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竹: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2020-11-22 北方網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導丁元竹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成就斐然,人民群眾福祉達到新的水平。同時,我國民生保障還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十四五」時期必須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讓全體社會成員都有機會接近移動互聯、消除數字鴻溝

丁元竹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同時,要考慮到那些不適應數字要求的群體,通過教育、培訓,特別是通過社區教育、志願者參與,使他們擁有更好使用網際網路技術和數位技術的能力,與社會共同進步,在社會發展中享受發展成果。「這就要求我們全體社會成員都有機會接近移動互聯、消除數字鴻溝。」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線上辦公、線上購物、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發展迅速,形成了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但很多老年人在這次疫情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難題。

對此,丁元竹表示,對新的商業模式、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技術不能很好地接近的老年人,應該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第一,要開發適合他們這個年齡和能力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讓他們有條件、有能力使用這些技術。第二,要對他們加強培訓,通過志願者、通過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不斷地提高這些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技術的能力。第三,一些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包括醫院、包括銀行、包括超市,還是要適當地保留適應適合老年人需要的傳統服務方式,給他們生活提供便利。」

把宏觀的「新基建」和微觀的「新基建」有機結合起來

丁元竹表示,「十四五」時期,要把高質量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而要實現高水平的社會建設,就要把老城區改造和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要進行宏觀的『新基建』,另一個方面要進行微觀的『新基建』,把宏觀的『新基建』和微觀的『新基建』有機結合起來,滿足人民群眾的舒適感、便利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他表示,到去年年底,我國的城鎮化人口已經達到了60%。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城市化人口還會進一步增加,對老舊小區的改造要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老舊社區/小區的改造不僅僅是一個房屋建設,還要把社區群眾迫切需要的、日常生活中便利性需要的微基建,比如5分鐘、10分鐘的服務圈,各種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備,包括一些非常常見的生活環境的設施建設擺在議程上。」

同時,他提示,在社區改造的過程中,要讓社區居民參與、討論,使他們融入到舊城區、老舊小區的改造中,使他們把自己與社區的建設融為一體,把小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社會建設的水平,提升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有機結合,使社會建設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探索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設施的共同布局

丁元竹表示,要把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在「十四五」時期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文化水平使社會治理達到一個新的階段。「社會治理不僅僅是一個從外部治理的問題,還有一個通過文化建設讓人們內心形成社會規範,通過對內心社會規範的約束建立起集體的社會秩序,這是我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內容。」

他表示,基層人民的生活是很具體的,老百姓衣食住行,每天的社會活動並不是嚴格的條塊分割,很多是連在一起的。在「十四五」時期要考慮,怎麼把基層人民的這種綜合性的生活通過設施的建設統一起來。同時,在「十四五」時期,還要考慮社區的養老服務、殘疾人服務、文化活動、社區活動、社會治理活動都能夠綜合起來,通過綜合的服務中心建設,讓大家能夠既便利、又舒適、又可及的享受到各種社會生活、文化生活和各種服務。「這樣既能夠提高我們的各類社會設施、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也能夠提高人們關心社區事務,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也能夠使政府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更加產生效益,形成效能。」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讀懂未來中國發展的重要信號,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新華網傾力打造的《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系列網絡視頻雲課隆重登場。節目通過邀請各領域的權威專家,緊扣五中全會精神要義,結合各自研究領域,以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給網民帶來耳目一新的知識盛宴。

  原標題:丁元竹: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相關焦點

  • 【競答】明日關鍵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人類命運共同體
    【競答】明日關鍵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0-11-26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昌:提高基層黨建水平 助力國際航天城建設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鬆。提高基層治理效能,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城市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
  • 發展職業教育亟須提高社會認同度
    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認同度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不僅要從根本上剔除人們視職業教育為「二流教育」甚至「末流教育」的傳統觀念,更要從機制設計和具體路徑創設等方面下大功夫。前提質量是生源質量;過程質量是教學活動本身的質量,包括教學條件、教學管理、教學改革與建設、教師態度、教學與工作技能等;結果質量是就業質量。提供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讓學生學有所成,具備工作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能夠通過就業提高短期收益,這是提高職業教育認同度的基礎與前提。     其一,應不斷提升院校基礎能力建設。
  • 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造高品質生活
    實現這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 城鄉建設有品位 群眾生活有品質——聚焦南昌縣2020年城市高質量發展
    同時,按照「拉開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宜業宜居」的要求,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並重,以「繡花」的細心和耐心,加快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狠抓城市精細化管理,使得城市功能不斷升級,城市顏值不斷刷新。城鄉建設有了品位,群眾生活自然就有了品質。
  • 列謝土米活佛:僧侶學經環境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原標題:列謝土米活佛:僧侶學經環境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列謝土米活佛:僧侶學經環境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攝影:劉閆  正在德國參加「2013德國·中國西藏文化周」的列謝土米活佛近日接受中國西藏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央政府在保護西藏信眾和僧侶的宗教信仰自由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 2020版《西鹹新區規劃建設品質標準》發布,有這些調整!
    2020年,尤其是疫情期間,越發凸顯小區、15分鐘生活圈對人民生活品質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形成了「15分鐘生活圈」、「居住小區」品質標準,與原標準中住宅建築共同構建三個圈層的完整標準體系;二是針對加油加氣站、社區綜合服務用房、學校、變電站、公交場站、學校接送場地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6項內容進行增補;
  • 龍娃話理論丨敲黑板:《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32.提高社會文明程度。33.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34.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 國網威海供電公司:提供高質量供電服務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電力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能源,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保障。
  • 以民生建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一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到2035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例要明顯提高,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2050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對2035年之前的共同富裕目標進行了具體化,提出到2025年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 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 2020樓市方向定了
    持續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不懈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認真抓好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會議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群眾住房條件顯著改善,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提高到39平方米,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 中共普定縣委關於制定普定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持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就業狀況持續改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效,平安普定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這五年,我們切實保持定力,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 奮發有為正當時 銳意改革謀新篇——九江市第五人民醫院改善醫療...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從一家社會福利院,發展到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鑑定、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63年的歷史長河,忠實的記錄了九江市第五人民醫院的多次華麗轉身。  科學正確的發展理念,為醫院發展帶來的正效應正在持續發酵。
  •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在提高能力水平上下一番苦功夫
    原標題:在提高能力水平上下一番苦功夫——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內蒙古日報數字報_正北方網 「不日新者必日退。」
  • 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重要位置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加入國際大循環,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形成「世界工廠」發展模式,對我國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 陳斯喜: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發揮出社會救助的重大作用
    12月4日至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斯喜率隊到儋州調研社會救助工作並召開座談會。12月4日至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斯喜率隊到儋州,通過實地考察、座談會交流、查閱資料等形式,對社會救助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儋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廣英,副市長黎秀全陪同調研並出席座談會。
  • 三北工程第一階段(1978-2000年)建設成就是什麼?
    農田防護林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提高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拓寬了農業生產領域,促進了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業科技成果效能的充分發揮。近十年來,東北區、甘新區、內蒙古及長城沿線區糧食平均畝產和總產增長幅度在全國九大農區均居前三位。
  • 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一、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毫不動搖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從根本上減少社會矛盾。
  • 中共來賓市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就業、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等民生領域短板進一步補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保持全區前列。經過五年努力,穩住了局面,化解了危機,實現了突破,提振了信心,形成了良好發展勢頭,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我市發展面臨的形勢。
  • 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做好社會領域風險存量化解和...
    在新發展階段人們對改善生活品質、提高生活質量有著更高的期待,人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的要求更加強烈,過去習以為常的小問題可能就會變成人們不滿意的大事件。城市化迅猛發展對城市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中的公共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防災減災抗災、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營、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面臨新的挑戰。信息化和網際網路普及使得網絡生態空間風險加大,金融和房地產領域存在諸多風險隱患,電信詐騙、快遞物流安全隱患較多。大規模人口流動加大了傳染病疫情防控的難度,增加了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