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寒至,開始進入最冷模式。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一.「小寒勝大寒」
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還沒有冷到極致。冬至之後,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
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說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在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於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於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意思是說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冷到極致。然而有些人卻根據生活體驗認為:「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通常小寒、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段。那到底誰更冷呢?
從數據統計來看,1951年到2017年,無論是平均氣溫,還是平均最低氣溫這兩項指標,有27年小寒節氣更為寒冷,佔據了40%,持平和大寒更寒的年份略處下風。所以就全國平均情況,小寒冷過大寒的次數更多。
從城市平均氣溫情況來看,像是北京、天津、石家莊、瀋陽、呼和浩特、重慶等地小寒更冷一些,海口、廣州、福州、南京等地則是大寒更冷,只有長沙小寒和大寒不相上下。總體而言,北方大部和西南一帶小寒會更冷一些,江南華南一般大寒期間更冷一些。
除了天氣寒冷,此時,新疆北部、東北北部等地降雪天氣較多,在華北、黃淮地區要警惕霧和霾天氣的打擾。
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江南大部需要警惕低能見度和雨雪天氣的轉換,西南地區還要預防凍雨天氣的危害。
本周還將有冷空氣影響我國,6-8日一股較強冷空氣來襲。大風降溫明顯,中東部的氣溫將再下一個臺階,不少地方都會迎來今冬氣溫新低。看來今冬的「二九」也將在嚴寒中收尾,迎來「三九」。
小寒時節,年味漸濃,許多家庭開始著手置辦年貨。
也有人抓緊在這個時節鍛鍊身體,滋補養生,為來年的好身體打好基礎。可以說,小寒能做的事還真的有些多呢。
二.小寒有什麼可忙?
1.溫補
給冬日養膘找一個合理的理由——溫補。小寒節氣是最為適合滋補調養的階段,宜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來防禦寒冷、滋補強身,如羊肉、牛肉、雞肉等。
2.吃豬油菜飯
打了霜後的青菜經熱油炒過,自帶甜香。晶瑩的米飯,混合著濃鬱的豬油香。這個時節,最適合用一碗熱騰騰的豬油菜飯來驅散冬日的寒冷了。
3.冬練三九
吃過了溫補的牛羊肉和香氣四溢的豬油菜飯,是時候抓住「冬練三九」的好時機,練出一身肌肉啦!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哦,時間上以在太陽出來後鍛鍊為佳,方式上以八段錦、瑜伽等平和運動為佳。
4.種水仙
水仙,是許多家庭在小寒時必定會培育起來的節令花,水培或土培皆可。小寒種下一盆水仙,待春節來臨,水仙盛開,還你一屋子清香。
小寒時節,北方寒冷,南方溼冷,最基本的防寒,一定要做到位。
三.冬季如何給防寒。
1.護頭暖腳
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所在,且特別容易受寒。這個節氣外出,尤其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記得戴帽。
冬季做好腳部的保暖,首先不能赤腳,要穿好襪子。
注意:忌穿著太過嚴實。有的人怕受涼,衣服穿得過多、過厚。其實這樣會使皮膚血管擴張,流向皮膚的血液增多,從而增加散熱作用,反而降低了機體對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容易生病。
2.小寒與飲食
首先是補腎健脾:注意用溫和平補的食物,更要在消化好時補。
健脾食物推薦:白朮、芡實、太子參、陳皮、花生、山藥、糯米、鯽魚等。
補腎食物推薦:核桃、慄子、芝麻、黑豆、黑米、黑芝麻、羊肉等。
其次是養陰生津:冬季天氣寒冷,長期處於空調房或暖氣房內,易出現口乾、消化不良、便秘、出鼻血等情況,所以要注意養陰生津。
養陰生津食物推:麥冬、百合、銀耳、玉竹、蓮藕、白蘿蔔等。
還要注意養心。小寒寒冷乾燥,心火一旦過旺,就很容易導致煩躁、睡不好、脾氣差。
冬季飲食宜「少食鹹,多食苦」,可以多吃如苦瓜、陳皮、蓮子心、苦蕎麥等苦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