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晚年時,夜裡出來散步,因為幾隻蟋蟀,看清了自己的過去

2021-01-08 史問

年輕時候的蘇軾絕對是一位天才型選手,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他所作的文章簡直就是文曲星下凡的存在。只是發生了一個烏龍事件,考官竟然把考官寫的絕世好文章當成了別的考生寫的,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東坡先生志在必得已經到手的狀元莫名其妙地飛了。

可能是開頭就不是很順利,蘇軾在此後的日子即便當上了官,也一直是鬱郁不得志,遭受排擠,貶謫,幾十年的官場生涯都很不順利。

在蘇軾歲數已經很大的時候,他甚至被貶謫到了好幾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如此這般的折騰,即便是一位青壯年也承受不住,更何況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而且這位老人也即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更讓整個人生的悲劇色彩變得濃厚,沒過幾年,這位一生命途多舛的老人,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永遠離開了人世間。

東坡先生62歲的時候,被貶謫的越來越離譜,距離繁華的地方也越來越遠,海南本就不夠富庶,再加上蘇東坡的年齡問題,日子過得可謂十分悽慘。

甚至在最開始到達那個地方的時候,寄宿在別的官員的家裡,由於住的地方有一點點小舒適,竟然有好事之人把這件事告到了上頭。蘇軾只好又自己搭了一個十分簡陋的小屋,並且取名叫做桄榔庵。

在這個小破屋居住的時候,蘇軾經常陷入困頓,終於有一天,他的傷感之情湧上了心頭,於是寫下了這首十分傷感的詩句,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倦夜》 宋 ·蘇軾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荒園有絡緯,虛織竟何成。

其實蘇軾本人其實是非常能夠看得開的,從他以往的詩詞中不難看出,她是一位非常豁達開朗的人,但再開朗的人也免不了觸景生情。

尤其是寒冷的夜晚,傳來了狗叫,還有幾個三三兩兩的行人,再開朗的人心裡也會難受。

其實蘇東坡也是一位有心事的人,只是很多時候,他不會在表面上表達出來,以至於所有人都認為他非常開心。再加上年事已高,就更加需要有地方感慨人生了。

大家都知道,老人年齡大了,總會有失眠的時候。尤其是蘇軾這種歲數大,生活不好還沒人照顧的老人,深夜裡,一個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再抬頭看看窗外,太陽居然還沒有出來,實在是太難受,漫漫長夜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過去,這慘痛的人生究竟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觸景生情,夜晚的寧靜然蘇軾更加難過。

蘇軾是大文學家,不論以前還是現在。在這安靜的深夜裡,窗外傳來了狗叫,被咬掉幾口的月亮下還有人在走路。

他們可能在嬉笑,在說話。東坡先生心裡想著,那不停叫的狗,那在路邊走路的行人,那天上缺了一塊的月亮,究竟知不知道,大文豪蘇東坡先生離他們那麼近呢?

這時候,蘇軾想到了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頭髮已經白了,還要到這麼遠的地方來生活,自己並不是出來旅遊的。

所以身邊的東西也不是非常多,在離家鄉這麼遠的地方生活,我這麼大歲數的老頭遭不住啊。

感懷過去,為自己的仗義執言感到悲哀

於是,蘇軾很自然地聽到了蟋蟀的聲音,窗子外面有很多蟋蟀,因為是在南方,小動物們在不停地叫,蘇軾一下子又想到了自己。

自己當初在朝廷的時候,又是多麼的知無不言呢,又為皇上提了多少寶貴的意見,可是。東坡先生如此不停地發出聲音,卻又淪落到了這般田地。這樣毫無用處的聲音,就像那窗外的蟋蟀一樣悲傷。

這首詩寫於公元1099年蘇軾已六十四歲。最初蘇軾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後朝廷聽到這個消息,便派人把他趕出來。於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籌建一處住宅,名日桄榔庵。

《蘇軾詞傳》是選取了作者一生所作詩詞中最經典的作品,結合他們當時的時代背景作和作詞時的情景,為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詩人,詞人。

除此之外,這套詞傳好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品讀宋詞,和詞人「靈魂交流」,感受流傳千年的古風韻味。

史問結語:

蘇軾年輕的時候,甚至在老年的時候,寫出了很多浪漫且偉大的詩句,因為性格的直爽,結交了很多的朋友。也是因為性格直爽,得罪了不少人。他也寫出過很多婉約的作品,喜歡訴說自己心裡的苦。

但毫無疑問,所有的詩句都是東坡先生才華的體現。但有才歸有才,蘇軾的命運實在是悲慘。

誰能想到一位萬古流芳的大文學家,生前竟然淪落到這般田地,實在讓人難過。沒過多久,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就這樣的去世了。

相關焦點

  • 在小區散步,突然一隻蟋蟀鑽進耳朵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蘇宣 見習記者 莊劍翔)最近,位於揚州的蘇北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有點忙:一名市民吃飯時被魚刺卡了喉嚨,用米飯吞咽下,結果魚刺已經穿透食管壁,差一點就刺穿主動脈;而另一名市民散步時感覺耳朵內部鑽進了東西,到醫院一檢查,發現竟然是一隻蟋蟀。醫生建議,遇到"異物入體"的突發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 蟋蟀的叫聲,就是最美的秋日詩詞
    深秋時節從前線奉調回京,一路上但見枯黃的桐葉在晨光中颯颯飄落,又聽到寒蛩不停地在夜裡悲鳴。面對如此蕭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後再也難以受到重用的現實,心中十分沮喪灰暗。這不僅是寫實,也還有象徵的意味。因為這時他在主和派排擠下被罷了官,從此遠離朝廷,也就更難以實現他抗金報國的理想了。
  • 小小說:餘財賣蟋蟀
    千算萬算的餘財,沒想到賣蟋蟀依然困難重重。他剛在學校門口放下裝滿蟋蟀的麻袋,學校保安就衝出來,說他鬼鬼祟祟的很可疑,是不是要搞破壞。餘財趕緊遞煙過去解釋,但保安依然很盡職,說在學校門口擺攤會引發交通阻塞。餘財只好背起袋子往回走五十步,看到有人在地上擺攤賣菜,就跟著擺起地攤來。家長接送孩子順便買菜,一舉兩得。有需要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會引發阻塞。
  • 在飼養蟋蟀時你們有沒有發現蟋蟀好鬥,這究竟是為什麼?
    蟋蟀好勇善鬥,幾乎人人皆知。但人們未必知道,蟋繂為 何好鬥。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爭雌'它和許多動物一樣,兩雄相遇,必進行一場殊死的搏鬥,直到一方傷身或逃走方告罷 休。當一對雄想癢在瓦盆裡相通時,它們首先是振翅鳴叫,繼 而便齔牙咧嘴地格鬥起來。
  • 蟋蟀的愛情
    最妙的一次,一隻怒氣衝衝的蟋蟀居然被我的聲音吸引,從草叢裡撞將出來,看那架勢是要和我一決高下。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地改變了我對蟋蟀的看法,使我再也不敢用玩物的心態看待它們。那事是這樣的:我為了保持蟋蟀的戰鬥力,抓了一隻母蟋蟀給我的愛將。這是個老蟲迷告訴我的經驗之談。我在一次血戰之後,照此辦理,希望我的愛將能藉此保持雄風。但是,我因為其他的事,將他們兩個忘記了。
  • 秋蟲至蟋蟀鳴 上海男人小時候都有一本蟋蟀經
    「在上海這個城市裡面,只要是一個男的,小時候百分之百玩過蟋蟀。」一些上海爺叔把這個愛好延續至今,早在立秋未到之時便已躍躍欲試,挑選蟋蟀「壓盆底」了。看完一個,放在一旁,芡草咬在嘴裡想一想,又小心翼翼地打開下一個罐頭……這些上海爺叔是在挑蟋蟀。雖然頂上有大棚遮住太陽,但在大伏天,市場裡還是悶熱難當。賣蟋蟀的一個個扇著扇子,買蟋蟀的一顆顆豆大的汗珠滴在水泥地上,神情倒是很專注,有時露出欣賞的笑意,挑中了就花上幾塊或幾十塊買回去。
  • 三門峽:蟋蟀進家中 專家來支招
    本報訊(記者葛洋)近段時間,家住三門峽市商務中心區匯景新城小區的單女士遇到了煩心事,她住在20樓,不知為何家裡進了蟋蟀,夜裡躲在暗處鳴叫,經常吵得她睡不好覺。對此,三門峽市疾控中心消殺所所長谷增齊表示,前段時間持續高溫、空氣溼度大,有利於蟋蟀繁殖。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夜不成寐,隨手抽出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翻至《蟋蟀》一章讀起來,依稀記得小學語文課本裡學過其中一節。忽聽「唧唧、唧唧」幾聲清脆的鳴叫,應該是蟋蟀這小精靈在我窗外快樂的彈琴、歌唱。整個漫長的夏天,你是找不到蟋蟀的身影的,它不知到哪兒流浪了,似乎銷聲匿跡很久很久,等到回歸故鄉時暑氣已消,秋風漸緊,夜涼如水。它惡作劇似的躲在夜的一角,扯開他那帕瓦羅蒂般美妙的嗓子,抑揚頓挫引吭高歌。所以《詩經》裡云:「蟋蟀在堂,歲聿其莫。」「蟋蟀在堂,歲聿其逝。」「蟋蟀在堂,役車其休。」又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與小蟋蟀的完美邂逅——小九班生成活動
    "老師,你給我講個故事吧"梓曦小朋友說著,便和老師一起走進圖書角去拿繪本,"呀,有隻小蟋蟀",圖書角裡放了一個電腦包,小蟋蟀從電腦包裡探出腦袋,難道這隻小不點也想聽老師講故事了,於是它乘坐著不一般的"飛行器"——電腦包,來到了小九班,先給小傢伙臨時安置一個小窩吧,小小的圓形盒子剛好合適。
  • 齊白石畫8隻蟋蟀,題跋335字嘲笑同行,是小聰明還是大智慧?
    白石蟋蟀圖齊如山比白石小十一歲,因為都是姓齊且都在京都漂泊,故白石與如山兩人以兄弟相稱。齊如山是戲曲名家,他帶來的那個朋友正是名角梅蘭芳。白石傲氣,所以他最終決定要畫一幅如同鶴立雞群的出來!你們畫花鳥,老齊俺才不跟你們這幫墨守成規的老傢伙弄成一樣,俺畫蟲子!
  • 蘇軾晚年因夢見自己幼時情景,寫下一首詩作,通篇趣味十足
    某一天,蘇軾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了幼年時的自己。當時的自己因為非常頑皮,經常是被父親逼著讀書。夢醒之後他,便寫下了這首詩。讓讀了這首詩的人,都忍不住讚嘆東坡真可謂是從小調皮搗蛋到老。童年對每一個人,都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那是我們人生歲月裡,最美好的一段時光。雖然在這首詩中,蘇軾寫的都是自己當年被逼讀書的無奈,但是當我們全部讀完,就會發現他對於那段時光深深地懷念。
  • 蘇軾在給兒子洗澡時隨手寫一詩,普通人只當熱鬧,聰明人看出門道
    (蘇東坡劇照)蘇軾的「望」:誠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對所有平凡父母的真實寫照,人們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所以給孩子起名字不是帶「聰」字就是帶「明」字,卻極少有帶「愚」字帶「魯」字的。但是,一代文豪蘇軾又怎麼會是平凡父母,他偏偏期望自己的孩子「愚且魯」。
  • 蟋蟀的象徵意義,這些你一定不知道!
    對於這樣一個小小的生物,你不會認為蟋蟀的象徵意義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但它是!蟋蟀是運氣,保護,耐心和沉思的象徵。他們歡快,嘰嘰喳喳的歌曲是吸引我們想要的美好信息。歌曲也是更敏感的標誌。蟋蟀是如此健全。
  • 男子河邊散步時撿到一塊七彩水晶石,清洗乾淨一看立刻選擇上交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閒暇的時間來到野外散散步,他們覺得這樣不僅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而且還能鍛鍊自己的身體。這次男子剛吃過晚飯,就來到了離家不遠的一條小河邊散步,當他溜達了幾圈之後,感覺腳底有些疲憊了,就準備停下腳步在岸邊休息一會兒,順便欣賞一下河邊的風景當男子選擇了一個合適的位置後,剛坐下沒多久,就發現不遠處有塊特別的石頭,和周圍的那些石頭都不同,緊接著男子就站起身來,朝著那塊石頭走了過去,當男子將那塊石頭撿起來,拿在手中細看後,越看他越覺得不對勁,就裝在口袋裡將它帶回家了
  • 山東這個縣,蟋蟀產業能帶來6億年產值
    雄性蛐蛐振動翅膀,「鳴叫」著,從成片的玉米地、草窩、磚縫裡跳出來,蟲季開始了。村民們出動了,「撬子手」是蟋蟀捕手的職業稱謂,徹夜捉蟲的他們,將蛐蛐轉變為財富的接力棒,交到了婦女和年紀大了的「老撬子手」身上。蛐蛐被裝在拳頭大的白瓷小罐裡,罐口用橡皮筋捆著。村民們拎著籃子,沿著蟲客們的桌子一路兜售過去,蟲客根據閱歷和眼光給價。
  • 有人說:「誘捕蟋蟀有技巧,不懂技巧捉不了」,捉蟋蟀有啥技巧?
    因此,許多農民朋友都比較討厭蟋蟀。蟋蟀喜歡穴居,經常躲藏在土穴中、磚石下或草叢間,有時候,還會棲息於地表之下。蟋蟀生性孤僻,非常喜歡獨立生活,一般情況下,它都是獨居的。同時,蟋蟀也屬於好鬥的昆蟲,如果人為觸動它的尾毛,則會引起它的反感,它會用後足脛節向後猛踢,以表示抗議。
  • 記者用蟋蟀叫聲計算溫度:多與多貝爾公式不符
    這一說法激起了許多網友的探索欲望,他們紛紛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那麼,蟋蟀的鳴叫與溫度之間到底有沒有確切的關係呢?於是謝爾頓解釋道:「在1890年,埃米爾·多貝爾得出結論,雪樹蟋蟀每分鐘鳴叫的次數與環境溫度之間存在著固定關係,而普通的平原蟋蟀,則不存在這種確切的關係。」不過最後的結局是謝爾頓猜錯了,這隻出現在他們公寓的蟋蟀不過是一隻普通的平原蟋蟀,謝爾頓為此還輸掉了他一套珍貴的漫畫書給霍華德。
  • 玩蟲一秋,玩罐一世--蟋蟀罐裡的蟀性人生
    「德州市寧津縣或泰安市寧陽縣」,他指出更詳細的地方,因為那裡盛產蟋蟀,俗稱「蛐蛐」。每年一到7、8、9月份,那裡變成了全國蛐蛐愛好者聚會的地方。我也是小時候在山東看到了鬥蛐蛐的場面。我們住在鄉村,夏天的田野裡,晚上是蛐蛐出來尋食的時間,經常會聽到蛐蛐的叫聲。
  • 蘇軾:一位將文人的理想氣質帶入仕途的奇才
    他的天資極高,堪稱奇才,文學上很是得意,但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更是悽涼。他就是北宋乃至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蘇軾。年輕時展現出不同尋常的才華,可謂意氣風發蘇軾生於四川眉州,十歲時父親蘇洵就出去到各地遊學,母親程氏便親自教他讀書。蘇軾能成為一代大文豪,從他幼時表現出來的天資可以看出來。
  • 「中華蟋蟀第一縣」為啥是山東省寧津縣
    「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任滿身花影,猶自追尋。」宋詞《滿庭芳·促織兒》中所述場景,曾出現在時下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裡。促織,即蟋蟀,又名蛐蛐、秋蟲等,常常在北方的秋夜裡,鳴響整個村莊。因為玩蟋蟀得有好器具,若隨便用一個家什,比如鐵筒、塑料筒裝蟋蟀,趣味就寡淡了。而寧津地下的古黃河澄泥,細膩、純淨,漳衛新河劉營伍鄉段的泥土含膠量又恰在60%到80%之間,這正是製作蟋蟀罐的最佳區間膠度。所以孕育了「丫頭罐」、張華新蟋蟀罐、樸樹堂蟋蟀罐、張吉峰過籠等享譽全國的陶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