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網記者 張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一些公共法律服務人毅然選擇逆行,或主動報名擔當志願者,或輸送物資開闢「綠色通道」,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的前沿,撐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挺進抗疫一線
有的為病毒檢測貢獻儀器設備,鑽研檢測方法,生產並捐獻診斷試劑;有的奮戰在臨床一線,開展醫療救護;有的不懼風險,參與疫情期間交通事故、醫療糾紛等鑑定任務……疫情暴發後,全國司法鑑定人用實際行動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新時代司法鑑定為民好榜樣——湖北省人民醫院法醫司法鑑定所負責人王高華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武漢大學醫學院法醫司法鑑定所鑑定人郭威同時也是武漢市第五醫院一線醫生,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
浙江溫州醫科大學司法鑑定中心重症監護室副主任醫師張曉隆,大年初一0時30分接到電話,得知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的請戰申請已獲得批准,當天下午就隨浙江醫療隊趕赴武漢。
張曉隆負責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他說:「我是單位赴武漢臨時黨支部書記,一定要堅持到底。」
面對抗「疫」一線的物資需求,司法鑑定人堅持把「最硬的鱗」送給最需要的人。
武漢瑞博祥法醫物證司法鑑定所主動作為,向武漢大學校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醫院贈送該所研發的新產品——RBX核酸清潔劑,快速清除空氣中DNA、RNA等形成的核酸氣溶膠,防範實驗室汙染。
服務醫護人員
「我將奔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籤訂了一份合同,後續手續來不及親自辦理,不知道如何辦理委託公證。」近日,北京市方正公證處接到北京某醫院醫生宋某的諮詢電話。
方正公證處迅速啟動「綠色通道」。值班公證員王樹峰電話了解了宋某的需求和情況後,通過網上辦證系統和微信等方式完成意思表示核實、證件上傳、審核等工作,約定2月7日宋某到公證處辦理有關手續。
2月6日晚,宋某打來電話,醫院緊急通知赴武漢集合的時間提前到2月7日一早,王樹峰當即回復「當晚上門辦理公證手續」。
與公證處領導溝通確定相關流程方案後,王樹峰利用網上辦證系統在家起草法律文書等。當晚10時許,王樹峰上門為宋某及其丈夫辦理了公證手續,還免除了所有公證費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醫療資源空前緊張,社會各界人士積極組織購買、捐贈物資。北京都城律師事務所主任桑聖元將注意力放在相關法律問題上,其中之一就是保證捐贈的合法有序。
從大年初八開始,桑聖元迅速組織抗疫法律援助律師團,無償為捐贈醫療物資的自然人和社會團體排憂解難,不分晝夜接聽電話,回答諮詢。據粗略統計,律師團共接受群眾電話諮詢100多個,協助捐贈人籤訂捐贈合同10份,避免捐贈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數百萬元。
口罩、制氧機、防護服……各地公證處、公證協會、律所、律協捐款捐物伸出援手的同時,積極發揮特長滿足一線法律需求,為參與戰「疫」的醫護人員等特殊群體解憂,讓他們安心「戰鬥」。
強化法律支持
疫情防控期間,司法行政機關發揮公共法律服務職能作用,加大對傳染病防治法的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依法防控,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湖北省司法廳副廳長張聖華說:「疫情防控是對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提供7×24小時不間斷的公共法律服務,強化法律支持,就是希望公共法律服務成為百姓心中『永不消逝的電波』。」
一線戰「疫」越是要勁,公共法律服務人越是往前衝。2月17日,上海市司法局機關首批到防疫一線頂崗工作組集結出發,充實社區防疫力量。此前,上海市司法局公服處青年黨員劉江瀚看到招募令後第一時間報了名。兩個小時後,他收到入選通知。
社區實施封閉管理後,要保證居民生活安穩有序。劉江瀚和同事們承擔在社區出入口測量體溫、發放社區出入證、保證快遞安全發放、檢查外來車輛進入以及為社區居民進行口罩預約購買登記等工作。
做社區居民出入證登記工作時,他們挨家挨戶「掃樓」問詢,同樣一番話要耐心地說上幾十遍、上百遍,還要面對個別人的不配合、不理解。
「這些細微瑣碎的事和話築起社區防疫的第一道防線,防護著老百姓最基本的安全,保衛了每個人的生活。」劉江瀚說,社區就是前線,我們正在參加一場不扛槍的戰鬥。
1月28日至今,江蘇省蘇州市中新公證處公證員吳春曄一直利用工作之餘到工業園區口罩廠做志願者;2月17日下午,江蘇省崑山市正信公證處公證人員江楓因AB型陰性稀有血型緊急應召,參加「戰疫情 保供血」無償獻血活動……據統計,疫情防控期間,江蘇共有200多名公證從業人員在一線提供志願服務。
在抗擊疫情戰鬥中,哪裡吹響集結號,哪裡就有公共法律服務人員參戰。無論是本色出演還是兼職客串,公共法律服務人用默默付出、無私奉獻詮釋著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