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存在(或缺失)於社會的各個階層和角落,它指的是一種自我坦誠和觀察自我的能力:指的是能夠對陌生人敞開心扉,袒露自己令人興奮也更私密的想法,同時還能留意到那些穿梭於意識裡美妙、獨特、深刻的經歷和感情。
我們並不是很習慣這種做法,人們都恪守著世俗對於正常人的定義。因此會經常忽視自己最真切也最豐滿的感受、欲望和想法。我們將精力都放在更大膽、更狂野、更躁動、更氣勢凌人的那一面;只留下一副能得到社會認可的軀殼,矯揉造作地偽裝真實的自己。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確保千方百計儘量遠離真實的自己,從而錯過了那些不時閃過腦海的煩人問題。殘留在我們內心的東西無法感觸也看不到,只在黑夜困擾我們。光天化日下我們對問題視而不見,但晚上就要忍受失眠的折磨。
這時候一個叫情商的東西現身了,它熱血滿腔充滿鬥志,但其攻擊對象不是外界敵人,而是人對自己可能變成怪物或發瘋的恐懼。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最重要的特徵,是善于堅持反省自己的內心狀態。正如艾默生曾說的,"在天才的腦海中我們能重拾自己曾遺失的思想"。
有一點可以確信,當那些樂於自我坦誠和自我觀察的人試著坦率分享自己的思維時,極易遭受他人的不理解、排斥、鄙視甚至厭倦。他們的想法聽上去會比常人更陰沉、激烈、偏執或柔和。倘若有人以這類方式思考將會感到無比孤獨。
總體來說,很少人能堅持到自我坦誠和自我觀察。因此,願意交流真知灼見的人少之又少。但有一種方法非常適合於應對高情商者的社會隔絕感:藝術,藝術創作是人類的私密日記。記錄了所有在常態社會背景下無法得到表達的話語,但這些話語在藝術和觀眾之間,親密坦率的交流裡找到了棲身之地。
世界各地的圖書館、電影院和畫廊收納了所有無法輕易融入世俗社交場合的豐富的思想感情,承載了我們作為觀眾急需表達和傾聽的東西,畢竟我們都有一顆孤獨的心。也許高情商的人即使有人陪伴也難免感到孤獨,但他們在藝術的殿堂裡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心心相印的相伴感,哪怕這些陪伴不是真實存在的。即使人們對於友誼可能有著過高的要求,但也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我們的知己可能在250年前就告別人世了,而他們通過畫作和詩歌與現代的我們交流。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該奢求每當孤獨感洶湧而至時,藝術都能無處不在、觸手可及。也許當今社會對藝術的需求減少了很多,因為現代人比以往更加懂得該如何和他人分享自己人生中簡單時刻的真實自我了,這才是為自己的孤獨寂寞找到了一條更直接可靠的出口。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安米課堂」獲取不一樣的心理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