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瑞老人講述往事
1947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來到靖邊縣天賜灣鎮天賜灣村,在村民王有餘家裡住了7天。近日,西安晚報「紅星『陝』耀」採訪團前往天賜灣村進行了探訪。
第一次吃餅乾
記者一行從靖邊縣城出發一路向東南,順著盤山公路行駛約一小時後,在一處背靠大山、前有水庫的地方,看到了毛主席曾居住過的窯洞。
年過七旬的天賜灣村村民馬國瑞,是村上當年見過毛主席的唯一健在者,在窯院裡,馬國瑞向記者介紹,這裡原本是村裡一馬姓人家的窯洞,窯主跟妻子一直在這兒居住,多年前均已去世。「當時我家和馬家是鄰居,毛主席和我家住隔壁。」馬國瑞說。
「1947年時我只有7歲,但對當時的事情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裡住的就是毛主席。毛主席住下的第二天,我們幾個小孩在窯洞外面玩耍,看見毛主席在窯洞前來回踱步,低著頭好像在思考什麼。我們要從大門進去,被警衛員攔住了,毛主席看到後揮了揮手說『讓小孩子進來嘛。』隨後我就和小夥伴們走了進來」。
馬國瑞老人回憶說,毛主席給他們幾個小孩子分了餅乾等零食。「那是我第一次吃餅乾,那個香現在都能回想起來。」
「當時,村裡派出民兵在路口放哨。記得有一天,國民黨軍追了過來,毛主席帶著部隊撤離到村外一處山坳裡,等敵人走後,才又回到村裡。」馬國瑞說。
毛主席常找窯主聊天
後來,馬國瑞聽父輩們講,當年在天賜灣村,毛主席經常找窯主王有餘聊天,關係也相處得很好,王有餘還曾在附近為毛主席放哨。
「當時毛主席他們就憑著對黃土山峁的熟悉和敵人周旋,而有時他在這條溝裡,敵人就在山梁的那邊,十分危險。毛主席在村裡住的時候,咱們的部隊在不遠的地方抓住了國民黨軍一名逃兵,了解到敵人的一些情報,毛主席因此有驚無險,安全轉移。毛主席還到村裡察看過村民種莊稼的情況,並讓身邊的警衛員幫助村民鋤地。為此,村民馬懷治還端來熱氣騰騰的油糕給毛主席吃。」
隨行的原靖邊縣直工委書記馬國挺介紹說,他們多年前走訪調查,也了解了一些情況。在毛主席離開天賜灣村後,窯主王有餘和妻子馬懷芳很想念毛主席,兩人商量後便由馬懷芳帶上自家成熟的杏子,步行好幾十裡山路趕到小河村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熱情地接待了她,品嘗杏子後將一顆杏核種在了萬園臺下,第二年種子破土而出。1976年,這棵杏樹枯萎後村民又在原地種植了一棵杏樹,至今枝繁葉茂。
文/圖 記者 許森珈 楊永存 李長江 實習生 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