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新周刊
(ID:new-weekly)
/人人都愛表情包/
在被表情徵服的世界,或許最重要是
學會用正確的表情去表達真實的自己
人在網上衝浪
離不開的除了網絡
還有各式各樣的表情包
進可隨帝吧出徵遠洋
即使是最樸實無華的奶奶
也能熟練運用手到拈來
每天在朋友圈發一條晨運路上的照片
配文「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微笑][玫瑰][太陽]」
網絡社交時代
emoji就像你行走江湖的傍身武器
你可以不出鞘,但你不能夠沒有
/總有一款適合你/ Quartz/
1988年
日本電信從業者慄田穰崇
設計創作了第一套emoji表情
以這172個只有12像素的emoji表情為起點
表情包正式開始了在網際網路世界的奇幻漂流
2003年
QQ首次推出了表情
2010年
上百個表情符號通過了標準化處理
表情符號的廣泛普及成為現實
2011年6月
蘋果新發布的iOS 5.0系統中搭載的emoji
帶領著表情包邁進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不到十年的時間
人們在網絡上的交流已經很難離開emoji
/「給你個表情,自行體會」/ Unsplash/
當然了
俗話也有說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沒踩過表情包的雷,都不好意思出門
微博近日熱門話題
來說說最令你討厭的emoji表情
微笑表情毫不意外勇奪榜首
挖鼻、偷笑等表情也獲得大量提名
在當下被emoji統治的網絡世界中
我能想像到對陌生網友最大的善意就是
——我承諾,絕不率先使用微笑表情
在容易引起人不適這件事上
微笑表情敢認第二
絕對不會有其他表情會爭第一
就連外國網民
也深知「死亡微笑」的威力
新聞網站Quartz
就專門發過一篇報導
提醒熱衷於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外國網民
「當中國人向你發送了一個微笑表情
你可要當心了」
/「微笑」的百科大詞典/ Quartz/
神奇的微笑表情,被網友總結為
「什麼好話加個這個都能變味」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呵呵」一臉
一個簡單的微笑emoji
背後隱藏著可能不止兩萬字的心路歷程
視發送人情況而定
你媽發的意思是
「你娘我好無聊,陪我說說話」
很久沒見的朋友發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要結婚了、找人幫忙投票
或者是宣傳他的代購號
當然最大概率是找你借錢前先客套一下
/出現了!死亡微笑連發!/ 網友微信截圖/
視發送個數而定
如果你收到了連續發送的微笑表情
死黨閨蜜一般表示「你這個蠢貨」
而你的另一半
給了你一個微笑三連攻擊
雖然很難說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
首先第一件事要道歉就準沒錯了
新媒體小編雨衣吐槽說
每天最提神的事除了喝下一大杯美式咖啡
就是突然收到領導或者是同事發來的微笑表情
「領導發微笑表情還能從字面意義上理解
畢竟是中老年人嘛
但同事給我發這個
除非是新同事需要禮節性打招呼
不然就是甩鍋大賽又要開始了」
而最令雨衣感到窒息的
是來自甲方客戶神秘得堪比蒙娜麗莎的微笑
尤其是當你文案從第一版改到第十版
深夜還在微信上積極回答甲方問題
「你說了大半天,對方就只給你回個微笑」
那一瞬間,心態爆炸
萬事皆有因
微笑表情的風評受害
不能單純怪罪於使用者的過分解讀
表情的設計師實在是很應該出來挨打
/視線向下的意思——承受/
根據知乎網友暗湧的科學分析
一個人發自內心在笑的時候
眼輪匝肌和顴大肌的收縮程度是相匹配的
當一個人開懷大笑的時候
伴隨著顴大肌的提升和眼匝輪肌的收縮
人的眼睛會接近閉合
瞳孔變小,嘴巴彎成一道月牙
眼輪匝肌收縮是笑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在微笑這個表情中
眼輪匝肌沒有任何收縮的跡象
再加上視線的向下轉移
這種視線變化通常映射出比較負面的心態
因此我們會感受到這個笑容很假
總而言之
微笑這個表情不僅緊緊抿住嘴
(對笑意的抑制)
而且眼睛還向下看
最關鍵在於笑容都扯到臉頰了
眼輪匝肌卻絲毫不見受影響
看起來一點都不真誠
如果你試試邊向下看邊真誠地笑
然後照個鏡子
會發現這個笑容的真實驚悚效果
堪比「庫布裡克式凝視」
/庫布裡克凝視,通俗來說就是邊翻白眼邊微笑
/ 電影《唐人街探案》截圖/
微笑,還是不笑為妙
2007年7月17日
iCalendar功能在iOS平臺上問世
所用圖標就是標誌著當天日期的「17」
於是這天被定為世界表情包(emoji)日
2016年7月19日
某平臺發起一項
「24小時不用表情符號」的挑戰
在5307名參與者中
超過30%的人失敗了
而成功堅持了 24 小時的人
一半以上覺得煎熬難忍
被提到次數最多的原因是:尷尬
在世界表情包日誕生的12年後
人們已經沒辦法離開表情了
/你不一定全用過,但你一定全見過/
沒有表情包
就不能好好說話的年輕人
日常任務除了
搜集各式各樣的表情包鬥圖之外
還時刻需要解讀
不同emoji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
深諳飯圈文化的追星女孩阿餅
最討厭的就是
娛樂八卦營銷號常用的「吃瓜」表情
這個表情在她看來
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如果自家愛豆相關的微博出現這個表情
阿餅從來都不會點開看
「反正十有八九都是造謠假消息
不給它眼神才最好」
所有飯圈女孩的心願:
放過我家哥哥,也放棄吃瓜
28歲的曉丹
在經歷過一次失敗的相親之後
對「挖鼻」和「偷笑」兩個表情產生了惡感
才見過兩次面
相親對象就非常自來熟地
經常在微信上找她聊天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發了和閨蜜的約會自拍
他在評論裡留言說
『果然美女都愛和美女當朋友[挖鼻][偷笑]』」
曉丹很難理解對方這種「幽默感」
有些表情產生歧義是因為雙方的三觀不一致
所以理解的角度也不一樣
有些則是被惡意利用
無限放大表情中的「內涵」
/「是友軍![doge]」/
比如說鍵盤俠摯愛的狗頭表情
仿佛只要加上了就是友軍
簡直是emoji界的免死金牌
又比如說[揮手]這個表情
在網友看來
這個表情的意思非常豐富
甚至是無窮無盡的
它可以表示:
友盡,走好不送。
呵呵,我謝謝你全家。
我鄙視你,真的不想跟你講話……
這個表情不再是簡單的告別
而是更像是一種嘲諷
被用來消極應對自己反對的任何對象
/閱讀分析題:請回答
這幾個揮手表情分別代表了什麼意思?/
如果你的聊天對象發了這個表情給你
你要麼不動聲色換話題
要麼乖乖閉嘴別說話
若是你想懟回去
可以考慮回對方兩個揮手表情
或者直接發一個emoji的手掌符號
落落大方地和對方說再見
「話不投機半句多,拜拜了您嘞」
的揮手表情的設計本意
已經沒有幾個人記得
它表達的是對告別的不舍
和對方微笑揮別的美好祝念
有網友在這個話題評論中總結道:
「感覺什麼都有人討厭
那我還是選擇做我自己,想發啥就發啥
管你討厭不討厭,我開心就好」
/我就是覺得這個表情很開心,有什麼問題嗎/ Unsplash/
畢竟討厭的不是表情本身
而是當這個表情表達的不再是它的本意
這才最討厭
當代年輕人的特點之一是:
發信息的時候
可以不加標點,但一定要有表情包
截至2019年2月
emoji表情共有3053個
包括表達情緒的笑臉符號、中性角色
各種服裝選擇、食物類型、動物和神話生物等
你能想到的一切事物
幾乎都可以用表情包來代替
/萬能的「笑哭」表情,當之無愧的emoji王者/
Emoji實在太多了
但如果要選人氣最高的emoji
「笑哭」絕對C位出道
早在2015年
《牛津詞典》發布的年度詞彙
就是那個人人都熟悉的「笑哭」表情
「捂臉」
作為「笑哭」表情的升級版
據騰訊公開數據
截至2018年3月份
微信已突破10億活躍用戶
其中就有50%的人發過
也就是說
目前,有超過5億人使用過「捂臉」表情
emoji作為一種溝通符號
在變得流行的同時,卻又相當語義不明
同一個 emoji 在不同群體
不同時期都被產生不同的解讀
表情用在不同的場合
會讓人收穫不一樣的感覺
/就連拍成電影的emoji也擁有不同的含義
/ 電影《The Emoji Movie》截圖/
亭山作為一個特立獨行的95後
表示自己其實並不喜歡使用emoji
「關鍵是聊天如果不加表情
會給人一種生氣的感覺
還必須得發表情
這樣看上去才比較親切合群」
而很多時候對表情的過分解讀
亭山覺得其實大部分的使用者也心知肚明
「比如說微笑這個表情對於大人來說
真的就是表示微笑而已,顯得嚴肅點
畢竟成年人老是發可愛的做作表情
別人看了會覺得
『這人傻子缺心眼,一把年紀了裝嫩裝可愛』」
/從線上到線下都被emoji包圍
但我們真的讀懂emoji了嗎?/ Unsplash/
但如果同齡人經常發
類似微笑這種容易引人誤會的表情
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畢竟大家也不是家裡第一天通網
經常活躍在各大網絡社群的年輕人
很難不懂得這些emoji還有其他含義」
亭山補充道
說到底
其實並不存在令人討厭的表情
討厭的是發表情的人或者發出來的話
喜歡的人發什麼都開心
不喜歡的發什麼都覺得煩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次了
在對話框裡輸入了很多字
又一個個刪掉,往復幾遍
最後發出去一個「一切盡在不言中」的表情
/每次敲打鍵盤的停頓,幸好還有emoji/ Unsplash/
我們生活在一個混合通訊的時代
因為讀圖也被當成了語言的一部分
比文字更溫柔
萬能的emoji確實也拯救了
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無聊的局面
在語言還沒誕生的時候
剛學會直立行走的人類
也許只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勢溝通
當人們學會用紙筆寫字
但在有重要的話要說的時候
依然會選擇走到對方面前
直視對方的表情
也讓對方感知自己的最真實的情緒變化
/面對面的表情,總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感染力的
/ 電影《她》截圖/
如今我們在鍵盤上敲擊一切
在面對面的時刻仍然自然而然地拿起了手機
但是 emoji 以及表情貼圖裡傳遞的微妙情感
也是我們情緒的另一種詮釋
在被表情徵服的世界
或許最重要是
學會用正確的表情去表達真實的自己
你是否也碰到過
用表情符號尷尬的時刻呢
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