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記憶:如何留住那些濃濃的年味,貼春聯有這些不能忘卻的忌諱

2021-01-18 鄉裡鄉韻1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已經臨近,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市民還是咱普通的農民都在為這個節日忙碌著,他們都在按照傳統的習俗以及傳統的生活方式來迎接傳統的節日,春節有遊子回鄉的期盼,有父母期待合家團圓的歡樂,然而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一些傳統的手工開始被現代的機械所替代,在環境汙染的壓力下,煙花爆竹也開始禁放,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年味也在逐漸消失,成為了一種留住心中的鄉愁記憶。

就拿寫春聯來說吧,現在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變快,還是人們都普遍不會使用毛筆字的原因,春聯都變成了千篇一律的印刷品,儘管印刷的非常精緻,也很華麗講究,但是總感覺到缺少的是一種味道,那是一種厚重的傳統文化味道,記得小的時候每到臘月二十四以後,被村裡譽為文化人的家裡每天都是絡繹不絕的鄰裡,要求寫春聯,因為父親是一個教書先生的緣故,我記得家裡每天都會有鄰裡鄉親要求寫春聯,哪個時候寫春聯還不像現在這樣簡單,只張貼院門、屋門,當時無論是屋門還是窗戶,甚至屋內的桌椅也要寫上招財進寶,家裡有糧囤要寫上五穀豐登,豬羊圈、雞舍要寫上六畜興旺,院子裡要寫上滿院春光,水井要寫上清水長流,所以每家都會寫很多,一個上午也只能寫五六家,於是有很多的鄉親便在家裡等著,無論是吸菸聊天,還是爭著希望早點寫,都充滿的一種濃濃的和諧氛圍,更有的是每到正月走親戚的時候,來往的親情都會對家裡誰寫的春聯評論一番,有的甚至為書寫的好壞而爭論不休,那氣氛至今讓人回味。

現在的人們自從有了印刷品的春聯,寫春聯也逐漸淡了起來,就是一些有點學識的老人還在堅守,其實人們對寫春聯還是有很多的念想以及讚許,都感受到千篇一律的對聯已經缺少了一種文化的味道,於是現在很多愛好書法的一些人士,無論是部門組織還是自願發起的義寫春聯都會受到群眾的熱捧,都認為還是寫出來的春聯有味道。

貼春聯對於春節來說並不局限於它的喜慶,增添節日的氛圍,它的很多禁忌人們都不會忘記,在農村為了表示對先輩的思念和敬仰,在老人故去的三年時間裡家裡是不能貼春聯的,當然說法各異,古人有守孝三年的說法,也就是在失去親人的三年裡還是喪期,而貼春聯是一種喜慶,所以春聯是貼不得的。還有些地方家裡有老人去世的,當年貼白對聯,第二年貼綠對聯,第三年貼黃對聯。也有的地方,當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這種春聯,採用特別顏色的紙張書寫,稱為「孝聯」。還有就是貼春聯一般都說在大年三十貼春聯,在農村貼春聯之前要在家裡看一看還有沒有借鄰居家的生活用品,以及農具是不是已經歸還了,還有沒有需要借著使用的,因為在貼春聯以後是不能借還東西的,是人家的東西不能在自己的家裡過年的,尤其是一些欠帳的農戶,一旦貼上了春聯是不能上人家討帳的。

當然貼春聯的講究還有很多,在貼春聯的時候要按照上聯和下聯來區分,上聯貼在大門的左側,下聯貼在大門的右側,就是面對大門右側為上聯,左側為下聯,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連上下聯就分不清,有的甚至鬧出笑話,也有的會被掙得面紅耳赤。事實上不但貼春聯有講究,就是門芯也就是門神也很有規矩,現在經常看到很多的門畫都是一些秦瓊、尉遲恭等門神,卻不說門神的來歷,但就貼的時候一定要門神的目光相對,也就是門神的名字一定要在門的兩邊,不能在裡面,就這些現在很多的人們都分不清。

總之,貼春聯是傳統節日春節一個不可忽視的鄉土文化,不但最具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符號,呈現出的是最為深廣的民間智慧,讓我們守住並且繼續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的生活更富有濃濃的文化氛圍。

相關焦點

  • 貼上春聯 留下過年
    2021年1月中旬,臨安區錦北街道總工會聯合福斯特公司走進企業留守員工宿舍,貼春聯,送祝福,並發放新年慰問禮物,火紅的春聯、喜氣的窗花讓員工宿舍頓時有了濃濃的年味。
  • 春聯有何講究?過年亂貼春聯,容易鬧笑話
    過年了,很多注重傳統的朋友又該計劃著今年春節貼副啥春聯了。春聯是咱們最傳統的過年習俗之一,不但讓「年」過得吉祥紅火又凸顯出了濃濃的傳統文化味兒。在古時候貼春聯可不僅僅是件「應景」的事兒,貼春聯不光是要貼出喜慶來還要貼出對傳統的敬畏。
  • 農村過年貼春聯都有哪些忌諱?什麼時候貼最好?
    有些地方是不貼春聯的農村過年,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貼春聯的習俗的。比如我老家商河那邊,貼不貼的都可以,如果手頭恰好有春聯,那就貼上,如果沒有,也不會刻意去買或者是寫。貼春聯的時間在我婆婆這邊,棗莊這裡,家家戶戶都是要貼春聯的。
  • 兒時的年味丨貼春聯
    過年有一個最重要的,也真真正正代表年的到來的儀式,就是貼春聯。其實,我所接觸過的村落,鄰裡,都是在這個時間貼春聯。在我的認知裡,這個時間是神聖的,是富有儀式感的。在孩童心裡,那是一個年,真正的開端。 在除夕那天的清晨,姥爺會趕早的煮一鍋黏糊糊,白漿漿還冒著氤氳熱氣的漿糊,並每一年,在熬好漿糊後,都會煞有介事的告訴我,在三毛流浪記裡,三毛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就吃漿糊。於是,能吃的漿糊,三毛,春聯,就變成了有關於年的記憶。
  • 那些年貼過的春聯,誰還記得?曬曬今年你家的春聯內容
    更有甚者,連春聯都不張貼了,只是單單一個「福」字就算了,這可以說是年味變淡的一種體現。因為都是請長者書寫的,人們也不願意和別人家的內容相同,但這也是僅限於大門上的對聯而已,其他地方所用的春聯貼就是很固定的了。因為以前貼春聯的講究是很多的,幾乎所用的生活用品上都有對應的四字貼,這些如今似乎都消失了。
  • 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說到過年,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估計是貼春聯、貼窗花、掛燈籠,或是放鞭炮、放煙花,亦或是年夜飯、壓歲錢等,但是,關於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你了解多少呢?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其意思大概是說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是「除夕」及「春節」這兩天,雖然時代在改變,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也應當遵守將老祖宗們傳下來的規矩,畢竟人人都希望在新年能討到個好彩頭,祈禱可以從一開始就能夠事事順利,所以,在除夕和初一這兩天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當然,那你就得了解了解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 年俗|春聯:貼在門上的「錦鯉」
    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到了明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從南京開始推廣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換上新春聯迎新春的年俗。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名家筆下記春聯 過年貼春聯是家家戶戶必有的「過年規定動作」之一。
  • 濃濃的年味 六安80後小夥沈志敏手繪漫畫走紅網絡
    充滿徽州年味的貼春聯圖、動感十足的舞龍舞獅圖、歡快溫馨的春節掃塵圖……春節期間,六安市「80」後小夥沈志敏的一組手繪年味漫畫  「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我畫的這組手繪年味漫畫,就是想讓人們重拾年味、記住鄉愁,喚起遊子對家鄉、對傳統年俗的記憶。 」沈志敏介紹,這組走紅的手繪年味漫畫一共五幅,分別是《財神爺拜年》《貼春聯》《舞龍獅》《掃塵圖》《團圓飯》,目前部分作品已在《中國郵政報》上發表。  看到這些手繪年味漫畫五連圖,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仿佛看到了與家人團圓,熱鬧出門拜年的時光。
  • 春聯什麼時候貼?有講究!別犯這些忌諱!
    二十八,貼花花, 大年三十,貼門對兒, 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 各地貼春聯的時間雖有所不同 但貼春聯是有很多講究的, 先來熟知貼春聯的禁忌吧!
  • 2018年春節到了,家裡怎樣裝飾才會有濃濃的年味?
    過年過節靠的就是熱熱鬧鬧的過節氣氛,有了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人自然神氣氣爽,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和期許。2018年春節到了,如何才能讓家裡充滿濃濃的年味呢?其實,年味也是需要靠雙手用心營造的,好好布置一番,過年在家裡也能感受到喜慶的年味。
  • 殺年豬、貼對聯、祭祖墳、拜大年,那些難忘的家鄉年事
    殺年豬、貼對聯、祭祖墳、拜大年,那些難忘的家鄉年事我雖然離開家鄉已經20多年了,但對家鄉的年事,總懷有難以銷蝕的記憶。我的家鄉在太行山東麓的淺山裡。每年一進臘月,家鄉就瀰漫起一股濃濃的年味。這時候,家裡家外的一切活動,都是在圍著一個「年」字去忙活。
  • 記憶中的年味,過年風俗都有哪些
    新春賀歲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在我們的記憶中,過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 民國元年春聯新味
    春聯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又稱「春貼」、「門對」或「對聯」,是中華民族過春節的重要標誌。「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按照各地習俗,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只需在過年前即可。然而,貼春聯的場合和風俗還是很講究的。比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用來貼於豬舍、雞(鴨)舍處,而「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則貼於廚灶處。
  • 貼春聯、殺年豬、打年糕 年味越來越濃
    浙江新聞客戶端見習編輯 沈晶晶「爆竹一聲除舊歲
  • 記憶中的重慶人的年事年味
    開開心心打陽塵    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到處飄散著濃濃的年味兒,家家戶戶都忙著為過年做準備:吃的、穿的,祭祖、拜神,貼對聯、準備鞭炮等等,一直要忙到除夕,這段時間稱之為「忙年」。    屋子和個人的「陽塵」都打掃了,拿出早已買好的年畫貼在牆上,紅紅的春聯貼在大門兩邊,一下子喜慶的氛圍更濃了。年畫中我記憶最深的是人山人海慶賀萬噸巨輪下水的場面,以及《智取威虎山》電影劇照印成連環畫形式的年畫,威風凜凜的英雄楊子榮激勵著我們那代人成長。    童年的團年飯    「胡蘿蔔、抿抿甜,看到看到要過年。」
  • 在農村過春節哪天貼春聯最吉利?老人說,這一天萬萬不能貼!
    雖說現在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春節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依舊是不可替代的。春節的習俗有不少,家家都有的就是貼春聯,辦年貨,大掃除,吃團圓飯。至於其他習俗就各地有各地的說法了。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貼春聯,首先大門上要貼,井上要貼,缸上要貼,家裡要是養動物,也要貼上春聯寓意著六畜興盛。總之,在農村,一到過年就是到處紅火的景象,節日氣氛濃厚,眼見之處都是最好的祝福。
  • 過年貼春聯,哪些內容專屬於「家神」?相關春聯需貼在哪裡?
    過年貼春聯習俗,是自古就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對聯裡不僅有對家國的祝福;也有對天地萬物,鬥轉星移,四季交替的感念;更有以自然萬物復甦的欣欣向榮之態,寓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期望。但關於春聯的張貼,自古也都有相關的講究,不光是左右聯的順序,更多的是一些事物的專屬春聯,以及民間神仙信仰中的所用聯;以上這些都是不可貼錯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與「家神」和相關的春聯內容和張貼位置。
  • 春節貼春聯,注意事項有很多,別貼錯了讓人笑話!
    很快就臨近春節了,作為我國的傳統的節日,春節時期有很多事情要忙碌。猶記得在小時候,早一個月就為了春節做準備,熱鬧的集市,喜慶的聲音,都成為春節的記憶。儘管現在的生活節奏變快,但是我們對於春節的重視的一如既往。在春節期間,貼對聯,拜年,壓歲錢,都成為了不變的回憶。
  • 臘月二十九是「絕日」,三十立春,哪天貼春聯呢?
    現在民間和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農曆臘月二十九是「絕日」,大年三十是立春,都不適宜貼春聯,因此貼春聯最遲要在臘月二十八貼好。這種說法有沒根據呢?是謠言還是真有其事呢?筆者喜歡搜集瀏覽歷史上的傳統文化、習俗,本來對網上傳的這種說法嗤之以鼻。
  • 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來歷 有關春聯的歷史傳說故事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那麼春聯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中國人為什麼都在過年的時候貼春聯?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