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人窮不串三種門」幾個意思?血緣維繫不了表面親戚

2021-01-21 道訊

每到過年時,平時為了生計四處奔波人們回到老家,親戚、鄰居、朋友們開始走動串門,說到親戚朋友間串門,古語有句話叫做「人窮不串三種門」,最近大家也在聊一個話題,就是「表面親戚」,那麼,為什麼說「人窮不串三種門」,表面親戚到底該不該維繫呢?臨近過年,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人窮不串三種門」是哪三種門呢?

第一,是非門

所謂「是非門」,顧名思義就是很容易給自己帶來是非爭端的地方,也就是成語「是非之地」所知的地方,比如古語所說的「寡婦門前是非多」,去寡婦家裡串門,容易給自己帶來風言風語,是非爭端,儘量不要去。那麼為什麼,人窮的時候更不能去呢?因為人窮,別人會看不起你,欺負你,現在欺軟怕硬、落井下石的人太多。你越是窮,別人越是要看你的笑話,一個財大氣粗的人反而沒人敢惹了。再就是,人窮時候,本來抗風險能力就差,如果惹上了是非,無疑於雪上加霜,日子會更艱難。而手裡有錢,即便惹上點爭端,也有能力解決。

第二、冷眼門

所謂「冷眼門」指的是那些看不起你,對你冷眼相看的人家裡。這樣的人,說白了很多都是勢利眼,你有錢的時候會圍著你轉,當你落魄沒錢的時候,正眼都不願意瞧一眼。去這樣的人家裡串門,他絕對不會同情你,更不會給你幫助,反而認為你去是巴結他們,生怕你向他們求助,生怕被你拖累,所以想要遠遠的躲開你。去這樣的人家串門不是自取其辱是什麼呢?

第三、遠親門

所謂「遠親門」是指平時不怎麼來往的遠親。民間還有一句俗語廣為流傳,「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深刻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一個人窮的時候,就算身在鬧市也沒人搭理你,可是一個人如果很富有,即便身居深山也會有遠親惦記。對於這樣的只知攀龍附鳳,嫌貧愛富的遠親還是不走為好了。再說了,親戚的親情都是靠日常的相互感情交流維護的,遠親平時可能很多年不來往,早已經淡了親情,即便見面了,也只剩下客套的寒暄,沒有任何意義。這樣的親戚再去串還有什麼意義呢?

小結:

古語說「人窮不串三種門」幾個意思?血緣維繫不了表面親戚!串門走親戚是我國的一項傳統習俗,是聯繫人與人之間感情的重要紐帶,可是現在串門走親戚很多都流於形式,沒有了以前的真摯和熱情。無論富貴還是貧窮,串門走親戚還是有必要的,但是古語說的好,「是非門、冷眼門和遠親門」,還是能遠離就遠離。

/完/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筆錢,人窮不串三種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筆錢,人窮不串三種門是什麼意思?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人窮不省三筆錢,人窮不串三種門,這句俗語的意思主要是說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不可以省下三筆錢,還有不可以串三種門,那麼這句俗語具體說的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人窮不省3種錢,缺錢不串3種門是啥意思?3種錢指的是什麼?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種門,說的是什麼意思?我想很多人都應該知道,中國農村的俗語很多,這些俗語在過去的時候對農民幫助很大,無論是種田還是種田,但是由於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現在也要被淘汰了,這是很遺憾的。
  • 所有親戚關係中你和姑媽親還是姨媽親?這句古語說的道理你認同嗎
    這種和長輩的關係在逢年過節時體現的尤為明顯,在小編小的時候,每年都要走親戚,而走親戚並不是隨便去哪家就行,它是有自己的一套習俗的,走親戚怎麼走,從哪個親戚家開始走都是有說法的!先去舅舅家還是大伯家,先去姑媽家還是姨媽家,這都是經常困擾大家的問題吧?在所有的親戚關係中,大家一定有自己認為最親的,在心裡一定是有個排名的,中國有句古語「姑表親,代代親,兩姨親,路旁人」,這是什麼意思呢?
  • 俗話常說:「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別串三種門」是什麼意思?
    俗話常說:「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別串三種門」是什麼意思?從過去到現在,大部分農村人都有這兩個特點,一個是省錢節約,第二個是喜歡串門,不知道大家同意小編的說法嗎?關於省錢,過日子沒啥不好的,畢竟該花的節約花,不該花的絕對不花,這樣能保證手裡有點積蓄。
  • 農村俗語「人窮斷六親」,窮人就沒「真」親戚?六親中都有誰呢?
    一、男闊金,女闊銀,闊頭的姑娘難得尋在農村,很多村民認為人的面相能決定人的一生!因此,家中孩子出生後,會找人看看,而大家聽到的最多的就是「地闊方圓」這句話了,在老人看來,男人要承擔責任,要負責養家餬口,就應該「天庭飽滿」,畢竟很多「當官」的都是「國字臉」,而「闊」字說的是「下巴寬」,對於男人「下巴寬」很容易聯繫到方正的外表,因此有富貴之意!
  • 老祖宗常說:「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究竟是什麼道理?
    古人云:「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從這句話就可以領悟出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是唯一的,性格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針對不同性格的人,相處的方式肯定也不一樣。老話說得好,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人際交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用心揣摩對生活和工作都有極大幫助。
  • 農村俗語:人窮斷六親是什麼意思?這裡的六親指的是什麼?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人窮斷六親是什麼意思?這裡的六親指的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有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比如手關於教育類的俗語,但是也有的俗語卻早已不適合當今的社會了,比如說封建迷信等等的俗語,所以大家在看到農村的俗語時,一定要懂得區分。
  • 農村俗語人窮斷六親,是不是說窮,親戚也別走動?
    因此關於農村人情上的俗語,總是能戳中一些人的痛點,引起共鳴。像這類俗語太多了,如:貧居鬧市無人遠,富在深山有遠親;沒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人窮斷六親等等。我們就來說說這句人窮斷六親,是什麼意思,難道自己窮,親戚就不能走了嗎?
  •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的含義和出處是什麼?
    人在貧窮的時候,就儘量別去親戚家,即使你沒有別的想法,他們也會猜你來的目的,與其被猜忌不如自己努力擺脫貧困。老話說:救急不救窮。富了就別回故鄉了,怕那些窮親戚借錢,借給一個,另一個眼紅,不借就會出現麻煩。就算沒有人借錢,窮人與富人的思維和處世之道也不一樣,基本沒有共同語言,這又是矛盾的根源。其實說了這麼多,感覺親戚該走動還是要走動,至少還是有血緣的關係的。
  • 俗話「人窮不省3錢,富時不串2門」,早點明白,人到中年少走彎路
    在很多人看來「賺錢如抽絲,花錢如流水」,花錢之時雖容易,可賺錢時卻困難,由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在「花錢」這一方面往往較為謹慎。 其實,「花錢」也是有著會與不會之區別的,許多不會「花錢」的人可能會越花越窮,不過,對於「會花錢」的人來說,或許會越花越富有。
  • 人到中年,不願去親戚家,也不愛親戚來家裡,往往是這三種原因
    其實人到中年不願去親戚家,也不愛親戚來家裡,往往是由以下這三種原因造成的!01.年輕時被親戚「道德綁架」,不愛熱鬧,喜歡清淨度日白女士:我老公現在就根本懶得去親戚家走動。一提就煩,完全提不起精神。我婆婆有時候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非得動用家長權威命令他之時,他會顯得異常反感與煩躁,不但不願意聽從,反而還會生悶氣!
  • 俗語: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什麼意思?為何借三不借二?
    可是關於借錢,農村卻有這樣一條諺語,叫「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有三種情況可以借錢出去,有二種情況是堅決不能借的,而且還要秉承只救急,不救窮的原則。那麼哪三種情況可以借錢呢?第一肯定是親戚朋友生病了,這借錢是為了救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個錢無論如何也得借。現在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醫療保險已經全覆蓋了,所以向別人借錢看病的情況大大減少了。
  • 人到五十才頓悟,親戚間有三個「明規則」,閱歷越豐富越有體會
    這樣下去,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導致感情淡泊,農村俗語「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說的就是這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古希臘有一位詩人曾說:「家裡親戚少也是一樁幸事」,實際上就道出了「別太看重親戚」的內涵。
  • 農村談親戚時,常說「三親和三不親」指的是誰?有道理嗎?
    農村地區是很注重親戚關係的,親戚關係是家族的紐帶,親戚越多,家族就越大,那麼在村裡就是大戶人家,其他人不敢欺負。農村的傳統觀念就是多生孩子,兒孫繞膝,這樣才會家族興旺。談論親戚關係時,農村常說「三親、三不親」,那你知道這指的是誰嗎?
  • 農村老人常說「窮不交三友,難不求三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老人常說的一句話,「窮不交三友,難不求三人」,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聽小編一一道來。小編出生在農村,是北方地區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的時候父母常年為農活忙碌,沒時間顧及自己,所以我小的時候,經常在鄰居家玩耍。
  • 農村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別勸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農民文化水平不高,說出來的話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言的,其實你要是跟他們交流的多了,就會發現,他們也會說一些比較經典的話,即俗語。這些俗語通常是老一輩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很有意思。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句俗語是「人窮別說話,位卑別勸人」,這句俗語到底該怎麼解釋呢?有道理嗎?
  • 古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
    古語有云:「食取稱意,衣取適體,即是養生之妙藥。」01從古至今,越來越多人注重養生。身處高科技時代的今天,我們如果一味地只靠著食補藥補來養生已經不夠了。古時孔子總結出的養生理論直到現在也僅有少數人能夠做到。
  • 越來越多的人不愛「走親戚」,不外乎是因為這3點原因,非常現實
    一、有些親戚嫌貧愛富。俗話說得好「窮人鬧市無人問,富人深山有遠親」,有很多親戚都是嫌貧愛富的。有些人在外面真的混的不錯,不僅買車又買房,還要大張旗鼓地回農村,在村裡建起了新房子。像這種混得好的人,往往就非常受親戚的歡迎,無論說什麼都會有人附和,說得難聽點,有錢人放個屁,親戚都會湊上去說是香的。
  • 懂的人沒幾個
    由於農村的居住比較集中,所以農村人的親戚體系特別的強大,在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家人,往上面數兩三代卻是很親近的親戚關係,也正是如此,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親戚關係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什麼又是五服呢?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知道!
    與人相處溝通,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相處,常常因為一句話就有可能打動他人,也會由於言語不得當會損失某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便有這種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飽含了深刻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