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聲教育和低聲教育,對孩子都有什麼影響?娃可能是兩種不同人生

2021-01-18 踽踽懂家居

很多人會發現,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說話的聲音越大,教育水平高的家長與子女交流時就越冷靜,即使孩子犯了大錯,這些家長處理起來也會有條不紊,不會慌張。

家長們知道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但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顯得焦慮不安,而有些孩子父母越批評越不聽話。

吼聲教育是什麼樣?

命令式語氣說話有些家長在和子女交流時,說話時用命令的語氣,讓孩子這樣做或那樣做,而不是與他們平等溝通。

這是因為父母沒有擺正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品。而這種命令式的說話語氣會使孩子的情緒不好。孩子長大後,逆反心理就更嚴重了,想要無視父母的話,違抗命令,越來越不聽話。

總是對其指責辱罵雖然父母是成年人,但感情會變得激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父母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負面情緒,對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打孩子。

這會傷害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有些孩子因此就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父母和孩子難以達成一致,一個說往東,一個偏偏要往西,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低聲教育是什麼樣?

「低聲教育」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教育方式。西方心理學家研究了人說話時的聲調,發現人們聽不同聲調的話語時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低聲教育」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平穩情緒低聲教育可以使孩子更加理性,情緒的激動也會更平穩,很多孩子在叛逆期會有牴觸和叛逆的心理,低聲放鬆孩子的心理防線,因此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更容易。

有些家長認為與孩子溝通有困難,不管自己說什麼,孩子都聽不見,持懷疑態度,這就是孩子心理防線太強的原因。

利於性格培養大家都喜歡性格好的孩子。和人相處的時候,發現對方性格很不好,很極端,所有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件麻煩事。

有些人會發現孩子的性格和家長相似,孩子脾氣暴躁,容易生氣,他的父母肯定也有這種性格。

低聲教育對培養孩子的性格非常有益。大聲說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另外,讓孩子失去理智,低聲可以安撫孩子,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冷靜,遇事也不會太慌張。

懂得互相尊重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失誤時要是非常憤怒,和孩子溝通時也很激動的話,是不對做法。其實,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不管事情有多大,都應該要很好地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完全尊重子女。因為在父母的心理中,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聽自己的話,所以面對孩子的失誤時會很生氣。

但是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應該受到尊重,低聲說話是尊重的表現,這樣孩子們就會懂得尊重別人。

家長們想通過「低聲教育」來引導孩子,方法其實很簡單。最重要的是,要降低聲音,特別注意自己的情緒,注意說話時的態度。

關於低聲教育,家長應該學會哪些方法?

降低聲調要想學習低聲教育,首先要降低自己的聲調。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說話聲會無意識地擴大。特別是孩子做錯事不聽話的時候,更是對孩子大喊大叫。

其實教育孩子,光是說話聲大是沒有什麼用,反而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使他們什麼話也聽不進。相反,說話時聲調降低,對於孩子來說也更容易接受,對話的效率也會提高。

要坐下來談話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兩個人站著爭吵、互罵。如果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也是如此,孩子不會信服父母,也會出現厭惡的感情。

這時候,就算你和孩子說再多,講再多道理,孩子們也聽不見,在他們來說看來,只是一種噪音。因此,父母在與子女交流時,不要把問題看得太嚴重,要與子女面對面坐著交談,讓氛圍放鬆下來。

說話注意措辭人在感情非常憤怒的時候罵人是不可避免的,但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必須注意自己的措辭,不要說粗話。

父母無意中說的話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罵人不僅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對孩子心靈的打擊。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所以要特別注意言行,這在無形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成鳳,這種期盼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犯錯誤靠辱罵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每個孩子都會有長大的那一天,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平等尊重才會解決問題。趁著孩子年齡小,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會讓孩子成長的更健康。

如果缺乏相關的孩子教育知識,又不知道去哪裡獲取科學的方法,如果也正好在尋找書籍學習的話,那這套教育孩子的書籍就是不二之選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多是孩子方面的,家長方面的引導更是不容忽視。

一整套書有精裝全五冊,是專門為家長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而寫的,被稱為父母必讀的育兒書籍套裝。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總是感到力不從心,但是這5本書貼近生活案例,幫助家長全面的梳理問題,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

一、《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

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三、《正面管教: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

四、《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五、《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書的內容注重實操,不講空話,結合了上千個真實案例展開討論,父母應該做什麼,孩子應該做什麼,一目了然。讀完後你能學到很多實操方法,是一套非常實用的家庭教育工具書。

讓孩子學會尊重,學會感恩的同時,家長也能夠學會如何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問題,真正的走進孩子內心。

通過這套書,家長能清楚的知道,教育孩子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和策略。

不會摸著石頭過河,模稜兩可,耽誤孩子,耽誤家庭。

一整套五本書,原價將近兩百,這裡只要99.9元

不過一頓飯錢,孩子的教育卻關乎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和孩子其實是平等的,應該正確地教育孩子,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我們也才能夠更省心。

你會注意與孩子說話的語氣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2歲孩子最沒用!「低聲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文|原創,歡迎評論轉發 從孩子出生後,所有的媽媽都開始「帶娃升級打怪」的道路。從最開始的帶娃辛酸,到寶寶慢慢掌握某一個技能的喜悅,這些都是滿滿的血淚史。
  • 有一種育兒方式叫「假帶娃」,可能會影響孩子發育,父母別不在意
    但是,老人帶娃往往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其中一種育兒方式就叫「假帶娃」,很有可能會留下三種隱患,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包辦式」帶娃 在帶孩子方面,很多老人都喜歡一手包辦,將孩子所有的大事小事都安排好,生怕孩子受委屈,更怕孩子吃苦。 這種育兒方式,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但其實可能會讓孩子對長輩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也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 全腦教育好不好?對孩子真的有用嗎?
    全腦教育好不好?對孩子真的有用嗎?關於這個問題,本文先聊聊培養孩子最核心的是哪方面,後邊再回答這個問題。相信每位家長都不想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可起跑線是什麼?智商?技能特長?輔導培訓?都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家長自己。
  • 生娃的意義是啥?子女不是用來教育的,子女是用來教育父母的
    我不知道他要多久才會懂事,也許等他懂事了,他就成了別人的丈夫和別人的女婿,我並沒有享受到他的耐心或寬容。我有一段時間天天羨慕人家有小孩,自己沒有還要摸人家娃。後來自己有了小孩,就天天勸人家生小孩,告訴人家沒有娃的人生不圓滿。現在再有人問我,我都反問人家:「你要小孩的意義是什麼?」您要不是特別無聊,覺得錢實在沒處花,時間實在沒處消耗,您不能找點別的樂子來替代養孩子嗎?比方說養一條狗。
  • 生命、自由和幸福對教育意味著什麼?
    但主管的副校長說,「這不行,孩子都報了很多的課外輔導班。」「輔導班,小學就很多嗎?一二年級也有輔導班嗎?」我追問。「哪怕一二年級沒有輔導班的,他們大部分也都報了各種小飯桌(變相的輔導班)」。暫且我不想談論到底生命與生存課的質量、價值和小飯桌、輔導班哪個更高,我只是想不明白,小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真的有必要去報什麼輔導班嗎?難道還有什麼課程比生命和生存的訓練課程更為重要的嗎?
  • 教育,該如何才能不焦慮?
    ,一篇《北大精神科醫生:你們用焦慮雞出來的娃,最後都送到我這裡了》。兩篇文章所指,都是當下的教育。  之所以被瘋轉,也恰好表明文章說到了家長們的痛點。我們究竟想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現在孩子們所接受到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距離我們的期望到底是更近了還是更遠了?  有人說當下的教育被「劇場效應」綁架,秩序被打破後,誰都不會坐下看戲,相反會有人站到椅子上看。
  • 早背詩、早識字對孩子有危害?家長別再誤解了,這是教育的大騙局
    現在很多家長都想讓寶寶早識字,就像我家寶寶上幼兒園小班那會,別的孩子就開始學前識字了,到了中班後別人家的孩子都認識1000多字了,當時我就覺得讓孩子早識字真好,但在我剛準備教孩子識字時,卻又聽說早背詩、早識字對孩子有危害,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什麼的。早識字真的對孩子有危害嗎?
  • 「暴躁式」教育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別不在意
    「暴躁式」教育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別不在意 現在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的壓力都比較大。有時候家長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難免就衝著孩子發脾氣,但這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千萬別不在意。
  • 媽媽邋裡邋遢對孩子有影響,注重個人形象管理,才能培養自信的娃
    媽媽邋裡邋遢對孩子有影響,注重個人形象管理,才能培養自信的娃。家長的邋遢形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著名情感作家蘇芩說過:"女人的美麗是資產,而非資本。"人為人母並非要你千姿百態,但是你的自身形象對於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1、 影響孩子的審美認知。鄰居美琳是一個大而化之的女人,帶孩子這幾年她過得更隨便了,經常在小區裡撞見她都是穿著皺巴巴的睡衣。
  • 為何有「貶低式教育」?父母讓孩子難堪,就是把自卑和痛苦送給他
    女孩媽媽聞訊而來之後,告訴民警其實女孩平時非常乖巧,而且學習成績也很優異,是自己對孩子教育方式不對,才導致孩子如此內向自卑。01什麼是貶低式教育?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2、孩子也許比父母想像的更脆弱父母對孩子的貶低式教育,其實就是給孩子的一種難堪,就等於把自卑和痛苦送給了孩子。
  • 「專訪」教育學者郭初陽:雞娃家長更多是考慮自己,把孩子視為一種...
    一旦有這樣的一種真實應用,學生瞬間會覺得學習和寫作好有意義。造船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語文的過程。所以我覺得好的語文成績是優秀語文學習的副產品,就好像快樂是一個人健康生活的副產品一樣。界面文化:仔細看現在的雞娃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我的感覺是其實中國人對好學生的標準從來沒有變過,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以編程為切入點看STEAM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STEAM教育究竟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什麼?一、以編程來看STEAM教育的優勢點在STEAM課堂上,教師圍繞一個真實問題,促進學生參與到一個班級範圍內的小組開展研究,期間有可能通過面對面方式、網絡方式與校外學習支持者、學習夥伴開展交流。
  • 面對孩子教育,心腸硬和心太軟哪一個更好?「軟硬兼施」才是關鍵
    高爾基曾說:"養孩子,連母親都會做的事,教育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因此教育這個話題從古至今都爭議不斷,而且,它受文化程度以及性格的影響才導致了各個家庭對於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家長會使用嚴格管教的方法,一旦孩子出現丁點的錯誤就會不停的訓斥和責罵,力求讓孩子達到完美的地步。也有的家長使用寵溺的方式,不管孩子做什麼他們都會無限的縱容。
  • 姥姥和奶奶誰對娃更好?專家給出的答案讓人意外,過來人卻說真實
    隨著時代的發展,帶娃方式也逐漸有了一些改變。傳統的帶娃方式就是奶奶來幫忙,所以很多孩子們都和奶奶更親,要麼就是爸爸媽媽親自上場帶娃。而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有時候姥姥心疼自己的女兒,往往就會去女兒家裡給女兒帶娃。
  • 新時代的教育,嚴格不等於嚴厲,今天的教育是造就明天的人才!
    首先大家都知道的是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兩面性。那麼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嚴厲教育,那到底是嚴厲教育到底是不是對的呢?那我們今後該怎樣去教育孩子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小編的看法:家長的嚴厲教育的好處很多家長認為在和孩子的相處上要對孩子嚴厲起來。使孩子服從自己,有更好的自制力,做事完美,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媽媽能給我十塊錢嗎」,不同的做法,對孩子金錢觀的影響
    從小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支配能力,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對孩子今後的財商發展甚至是社會交往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長篇小說《茶花女》書中有一句名言:「金錢是好僕人、壞主人。」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看待金錢,和學會合法合理的支配金錢,是孩子成長中不容忽視的部分,不要讓孩子被金錢所支配。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要重視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怎樣的性格,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的性格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乎孩子一生的成長,一個注重性格教育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比較自信、獨立、又主見的孩子!
  • 孩子教育三大項:IQ、EQ和FQ,不知道FQ是啥?趕緊了解一波
    財商教育的最佳時機看到表姐兒子六年級還沒有自己花過錢,也許有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可能我們見過更多的是六歲就知道要錢買零食買玩具的孩子。這兩種情況都並非好現象,而出現這些的原因,就要反思孩子的金錢觀念是如何形成的。當我們提到智商和情商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都會表示感興趣,想要了解孩子的雙商指數。唯獨講到財商的時候,不少父母卻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模樣。
  • 孩子血型不同,教育培養方式也不同
    >>>點擊返回血型遺傳規律表工具  說起孩子的血型,相信很多年輕的媽媽都不會陌生,孩子的血型和性格存在一定的關聯,不同血型的孩子在性格方面會有不同的特點,你了解嗎?大多數O型孩子不太認生,孩子們的天地中也有人與人的競爭,也有團體和團體之間的對立。O型孩子比較樂於搞這些活動,在父母保護較充分的環境中成長的O型孩子,可以毫不猶豫地在競爭中出擊,因為他們有父母的保護,一旦發生意外,他們可以馬上躲進來。  家庭裡,如果父母親對孩子有著比較穩定的愛的關係的話,O型孩子能比較容易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就會日益加深。
  • 孩子在棍棒教育下成長,可能會患上情感缺失症,家長要注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也有難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面對孩子出現的錯誤,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 諾諾平時特別的調皮,總是喜歡「搗亂」,在媽媽做飯時,他總是會把媽媽做飯的調料藏起來。 當媽媽洗衣服的時候,他會在洗衣服盆裡加點顏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