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形勢依舊十分嚴峻,截至北京時間7日10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8703萬例,死亡病例破187萬例。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病例達21857616例,死亡病例達369990例。
不僅如此,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變異新冠病毒,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了新一輪的封鎖。要開放經濟、實現復甦,疫苗仍是關鍵的一把鑰匙,巴西、美國等40多個國家開始採購或者即將採購疫苗,全球疫苗運輸分發大戰即將揭開帷幕。
現在擺在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物流難題,那就是如何快速高效地將疫苗運到世界各地最迫切需要它的人手中?
全球疫苗物流配送的討戰
據中國航務周刊報導,近日,18家航運、物流、港口、空運企業,與世界經濟論壇(WEF)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籤署了一份協議,為疫苗提供全球物流配送。
這18家企業包括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達飛、赫伯羅特、DSV Panalpina、安特衛普港、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等。
一方有難,四方支援,但國際運輸速度飛機是無可取代的,儘管運輸只是全民接種的一部分,但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DHL與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近期聯合發布的一份白皮書顯示,預計新冠疫苗問世後,全球範圍內的需求將超過100億劑,這需要約20萬次託盤裝運、約1500萬次冷卻箱運送以及約1.5萬架次滿載的波音747全貨機行動起來,疫苗運輸分發大戰即將揭開帷幕。
這一項任務高度複雜,不僅需要UPS、聯邦快遞和DHL等貨運公司的配合,還需要航空公司一起協助配合疫苗運輸。
用飛機運輸藥品和疫苗並非前所未見,但是新冠肺炎疫苗對規模和速度的要求大幅加劇了它的實施複雜性。所以,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要努力克服各種挑戰。
航空業的「意外之財」
在疫苗分發大戰的助推下,新冠疫苗給航空業帶來的「意外之財」,但疫苗運輸對整體貨運需求增長將直接產生積極影響。
航空醫藥冷鏈物流一直是全球航空公司與大型航空樞紐爭奪的重點市場。然而,在這個龐大的市場背後,機遇和挑戰並存。
目前,貨運業務已成為航空公司在極端困難時期的「避難所」。很多航空公司在2020年憑藉貨運仍實現了空前的利潤。當隔離和封鎖迫使航班中斷時,運費也隨之猛漲,進而幫助承運商維持剩餘客運航線的暢通,避免出現更多的赤字。
據IATA預測,由於貨運均價上漲了30%,航空業貨運收入份額今年將增長3倍,達到36%。
擁有強大貨運部門的知名航企,如德國漢莎航空、法航-荷航集團等,此前經常與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聯邦快遞公司和敦豪航空貨運公司等承運商和集成商籤訂合同,如今它們正在為迎接自己面臨的最大物流挑戰做準備。
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輝瑞工廠,是美國輝瑞公司新冠疫苗的生產基地之一。為了能順利將疫苗運往歐洲甚至全世界,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已經開始對送輸疫苗的全流程進行模擬演練。
裝有疫苗和乾冰的專用冷凍盒由物流公司貨車運往機場之後,將通過分揀機在高速傳送帶上傳送,根據目的地不同,被送上不同貨機發往其他地方。正如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機場航空貨運總監說的那樣:「疫苗的數量很大,到時候將排山倒海一般湧入機場。」
疫苗運輸:「在珠峰上建立大本營」
馬赫馬薩尼指出,當前的難題不只是如何迅速搭建服務於數十億劑疫苗的全球性供應鏈,還有嚴苛的疫苗運輸要求。
此外,馬赫馬薩尼表示,「由於疫苗保質期十分短暫,因此不僅運輸速度要足夠快,還要儘量減少交接次數。一旦疫苗離開深層冷凍庫,就需要儘快進行注射。」這意味著運輸疫苗必須實現無縫銜接,不能浪費一分一秒,否則就是在消耗珍貴的藥品。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全球每年約有50%的疫苗被浪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溫控系統和設備設施。
據中國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疫苗安全涉及兩個環節。
第一,運輸環節。在運輸疫苗的過程中,從企業的冷庫出發一直到疾控中心或者到接種點上,整個運輸過程中會有一個實時的溫度監測。如果運輸過程超過了6小時,要進行單獨監測,而且這些監測數據要記錄下來。
下一個環節就是疫苗接收的時候,要看它運輸全過程中是不是在規定的溫度範圍之內,如果不是在溫度的範圍之內,或者說整個冷鏈的監測記錄不清,作為接收單位來說是不能夠接收的。
第二,儲存環節。在儲存的過程中疫苗放置時間比較長,通過冷庫、冰箱進行儲存,對冰箱和冷庫也要進行實時的監測。現在大多數地區都實現了自動化的監測,以保證在儲存過程中疫苗處在一個冷鏈的狀態。
另外,最終這個疫苗要打到受種者身上去,這之前是要放在接種單位的。按照要求,接種單位要有冰箱或者冰櫃儲存疫苗。在接種的過程中,一般會從冰箱裡拿出來。如果是從冰箱裡拿出來,我們要求儘量減少冰箱的開門頻次,保證冰箱儘量處在一個規定的溫度範圍內。還有一種情況,冰箱裡的疫苗有一部分拿出來放到冷藏包當中,要求冷藏包中要有冰排。
上述措施保證了疫苗從企業出發一直到打到受種者身上都處在冷鏈的狀態。只有這些過程達到了規範的要求,才能保證不影響疫苗的質量。
雖然醫藥公司與航空公司多有合作,各大航空公司與綜合物流集成商對醫藥運輸也有一定經驗,但有關專家表示,此次疫苗運輸仍然具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
「如何平衡與兼顧航空安全,是疫苗運輸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題」。專家認為,疫苗運輸需要冷鏈運輸中最為複雜和技術要求最高的控溫技術,這個對航空公司和航空物流企業都是巨大挑戰。
同樣,一條完整的疫苗運輸鏈由不同運輸主體組成,涉及公路運輸以及空運,其難度不亞於在珠穆朗瑪峰上建立大本營。
疫苗能讓航空業「翻身」?
儘管貨運業務讓航空公司在2020年實現盈利,但單一客運或貨運業務佔比低的航空公司讓整個2020年一直處於虧本運營,甚至出現倒閉現象。
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各國陸續提出旅行限制措施,旅行需求一度面臨斷崖式暴跌,暫停航線,飛機停擺,2020年成了全球航空業實打實的至暗之年。
數據顯示,僅2020年前十個月,全世界宣布倒閉的航空公司便多達43家,已經接近去年全年46家的倒閉數量。上個月,日本出現了疫情下的首例航空公司破產案。
此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虧損1185億美元,而且2021年很有可能繼續虧損,估計每月將繼續流失約50億美元或60億美元。此外,國際航協還預測,航空業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隨著新冠疫苗已經進入分發大戰配送流程,對於一些受疫情影響較大甚至瀕臨破產的航企來說,這極可能是一次絕地重生的好機會。對於一些發展較好的大型航企來說,此次運輸挑戰會使其查漏補缺,建立更加完善的運輸體系。
疫苗運輸對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意義非凡。在關注美國等國家疫苗運輸情況的同時,更應思考我國如何做好疫苗運輸。我國人口眾多,對疫苗的需求大,但航空貨運保障能力不強,更缺少對疫苗運輸全程進行溫度控制和監測的綜合物流集成商。根據現實情況破解疫苗運輸難題是我國航空業目前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