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之說的由來
星座之名最初緣於佔星之需。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倫人就開始探索星際奧秘,並衍生出較為成熟的天文學理論。他們將太陽運行一周的黃道等分為十二個星座,當然也包括其他一些星座。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早有關星座之名的記載。
另有一個說法是,在公元前200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巴克斯為測算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方位,遂將黃道分割為十二個區段,以一年的春分點為0°,即黃道零度。由此算起,每隔30°為一宮,並對各宮內的星座予以賜名,它們依次是「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處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宮,統稱「黃道十二宮」,即「十二星群」。此後,「十二星群」又演變為人們所熟知的「十二星座」。
古老的華夏佔星術
與西方人尊崇佔星術一樣,中國人也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佔星系統。華夏先民為求農事順遂,於是日夜觀測星象,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東方星象學。
早在遠古時期,華夏先民就與佔星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三代(夏、商、周)時,凡君王出徵、祭祀先祖,都需要夜觀星象,以佔卜吉兇。春秋戰國時期,佔星術被用來預測君王及國家禍福。凡王朝更替、新君登基,都需要觀星象以取吉日。秦漢時期,佔星之術與讖緯之學緊密相連,在政治權力鬥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古人看來,星宮的位移與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佔星術成為帝王手中權謀的一把利刃。漢宣帝劉詢為了剷除以霍光為首的外戚勢力,便以星宮變化為名,將「賊」的名目強扣於霍氏家族,剿滅了霍氏家族在朝中的勢力,以此鞏固皇權。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火紛飛,百姓命運多舛,人們將自己的人生際遇假託於星空之中。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山之初就對劉備說:「亮夜觀天象,劉表必不久於人世,荊州日後必歸於將軍。」
在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的顧炎武看來,上古時期夜觀星象並非少數人的特權。三代時,凡男女老少,不論布衣還是官宦,都渴望探索蒼穹中的奧秘,以此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秦漢以後,因為解讀星象與君王之治休戚相關,也就成了欽天監等少數人的特權。經過歷史積澱和日積月累的觀測,星象學得以茁壯成長。
或許你會疑惑,星象學和天文學是否同宗同源,甚至就是合為一體的呢?在古人看來,天文指的就是天象,即由日月星辰乃至雲氣所構成的種種跡象。 而古人所說的星象,大抵指的是佔星術。從今人的知識圖譜上看,佔星術只是星象學的一個部分,即根據天空各類星象的性質、位置及異常變化,來預測和佔卜自然界及人世間的異常變化。
佔星術除了觀測星空異常之外,還有一套闡釋理論作為支撐。以「天裂」為例,按照佔星之說,之所以會產生如此星象,主要在於宇宙天地間陽氣不足、陰氣過盛。「天裂」意在暗喻君主勢弱,故遭外戚或權臣所欺凌。漢代遺存至今的「東宮蒼龍」「南宮朱雀」「西宮白虎」「北宮玄武」等氣勢圖,大抵說的就是這類神話故事。
▲蘇州石刻天文圖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根據實測繪製的全天石刻星圖
蘇軾與星座的不解之緣
隨著佛教在中原大地的廣泛傳播,星座文化很快被中國人所接受,並逐漸成為中國佔星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談及宋代文人對星座文化的痴迷程度,就不得不提北宋大文豪蘇軾。蘇軾一生坎坷,才情極高,詩詞廚藝俱佳,但在仕途上一直不受重用。面對坎坷的仕途,蘇軾卻始終懷有剛毅堅韌的性格,或許這與他對星座研究頗深有關。蘇軾曾不止一次地感慨,自己與唐代詩人韓愈一樣都是摩羯座,可謂是同病相憐,命格不好,註定一生多謗譽。其在所著《東坡志林·命分》中就感嘆道:「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直鬥。乃知退之磨蝎為身宮,而僕乃以磨蝎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宋代文人為何對星座文化如此追捧呢?或許這與宋代文士身處的政治環境有關。宋代以文治國,出生門第不再是決定個人仕途命運的唯一評價標準,宋代士子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和努力去改變命運。他們對未來既懷有無限憧憬,似乎又頗為感懷惆悵。在此背景下,個人命運與星命之術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或許這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人們對自我價值的重視和冀望。
除了君王和士紳對星座之說頗為熱衷,星座文化也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七月七拜魁星遂由此而來。民間百姓常以拜魁星祈求科場蟾宮折桂,子嗣平步青雲。宋人對魁星敬之拜之,必建廟立祠以安之供之。供奉魁星之所,被稱為魁星堂或魁星樓。直至現在,全國各地仍遺存有眾多以魁星樓、魁星閣、魁星臺為名的古建築,它們大多建於文廟、鄉學、書院周邊,以供當地文士或心懷功名的百姓供奉祭拜。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星座文化不僅在中原一帶頗為流行,而且還遠播日本、朝鮮等地。在日本文化中,人們使用七曜來指代周期,並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2020.12A
讀完文章點「贊」和「在看」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