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圍棋是黑棋先下,為何在《雍正王朝》劇中卻是白棋先下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先問你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作為中國古代國粹的圍棋,是「黑先白後」還是「白先黑後」?

有的朋友會答:「黑先白後,輸了不臭!」但是,還有的朋友會答:「我記得是白先黑後,輸了不臭!」

這個問題也曾經把筆者困擾好久!起因是有一次看國產歷史巨片《雍正王朝》,在22集中,剛繼位的雍正和十三爺允祥下棋,因為原著說允祥是「棋王」,而雍正下了一手的臭棋,所以電視劇安排允祥搶了黑棋,然後雍正先手下白棋,意思是讓這雍正——白先黑後!

但是,我印象中一直是「黑先白後」!但是,作為國產劇的良心製作,《雍正王朝》又怎麼會錯呢?

帶著這個疑問,筆者經過仔細研究,竟然發現,「黑先白後」還是「白先黑後」這個小問題裡邊竟然蘊藏著大學問!

那麼,到底是「黑先白後」還是「白先黑後」?

.

上圖_ 《雍正王朝》雍正和十三爺允祥下圍棋

圍棋簡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對圍棋做一個簡要介紹!

圍棋,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是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圍棋據傳說起源自上古帝王堯,據說堯的長子丹朱不肖,堯為了教育兒子,發明了圍棋。丹朱因此成為中國圍棋界最早的「棋聖」。這種說法源自先秦典籍《世本》,後來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但是,唐代大詩人皮日休卻提出不同觀點,他所作的《原弈》認為:「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認為圍棋與戰國縱橫家的崛起有關!

但不管哪種說法,都表明圍棋的誕生極早,堪為世界棋類之祖!

上圖_ 堯(約公元前2188—公元前2067年),帝王,古唐國人(今山西臨汾堯都區)

最早的圍棋的棋盤是17*17制,隋朝以後改為19*19制,等於一共有361個交點——圍棋術語叫做「目」。圍棋棋盤共三百六十一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意為「太極」,表示宇宙的本體。三百六十一是古代日曆全年的天數,棋盤的四個角可比地象四方;世間萬物有氣則生、無氣則死,對應了棋盤上的生死法則。

圍棋由於其棋子數量龐大,也被譽為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

對弈就會有輸贏。圍棋如何看輸贏,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而且說法不一,更主要的,古今中外規則各異,要詳細說恐怕幾天都說不完。簡單來說,大致是誰佔有的目多就算誰贏!

上圖_ 古代的圍棋棋盤

「黑先白後」還是「白先黑後」?

筆者經過研究,發現無論「黑先白後」還是「白先黑後」都對!

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筆者上文所說過的,圍棋定輸贏的規則古今中外各不同,所以兩種下法都對!

先說《雍正王朝》裡的「白先黑後」,這是中國古代下法。從圍棋誕生開始一直到1949年一直都是這麼下。據說中國古代平民和貴族下棋,平民要執白棋,貴族執黑棋。這是因為,白棋代表了平民——古代官平民叫「白丁」,因為按規制平民不能穿有紋理修飾的衣服,只能穿素衣!而黑旗則代表貴族——只有貴族才能穿上有紋理修飾的衣服。而貴族和平民下棋,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氣度,所以讓著平民,所以是「白先黑後」。所以《雍正王朝》允祥為了禮讓皇帝雍正採用後手用黑棋是對的!

上圖_ 現代的日本圍棋

再來說說「黑先白後」,這是現代下法。源自日本!

我們知道,圍棋從隋唐時期東渡日本後迅速在扶桑盛行,上至貴族下至平民可謂婦孺皆知,老少俱宜!而日本圍棋始自唐代的圍棋。而隋唐時期的圍棋已經有了黑先的傳統,所以日本圍棋也就採用「黑先白後」!

後來圍棋在母國中國面臨衰敗,卻在日本發展極好,走向了世界!所以許多規制全部按照日本的來,所以,現代我們的圍棋就是「黑先白後」了!

上圖_ 圍棋的黑棋和白棋

小問題裡邊有大學問

你可知道,一個簡單的「黑先白後」還是「白先黑後」的問題中竟然藏著圍棋的制度的選擇和變化!

上文提出,只要下棋,就有輸贏。如何判定輸贏,是圍棋的終極問題!但這個問題,竟然與「白先黑後」還是「黑先白後」緊密相關!

這是因為,先手有優勢!

棋類和牌類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但凡是棋類,都沒有運氣成分在裡邊。我們知道,在鬥地主中,你如果運氣好,抽的牌好,穩贏!但是棋類不同,雙方的棋子都一樣,不存在任何運氣成分!先出還是後出在棋類遊戲中可謂佔了決定作用!最典型的是五子棋——先手無禁手則必勝!所以五子棋設置了一系列的規則約束先手以確保遊戲的公平!

圍棋也一樣!所以,為了公平,人們也要制定了許多更為複雜的規則限制先手的優勢,以確保圍棋的公平!

上圖_ 宋 佚名 坐在榻上的高士會棋圖

再回到《雍正王朝》22集。在這一集中,雍正和允祥下棋之前先用棋子把靠近自己的「星」(圍棋術語,圍繞「天元」四周的8個點)用自己的棋子佔了——這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圍棋規則,為了約束先手優勢——叫座子制!

根據座子制規定:

(1)座子制是先在棋盤上放四個座子,就是兩黑兩白放在對角星的位置上——最大限度限制先行的優勢;

(2)古代圍棋規則規定白棋先行;

(3)古代圍棋規則規定要還棋頭,眼位不是本方的空;

(4)古代圍棋規則沒有貼目,任何一方到181子就算獲勝。

而現在盛行的圍棋規則不再採用座子制,改用「黑先白後」的制度,但是也存在著先手優勢,於是採用「貼目制」來限制先手優勢,簡單地說,就是黑棋要讓白棋幾目(各國不一樣,從五目半到七目半不等)!

文:牛奕達

參考文獻:《原弈》《博物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圖文解析)陳祖德突破日本圍棋九段的重重壁壘(1965-1967年)
    先列出我在微頭條裡列出的中國圍棋的十大節點。一步一個腳印,中國圍棋才真正追上了日本圍棋。當然,這個時間節點僅僅只是從1965年至1987年二十餘年的時間裡截取的,1995年馬曉春獲得兩項世界冠軍,以後更是湧現出來常昊,古力,孔傑,陳耀燁,唐韋星,柯潔等高手。1963中國日本圍棋友誼賽 陳祖德(受先)首勝杉內雅男(九段)272手,黑勝1/2子,1963年9月27日弈於北京北海。
  • 圍棋裡的第一手棋,你打算下在哪裡?從四個角度來告訴你
    圍棋裡的第一手,你打算下在哪裡?本文大概2600字,閱讀需要5分鐘,配有gif動態圖。本文將從圍棋的規則、棋理、歷史、禮儀四個角度,聊一聊圍棋布局裡的「第一手棋」這個話題。圍棋裡的第一手棋,應該下在哪裡?1、規則圍棋的行棋規則很簡單:棋子下在交叉點上。只要下在交叉點上,都是合乎圍棋最基本行棋規則的著手。
  • 圍棋裡的「死子」是什麼意思?
    我想百度一下,大家對這方面有什麼疑惑,居然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圍棋的死子(死棋)是什麼意思。word天吶,都2020年了,還有人要問圍棋的死子是什麼意思。來,湊近一點,我告訴你。老子捶你一棒棒,你就是一個死子了。說正經的,圍棋的死子,可以分兩種情況。
  • 楊鼎新擊敗連笑,首奪圍棋天元賽
    12月3日,第34屆同裡杯中國圍棋天元賽決賽在蘇州吳江同裡收官,經過四天三局比賽的對弈,楊鼎新九段在先失一城的局面下,連扳兩局,三番勝負2-1戰勝連笑九段,終結了對手的三連冠,首次奪得「天元」頭銜。「我是第一次來到蘇州同裡,這裡特別美。」楊鼎新在決賽前就誇讚了同裡的風景,並且希望這裡成為自己的福地。
  • 293.布局之掛角(學圍棋36)
    在圍棋中,一方佔角後,另一方把棋子下於佔角棋子的附近,叫作掛角。掛角的目的就是不想讓對方把角完全佔有。
  • 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何送一個叫如月女子給鄔思道,這樣做有何深意?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幫助雍正登基皇位後,對於多智多妖的鄔思道,這身份就顯得很尷尬了。雍正登基那一晚,急於找鄔思道的閒聊,目的昭然若揭,就想鳥盡弓藏,目光暗藏著殺機,對鄔思道果然起了殺心。好在鄔思道懂得帝王心術,智慧和膽量過人,及時以「半隱」和「三不可用」的名義逃過一劫。第二天一亮,鄔先生就趕緊收拾要趕路,十三爺騎馬趕來親自為來鄔思道送行,並帶來半壇好酒。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而除此之外,《雍正王朝》電視劇還有一大創舉,那便是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之前,雍正帝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屬於是「暴君」定位,當時電視劇中的雍正帝基本上都是陰險狠毒之人,屬於負面人物,而雍正王朝電視劇播出以後,可謂是一舉扭轉了這種情況,雍正帝也開始從負面人物走向正面,也無形中改變了大眾對於雍正帝的「暴君」定位。
  • 《雍正王朝》胤禩兩聲「百官跪迎」年羹堯,為什麼雍正沒有吱聲?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優秀的電視劇,對上至康熙、雍正兩位皇帝,下至皇子龍孫百官臣僚的刻畫細緻入微。為什麼年羹堯入朝晉見雍正皇帝時,雍正皇帝會給予其特殊優待?而廉親王胤禩也極力抬舉年羹堯?年羹堯既是潛邸中的老人兒,更是雍正皇帝手中的一柄利劍。不過居功自傲的年羹堯卻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為雍正皇帝的執政劈山開路,用不好也可能傷了雍正皇帝自己的手。而廉親王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極力「捧殺」年羹堯,就是為了促使年羹堯跋扈到令雍正皇帝難以忍受的地步。
  • 圍棋新人:棋盤那麼大,第一步下哪裡?丨我來告訴你答案
    大家好,我是白夕,上一次,我們解釋了「金角銀邊草肚皮」,在我們下棋沒有特效的時候,不要第一步就下天元。我們今天來看看,第一步應該下哪裡呢?我們把圍棋布局分為三個部分:搶佔空角、掛角或者守角、拆邊。今天我們來說說,如何搶佔空角。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為何不拉攏鄔思道,聯手反抗雍正?
    導讀:在劇中年羹堯與智多近乎妖的鄔思道其實有很深的淵源:首先鄔思道來到四王爺身邊還是年羹堯的手筆;其次兩位是四爺黨成員的核心骨幹,一文一武力保雍正上位;第三、由於年秋月的關係,年羹堯和鄔思道差點成為一家人。聽著牧童歌謠,身穿黃馬褂的年羹堯眼含熱淚走到了末路。
  • 《雍正王朝》:風流書生劉墨林,為何能夠一路青雲直上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新科錄用的心腹人才劉墨林,由於其才情甚高,口才一流,如此青年才俊,其人格魅力深得無數雍迷喜愛。特別是他和名妓蘇舜欽的那點事兒,溜須拍馬的能力,著實讓人喜愛。讀過原著的朋友,也許更加喜歡劉墨林才情。用劉墨林的同鄉舉人,做過湖廣按察使的李維鈞對他的評價:一個活東方朔,生不逢時,竟成了個秋風鈍秀才!
  • 雍正王朝:沒有弘曆求情,李紱真會死?雍正帝布局,不得不服
    唯一的解釋就是雍正皇帝早就交代了監斬官,在未得到雍正皇帝進一步指示之前,不能對李紱動手,就等著弘曆前往營救。那麼, 這裡面就會有兩點疑問:1、雍正皇帝對於李紱「過山車」版的處理過程,目的何在?2、誠親王胤祉連「御前免跪」的恩典放棄都沒法勸動雍正皇帝,為何弘曆叩了幾個頭,雍正皇帝就拿出赦免恩旨,赦免了李紱呢?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把喬引娣從胤禵身邊奪過來?喬引娣結局如何
    喬引娣到雍正身邊最初很抗拒,準備一死,雍正說了,你如果要死,那麼我立馬處死胤禵,喬引娣妥協了,但不願意為雍正服務,雍正也就由著她的性子,後來喬引娣漸漸被雍正的勤政所打動,主動為他端茶遞水,最後進而和雍正產生感情,最後被雍正納為妃,喬引娣提出想要找到自己的母親,雍正派李衛多方尋找,最終找到了喬引娣的母親黑氏,雖然多年過去了,但雍正一眼認出了那就是當年的小福,而喬引娣正是他的親身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