,《人間有味》,《人間小暖》和人生有趣都值得一讀。
  • 新時代暢想曲
    新時代暢想曲 磨難多,每逢庚子起風波。四海翻騰波濤湧,百年未有大變動。硝煙起處風雷激,短兵相接刺刀紅。處處關山重重阻,擋道豺狼攔路虎。向前進荊棘血路,往後退懸崖墳墓。病毒惡,江城血淚染清波。一聲號令齊奮起,同心戮力戰疫魔。
  • 美琪大戲院、徐家匯觀象臺……這6座老建築都有哪些故事呢?
    在上海這座從不缺少溫度的城市裡漫步,我們會發現「可閱讀」的建築正在變得越來越多,這些建築不僅承載著上海的歷史故事,更是上海的生命與記憶。一起來看看巴金故居、美琪大戲院、徐家匯觀象臺……這6座老建築的傳奇故事。
  • 侯麥百年丨隱匿的故事
    今年是法國導演埃裡克·侯麥(Eric Rohmer)誕辰一百年,不妨從這支短片延展開來,談談侯麥和他的作品。侯麥個人照  二是《紀念侯麥》以貝多芬的《克羅採奏鳴曲》作為背景音樂貫穿全片。這正是戈達爾重提他與侯麥之間友誼的方式:戈達爾製作並參演了這部短片。
  • 日本憲兵隊是如何誘降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手段殘忍
    在這14年間,日本軍國主義不僅對我國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了野蠻的屠殺,對我國的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同時對那些抗日的中共地下組織和義勇軍組織進行了殘酷的破壞和鎮壓,尤其是他們使用了極其卑劣的手段誘降抗日勇士,殺害抗日勇士,不但誘降,而且虐殺,濫殺,手段常常殘忍到讓人髮指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