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人之下中,有人學異術,就有人會殺人,有人會殺人,就有人會恐慌,有人會恐慌,就有人會處理,肖自在就屬於處理此事的人,他是一名臨時工,也是一名心理變態,殺人對他來說,不是什麼負擔,而是一種生活調劑,如果哪天生活不能殺人了,肖自在也就活得沒滋味了。
肖自在殺人,講究品性,講究年齡,講究實力,講究一切與黑暗相關的東西,越是心靈陰暗者,他殺起來就越舒服,品起來就越有滋味,他殺人,通常都是殺壞人,殺對這個社會秩序有威脅的人,這些人殺起來,不用負什麼責任,也不用管什麼道德批判,有時遇到幾位窮兇極惡之徒,肖自在還能吃頓「飽餐」。
在碧遊村一戰中,肖自在遇到一位道長,道長名叫趙歸真,是上清派一名棄徒,他為了增強實力,學習了野茅山的七煞攢身,並因此殺死了七名紅衣孩童,這件事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沒多久就被鎮壓下去了,後來上清派尋找過趙歸真這名棄徒,找來找去都沒找到,反倒是公司多方打聽,確定了趙歸真的身份,也允許肖自在執行任務時將他殺死。
肖自在對戰趙歸真時,他一直處於碾壓姿態,因為趙歸真本身實力不強,他待在上清派幾年,也只學了點符籙之道,這樣的提升速度太慢,以至於他走上邪路,可實際上,趙歸真離開上清派以後,他完全能拜入另一個門派,學點正統的速成功法,但他沒有這麼做,反而學習了野茅山,這是他內在本質的問題。
肖自在看出了這種問題,所以他很惋惜,因為趙歸真不知道自己是心理變態,也不知道如何體會生命凋零的脆弱,肖自在想到他殺死七名孩童時,內心就感到一陣憤怒,因為這些孩童都處於最美妙的年華,他們死的時候,就如同朝露般脆弱又璀璨,趙歸真不去細細體會,反而關心七煞攢身,這是他無法理解的。
其實肖自在無法理解趙歸真,趙歸真也無法理解他,聽完肖自在一番言論後,趙歸真人都傻了,這很正常,換成一個內心稍微正常點的人,此時估計已經嚇懵了,心理變態的想法就是這樣子,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超乎你想像的,假如你打算用道德去束縛他,到頭來什麼都無法得到,只會越來越憤怒罷了。
肖自在和其他殺人狂比起來,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知道自己身處黑暗當中,非常清晰的認知自己,與此同時,他又內心嚮往著光明,這一絲嚮往,讓他做出正確的選擇,加入哪都通,當名臨時工,沒事殺殺人,有事練佛功。
這樣的肖自在,是可以被人接受的,因為他沒有對普通人出手,只對異人出手,這些異人,大多數都犯了罪,社會上的正常法律束縛不了他,肖自在卻可以,所以從道德上來講,大家不好譴責肖自在,反而要誇讚他,直到他對普通人出手後,大家才會對他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