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烏鎮被一些人稱作一生必須要去一次的地方。本來烏鎮只是眾多水鄉中的一個,但是自從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那裡召開,眾多網際網路大佬齊聚一堂,時不常再傳出點誰跟誰好、誰跟誰有矛盾的花邊新聞,烏鎮就漸漸脫離了眾多水鄉小夥伴,逐步走向C位。#烏鎮#
說到水鄉,大家眼中的水鄉是那種居民仍然會在河邊洗衣、洗菜的地方,但是烏鎮因為已經成為5A景區,需要保護水源,基本上不允許在河邊洗衣服了,不過筆者去的時候還看見有居民在河裡涮拖把,能涮拖把的水,估計也不會有人洗衣服洗菜了。
通常大家沒時間的話,只去西柵;時間多點,就連東柵一起去了,至於東柵和西柵的優劣,參見浙江烏鎮的月老廟裡,無意中發現對《陳情令》兩位主演的祝福。
西柵景區有不少小景點,如果一個個認真的看過去,一個下午都嫌不夠,因為所有景點包括各個博物館都是5點就關門。如果想細細用腳步丈量西柵,估摸著得用兩天的時間,這裡特別想吐槽的就是烏鎮的門票只是當天有效,可能是不希望遊客在烏鎮住的意思。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水鄉的景色看太久,確實會審美疲勞,整個烏鎮玩個一天、兩天也就夠了。
說一下西柵景區的重點景點,一進大門沒走兩步就可以遠眺烏鎮大劇院,大劇院平時是否開發不得而知,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安排。然後就是木心美術館,單獨收費,門票20元。接著是草木染色坊、月老廟、茅盾紀念館、烏鎮老郵局等景點。這裡要特別說一下三寸金蓮館。
據筆者觀察,進入三寸金蓮館的以女性居多,大家一邊看,一邊倒吸冷氣,直說「看得腳疼」。纏足這個陋習最早從公元900多年開始出現,差不多是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后妃用帛纏腳跳舞,舞姿曼妙,被李後主稱讚「凌雲之態」,不過這時候纏腳只是為了跳舞,偶一為之,並不至於殘害身體。到了宋代後期,「三寸金蓮」就成了美的風向標,女性的殘虐生活開始了。到了明代,纏足甚至成了女性貴族階級的專屬身份標誌,可想而知,女子即使是被迫也會朝著「貴族生活方式」積極靠攏。清朝就更別提了,統治者再三下令禁止,都管不住纏足之風盛行,直到康熙年間,朝廷只能廢止了禁止纏足的規定。
可以說,這個展覽是看得最憋屈的展覽了,一邊氣憤,一邊堅持著看完了所有陳列。出了博物館,看見門口一對年輕男女在門口張望,女孩拽著男孩就走,「不想看這個」。
也漲了不少知識,比如看到民國時期,居然有三寸金蓮的皮鞋,要知道,普通人家女孩穿上皮鞋,大概也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而20、30年代就穿皮鞋的女人,可想而知,應該是思想新潮、經濟寬裕的人,居然還是纏了足,可嘆。刷新認知的還有三寸金蓮高跟鞋,都那麼小腳,很難走路了,還來個高跟鞋,以前婦女為了畸形的美真是拼了。真是看著又心疼,又腳疼。
一雙好奇的眼,一張吃嘛嘛香的嘴,一顆八卦的心,一刻不願停止的腳步。這裡是饞貓兒去旅行,不加個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