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無言 全憑肢體,兒童劇《三個和尚》這般演繹經典諺語

2021-01-10 東方網

圖片說明:《三個和尚》劇照

  東方網記者王泳婷5月19日報導:「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1981年,這句家喻戶曉的中國民間諺語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改編成動畫短片,成為幾代人心中無法磨滅的童年回憶。2014年,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以下簡稱「中國兒藝」)把《三個和尚》搬上舞臺,已演出超百場,足跡遍布五大洲。今年,中國兒藝攜演出劇目《三個和尚》出徵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於今明晚兩天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精彩亮相。

  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是中國兒藝「201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年」系列兒童劇中的一部力作,是中華優秀傳統故事與當代審美的完美結合。《三個和尚》的導演毛爾南表示:「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既讓我們繼承傳統、認識自己,也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在他看來,給孩子的藝術作品一定得是最好的,主題絕對不能單薄。

圖片說明:《三個和尚》劇照

  全劇僅有16個字的臺詞?針對這一大膽的創新,毛爾南說:「孩子對臺詞的感受不如肢體以及場面敏感和強烈,所以我一直想嘗試強調肢體語言的表現手段。正如中國畫那種意味,靠心去體味,用臺詞可能反而固定住了表演,無臺詞讓空間放開了,會有更多的留白,將更大的假定性、可能性和聯想空間提供給觀眾。」整臺演出只出現「阿彌陀佛」「師兄」「師傅」「來此為何」等臺詞,這樣的幾近無臺詞,全靠肢體動作的演出,在中國兒藝的創作中還是首次嘗試,甚至整個業界亦屬罕見。

  調皮搗蛋的「小和尚」、貪吃偷懶的「胖和尚」、酷愛經文的「瘦和尚」,以及劇中加入的寬容和善的「老和尚」。《三個和尚》圍繞雪鬢霜鬟、撫琴誦經的「老和尚」分別與三個不諳世事的小和尚結緣的故事展開,用一個水桶將毫無定性的小和尚、貪吃懶惰的胖和尚和不思變通的瘦和尚收為門下,以身作則感化他們,讓他們領悟生命的真諦,也希望通過故事的演繹讓孩子們懂得團結、互助和「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

圖片說明:《三個和尚》劇照(本文圖片均由中國兒藝提供)

  語言障礙始終是中國藝術「走出去」的最大困難之一,中國兒藝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開創無臺詞表演形式,便於外國觀眾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理念。自2014年首演以來,該劇就先後亮相於德國、西班牙、丹麥等國的世界知名兒童戲劇節。

  一條扁擔,兩隻水桶,三個和尚。一則古老的諺語故事,蘊藏著豐富的哲理。該劇用近乎無言的肢體表達,去折射自省與自覺、反思與覺悟的理性光輝。

相關焦點

  • 中國兒童劇嘉年華來啦!這些經典童話劇你看過幾個
    快來陪孩子重溫經典童話劇,度過一個溫馨的假期吧!9月25日-10月10日,中國兒童劇嘉年華將在海口灣演藝中心舉辦,上演《小蝌蚪找媽媽》《罐頭小人》《三個和尚》《三隻小豬》等經典話劇,為市民遊客帶來一場精彩的兒童戲劇「盛宴」。  據了解,《小蝌蚪找媽媽》是一部溫暖催淚的童話劇,先後榮獲多個獎項。新版《小蝌蚪找媽媽》在劇情上進行創新,將用溫暖的劇情,教會孩子愛與成長。
  • 《三個和尚》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喝呢?觀音菩薩見了也歡笑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家喻戶曉的國產動漫《三個和尚》。 《三個和尚》是根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的動畫短篇,短篇由徐景達、馬克宣擔任導演,包蕾任編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製作播出的。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相信大家都能脫口而出的一段話。沒錯,這個故事就是出自這部影片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 孩子學什麼劇場演什麼 兒童劇的名字裡暗藏玄機
    兒童劇的宣傳賣點暗藏玄機記者數了一下,七、八兩個月,杭州已經上檔的兒童劇總共有22部,雖然總數跟前幾年差不多,但不少兒童劇的取名卻講究了很多。現在普遍的情況是,學齡前兒童加上念小學的孩子,每人在暑期平均都要參加兩個左右的培訓班(補習班),同時上五六個班的也不在少數。「本來就沒什麼時間了,所以如果要去看一部演出,最好也能順便學點東西,有些附帶的教育價值,這就是家長們認為的『性價比』。」一位演出商告訴記者。摸清買方心理後,作為兒童劇賣方的製作團隊、演出商,自然很快會給出反應。
  • 林依晨的十大作品,《惡作劇之吻》堪稱經典,全看過的都是真愛!
    我在這邊就不劇透羅,可以說是比湘琴的角色多了點古靈精怪,但絕對有分別,裡面的很多分離場面哭得那個崩潰呀,感人啊,真的是沒有一定程度的演技是駕馭不來滴~《我的秘密花園》系列一二部,這部戲是完完全全提升了我對依晨佩服的程度!
  • 習近平引用的這些諺語,很經典!
    原標題:習近平引用的這些諺語,很經典!7月10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引用了一句阿拉伯諺語:「語言是葉子,行動才是果實」,用以表明行動的重要性。
  • 白話諺語有三多 鬼多雞多沙煲多
    廣州日報記者胡亞平攝一張暗藏80幾個粵語諺語的漫畫在朋友圈瘋傳廣州仔用粵語識講唔識寫 粵語諺語更是蒙查查最近一幅名為《大粵港諺語》的漫畫在廣州人的朋友圈裡瘋傳,圖畫中隱藏的80多條粵語諺語也難倒不少廣州仔女。記者了解到,儘管粵語在民間的使用仍然非常普遍,但是這些極具特色的諺語因為使用環境和對應的語境日益減少,都漸漸不被人們了解。
  • 經典視角重新演繹 中文版音樂劇《水曜日》在泉州上演
    [新聞頁-臺海網]演出劇照演出劇照 主辦方供圖臺海網12月1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日前,改編自韓國懸疑推理音樂劇《Black Mary Poppins》的中文版《水曜日》在泉州大劇院上演,這是這部高口碑音樂劇的第三輪巡演,用最經典的「大哥視角」重新演繹,用探索真相的角度,帶領觀眾揭開層層迷霧
  • 淄博兒童劇《灰姑娘·水晶鞋》首演圓滿收官 高品質藝術大餐好評如潮
    精選最經典童話故事改編、夢幻場景展現,本次高品質的兒童劇一經演出引來好評如潮,深受現場大小觀眾和業內專家們的一致讚揚。據了解,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主辦方還將繼續引進高品質的演出劇目,在今年,將會有更多優秀的兒童劇引入淄博。  什麼樣的兒童劇既充滿童趣又富含營養,讓人終生難忘?兒童劇的創作者們,該怎樣創作出更有新意,孩子和家長都喜歡的劇目呢?
  • 小學語文基礎:諺語+俗語+歇後語,一篇全匯總,留給孩子積累!
    小學語文基礎:諺語+俗語+歇後語,一篇全匯總,留給孩子慢慢學,作文也能有素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諺語、俗語、歇後語隨處可見,如「光說不練假把式」、「百聞不如一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等等,這些語言約定俗成,通俗易懂,傳遞著古人的智慧。
  • 兒童劇《聰明小空空》受好評
    《聰明小空空》受好評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崔靜、白瀛)兒童劇《聰明小空空》近期在央視播出後,取得較高收視率,也贏得專家學者好評。在30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舉行的專家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表示,《聰明小空空》將智慧與哲理蘊藏於引人入勝的情節中,吸引了成人與孩子共同觀看,為拓寬兒童劇市場探索出一條新路。《聰明小空空》由12個故事組成,講述了一個聰明的小和尚空空與幾個師兄弟一起,運用聰明才智幫助百姓,與各種惡勢力鬥智鬥勇的故事。
  • 相處舒服,無言也暖(經典好文)
    相處舒服,無言也暖(經典好文) 人生哲理 2021-01-18
  • 關於12生肖虎的諺語
    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的諺語數量眾多,流傳廣泛,是廣大群眾所創造並喜聞樂見的富有氣息和情趣的語言表達形式。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牛不喝水不能強摁頭」、「兔子不吃窩邊草」……等等。與老虎有關的諺語也十分豐富,這些諺語有的反映了虎的性格特徵勇猛、威武、兇暴以至使人望而生畏,不敢親近,就如同在「帝王」或者權威的面前。
  • 心理學:為什麼說三個和尚沒水喝
    在一個山頭上有座小廟,有一個小和尚住在那裡。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案卓上觀音菩薩的淨水瓶裡添水,夜裡防止老鼠來偷吃東西,生活過得很自在。不久,有一個長和尚來到這裡,並住了下來。他一到廟裡,就把半缸水喝光了。
  • 六一到,本土兒童劇快樂舞蹈
    六一到,本土兒童劇快樂舞蹈     本報訊(記者 張良娟)《巴拉拉小魔仙》、《快樂的舞蹈》、《熊貓星座》……即將來臨的六一兒童節期間,從5月25日至6月2日,成都各大劇場將有5臺兒童劇上演,近
  • 演繹經典金曲 回憶崢嶸歲月
    中國教育電視臺 供圖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國電影歌曲誕生的第90個年頭。自1月1日起,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播出了音樂季播節目《青春的旋律》。該節目以12組不同年代的經典電影歌曲為切入點,通過邀請老一輩音樂人講述創作故事,啟迪青年音樂人對經典金曲進行重新演繹,從而帶領觀眾走進歌曲的臺前幕後,挖掘不同時代共產黨人的奮鬥故事,回憶歌聲裡的崢嶸歲月,獻禮建黨百年。
  • 娶老婆當明星玩DJ,日本和尚憑啥這麼爽?
    這還真不是什麼惡搞視頻,這真的是一個和尚抱著吉他唱的《大悲咒》,只不過不是中國的和尚,而是日本的。很多人印象中的和尚,應該是住在寺廟裡,天天吃素念佛經,至於結婚生子什麼的跟和尚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在日本,和尚的生活才不是你想的那樣,他們結婚生子開酒吧當DJ真的是樣樣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