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何日君再來?

2021-01-08 南風窗

走過兵荒馬亂,走過烽火戰爭,走過顛沛流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而1949年,也是「別離」的一年,國民黨帶著軍隊、官員和家眷等100多萬同胞遷至臺灣。此後許多年裡,兩岸人民只能隔著海岸,遙遙相望。

一代歌后鄧麗君的父母,就被裹挾在這道時代的洪流裡。

鄧麗君的母親趙素桂祖籍山東,父親鄧樞祖籍河北,是國民黨中尉軍官。為了躲避戰亂,趙素桂當年輾轉多地,後又搭乘運輸艦來到臺灣,兜兜轉轉,才終於和丈夫相聚,最後落腳雲林縣。

那時候,這群隨蔣介石政權遷臺的人被稱為「外省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說著不同的方言。鄧麗君父母住在擁擠的眷村,生活清貧。趙素桂在生下三個男孩後,於1953年1月29日生下鄧麗君—一個臉蛋圓圓、眼睛大大的女孩。

鄧麗君童年照

由於生活窮苦,兒子們都快養不起了,恰逢鄰居膝下無子,趙素桂與鄰居約定孩子生下後送給她。但眼見這個小女嬰如此可愛,趙素桂無論如何也難以割捨,後來送人之事便作罷,取名「鄧麗筠」(鄧麗君真名)。

也所幸趙素桂把孩子留下了,否則華語流行歌壇就少了一顆如此璀璨奪目的明珠。如果說有人是被時代裹挾著前進的,那鄧麗君,便是那個創造時代的人。

任時光匆匆,只要有她的歌聲相伴,再苦悶的歲月也可以有一份清甜。

從「娃娃歌后」到「國際巨星」

雖然鄧麗君自幼家境清貧,但20世紀50年代的臺灣,正處於工業蓬勃發展的時代。由於外來人口驟增,臺灣實行土地改革,以農業扶植工業,並積極發展消費品工業,以增加就業。

到了60年代,世界經濟分化,歐美、日本等國開始大力發展資本與技術,因此將勞力密集型產業外移,臺灣地區躬逢其盛。而此時臺灣也從「進口替代」轉向「出口擴張」,積極擴大海外市場,並於1965年在高雄成立了亞洲第一個「加工出口區」。

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臺灣,締造了第一個經濟奇蹟,並與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雖然經濟在騰飛,但政治氛圍仍然壓抑,這是因為臺灣當局的「戒嚴令」。

鄧麗君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長大。父親退伍後,在臺北和朋友合夥做小生意,母親則到工廠工作,一家人生活仍十分拮据,卻常常苦中作樂。

三四歲時,鄧麗君就跟著收音機學唱歌,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六歲便有了登臺唱歌的人生「第一次」。上學時,學校裡「本省人」多過「外省人」,偶被欺負,鄧麗君也常常以唱歌化解敵意,收穫不少人緣。

小學畢業後,鄧麗君進入金陵女中。1963年,她參加「中華電視」舉辦的黃梅調歌唱比賽,以一曲《訪英臺》拿下冠軍。

1965年,鄧麗君開始頻頻在電臺、歌廳演唱。在那個還是秀場的時代,人們最主要的娛樂活動便是在歌廳看秀。而對於12歲的鄧麗君來說,未免太早就開始「拋頭露面」。那時她常常一晚趕很多個場,並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

由於無法兼顧課業和唱歌,鄧麗君不得不從學校輟學。這對她來說,是生命中的一大遺憾,但也得以就此一門心思撲在歌唱事業上。當時臺灣歌壇流行成熟、嫵媚、滄桑的嗓音,但鄧麗君青春、活潑、甜美的風格,為她贏得了「娃娃歌后」的稱號。而且她還很有主持天賦,懂得與場上觀眾互動。

1967年14歲,鄧麗君與媽媽在日月潭

不到一年,鄧麗君就成為各大歌廳的票房擔當。1967年她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在那個唱片業還不發達的年代,她以平均每兩三個月一張的速度發行專輯。此外,她還參加電視歌唱節目《群星會》;為臺灣首部電視劇《晶晶》演唱主題曲;拍了她的第一部音樂題材的電影《謝謝總經理》。

26歲,《謝謝總經理》劇照

70年代的臺灣,經濟仍在飛速發展。除了繼續向海外市場擴張,臺灣還大力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產業、重工業,以及能源和交通等重大基礎建設,締造了第二次經濟奇蹟。

物質發展的同時,因「戒嚴」而壓抑的人們也在尋求精神上的安慰,而鄧麗君的歌,就是化解苦悶的輕風。鄧麗君也愈發成熟並形成自己的風格,加上為瓊瑤電影演唱主題曲,她的事業蒸蒸日上,也在國際上大放光彩。

鄧麗君的走紅,不僅來自天賦,也緣於她的努力。在那個「本省人」與「外省人」割裂的年代,臺灣當局甚至曾一度限制「本省人」說閩南語。但鄧麗君不僅用標準語唱歌,還用閩南語演唱,由此淡化了本外省之爭,贏得兩邊的喜愛。敬業的鄧麗君還學習粵語、英語、馬來語,以及後來的日語,以幾種語言演唱,為日後成為「國際巨星」打好了語言功。

1971年,演出慰問越南老人

香港,可以說是鄧麗君的「第二故鄉」。1970年,鄧麗君於香港工會展上榮獲「白花油慈善皇后」;次年,她開始在東南亞展開為期一年的巡迴演唱;1972年她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與她同期的歌手有蔡琴、歐陽菲菲、陳淑樺、譚詠麟等,但誰人能像鄧麗君這般雋永呢?

1974-1978年,鄧麗君赴日發展,初期並不順利,後憑《空港》一曲從眾多日本新人中脫穎而出,斬獲多項大獎。她是「日本有線大賞」和「日本有線放送大賞」雙冠三連霸得主,至今無人打破該紀錄。她更是在日本發展得最成功的外國歌手之一。

而在日本的鄧麗君,也從不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她總是以旗袍亮相,每次壓軸都會演唱一首中文歌曲,飽含她至真至誠的民族感情。

來自「敵臺」的「靡靡之音」

大陸在十年「內亂」後,終於在1978年,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這是歷史性的一步。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鄧麗君也在大陸流行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鄧麗君的歌是被禁播的,並被定性為「靡靡之音」。然而,當生活回到正軌,被禁錮許久的心靈遇到這樣似水般溫柔的歌聲時,有如一劑治癒苦疾的良藥,引起海峽這邊大陸同胞的瘋愛。

如果人在廈門海邊,天氣晴朗時能看到對面的金門島,偶爾還會聽到對面的廣播聲裡飄揚著鄧麗君的歌。那麼柔軟、那麼繾綣、那麼迷人,銼鈍的心被一點一點揉化了,慢慢變得豐滿、敏感、多情起來。

那個年代的大陸年輕人,誰不聽鄧麗君,誰不愛鄧麗君呢?《甜蜜蜜》《在水一方》《問君能有幾多愁》《美酒加咖啡》《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誰不會哼唱幾句?誰又不曾把歌詞倒背如流,抑或把句子抄寫在筆記本上?

雖然鄧麗君的歌未在大陸發行,但從沿海地區到內陸地區,盜版磁帶已經鋪天蓋地地傳遍大街小巷。人們用老舊的錄音機來翻錄、播放鄧麗君的曲子,有時還會卡帶,但一聽就是一整個下午;有時關起門來,在屋內隨著音樂翩然起舞。

《芳華》裡偷聽鄧麗君的劇照

1979年,改革開放的進程如火如荼。但這一年,鄧麗君卻遭逢了演藝生涯最大的負面新聞——「假護照風波」。

鄧麗君被曝持非法印尼護照入境日本被拘留,但後來證明,她所持印尼護照並非偽造,只是發給她的手續不合法。這起事件讓鄧麗君的事業受挫,她因此決定赴美重拾學業。

因禍得福,她在北美多個城市舉辦個人演唱會,受到當地華僑的熱愛。能在海外聽到如此動人的中文歌曲,華僑們撩撥了鄉愁,也緩解了鄉愁。

軍營慰問演出

很快,時代的巨輪就滾動到了80年代。這是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時代,全國各大城市進一步開放,中國各個領域的改革都開始啟動。

而80年代,也是鄧麗君演藝事業的全盛時期。她在印尼錄製80首印尼語歌曲;在中國香港「利舞臺」、伊莉莎白體育館等地,舉辦多場個人演唱會;應邀前往美國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舉辦演唱會,成為第一個在凱撒皇宮參演的中國人……此時,她已是享譽世界的國際巨星。

在忙碌的連軸轉期間,鄧麗君也開始籌劃堪稱完美「絕作」的專輯《淡淡幽情》。12首歌的歌詞,全部由中國唐詩、宋詞改編而成,整張專輯典雅、夢幻又前衛。鄧麗君對這張專輯抱著極大熱情,除了穿唐裝拍攝MV外,她的床頭就放著一本《李後主李清照詞欣賞》。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幽婉的古詞,在鄧麗君柔美的嗓音下,似乎唱出了昨日歲月裡的哀愁。

為了紀念自己唱歌事業的第15個年頭,1983年年底,鄧麗君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了6場「15周年紀念演唱會」,場場滿座還刷新了票房紀錄。1984年年初,她在臺北市立體育館舉辦兩場「十億《漫步人生路》個掌聲:鄧麗君15周年巡迴演唱會」,後又到新加坡等地巡演。

鄧麗君這次的巡迴演唱會,破例在大陸得以轉播,也標誌著大陸終於對她「解禁」。在臺北的演唱會中,鄧麗君身著仙女般的白裙,翩翩站在舞臺中間,以一曲粵語歌開場。

此時鄧麗君已經31歲了,雖然多了些成熟風韻,但她仍帶著少女般的羞澀;她也一如既往地親切、認真、禮貌,在與主持人互動時,又不失幽默;對前來送花的歌迷,鄧麗君持續不斷地說著「謝謝」。

演唱會向大陸轉播期間,鄧麗君顯得有些緊張,她說:「我覺得今天我的歌,受到每位大陸朋友們的喜愛,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安慰。」當主持人問她為何能受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喜歡,鄧麗君表示「所有的感情,我都用歌聲表達出來了」。

爾後,鄧麗君還用山東方言和主持人對話,那一句標準的「老鄉」,仿佛她就是當地人。

時代不落幕

鄧麗君一直有個遺憾:雖然她的歌曲風靡大陸,自己卻未曾親到大陸開演唱會,唱歌給祖國的同胞聽。其實,鄧麗君曾兩度受到來大陸的邀請。一次是在1980年,當時她非常興奮,但這引起臺方緊張,因此未能成行。另一次是在1987年,但那時她已不再參加商演。

1985年鄧麗君生日時,她還接到《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電話。鄧麗君表示自己雖沒去過大陸,但自小聽父母講述那邊的故事,對祖國並不陌生,而今聽到來自千裡之外的問候,內心非常激動。

1986年,鄧麗君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的女歌星」之一,是唯一同時獲得兩項殊榮的亞洲歌手。1987年,鄧麗君逐漸退出公眾視野,退居幕後製作唱片,除了公益演出外,停止商業演出,之後和男友一起旅居法國。

而1987年,又迎來了另一個歷史性的時刻。7月,臺灣當局廢除了長達38年的「戒嚴令」,臺灣「解嚴」。10月,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兩岸終於打破38年的冰封期。

我們都在課本裡讀過余光中的《鄉愁》,但只有親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能真正體會那股鄉愁吧。新華社的一張老照片,記錄了1988年1月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登上長城的情形,照片裡一名同胞穿著印有「想家」字樣的衣服,伸開雙臂,張口朝天,不知在痛哭,還是在歡笑。

那些曾經被迫離開故土的年輕人,而今已是花甲之年。有些人還能找到父母、妻兒、朋友,而有些人卻只能面對一個認不得的故鄉。也許有些近鄉情怯,但還是得回來尋根,雙腳踩在這片土地上時,一顆心才終於踏實了。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臺灣經濟開始放緩,隨著大陸的開放、兩岸關係的解凍,很多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瞄準大陸價格低廉的土地和人力,紛紛外移來到大陸。而改革開放後的大陸,也開啟了經濟上的騰飛。

經濟之外,文化也在開放,鄧麗君歌曲不再是靡靡之音,而大陸也出現了一批流行歌手,王菲、韓紅、那英、田震、毛阿敏等。中國搖滾樂亦迎來了90年代的黃金時期,代表人物有魔巖三傑、崔健、鄭鈞、許巍、臧天朔等。1990年,被稱為「中國首屆搖滾音樂節」的演出在首都體育館舉行。

那個「偷偷聽鄧麗君」的時代過去了,但鄧麗君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更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然而,任何時代終將落幕,最無情不過生命的轉瞬即逝。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哮喘發作。當時她獨自一人,酒店服務生發現她時,她已經呼吸困難了。鄧麗君最終死在了被搶救的路上,身邊沒有親人、亦無愛人。

明珠隕落,終年42歲,留給世人無限哀思與遺憾。

多希望那是又一次假新聞,但隨著5月11日鄧麗君遺體回到臺灣,大家才確信她真的離開了。鄧麗君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鄧麗君過世後,還獲得了不少表彰,仍有無數人在紀念她,她依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們忘不了她,還有她的歌聲、她的美好。

可是啊,人生就像她歌裡唱的——「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姜雯

編輯 | 謝奕秋

排版 | GINNY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猜你還想看

圍觀

娛樂圈的「尊嚴」

故事

歲月神偷!70年70個珍貴生活瞬間

相關焦點

  • 懷念一代歌后:鄧麗君經典日文歌曲特輯
    在2009年「大日本歌謠史——昭和50名曲」評選中此歌曲位居第5位,歷年來被眾多日本歌手翻唱和演唱。剛開始聽她的歌,只感覺嗓音甜美,沒什麼特別之處,但仔細聽她的唱腔,看她的表演,就能夠從轉音、拖腔、換氣、吐字、舉手投足的颱風中品出許多滋味來,就像一壺陳酒,越品越香。 鄧麗君1984在日本竟勢如破竹,她的日文專輯《償還》在日本唱片流行榜上停留了將近一年,刷新日本樂壇歷史紀錄。
  • 鄧麗君的武曲化權,太陰化科(真龍虎論庚年四化6)
    「金榜題名」把孟郊往日裡鬱結在心中的負面東西一掃而空;「以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現在的我,讓你高攀不起」,中榜後的孟郊借春風十裡、憑馬蹄飛揚,盡賞長安花;十年寒窗無人曉,一朝得中天下聞,孟郊這是在借招搖過市來表達對於這種現象的冷眼,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他也為了滿足自己隱秘的虛榮心。這也是太陰化科的一種表現吧。
  • 莊奴來京坦言「鄧麗君是我心中永恆的一顆星」
    「鄧麗君是我心中永恆的一顆星,因此我必須要來。」    88歲臺灣詞壇泰鬥莊奴話音未落,全場掌聲四起。    紀念鄧麗君逝世14周年,鄧麗君經典金曲音樂會於昨晚在保利劇院舉行。    歌壇有句老話:「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莊奴在舞臺上表達了對鄧麗君的懷念:「經典金曲音樂會是為了永遠的鄧麗君,鄧麗君是我心中永恆的一顆星,因此我必須要來的。」    聽到莊老的話,雷鳴般的掌聲響起。隨後,莊老說:「聽到這些歌,我就能想到鄧麗君的甜甜的歌聲,想到她開在春風裡的笑臉。」「你知道我最喜歡鄧麗君的哪幾首歌嗎?我一首一首唱給你們聽。」
  • 鄧麗君:端莊典雅大女人還是古靈精怪的寶藏女孩?
    在鄧麗君逝世那一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追認授予鄧麗君「金針獎」。1996年,臺灣金曲獎追認授予鄧麗君「特別貢獻獎」。一朵明豔的花兒就此逝去,她那極度柔婉甜美的嗓音,也一直留在了爸媽那代人的青春裡。「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1963年,「中華電視」舉辦的黃梅調歌唱比賽,12歲的鄧麗君以一曲《訪英臺》拿下冠軍,那時她的舞臺首秀。
  • 林青霞:唯獨我知道鄧麗君還在人間
    後來看報導才知他有去巴黎,不過是跟鄧麗君一起,我沒有介意,因為那人是鄧麗君,而且我沒答應他追求呀!」; 「之後有一次見到鄧麗君,但因為當時有記者在場,我對著記者很害羞,於是走開去另一邊,沒有跟鄧麗君打招呼,沒多久傳出我們有心結。之後鄧麗君說我好像怕了她、避開她,我很難過。」
  • 月亮代表我的心|鄧麗君金曲楊潔演唱會,帶你重拾往日柔情歲月!
    白巖松說:"如果有一個聲音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安靜下來,那就是鄧麗君的歌聲。"聽她的歌,要在午後的湖邊,看湖水在春陽下波平如鏡,看鳥兒從雲層中漸行漸遠;在月下的原野,任風拂過每一片草尖,往事,就這樣在她的歌聲裡,一頁頁被掀開,然後慢慢洇溼、感動,月光下如蔓延的葉子,在心田裡滿滿地鋪展開來。
  • 鄧麗君 任她們多美麗,都不及你珍貴
    莊奴:有句老話,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鄧麗君之前,沒有鄧麗君,在鄧麗君走之後,也絕不會再出現一個鄧麗君。餘秋雨:鄧麗君是中國文化的密碼。白巖松:如果有一個聲音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安靜下來,那就是鄧麗君的歌聲。王菲:我從沒想過也不認為自己可以超越鄧麗君,她是我唯一的偶像,我喜歡她的歌,所以我就去唱。
  • 鄧麗君墓:葬在龍脈上,圖7水晶銅製棺中的鄧麗君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雲林縣,祖籍河北省大名縣鄧臺村,中國臺灣歌唱家、日本昭和時代代表性日語女歌手之一。1995年5月8日,鄧麗君於泰國清邁逝世,5月28日安葬於臺北金寶山「筠園(鄧麗君紀念公園)」 筠園裡鄧麗君墓旁的一塊石頭
  • 臺媒:鄧麗君《甜蜜蜜》原是印度尼西亞船歌
    原標題:臺媒:鄧麗君《甜蜜蜜》原是印度尼西亞船歌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東南亞歌謠在臺灣風行一時,最早可溯自上世紀六○年代。費玉清等人唱過的《相思河畔》改編自泰國民謠。《梭羅河之戀》是印度尼西亞名噪一時的流行歌,它們皆是臺灣翻唱東南亞歌謠的「先驅」。
  • 一代傳奇人物:鄧麗君生命中三段坎坷的情感經歷
    聽鄧麗君的歌,成而一種時尚。從躲在被子裡偷偷聽,到互相來換轉錄;拿著一天的工資排隊買鄧麗君的錄音帶。在當時,需要花費5個月的工資才能買到的錄音機是最時髦的名牌包包。時髦的青年戴著王八,穿著喇叭褲,手提著錄音機,瀟灑地走在街上,裡面放著鄧麗君的的歌。所有人對鄧麗君的迷戀,引起了一股空前絕後的鄧麗君潮,在當時的街頭形成了一種神秘的的景觀。
  • [環球時報]鄧麗君 一個時代的「靡靡之音」
    上海將舉辦「思君十年——芳華十八鄧麗君金曲上海演唱會」。香港一系列的紀念活動也陸續開始,其中以舞臺劇《感受鄧麗君》規模最大。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臺近日也頻頻響起她甜美的歌聲……  鄧麗君1953年出生於臺灣雲林縣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就展現了歌唱天賦。13歲那年,鄧麗君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賽,以一曲《採紅菱》奪得冠軍。
  • 與鄧麗君齊名的香港天皇巨星徐小鳳
    無論是年紀大的還是年輕人對於鄧麗君都還是略知一二的,她是華語樂壇的珠穆朗瑪峰般的人物。但是當時香港樂壇有一位天皇巨星和她齊名,她就是今天我要介紹的徐小鳳。提到徐小鳳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都不認識她是誰,我分析了幾個原因,1、徐小鳳年紀大,她出生於1949年1月1日的湖北武漢,兩歲的時候去了香港;2、她的國語歌很少,不像鄧麗君一樣有很多的國語歌曲;3、香港回歸前她基本上就隱退了,不怎麼舉辦演唱會了;4、進入新世紀香港樂壇黃金時代逐漸走向沒落,新的流行音樂興起。基於以上幾個原因,大家很少認識徐小鳳。
  • 當水瓶女遇上鬼天蠍,王祖賢、鄧麗君與林青霞!
    論鬼馬,論open 論牛逼,縱觀華語樂壇哪位女歌手都不及鄧麗君小姐能打。她厲害到怎樣的地步呢?林美人第一次見識到她演唱會的盛況時暗自感嘆,自己要奮鬥多少年才能達到她這樣的「紅」阿。鄧麗君有多紅?七十年代出道,19歲就買了別墅,八十年代紅到了香港和日本,她開演唱會黛安娜王妃親自來給她送花和她拍照,八十年代初就唱到拉斯維加斯去了,她是中國第一人。
  • 鄧麗君一首關於元宵節的歌,非常好聽,你可能沒聽過
    人約黃昏後演唱:鄧麗君作詞:歐陽修作曲:翁清溪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今天是元宵節,家圓人圓的美好時刻,給大家介紹一首關於元宵節的歌,這首《人約黃昏後》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並且由我們熟悉和喜愛的歌星鄧麗君演唱。
  • 如果有一個聲音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安靜下來,那就是鄧麗君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於中國臺灣,她的童年是在動蕩和遷徙中度過的。鄧麗君剛出生五個月,就搬家到了臺東,然而剛落腳沒幾個月,又去了屏東。童年的鄧麗君因為去過很多地方,接觸過很多人,逐漸形成了開朗外向的性格。鄧麗君的父親喜歡唱京劇,母親則喜歡唱黃梅戲、歌仔戲,看電影。
  • 鄧麗君:她是歌壇大女主,也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昨天看到一個讓人激動的消息,電視劇《鄧麗君之我只在乎你》正式開機。江珊、侯勇、張晨光、寇世勳……好多戲骨啊!陳妍希能接到這個角色也不讓人意外,因為我記得在新生代藝人這邊,她是第一個旗幟鮮明tag自己是鄧麗君迷妹的人。她的第一張專輯也與鄧麗君有關。
  •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身影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開在春風裡」(2015臺北小巨蛋體育場「紀念鄧麗君逝世20周年」演唱會利用特效「復活」鄧麗君。)有些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總能激起你心中的一片漣漪。有些人,無論離開了多少年,卻始終不曾被大家遺忘。鄧麗君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 1995年鄧麗君突然去世,男友拒絕驗屍,25年後,鍾南山說出死因
    在10歲那一年,鄧麗君參加了"中華電臺"合唱比賽,她完美演繹了《訪英臺》這一首歌曲並獲得了冠軍。三年後,鄧麗君又在金馬獎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比賽中獲得了冠軍。而後鄧麗君加入了臺灣宇宙唱片,通過發行第一首歌曲《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來開啟了自己的職業演唱生涯。
  • 鄧麗君:用水瓶座善於學習的精神,讓歌聲成為文化使者
    在某些專業歌手看來,鄧麗君在低音的處理上是欠一些技巧的,高音也有先天限制。 她演唱的歌曲也被後來的不少歌手唱過,朱明瑛、卓依婷、韓寶儀、王菲、楊鈺瑩等,都唱過跟鄧麗君相同的歌。 單論技能,這些歌手的唱功都是一流的,但,為什麼鄧麗君依舊是那麼難以超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