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支清軍被發現,為何經歷抗戰、解放戰爭,還能安然無恙

2021-01-09 司過境遷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迫使溥儀退位,將權力移交給袁世凱,清朝滅亡。但是遺留下來的問題卻很多,尤其是大量清軍的去向問題。在鴉片戰爭時,清朝的八旗兵還有20萬,綠營兵還有60萬,總兵力雖然達到了80萬但是戰鬥力很弱,所以只能被打的節節敗退。

那麼這麼多的人,在清朝滅亡後都去哪裡了。其中八旗兵主要是旗人為主,最初是由努爾哈赤建立的,是兵民結合的制度,沒有戰事的時候從事日常勞動;有戰事的時候則自備糧食,組織戰鬥。此時的八旗軍常年戰鬥,訓練有素,驍勇善戰,整體的軍事素質很高,因此八旗的鐵騎能最終入主中原,打敗明朝。

八旗軍解散,隱姓埋名

清朝入關之後,八旗兵的實力逐漸衰落,一方面是因為旗人擁有的特權,大批的良田劃分給了旗人,而旗人卻不用擔心賦稅的問題。對於旗人的刑法也遠遠輕於漢人。再加上戰爭的減少,因此旗人逐漸沾染上了奢靡享樂之風,不再刻苦訓練騎射,已經沒有當初的彪悍。

另一方面,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大部分政治制度,在軍事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收編了明朝餘軍,增加了漢民組成了新的軍隊-綠營。隨著時間的推移,綠營兵的實力遠遠超過了八旗兵,成為清軍的主力軍。在康熙的三藩之亂之中,雍正,乾隆年間的柴達木之戰、平定大小和卓之戰、大小金川之戰,都是靠綠營兵。

清末的時候,八旗兵只是靠國家養著的中看組織,根本就沒有戰鬥力。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因為被「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嚇到,基本上都隱姓埋名去了,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清末四軍的命運

綠營兵後來也逐漸被時代淘汰,成為保衛巡邏兵,戰鬥力也很弱。好在清末時期,在農民起義的洪流和西方列強的衝擊中,也新建了四支比較強的隊伍,分別是湘軍、淮軍,北洋水師以及北洋新軍。淮軍是晚清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漢人軍隊,成就是清末的主要國防力量。

除了在戰爭中死亡的士兵,大部分的湘軍都在清朝滅亡之後被解散了,一部分人只能選擇回家種田,一部分人併入了民國政府軍隊,還有一小部分選擇加入當地的軍閥。至於北洋新軍被袁世凱接管,大部分成為北洋軍閥。小部分散落地方,後來被蔣介石收編,內戰結束後,湘軍和淮軍的殘部轉變為湘西土匪,後來被消滅。

駐紮在九龍寨城的清軍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被世人遺忘的軍隊,直到1987年,他們才被發現。原來他們一直駐守在香港九龍城,中國在經過鴉片戰爭被迫籤訂了不平等條約,相繼失去了香港島、九龍以及新界。但是還有一九龍城寨依然屬於中國的領土,因此,清政府就派了一支5萬的清軍堅守在這裡,還修建了高高的城牆,上面有炮臺,軍營,估計也是希望有一天可以裡應外合收回香港吧!

清朝滅亡後,駐守在這樣的清軍卻不願意回國,於是以香港的九龍為據點,直接建立了九龍寨,在這裡當上了土皇帝。由於這裡並不屬於英國的管轄,英軍也曾經動用武力,試圖佔領九龍城,但是清軍頑強抵抗導致英軍損失慘重,最終只能放棄。

久而久之,九龍寨便成了三不管的地方,這裡的治安混亂不堪,殺人搶劫、販毒走私等事滋生不斷。直到1987年,中國才知道還有一支來自清朝的軍隊曾經駐守在這裡。不久之後,九龍寨被拆除整改,定居在這裡繁衍生息的清軍也被遣散。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後,清軍殘部去哪了?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實際上中國千夫所指的滿清王朝,在統治時期也有著百萬雄師,只可惜軍人素質參差不齊不堪重用,那麼在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哪了呢?其中有一支軍隊竟然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清軍分為了幾個陣營,主力部隊當然是血統最純的八旗兵,相信看過清朝劇的都知道,這些大多都是滿清的貴族。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了哪裡?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晚清時期清軍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強但是士兵規模卻非常龐大,那麼你知道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哪了嗎?有一支竟藏到1987年才被人們發現。據相關資料顯示,晚清時期的清政府昏庸不堪,雖說兵力規模達到了上百萬,但是整體的作戰水平並不高。其中作為主力軍的八旗兵以及綠營兵在對外作戰開始後沒多久便被盡數擊潰,倖存下來的士兵或選擇了回家或選擇了加入地方軍。
  • 清朝滅亡後,清軍殘部去哪兒了?有一支隊伍居然熬到了1987年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晚清時期清軍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強但是士兵規模卻非常龐大,那麼你知道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哪了嗎?有一支竟藏到1987年才被人們發現。 不過很多人應該不知道,當時還有一支清軍部隊既沒有解散也沒有被編入國軍部隊。
  • 大清滅亡後,一百多萬的清軍去哪了?還有一支熬到1987年
    中國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之中,一共有著24個王朝,這24個王朝都經歷了興衰更替,任何一個王朝的建立一定是因為舊王朝的覆滅,所以自古皇帝想要的千秋萬世都不可能實現。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了何處?其中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當時清軍最強大的軍隊是八旗軍,這支軍隊的士兵有著超強的單兵作戰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八旗軍漸漸沒落,在西方列強攻進中國時,完全是不堪一擊。據說,清朝滅亡時,一共有上百萬清兵,那麼這些清軍殘部在清朝滅亡以後去哪了?其中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 甲午戰爭時期,數十萬清軍為何沒有數萬臺灣義軍消滅的日寇多
    文/寂寞的紅酒甲午戰爭是1894年中日兩國之間爆發的一場全面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六十多萬裝備精良的清軍在數十萬團練和民壯的協助下,竟然被二十多萬日軍打的落花流水。那麼為何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清軍竟然沒有數萬臺灣「民兵」消滅的日寇多?第一,作戰對象不同。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的巔峰對決,兩國為了打這場戰爭幾乎傾巢出動,日本把全部的海軍和80%以上的陸軍都投入到了這場戰爭中。
  • 清朝滅亡後,100多萬清軍都去哪了?有一支竟撐到1992年
    話說1840年,大清朝仍保留了80萬常備軍,竟也沒打過2萬人的英軍,實在讓人唏噓。到了清末,清政府手裡的兵就達100多萬之眾。可清朝滅亡了,這一百多萬的軍隊都去了哪裡呢? 要知道,一百萬的軍隊放到現在那也是只有大國才具備的。像現在的歐洲,很多國家人口也不過50萬,那清朝的軍隊究竟經歷了什麼!
  • 清軍最後的5萬人去哪了?守城到1987年,英國卻沒有辦法?假的!
    比如說我們今天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很多自媒體說大清滅亡之後,還有一支清軍留在了人間,這支清軍數量還不少,高達5萬人之多!這支清軍駐守在什麼地方呢?駐守在九龍,就是今天香港的九龍。駐守這個地方有23公頃,這支清軍聽說大清滅亡了之後也不班師回朝救,就像當年趙他聽說秦朝滅亡了,乾脆自己就留在越南了,這支清軍就留在香港,留在九龍了。
  • 清朝滅亡,100萬清軍大部分被遣散,唯獨有一支海軍撐到1987年
    導語:清朝滅亡,100萬清軍大部分被遣散,唯獨有一支海軍撐到1987年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時間之內,經歷了不少的朝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就是清朝,一共統治了267年的時間,最終成為歷史。比如說,在1840年發生的鴉片戰爭,這是英國為了掠奪白銀而進行的侵略戰爭,還把鴉片輸入到清朝,讓不少的人身心都受到不小的影響,清政府籤訂了《南京條約》。在條約中規定,要求清朝賠償二千一百萬銀元。這嚴重損害了清朝的利益,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跟清朝自身的原因有關。那麼,1912年,在這個清朝滅亡之後,留下了100萬清軍,這些人大多數被遣散,那麼他們都哪裡了呢?
  • 解放戰爭,解放軍的五大主力野戰軍中,犧牲最大的當屬劉鄧的二野
    為時三年的國內解放戰爭,中共方面領導的解放軍下屬共組建了五大主力野戰軍部隊,在1949年時各自被中央軍委授予一到五的序列番號,而這其中劉伯承和鄧小平領導的第二野戰軍,可以說是五大主力野戰軍中犧牲最大的部隊。
  • 甲午戰爭中的清軍戰俘都去了哪裡?
    為何號稱綜合實力亞洲第一的中國海軍被日本打敗。人們很少關注的是戰俘,作為戰爭的一部分,清軍的戰俘是如何安置的,中日兩國如何對待清軍戰俘?戰爭是不人道的,但如何對待戰俘則是人道主義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對國家文明尺度的一種考驗。根據中方史料記載,甲午一戰,清軍陣亡官兵大約2.5萬名。對於清軍戰俘的數量則一直沒有準確的數據。
  • 存活38年的晉系軍閥四巨頭,在解放戰爭結束後,他們的結局都如何
    不過在1949年的解放戰爭時期,這個存在時間最長的晉系軍閥也走到了盡頭,在徐帥與彭老總指揮下殲滅了這支存在38年的晉系軍閥。那麼,你們知道晉系軍閥中,被稱為四巨頭的晉軍將領,在解放戰爭結束後,他們的結局都如何!
  • 日本投降是8月15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什麼是9月3日?
    日本投降是8月15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什麼是9月3日?大家都知道嗎?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就將到來。其實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關於抗戰的記憶,更多是標誌抗戰全面爆發的「七·七事變」,以及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8月15日。
  • 大小金川為何讓清軍崩掉門牙?土司的碉堡簡直是降維打擊
    1644年中國進入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就是清朝。乾隆皇帝作為大清最後一位盛世之君,歷史上一直都是褒貶不一。這位乾隆皇帝最讓人稱道也最讓人指責的就是他的「十全武功」。為了湊齊「十全武功」,乾隆爺硬生生把一個難堪的戰役給湊了進去,那就是兩次平定大小金川。這場戰爭清王朝動用了60萬人力,70萬官帑,結果平定了巴掌大的內亂。
  • 解放戰爭中,國軍中能打的將領,都不是老蔣嫡系,這是何緣故?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彼時的國民黨軍總兵力有430萬,而我軍的兵力僅有127萬,雙方的軍事實力壓根就不成正比,然在短短3年內,國民黨百萬大軍飛灰湮滅,我軍卻在艱難困苦中不斷發展壯大,這不能不說是近代軍事史上的奇蹟。
  • 這支軍閥部隊,抗戰八年損失慘重,犧牲近10萬人,沒有一個叛徒
    這支軍閥部隊,抗戰八年損失慘重,犧牲近10萬人,沒有一個叛徒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曦軒說歷史。在近代史中,中國一直處在戰爭籠罩之下。從清政府被推翻,北洋軍閥分裂,然後進入了常年的軍閥混戰時期,再到後來的抗日戰爭,還有國共內戰的解放戰爭。
  • 洪天貴福被清軍抓住後,究竟說了什麼,為何清軍急忙把他處死
    1856年,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後,楊秀清被滅門,韋昌輝被誅殺,石達開率部出走,洪秀全領導的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元氣大傷,由盛轉衰,頹勢畢現。到了1864年6月1日,上帝的兒子洪秀全病逝(有說自殺),15歲的洪天貴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登基繼承皇位,稱作「幼天王」。但此時的太平天國正面臨天京城破之際,已是窮途末路。
  • 抗戰時期,蔣介石為何特意在西藏與四川間成立一個西康省?
    西康省成立於1939年,一共有46個縣一個市和一個自治縣,它地處於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的交界位置,主要由現在涼山市,甘孜市,攀枝花市,雅安市等城市組合而成。從地理還有政治意義上來說,西康省其實存在的意義並不是很高,所以在1955年新中國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經討論認為西康省可以撤銷,於是原本西康省的地區便納入了四川以及西藏的政治管轄範圍內。
  • 國民黨該部隊擁有83年的歷史,被我解放軍圍攻18個晝夜,堪稱傳奇
    有一支部隊,他從清政府時期就成立了,歷經了軍閥割據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這支堪稱傳奇的國民黨部隊,便是國民黨第19集團軍51師。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便是51師的傳奇之路以及他最後一任師長周毓英。國民黨第19集團軍51師,是一支土生土長的東北軍部隊。從北洋陸軍開始建立,經歷過毅軍,奉軍,張學良的東北軍。這隻東北部隊擁有著整整83年的歷史。他是中國近代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 廣西有座明代閣樓,四柱懸空400年不倒,經歷4次地震卻安然無恙
    其實在廣西的容縣,有一個名氣不大,但確是真真正正的古建築,她就是真武閣,最令人驚嘆的是他的四根柱子懸掛在空中400多年都屹立不倒,在經歷了4次地震之後,都沒有遭到破壞,仍然安然無恙的站在那裡。03真武閣的奇特之處在人們來到真武閣的時候,看著在空中懸掛的四根柱子,沒有著在地上,是沒有承重能力的,那為啥卻能在空中懸掛400年不到,在經歷了四次地震,在經歷了颱風的襲擊,卻能安然無恙地矗立在哪裡,令人覺得十分的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