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埋怨娃遲鈍木訥,「鈍感力」對孩子一生有益,家長都不知道

2021-01-13 豆寶奶奶育兒經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為了讓孩子儘早適應這個競爭激烈、關係複雜的現代社會,每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似乎慢就是笨的表現,那些反應機敏,說話討喜的小孩,成了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鈍感」一詞,是日本當代著名的作家渡邊淳一,在其著作《鈍感力》一書中提出的,渡邊淳一有著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他所提出的「鈍感力」是一種有別於敏感的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生活的哲學。

別再抱怨你的孩子遲鈍木訥,飲食上鈍感的孩子,身體更加健康

不久前在家人聚餐時,看到表姐家的孩子,將媽媽夾給他的飯菜,一點點挑到桌子上,詢問之後才知道,孩子完全不吃蔥姜蒜,還有好多蔬菜、肉類也不吃。

表姐卻說:「我家的寶寶食細,吃到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嘔吐、拉肚子,家裡的飯菜,都是特意單獨做的。」

對於這些挑食的孩子,他們大多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中長大,這樣嬌寵長大的孩子,對生活缺乏鈍感,他們總會對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極其厭惡,一絲一毫也會從碗裡挑出來。

這種挑食的狀況,只會越加嚴重,有時甚至會反應到生理層面,吃到一點就嘔吐不止,這種反應多是因為,在一開始就給自己預設,吃到這些東西會嘔吐,這種焦慮和緊張,才是引起他各種不適的原因。

如此看來,反倒是那些對食物沒有那麼敏感,略顯遲鈍的孩子,更能攝入充足的營養素,保證身體所需的各種能量。

別再埋怨你的孩子遲鈍木訥,心理上鈍感的孩子,可以坦然面對挫折

因為老師或家長一兩句謾罵,而選擇結束生命的孩子比比皆是,果果是閨蜜的女兒,她從小就受人喜愛,家長一直是寵愛有加,前幾天卻因為和同學有了爭執,被老師訓斥了一頓,竟在家哭了一整天,甚至拒絕再去上學。

生活中所有事情,都是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維繫的,不論你再優秀,也還是會聽到很多批評和責備的聲音,面對訓斥和批評,一個謹小慎微的人,常常會做出很多自尋煩惱的事情。

而對這些負面聲音,略有鈍感的人,就會顯得落落大方,不計較、不矯情,反而會讓自己過得舒心,相較於遲鈍木訥,孩子的「玻璃心」更值得家長重視。

父母也應該成為鈍感型家長,孩子才能更從容地成長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孩子一點點小過失,便破口大罵,總是喜歡在誇讚別人家孩子的同時,惡意貶低自己的孩子,這些看似善意的比較,會造就孩子的自卑情結,甚至直接自暴自棄,對一切失去興趣,這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影響。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小孩,其實鈍感一點,那些小小的失誤,不正是孩子天真可愛的一面。

作為父母用寬容的態度看待錯誤,用溫柔的言語指引方向,遠比衝動的打罵指責,更富有人生智慧。

由此可見「鈍感力」,對於孩子和父母都是至關重要的,儘管鈍感會給人以遲鈍、木訥的刻板印象,但「鈍感力」卻能為我們掃除負面情緒,更好地保護自己,從而贏得更美好的生活。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是鈍感類型的孩子?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擴展一:孩子恃寵而驕當街「撒潑」,媽媽一句話教娃做人,效果立竿見影

擴展二:林心如富養女兒遭網友一邊倒質疑,富養不能「富物質」?並非如此

相關焦點

  • 自我、木訥、反應慢,孩子是個窩囊廢?不,這是「鈍感力」
    我爸爸媽媽怎麼可能不想要我呢?」甚至要是生氣了,還會對愛玩笑的人進行謾罵。而有鈍感力的孩子可能當時也就小小不說話,等到回家之後想爸爸媽媽的時候才給他們打個電話。既然這裡提到了鈍感力,那麼鈍感力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按照我們的的理解,所謂的「鈍」就是不顯得鋒利、尖銳、沒有威脅力。當然要是按照心理學方面的討論,更多展現的是不在乎、無意識。
  • 匪夷所思,所有成大事者都有一種「遲鈍的力量」,看看你有嗎
    我細問才知,前段時間小姑娘被領導批評,說她工作不認真,心浮氣躁,上班遲到,下班卻跑得比誰都快;說她做的文案一點亮點都沒有,一看就是腹中空空,真應該好好學習,給自己充充電。就這樣,小姑娘抹著眼淚回了家,此後就一蹶不振。
  • 早背詩、早識字對孩子有危害?家長別再誤解了,這是教育的大騙局
    現在很多家長都想讓寶寶早識字,就像我家寶寶上幼兒園小班那會,別的孩子就開始學前識字了,到了中班後別人家的孩子都認識1000多字了,當時我就覺得讓孩子早識字真好,但在我剛準備教孩子識字時,卻又聽說早背詩、早識字對孩子有危害,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什麼的。早識字真的對孩子有危害嗎?
  • 性格木訥,反應遲鈍的金牛座,不懂浪漫,不解風情
    那麼在十二星座中的金牛座,他們性格木訥,反應遲鈍,而且不懂浪漫,不解風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性格木訥金牛座人最大的優點就是為人老實,但是這也可能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非常單一,腦子有時候轉不過彎,一件小小的事情,他們可能半天都理解不了,讓人感到無奈。
  • 媽媽邋裡邋遢對孩子有影響,注重個人形象管理,才能培養自信的娃
    這件事在左鄰右裡間傳開,有人說是甜甜不懂事,但更多的聲音卻是指責茉莉自己不修邊幅。從女人到母親的升級,並不代表就放棄了自身形象,但很多女性卻跟茉莉犯了同樣的錯誤。媽媽邋裡邋遢對孩子有影響,注重個人形象管理,才能培養自信的娃。家長的邋遢形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著名情感作家蘇芩說過:"女人的美麗是資產,而非資本。"
  • 「暴躁式」教育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別不在意
    「暴躁式」教育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別不在意 現在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的壓力都比較大。有時候家長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難免就衝著孩子發脾氣,但這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千萬別不在意。
  • 70年調查7萬名孩子,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當然,調查顯示除了一些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外,其他孩子們的智商都是相差無幾的,所以說真正拉開孩子差距、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下面這三點。影響孩子一生的第一點:父母英國科學家調查發現:重視孩子家庭教育的父母,往往培養出的孩子更出色。說句大家都聽過的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們的影響非常非常大。
  • 過早識字對孩子有害?家長別輕信傳言,這是教育的「最大騙局」
    隨著網絡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神童」湧現,不是2歲識千字就是5歲實現自主閱讀……同時,又有很多家長說:過早識字對孩子有害,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普通家長也分不清誰對誰錯,都開始為「幾歲教孩子識字?」的問題糾結。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孩子識字的問題。過早識字對孩子有害?
  • 2~6歲是娃英語啟蒙黃金期,但這3個坑家長經常踩,娃只會事倍功半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來,孩子,今天我們學習以c開頭的單詞,別磨磨蹭蹭,快過來!」寶媽樂樂看到娃一學習英語就無精打採,內心十分惱火,她直接把手中的單詞卡片摔到桌子上:「你多大了知道不?你4歲了!人家楊冪的女兒小糯米3歲就會用英語跟媽媽交流了,你呢?連單詞都記不住幾個!」
  • 木訥遲鈍的阿呆,竟然是《蠟筆小新》中的高智商
    在這些人物當中,有一個說話最少、行動最慢、反應最遲鈍,而且鼻孔裡始終留著一抹鼻涕,看似木訥的人物,他就是阿呆。其實在這些人物當中,他的智商最高,在劇場版當中的阿呆,長大後成了一位科學家,表面上看阿呆反應遲鈍,表情木訥,有時候都會令人懷疑他的智商,但內心裡的他是個冷靜、愛思考、想像力豐富的人,最閃光的特點是他極其富有耐心,相比急躁的妮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做好三件事,娃更聰明!
    雖然挺貴的,但是暢暢媽媽說:「為了讓孩子聰明,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也就是這短暫的一兩年,千萬不能錯過。」孩子一生僅有的大腦發育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別讓娃贏在起跑線了每一個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聰明。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剛出生的小寶寶,大腦只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左右。出生一年以後,小寶寶的大腦重量就增長了一倍。
  • 名字裡的「梓」字,正在讓10後的家長後悔,給娃取名能避則避
    文|秘籍君給娃取名字,是一件極其費心的事情。家長既希望孩子的名字好聽,又不希望孩子名字的爛大街。這種情況下,家長給娃取名,就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比如,先了解哪些名字已經泛濫了,不要輕易使用了。數據顯示,「梓」字深受10後家長的寵愛2018年廣東佛山公安局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梓」是使用最多的字。其中,叫「梓洋」的男孩,真的是遍地都是,從2017年的第6名,一躍成為第一名,而「梓軒」的名字也是名列前茅。最近兩年流行一句笑話:如果在大街上喊一聲「zixuan」,肯定有好幾個小朋友回頭。這也是在調侃家長給娃取名字濫用「梓」字。
  • 吼聲教育和低聲教育,對孩子都有什麼影響?娃可能是兩種不同人生
    很多人會發現,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說話的聲音越大,教育水平高的家長與子女交流時就越冷靜,即使孩子犯了大錯,這些家長處理起來也會有條不紊,不會慌張。家長們知道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但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顯得焦慮不安,而有些孩子父母越批評越不聽話。吼聲教育是什麼樣?
  • 家長養娃太嬌氣,讓牙醫拔牙到手軟:每天接診20個雙排牙孩子
    其實雙排牙的形成原因比較簡單,大家都知道寶寶在小的時候嘴裡是有乳牙的,隨著他們慢慢長大,就要開始長恆牙,恆牙會慢慢把乳牙頂掉,取代乳牙的位置,並且正常情況下不會輕易脫落。 但是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家長們對孩子的"寵溺"越來越誇張了,雖然都知道要給孩子做輔食,但是等到孩子能夠吃普通食物的時候,家長卻依舊給孩子吃得很"軟"。
  • 幼兒園還不開學,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是家長的智能帶娃神器
    13日訊 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把小孩子們歡快外出的腳步擋在了家門裡。不僅如此,幼兒園開學日期也是一延再延,小朋友們宅在家裡,不是看電視,就是搶手機,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很大的傷害。時間一久,孩子在家裡待不住,總是鬧著爺爺奶奶要出去玩,家長復工上班管不了,這可怎麼辦?別擔心,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V6在家幫你輕鬆帶娃!
  • 3-6歲兒童數感思維萌芽期,聰明父母用3招,提高孩子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涵蓋了孩子成長學習的全過程,從幼兒園到研究生等考試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可見其重要性。然而有些孩子總是在數學偏科,甚至考了個位數,有的孩子卻能考滿分,為何別人家的孩子數學就那麼好呢?很多孩子的數學成績都不理想,無論請了多少名師來上課,都始終沒有什麼起色,這多數是因為沒能提前「開竅」。
  • 教娃從1數到10不科學?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數感練習走起來
    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 在家長的刻意教授下,數字在孩子眼中所代表的涵義,其實就和一個漢字並沒有區別,他們只是機械地背誦和記憶,並沒有搞清楚數字之間的聯繫,缺乏數感。 在數學啟蒙教育中,有個非常核心的概念——數感,簡而言之,就是對數量感知的能力。
  • 別再對孩子說:「認真聽課」這句廢話了,有方法的家長說這三句話
    3.手懶,不愛記筆記,或者簡單的隨意寫寫,過後都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 4.機械性的聽講,左耳朵聽右耳朵冒了,沒有思考,沒有記憶。 5.坐不住板凳的,搞小動作,說話的都很常見。
  • 每天一碗「軟飯」餵娃吃,傷了脾胃讓娃長不高,很多老人都在餵
    婆婆家裡有三個孩子,都是婆婆自己帶大的,而且婆婆剛開始來幫忙的時候,楠楠就覺得婆婆帶娃是特別有經驗的。剛開始的母乳餵養,楠楠平時的飲食都是婆婆照顧的,自己的母乳也很夠。後來等到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一直以來都是婆婆給孩子做輔食的,對孩子的營養一直都是很用心。後來就在孩子一周歲的時候,有段時候經常哭鬧。
  • 大多數家長做過的坑娃行為,別再效仿了!
    在現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孩子擁有一張漂亮的小臉蛋兒,認為這對孩子的以後會很有幫助,但有的時候基因決定的東西我們當家長的真的很難改變。 很多新手爸媽由於缺乏帶娃經驗,看著別人家小孩長長的睫毛、高挺的鼻梁十分羨慕,於是就開始在網上找一些方法來試圖改變孩子的樣貌特徵,像什麼綁腿、剪睫毛、捏鼻梁等等,不少家長應該都幹過,但真的能改變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