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馬大哈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說行書無法有體,是就寫法沒有一個標準的規範而言,但是,不等於說沒有一定的寫法約束,初學行書,同樣要臨帖,不臨帖,信手「塗鴉", 有若「野狐禪」,線條或纖弱、或粗俗,看似龍飛鳳舞,實則飄浮纖弱。晉、唐、宋人行書楷意濃鬱,有法可依,且典雅有「書卷氣」,學行書者可從中選擇為己所喜的某家某帖作範本。臨帖中不能機械地照葫蘆畫瓢,而應由表及裡,由形人神,讀臨結合,心手相應。然而對於點畫的處理及其形態在結寧中的作用,應緊緊抓住用筆方法,綜合各種筆法,充分發揮富有彈性的軟毫筆性,在提按、使轉及力度、 速度統一操控下,達到形態美和意態美,以至通篇氣脈貫通,神採飛揚。下面按點畫一講述。
首先小編帶大家認識獨立式,獨立式: 有當頭點、左上點、右上點、左下點、右下點、內據點、外側點等,如高、武、謂、忽等字。獨立點雖是一個獨立的、最小的筆畫,但能在字中往往作為一個部件,其位置能起到調整、補充結體的作用,具有以小見大的效應,除其自身態勢變幻奠測外,在字中可謂「筆眼」,妙趣橫生,耐人尋昧。接著連綴式:有橫連與豎連兩種,每種都有兩點連、三點連以至四點連,此外還有隔:畫相連的。橫練如「前,諸。孤、慧、業」等字。x點在行書裡的形態是多變的,不僅自身有方圓、斜正、長短的不同,並且常常替代其它筆畫應用於行書結構中,於是便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連綴形式
最後認識豎連如「況、減、流、彩、非」等字。連綴式點畫或本身的連續。或替代其它筆畫和改變結構而成。一般而言,點畫連綴書寫,應筆勢流暢,筆斷意連,生動自然。連綴點如是字的內部結構,則收密讓空間;如是字的外部結構,則疏放佔空間。橫畫在書寫中應用頻率很高,不論獨體字還是合體字,大多與橫畫有關。因而,不管是單獨的橫畫,還是橫畫的重複都應各顯奇姿,切忌千筆一面,刻板單調。
小編認為寫行書橫畫,一般要做到線條穩健有力,運筆微向上呈仰勢為佳。並有長短。粗細之別,這在具體字中需要做出不同處理,如「錯、東,十、古」等字,要能做到筆長有度、筆短意長、粗不為重、細不為輕、合度為上。
然而筆畫兩端要有形態變化,或方、或圓、或尖,起落的鋒杪大有區別,不可不在精微處留心,妙在至精至微。多橫西重疊現象在漢字中比比皆是,重疊不是重複,重複則如「布算」,書寫時不僅要有長短、粗細的變化,還要有俯、仰、平的勢態和方、圓、尖的形態變化,做到同畫異態、錯落有致。
如「奉、三、蓋、皇、其、書」等字,從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規律的現象,如多橫畫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眾橫畫收縮短小,只有一橫畫作為承託全字的主筆伸長,例如左右結構的字形裡,兩邊的橫畫有獨立也有重疊。往往出現左右相撞的情況。
然而要作出或左成右的濉讓,以求緊湊優美,如「桂、 轉、鍾」等字。豎畫挺拔,在整體結構中它是堅定的支柱,並且可以造成上突下延的餘味。所以,豎畫在行書中,不僅獨立形態豐富多姿,連用起來更是變幻莫測,豎畫在行書中不僅具有楷書懸針、垂露兩種寫法,而且有長短、粗細、彎直等形態變化。
一般來說,豎直單獨出現,往往作為一個字的支柱獨立於一字的中間,維持整體的穩定,如「半、華、志、帝」等字,力求做到挺披聳立,堅實穩定。兩豎並列相對運用時,或一長一短、一藏一露、一粗一細,或內撇相背、圓勁挺立,或外拓相向、變直為弧,如「並、門、國、其」等字。還有三豎以至多豎排列運用時,應強調豎畫本身的豐富性,比如長短、斜正、曲直、粗細等,運用不同的筆法使並列組合的單一性儘可能豐富起來,如「開、川、無、興、幽」等字。
小編認為書寫時力求高低有序、遠近有度、粗細得宜、曲直相應。撇撒畫斜勢外展,與捺畫左右配合,如魚、鳥之翅,維繫整體平衡。有飛揚之姿。單一的撇畫出現,呈偏側體勢,因其重心要合理把握。就撇的自身而言,變化較為豐富,有直、斜。曲、弧、長、短、平等,其所在字的部位,形態不同。雖然都是整體的-部分,但意趣形態不盡相同。寫長撒、左右分馳對稱之撇,除筆形有弧曲之態外,還能舒展飄逸,收筆未必尖削,如「蠢、太、宏、姻」等字。
短撇、平撇雖不作全字主筆,但能通過所在部位影響整體,它的俯仰、粗細、尖齊,對行書的筆順走勢起著直接作用,出鋒應迅猛,運筆應快捷。漢字多有撇畫連續重疊現象,重複之撇應力求形變,或長短、或曲直、或連綴,但求意連意復,避免平行雙飛。如「影,多,彼」等字。捺中被調節,面且它本身的精巧靈動的變化則在全字中脫領奪目。屈能伸、能收能放形態有平捺和斜操之分,如一日地。
最後富有其它筆面無法替代的魅力,北主筆之用,或有調製結構之功,其妙趣橫如「味,久"二字:態勢有上收筆尤當精心精緻,橫生,金在提按用筆的壓烈,利落:或作承託全字的鋼熟自然的行運中。速度不能迅疾鈞畫本來在漢字中出現頻率較多。而且變化亦大。
行書國牽茲映帶的因素,筆畫之側和政筆處又增添了大量的連鉤現象。態勢都會產生影響。一副有這樣的幾種情況:中保持指鉤原形。如「散、倒」二字;字、一幅字的態由過筆、收筆處出連街面則生新意如「你化中:著意北它筆畫之中,形無意存,如,筆鋒到位。切總鋒芒像」二字,村下種構,市議兩推為之。格模靈動面富有彈力,形態輔巧虛餅,輕飄無力。
參考資料《書法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