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不同想法,會表現出來不同的性格。面對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反應。甚至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一些部分人會被詢問:「你是不是個窩囊廢?」
在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總是會有人在孩子耳邊開玩笑。當然有些時候面對同一件玩笑話,孩子的反應是不同。暴躁的孩子可能會立即反擊,有鈍感力的孩子或許會毫不在意雲淡風輕。
「你爸爸媽媽好久沒回來了吧?是不是不要你了?」
暴躁的孩子:「你騙人,你騙人,你又在這裡說胡話?我爸爸媽媽怎麼可能不想要我呢?」甚至要是生氣了,還會對愛玩笑的人進行謾罵。
而有鈍感力的孩子可能當時也就小小不說話,等到回家之後想爸爸媽媽的時候才給他們打個電話。
既然這裡提到了鈍感力,那麼鈍感力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按照我們的的理解,所謂的「鈍」就是不顯得鋒利、尖銳、沒有威脅力。當然要是按照心理學方面的討論,更多展現的是不在乎、無意識。
所謂的「鈍感」就是相對於敏感來說的。敏感的孩子可能更加的注重細節,甚至對於自己內心想法有著一定的把握。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舒服的,什麼是自己開心的。
鈍感的人更多的不會因為別人的言語就去改變自己內心的想法,即使別人說一些話,他們也會毫不在意,甚至表現出「無所謂」 的態度,這在敏感的人看來就是奇恥大辱,對鈍感的人來說確實小事一樁。
鈍感力就是「窩囊」嗎?
當然,我們上面說道的一些表現或許會被別人認為是過分的窩囊。畢竟正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大家面對這種無所謂的態度是不支持的。就像別人都欺負到你家裡了,你怎麼能無動於衷呢?
實際上,這裡所謂的鈍感力並不是像大家想到的那樣過分的窩囊,而是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反射弧更長,並不會當即的反應。等到自己反應過來的時候,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對當下的事情不敏感,導致自己這種木訥情緒的出現。
鈍感力其實是由著名的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的,他還曾寫過一本書闡釋「鈍感力」。在他的想法之中,鈍感力給予了他很多生活、寫作上的幫助。
就像很多作家一樣,一開始也是籍籍無名。在這樣的情況下,去書店投稿很有可能被拒絕。試想一下,要是一直面對這種情緒,一直被拒絕,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這時候他體會到了鈍感力,自己不用去想投稿的事情,一心一意覺得自己是可以。不管是自己的作品還是其他,都具有很大的意義。依靠這種感覺面對困難的時候轉移注意力,然後不去思考自己面對的困難不斷的堅持創作。只有這樣,才能去擁有更好的生活。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其實所謂的鈍感力並不是讓你沒自尊,而是可以讓你直接過濾掉對自己不太好的言語攻擊,過濾掉一些消極情緒,促使自己不斷前進。
試想一下,一個孩子考試考了全班倒數第一,老師的當著全班孩子的面表示孩子成績差,真是令人心寒,自己快要沒有辦法了!
相信有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語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是最沒用的,我是爛泥扶不上牆,我沒救了」,之後也變得破罐子破摔!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再也咩有辦法改變自己成績差的能力。
只是還有一部分孩子會想:「老師能說出來還證明他想幫助我,他只想到了這一件事情,卻不會去思考別的同學是怎樣看待他的,因為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打擊。」一般情況下,這種孩子或許會更加的努力,然後變成了一匹黑馬。
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的清楚這不是窩囊,就像是工作上一樣。領導罵你難道直接回懟嗎?如果培養了鈍感力,就會無視領導的責罵,而繼續開心的工作,這樣才不至於自己太痛苦。
那麼,作為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鈍感力呢?
第1點、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價值
就像我們上面說的一些黑馬一樣,孩子要是在一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的優勢,他會更加的努力嗎?在別人嘲笑自己的時候,就已經將這種想法放在心上,自然而然不可能成功。當然,這裡我們所謂的是一種自我價值認同。
要是孩子明白自己的優勢,比如聰明,那麼別人說他愚笨的時候也不會有反應。當別人說起不能堅持的時候,孩子要是有耐心能堅持也不會被這種話語影響。所以我們最好是讓孩子認清楚自己身上的優勢,而不是隨意的去聽從別人眼中的自己。
第2點、讓孩子接觸更好的環境
「也不看他是什麼樣子,還想去當第一,真實的,他要是能當第一我把名字倒寫!」試想一下聽到這樣的話語你會怎樣想?實際上,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非常大。一天兩天處於這樣的情況之下確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要是長期被人潑涼水,再有鈍感力也會消失不見。
要是可以的話,父母應該減少對孩子的打擊,讓他接觸更好的環境。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周圍是一群鼓勵的人。除此之外,遇到優秀的人,他們身上的品質也值得學習,只會讓孩子們更加的優秀。
第3點、主動過濾不好的言論
很多孩子總是會被別人的幾句話就弄得心情不好,或許這是從小養成的比較敏感的心理。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大家可以考慮讓孩子變得不那麼敏感。
比如說當孩子覺得自己被冒犯之後,父母應該介紹;「他們只是在討論一件事情,沒有冒犯你!」孩子要是了解清楚前因後果,相信也會更加的明白自己應該如何應對。
第4點、克服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又在說什麼?是不是說我呢?真是一群愛說閒話的人!我討厭他們!媽媽,他們又討論我!」過分敏感的孩子他們總是覺得所有人說一些話都是在說自己。實際上,這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
在這個過程中,就應該讓孩子多多了解其他的世界,而不是一直眼睛盯在這件事情上。如果過分在意別人的話,必然會更加多疑。即使擁有鈍感力,也無法控制住自己去想的欲望,對他個人的發展並不利。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每一件都讓自己痛苦很久,那麼不是就是一個怨天尤人的存在了?保持自己的心態,樂觀的面對,相信自己的價值,不要以自我為中心,這才是培養鈍感力,不斷前進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