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味丨貼春聯

2021-01-10 騰訊網

奇奇網事

有態度 有溫度 有深度

奇臺人都在關注

來源丨簡書

作者丨七步八步

奇奇網事授權出品

過年有一個最重要的,也真真正正代表年的到來的儀式,就是貼春聯。

我姥姥家,我父母家,乃至我現在公婆家,都是在除夕那天的清晨或是中午進行這項活動。其實,我所接觸過的村落,鄰裡,都是在這個時間貼春聯。在我的認知裡,這個時間是神聖的,是富有儀式感的。在孩童心裡,那是一個年,真正的開端。

在除夕那天的清晨,姥爺會趕早的煮一鍋黏糊糊,白漿漿還冒著氤氳熱氣的漿糊,並每一年,在熬好漿糊後,都會煞有介事的告訴我,在三毛流浪記裡,三毛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就吃漿糊。於是,能吃的漿糊,三毛,春聯,就變成了有關於年的記憶。

現在樓房林立,貼春聯已經不再那麼隆重與正式。而在記憶中的村莊裡,貼春聯是大人小孩一起出動的活動。有拿對聯的,有拿漿糊的,有拿掃帚的,大門大戶人家甚至會扛出梯子。

權威的大人接過孩子手中遞過的掃帚,將過去一年已經被太陽曬的泛白,而字跡依然墨黑的久春聯,一把撕下,舊日時光縱好,已然流失,應該豪邁的和過去再見,然後歡喜的迎接新時日。

大人會被掃下來的紙屑,灰塵嗆得直咳嗽,而小孩子,則早就躲得遠遠的,縮在領子裡的腦袋搖搖晃晃的嘲笑著身形不那麼靈活的大人。

大人掃完灰塵,吆喝一聲:過來。

小孩子們就會像事先排練好的樣子將春聯遞上去,至於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就不再是他們這些不識字的小娃娃的考慮範圍了。

那個時候我已經讀到初中,語文成績還說的過去,於是拿出一副十分明白的老學究模樣,分析春聯中的平仄,以區分哪個才是上聯。

當然,幻想中的場景是自己才華橫溢,指點江山。然現實中,也不知是自己才華有限,還是寫春聯的人不講究平仄,我總是難以區分上聯下聯。於是在漫長歲月磨礪出的語感中,似是而非的將春聯貼在門上。喜慶的日子裡,沒有人會指責你家春聯貼的不對。畢竟懂這些東西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從小到大,貼了那麼多次春聯,最有意思的莫過於我爸貼的那次。

那年冬天又溼又冷,呼出的哈氣都似乎能被凍結成冰。我姥爺打好了漿糊,電話喚我們去取。可嚴寒的天氣,都縮在室內不願出門。我們便推辭了好意,決定自己打漿糊。我爸從小的生活環境,和後來的工人生涯,似乎沒有教會他如何熬製一鍋漿糊,於是在傳統與科技,奇思與妙想的靈感碰撞中,激發出了璨若星河,亮如白晝的火花。

他決定用透明膠貼春聯。

作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見識的當代青年,我立馬跳出來阻撓:「如果說透明膠可以貼春聯,大家還熬漿糊做什麼。這是傳統。」話一出口,立馬就意識到,我將輸掉這場辯論。傳統不一定是對的,辯論中最忌自露馬腳,果不其然,我爸立馬抓住我的漏洞,指出:「以前的人不用透明膠,是因為以前沒有。我們應當奮勇前行,而不是故步自封。」

在我的認知中,年是隆重的,而用透明膠貼春聯,這是對新年的不尊重,這種行為,充斥著敷衍、草率。然而在固執的女兒與固執的老爸的辯論中,女兒完美落敗。停止爭論的我,做出了表面上的退讓。

用透明膠貼春聯進行的也不是那麼順利。

風夾雜著雨絲,像針尖一樣刺痛著手上的皮膚,讓整個手變的紫紅僵硬而笨拙。大大咧咧的風還撕扯著纖弱的春聯,讓它在風中不停瘋狂顫抖。我極力抿下想笑的唇,不情願的伸出手,感受著風中那溼冷的溫度。我將春聯按在牆上,牆面磚塊的凹凸不平,透明膠刺啦刺啦被拉長,終於,那小姑娘似的春聯,被極不情願的固定在了門的兩邊。

貼春聯的活動告一段落,紅紅火火的春聯,映紅了紅紅火火的人。

繼而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散發出溫柔燈光的屋內,傳出新年的樂響。

無論春聯是如何貼的,新年是來臨了。無論形式,過程如何,大家的結局都是相似的。一派其樂融融。

大年初一,天氣依然寒冷,潮溼。趁著夜色,我們出門拜年。

當天色微亮,告別一行人回到家門口一看,門口的春聯不知何時已垂下她俊俏的頭顱,除了尾部還黏在牆上,整個身體都已在風中搖曳。

我們家的春聯,連大年初一都沒撐過,就敗下陣來。

那一年,我爸在傳統與改革的較量中,慘敗!

歡迎來稿

-這裡是底線-

來源 | 簡書 作者/七步八步

編輯 | 張恩睿

校對 | 徐 麗

審核 | 李海濤

奇奇網事

一起分享世界的點滴

相關焦點

  • 貼春聯、殺年豬、打年糕 年味越來越濃
    浙江新聞客戶端見習編輯 沈晶晶「爆竹一聲除舊歲
  • 兒時的年味
    隨著春節的來臨,勾起了我對「中國年」柔軟的記憶和現實的省悟。今天,我想分兩個部分來與大家分享,探討一下咱們共同的「中國年」。(一)逝去的溫暖我出生在湖北鄂東北的一個小山村,家鄉的年大抵也就是貼春聯,備年貨,吃年飯,放鞭炮,拜年等等。當然,樂趣也似乎與很多地區相同。
  • 年俗|春聯:貼在門上的「錦鯉」
    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到了明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從南京開始推廣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換上新春聯迎新春的年俗。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名家筆下記春聯 過年貼春聯是家家戶戶必有的「過年規定動作」之一。
  • 新年貼春聯,福氣到萬家
    貼春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新春伊始,人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貼春聯、貼福字。臘月二九或三十(部分地區或者更早)當人們在自己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字的時候,這就標誌著我們的春節已經拉開了序幕。所以,春聯成了春節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 過年記憶:如何留住那些濃濃的年味,貼春聯有這些不能忘卻的忌諱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已經臨近,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市民還是咱普通的農民都在為這個節日忙碌著,他們都在按照傳統的習俗以及傳統的生活方式來迎接傳統的節日,春節有遊子回鄉的期盼,有父母期待合家團圓的歡樂,然而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一些傳統的手工開始被現代的機械所替代,在環境汙染的壓力下,煙花爆竹也開始禁放,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年味也在逐漸消失
  • 那些年貼過的春聯,誰還記得?曬曬今年你家的春聯內容
    更有甚者,連春聯都不張貼了,只是單單一個「福」字就算了,這可以說是年味變淡的一種體現。因為都是請長者書寫的,人們也不願意和別人家的內容相同,但這也是僅限於大門上的對聯而已,其他地方所用的春聯貼就是很固定的了。因為以前貼春聯的講究是很多的,幾乎所用的生活用品上都有對應的四字貼,這些如今似乎都消失了。
  • 民國元年春聯新味
    春聯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又稱「春貼」、「門對」或「對聯」,是中華民族過春節的重要標誌。「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按照各地習俗,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只需在過年前即可。然而,貼春聯的場合和風俗還是很講究的。比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用來貼於豬舍、雞(鴨)舍處,而「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則貼於廚灶處。
  • 春聯有何講究?過年亂貼春聯,容易鬧笑話
    過年了,很多注重傳統的朋友又該計劃著今年春節貼副啥春聯了。春聯是咱們最傳統的過年習俗之一,不但讓「年」過得吉祥紅火又凸顯出了濃濃的傳統文化味兒。在古時候貼春聯可不僅僅是件「應景」的事兒,貼春聯不光是要貼出喜慶來還要貼出對傳統的敬畏。
  • 校門口貼著一副春聯 又是「來財」又是「進寶」
    和睦小學門口的「發財」春聯讓學生家長不太滿意。  新年的鞭炮聲還在繼續,假期卻已臨近尾聲,空蕩蕩的校園等待著孩子們的歸來。家住和睦小區的蔡介田大伯,昨天偶然經過小區內的和睦小學時,駐足細讀了一下校門口的春聯。  「這副春聯對仗工整,意義不錯也很討彩頭,不過貼在學校門口,真是全然不對味。」蔡大伯有些不爽。
  • 貼上春聯 留下過年
    2021年1月中旬,臨安區錦北街道總工會聯合福斯特公司走進企業留守員工宿舍,貼春聯,送祝福,並發放新年慰問禮物,火紅的春聯、喜氣的窗花讓員工宿舍頓時有了濃濃的年味。
  • 寫春聯、送「福」字~嘉定這裡年味滿滿
    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今天(1月15日)下午,「菊園一家親·家和萬事興」「春聯送福」活動在菊園新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一樓大廳舉行,現場,志願者們揮毫潑墨,為市民們寫春聯、送「福」字。據悉,「春聯送福」是菊園新區每年的傳統文化活動,至今已開展10年,志願者均來自菊園書畫社。孫正龍是菊園書畫社的成員,他連續6年作為志願者參加「春聯送福」活動。「這些環衛工人每天起早摸黑辛勤工作,才有這麼幹淨整潔的街道,真的非常辛苦。能為他們寫春聯,非常有意義。」孫正龍說。
  • 饋送春聯增年味 ——我省書法家齊聚一堂為民寫春聯
    這天,我省二十多位書法家免費為民寫春聯。儘管天氣寒冷,但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很是熱鬧。長廊般的書桌旁站滿了排隊領取春聯的群眾。書法家們一邊揮毫潑墨,一邊與大家交流春聯蘊藏的文化內涵,「一元二氣三陽泰,四時五福六合春」,表達了對新年生活的憧憬和期望……  「『春光滿院增祥瑞,喜氣迎門添福康』這副春聯我喜歡,家裡啥都準備好了就等掛春聯了!」
  • 貼春聯,要注意這三點,很多人都貼錯了,你貼對了嗎?
    貼春聯,要注意這三點,很多人都貼錯了,你貼對了嗎?大家說到貼春聯,想必津津有味。春聯的寓意有很多種,研究起來會感覺像詩句,但又更有意思。有的詼諧幽默,有的喜慶吉祥,蘊含道理淺顯又貼合我們生活。然而,貼春聯還是要注意這三「不貼」。
  • 「年俗記憶之六」貼春聯,貼出美好的願景和祝福
    五代十國時,公元964年除夕,後蜀之主孟昶,命學士辛寅遜在桃木上題寫聯語。辛大才子寫完後,頗有藝術造詣的孟昶,看了很不滿意。孟昶自己拿來毛筆,親自題寫了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在孟昶的提倡下,駢體聯語,替代了「神荼」、「鬱壘」。桃符,除了避邪驅災,還能祈福、祝願。人們一度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 富陽龍門古鎮年味足 殺年豬看戲文貼春聯打年糕
    阿斌共產黨員服務隊為古鎮家庭貼春聯。朱俊傑攝  龍門古鎮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南52公裡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線上的一處名勝。走進古鎮,溪水潺潺,兩旁灰白相間的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龍門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留存著濃鬱的宗族文化氛圍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完好保存著宏大的明清時期建築群。
  • 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關於春節貼春聯的來源介紹
    馬上到新年了,人們會有一系列的準備活動,如祭灶、掃塵、置辦年貨以及掛燈籠、貼春聯、窗花等。貼上春聯和掛上燈籠就增添了幾絲過年的氣氛。那麼,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呢?一起來看看吧!春聯什麼時候貼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其和、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一起統稱為「年紅」。在春節期間,貼年紅也是很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一般來說,家家戶戶「貼年紅」是在農曆臘月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在門窗上貼上年紅,不僅可以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表示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望。
  • 春聯什麼時間貼最好 貼春聯的禁忌你知道多少?
    春聯什麼時間貼最好 貼春聯的禁忌你知道多少?時間:2018-02-15 11:36   來源:川北在線綜合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聯什麼時間貼最好 貼春聯的禁忌你知道多少? 春聯有橫批更完整。春聯,必須是有上聯、下聯和橫批,不然就不是一幅完整的春聯。橫批就是掛在門楣中間的四字吉語。
  • 豬年貼春聯,那「貼春聯」用英語怎麼說?你們那過年貼春聯嗎?
    每年春節咔咔家都要貼春聯,看著喜氣洋洋。昨天跟老媽出去轉悠買了一副春聯,然後拍照P圖炫耀給Adam看。Adam反手就發了下面這個對聯給我,喲!老外也有春聯。Adam還跟我說:「你知道這副春聯在國外特別受歡迎嗎?」,我含糊了一下,因為這怎麼看著像打油詩呢?大家不妨看看,是不是還挺押韻。嘻嘻。
  • 剪窗花、寫春聯,還有可愛的豬寶小豬佩奇!這裡遇見年俗年味
    剪窗花、寫春聯,還有可愛的豬寶小豬佩奇!這裡遇見年俗年味。2019年1月18日,為迎接寓意財富和喜樂的豬年到來,在新春來臨之際,蕪湖華邑酒店特別邀請民間手工藝人齊聚這裡,用傳統的民俗表演與年味小吃,為大家送上新年的喜慶祝福,這是現場的一位美女藝人在展示她手工製作的小豬佩奇和可愛的小豬喬治。
  • 春節人人都要貼喜慶的春聯,春聯如何貼才正確呢?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馬上就要到2019年春節了,而春聯就是家家戶戶都必須購買的年貨。可是即使您已經貼了幾十年的春聯,也未必能說出正確的貼春聯方法。您還別不信,小編這就給您說說關於貼春聯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