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真法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覺真長老(1933~2015),已故中佛協副會長茗山長老弟子,當代高僧,曾任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執行副院長、香港佛教聯合會宗教事務監督、《世界佛教論壇》雜誌總編輯。覺真長老晚年為國內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學、上海交大、長江商學院等講授「佛學與企業管理」「佛學與人生智慧」「和諧是道」「蕅益大師四書解」等課程,著有《快樂人生》《和諧人生》《徹悟人生》《感知人生》《享受人生》《有容乃大》《當管理遇到佛學》《此心安處是吾鄉》《素往來》等書籍。

佛陀精神,正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個全國性的政府官員組成的代表團,來到著名古剎參觀,我被指定去接待。走進大雄寶殿,忽然一位長者向我問道:「法師,能不能請你講一講,佛和菩薩區別在哪裡?」我說:「自利利他,是菩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是佛。」他先是睜大了眼睛望著我,接著,他會心地笑了。

是的:佛陀的精神,正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請讓我介紹佛陀《本生經》中一個著名的「屍毗王割肉貿鴿」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為屍毗王時,帝釋天為了考驗屍毗王是不是真正行布施波羅蜜,他化作了一隻鷹,並派遣毗首羯摩天化作了一隻鴿。鷹追鴿,鴿飛到屍毗王懷中請求救護。鷹請屍毗王還鴿,以救它的飢餓之軀。屍毗王誓願救度一切眾生,既要保護鴿,又要布施鷹,於是同鷹達成協議,以自身的肉,秤好與鴿等量(等重),來換取鴿的生命。他自剜盡了腿肉、臂肉,仍然不足鴿的份量,就想以自己的整個身體上秤,結果昏倒在地。醒來後,他責怪自己為身所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布施自己,正是時候,豈可懈怠?此時,大地出現了六種震動,諸天神祗讚嘆不已。帝釋天使屍毗王恢復原形後,再探詢屍毗王的本心之願,屍毗王說,我割肉流血時,既沒有嗔心,沒有煩惱,也沒有一點點悔恨之心,我只有為來世得成正覺、度脫眾生所發之大願。

這則佛陀的故事,讓我們驚心動魄。為了慈悲救鴿(生命),為了施捨救鷹(飢餓),甘願忍受巨痛,無畏布施其身,無怨無悔,心無執著,這不正是佛教「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高度概括麼?這不正是佛教六度(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高度實踐麼?這不正是佛的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典型體現麼?

值得我們探討的是,佛教的這種精神來源於何處?

我們的教主、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生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印度,他本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太子,但他捨棄了王位,捨棄了人間的名聞利養一切享受,為了尋找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他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終於獲得證悟而成佛。佛者,覺也。覺者,覺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覺察到一切事物的真相(法性)。他不但自己覺悟了,他還要幫助我們這些迷誤困惑之中的眾生,因機施教,引導我們,救度我們,讓我們也得到覺悟(棄惡趨善,破迷得悟,斷惑證真),獲得智慧的解脫。所以這叫自覺覺他,最終達於覺行圓滿——這就是佛。可見,釋迦牟尼佛住世說法四十九年,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了二千多年,就是為了救度眾生。我們用一句話可以來說明,佛教的本質,就是眾生關懷、關懷眾生。

佛教的宗旨——救度眾生;佛教的本質——眾生關懷。為了關懷眾生、救度眾生,可以犧牲自己,這正是佛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來源。用人類的「終極關懷」來說明佛教,那是最為確切不過的了。鴿飛到了屍毗王的懷中,屍毗王以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它的安全;鷹向屍毗王說,我受飢餓之迫,不吃鴿無以療飢。屍毗王以自己的肉換鴿以救鷹之飢,這正是終極關懷的最好證明。屍毗王與鷹達成「以身貿鴿」的協議,是終極承諾,達於完滿度脫眾生之悲願是終極目標,最終實現正等正覺便是終極真實,「終極關懷」的四元素在佛教的義理中得到了最完整的驗證。

相關焦點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典範
    而在本人看來,尚緯股份的這起收購案堪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典範。尚緯股份擬掏出5.89億元現金收購星空野望,幾乎就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利益。尤其難得的是,尚緯股份此次收購是在公司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完全就是一種全身心付出的忘我精神。
  • 季羨林:「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的人是絕無僅有的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眾生中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家談人生者眾矣。什麼人生意義,又是什麼人生的價值,花樣繁多,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然而他們說了些什麼呢?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是越談越糊塗。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哲學家的哲學,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們的哲學同吾輩凡人不搭界,讓這些哲學,連同它們的「家」,坐在神聖的殿堂裡去獨現輝煌吧!
  • 星雲法師心系佛陀提前出院 目前身體狀況穩定
    2011年12月30日,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佛光山依空法師今天證實星雲大師目前身體狀況穩定,昨晚已從醫院請假回佛光山,但體力仍相當虛弱,醫生也叮囑不能見客,還需長期休養。據臺媒了解,星雲大師日前因左側手腳無力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看診,經醫療團隊診斷後,確認為二度中風,辦理住院。
  • 佛陀慈悲開示,跟阿那律講明了這八大人覺,修佛之人要認真領悟
    阿那律,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出家後修道精進,立誓不眠,因而罹患眼疾,至於失明,天眼漸開,終成第一,能見天上地下六道眾生。阿那律在修行之時,請佛陀慈悲開示,佛陀就跟他說了這八大人覺,後成《佛說八大人覺經》。
  • 覺定法師的修行之路:割肉救母、徒手建廟,一件百衲衣穿43年
    母親對於子女而言,是敬重、是恩情、是血溶於水的親情,多年前,就有一位法師為了救母,願意用的肉去換母親的性命。法師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家道中落和佛門有著不解之緣覺定法師俗名為陳多興,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小山村內。覺定的祖祖輩輩原本都是非富即貴的官宦人家,但是不幸的是,到了覺定這一輩便家道中落了。
  • 用無私奉獻精神彰顯生命的意義
    用無私奉獻精神彰顯生命的意義  深圳市義工聯與深圳特區報聯合召開「向高正榮學習」專題座談會,暢談優秀義工高正榮的感人事跡  本報記者徐華張舜/文鄭東升/圖昨天,深圳市義工聯與本報聯合召開「向高正榮學習」專題座談會,邀請部分與高正榮並肩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義工代表,暢談他們與高正榮在一起工作的親身經歷,飽含深情地向大家展示出了一個更真實、更全面的高正榮。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當年六祖慧能大師,就是聽到這句話而大徹大悟的。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
  • 息災免難的「特效咒語」——文殊八字真言
    點擊收聽——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部分成員合唱八字真言:嗡、阿、微、拉、吽、卡、恰、喇聖玄法師,一位來自臺灣的佛教出家法師,邀請國家一級作曲章紹同老師,為文殊八字真言梵音版義務作曲,鄭長玲教授義務主唱,加上完美的配樂及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部分成員合唱的烘託
  •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佛門耆宿一代高僧夢參長老於2017年11月27日(農曆丁酉年十月初十)16時30分在文殊菩薩聖地五臺山真容寺安詳圓寂。世壽達到一百零三歲高齡,僧臘八十七。
  • 修行與生活中,應該以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來落實,那是哪八字呢?
    本文大茶經以佛家思想來探討修行與生活中,遇到情感等問題,應該以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來落實,那是哪八字呢?曾看過一篇文章,是明堯居士在一次在回答學佛者的課堂上提到過,他曾是武漢大學哲學系碩士,是河北禪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禪》雜誌主編,曾還擔任過《虛雲和尚全集》執行編輯,他曾就在學佛修行的婚姻情感上說了這樣一段話,他說:「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婚姻也是因緣法。
  • 法師貂蟬,輔助瑤妹,這名射手是精神小妹?
    法師貂蟬,輔助瑤妹,這名射手是精神小妹? 法師是貂蟬,輔助是瑤妹,這名射手才是真正的精神小妹。 雖然小編也很愛玩瑤但是不得不說峽谷內真人和海報差別最大的除了瑤就沒有人敢稱第一了。
  • 惟覺老和尚:兩岸沒有過不去的劫波
    陪同老和尚接待訪問團的法師說,因為年事已高,老和尚近年見客一般不超過半小時,但此次一共陪了訪問團五個小時,中評社「真是有福報」!。《中國評論》十月號以《兩岸團結合作 沒有過不去的「劫波」——專訪中臺禪寺釋惟覺老和尚》為題發表了這篇專訪,文章內容如下: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不久前專程從臺北驅車前往南投縣埔裡鎮,拜會中臺禪寺釋惟覺老和尚。
  • 宗性法師總結講話:彌勒垂化慈雲遠 應夢名山法音宣
    宗性法師在閉幕式上做總結講話,他衷心希望獲獎的法師真切領會「佛教正需才,勸諸君努力學修,切莫為名韁利鎖」的教誡,用「法門惟種竹,有我輩頂天立地,真堪作鬥雪迎霜」的昂揚激情,繼續保持聞思並重的研習狀態而深入經藏,始終恪守學修並進的修持要旨而經世致用,秉承「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行願莊嚴身心,以「欲成諸佛龍象,先作眾生馬牛」的奉獻精神砥礪前行,早日成為佛門棟梁,主動承擔起「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歷史重任
  • 拜佛的意義是什麼,看法師開示
    拜佛的意義是什麼,看法師開示。佛教的本義是佛法的教育,故而拜佛的意義,我想也應從佛法教育的意義上去理解。進寺院門口,就能看到當來下生彌勒佛。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的弟子,現在在兜率陀天內院講法,將是我們這個世間的下一位佛。寺院門前的彌勒佛是未來佛,寓意是凡進入寺院之人,即種下了菩提善根。金剛種子,歷劫不滅。
  • 佛不積怨的故事,文殊師利菩薩的恩惠,以身作則的佛陀
    佛不積怨的故事  從前佛陀住世的時候,就曾經授予提婆達多一碗鹽湯。    佛陀那時便在其住處禪定中,耳聞此聲音,即生慈心,以神通力前往提婆達多的住處,手摸提婆達多頭腹,授予其鹽湯,令其服飲,後才得病癒。  而提婆達多之前曾叛佛害佛,佛不記冤而救之,以慈使其樂,以悲拔其苦,以其痊癒而喜,不分冤親而平等救治,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無量心。
  • 香港觀宗寺舉行祈願法會 紀念覺光長老圓寂六周年
    上午9時30分,香港觀宗寺方丈宏明法師主法領眾舉行彌陀行願普佛。大眾虔心恭誦《佛說阿彌陀經》、經行繞佛、佛前上供。11時,紹根長老主持傳供獻供儀典。大眾恭誦《般若般羅密多心經》、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唱誦《覺光長老供贊》、志誠祈願回向。法會圓滿之後,紹根長老開示祈願覺光長老位登上品,果證菩提;香港觀宗寺道場興旺;護法善信福慧增長,六時吉祥。
  • 隆慧法師:佛教與中國哲學相遇相持相融
    隆慧法師,1966年生於山東曲阜,1997年在四川樂至報國寺出家,1999年於江西靖安寶峰寺受具足戒。2000—2007年在江西佛學院任職,協助一誠長老主編《寶峰山志》;2007年在江西百丈山協助本煥長老主編《百丈山志》;2007—2010年,協助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館長圓持法師編撰出版《佛教倫理》;2010年至今,在寶雞法門寺佛學院教授《佛教倫理》、《高僧傳》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