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鄧麗君 一個時代的「靡靡之音」

2021-01-08 搜狐網

  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國際影響力的歌手,華人社會裡知名度最高的女歌星。今年5月8日是她逝世10周年紀念日,無數歌迷在世界各個角落以各種形式懷念著她。

  一個時代的「靡靡之音」

  一張名為《天國的情人》的專輯即將在亞洲各地發行,其中包括一首從未面世的歌曲《無奈》。上海將舉辦「思君十年——芳華十八鄧麗君金曲上海演唱會」。香港一系列的紀念活動也陸續開始,其中以舞臺劇《感受鄧麗君》規模最大。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臺近日也頻頻響起她甜美的歌聲……

  鄧麗君1953年出生於臺灣雲林縣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就展現了歌唱天賦。13歲那年,鄧麗君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賽,以一曲《採紅菱》奪得冠軍。第二年她就從中學休學,加盟宇宙唱片公司,當年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正式踏入歌壇。

  1979年,鄧麗君榮獲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在臺灣歌壇站穩了腳。1981年,她的5張大碟在香港同時獲得白金唱片獎,徹底徵服香港歌壇。1983年,鄧麗君來到全球流行歌手的夢想之地———拉斯韋加斯「愷撒皇宮」,是首位在此籤約演唱的華人。

  日本是亞洲流行樂的中心,也是很多華人歌手的兵敗之地。鄧麗君1984在日本竟勢如破竹,她的專輯《償還》在日本唱片流行榜上停留了將近1年!刷新日本樂壇歷史紀錄。次年的單曲《愛人》14周蟬聯日本廣播「點唱流行榜」冠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入選日本紅白歌合戰。

  1987年起,鄧麗君穿梭於港臺、美加及法國,但除慈善演出外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逐漸淡出歌壇。1995年5月8日,她因哮喘發作在泰國逝世。

  完美的嗓音和傳統的外形

  鄧麗君是迄今為止華語歌壇最為成功、知名度最高的歌手。這首先要歸功於鄧麗君的演唱天賦和技藝。鄧麗君嗓音很有特色,幾乎聽不出有任何換氣的地方,可以在沒有鼻音的狀況下唱出連續的高音,而且她的中文咬字也非常清晰,音色又細又柔,令人著迷。

  鄧麗君歌曲的歌詞很有中國味道,又能雅俗共賞。古典的如「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直白的有「夢裡夢裡見過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每一首都淺斟低吟、朗朗上口,七分甜帶著三分淚,「抒女性之情,解男性之悶」,俘虜了無數人的心。

  鄧麗君的歌曲調並不複雜,非常大眾化,很易於流行。有人說,她的高不可攀,恰恰在於人人可攀,人人都可以唱鄧麗君。她的外形也暗合了傳統中國女性婉約溫柔的特質,清澈的眼睛、烏黑的長髮,像一劑溫柔毒藥讓人上癮。

  華語樂壇的經典

  離世10年,鄧麗君對流行樂壇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的歌曲被翻唱的數量在華語歌中仍高居首位。王菲是清高的,當年卻是模仿鄧麗君起家。1987年,16歲的王菲以「迷人小姐」為名推出了首張專輯,以翻唱鄧麗君歌曲為主。通過這次驚豔亮相,王菲的歌唱潛質才被人發現,隨後赴香港發展,逐步晉升天后。如果不是鄧麗君的那首《甜蜜蜜》,陳可辛的同名電影《甜蜜蜜》絕不可能獲得後來的成就。即使當前洶湧的韓流中也能冒出鄧麗君的歌曲,文根英在新片《舞蹈演員的純情》中就翻唱了她的《夜來香》。荷蘭爵士天后羅拉·菲琪上周在上海還向記者播放了她翻唱的《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其實,在以跟風為潮的今日歌壇,鄧麗君的歌曲顯得過於樸素單調,缺乏變化與張力,似乎無法詮釋現代人爆炸式的情感。但無論何時,溫柔與真情是人無法割捨的,任流行風雨變幻,鄧麗君似的風花雪月最終仍將成為現代人奢侈的情感回歸。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英文版面向全球招聘英才
    環球網訊 環球時報英文版明年即將創刊,環球網將同時推出英語頻道。環球時報一位負責人透露,環球時報英文版的刊號已經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覆,創辦日期初定在明年四、五月間。目前報社的選址和報紙採編人員的招聘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這位負責人表示,環球時報英文版將保持環球時報的總體風格,但作為獨立的報紙,也會與目前的環球時報有所不同。
  • 鄧麗君,何日君再來?
    趙素桂在生下三個男孩後,於1953年1月29日生下鄧麗君—一個臉蛋圓圓、眼睛大大的女孩。鄧麗君童年照由於生活窮苦,兒子們都快養不起了,恰逢鄰居膝下無子,趙素桂與鄰居約定孩子生下後送給她。但眼見這個小女嬰如此可愛,趙素桂無論如何也難以割捨,後來送人之事便作罷,取名「鄧麗筠」(鄧麗君真名)。
  • 環球時報:試衣間「性愛門」,哭笑不得的八卦時代
    原標題:單仁平:試衣間「性愛門」,哭笑不得的八卦時代14日晚間一段優衣庫北京三裡屯店試衣間內的不雅視頻流到網際網路上,內容是一對男女在試衣間內做愛。視頻的拍攝角度和質量優於網上流傳的普通自拍品,因而一些人猜測有第三者「導演」此次拍攝。更多的人質疑這是優衣庫精心設計的自我營銷炒作。
  • 鄧麗君 任她們多美麗,都不及你珍貴
    莊奴:有句老話,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鄧麗君之前,沒有鄧麗君,在鄧麗君走之後,也絕不會再出現一個鄧麗君。餘秋雨:鄧麗君是中國文化的密碼。白巖松:如果有一個聲音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安靜下來,那就是鄧麗君的歌聲。王菲:我從沒想過也不認為自己可以超越鄧麗君,她是我唯一的偶像,我喜歡她的歌,所以我就去唱。
  • 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會重磅來襲!
    12月5日,北京,環球時報2021年會將如期而至。在這裡,將有70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就「中美博弈」「中印交鋒」「臺海危局」「科技創新」等重大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夜話環節,專家學者將對「2021年的世界」和「2021年的中國」作出預測。屆時,還將邀請數百位各行業領軍人物與會,並有機會參與討論。
  • 環球時報獨家專訪紀錄片《我是盧武鉉》導演
    【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宋海迪】以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為主題製作的紀錄片《我是盧武鉉》,於5月25日在韓上映後,成為票房黑馬。片中集合對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內的39名盧武鉉身邊人物的採訪片段,講述他2002年在黨內以2%支持率起步,最終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歷程。近日,《環球時報》聯繫到該片導演李彰宰,在專訪過程中,他向記者披露了與紀錄片有關的一些「秘聞」。
  • 臺灣電視臺:絕對不要認為環球時報是隨便說說!
    在臺灣媒體圈,中天電視臺被視作一個中偏藍的電視機構,但《夜問打權》這檔節目的藍色更深。該節目節目主持人是臺灣知名女作家黃智賢,她雖出生於臺北一個深綠家庭,兄長是民進黨籍「立委」黃偉哲,但她本人反對「臺獨」,不欣賞蔡英文的態度都比較明顯。在28日晚主題為「賴清德主張臺獨!美國不挺重申一中政策」的節目中,黃智賢邀請了6位嘉賓,一同對賴清德的「臺獨」言論開炮。
  • 《環球時報》專訪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裡奧斯:中共執政...
    【環球時報駐西班牙特派記者 陳曉航】2021年,對中國來說是有特殊意義一年,特別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去年12月底,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胡裡奧·裡奧斯在「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發表系列文章,暢談2021年中國的各項政策基調,而近幾年,他也多次撰文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
  • 12月5日 環球時報2021年會重磅來襲!
    12月5日,北京,環球時報2021年會將如期而至。在這裡,將有70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就「中美博弈」「中印交鋒」「臺海危局」「科技創新」等重大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夜話環節,專家學者將對「2021年的世界」和「2021年的中國」作出預測。屆時,還將邀請數百位各行業領軍人物與會,並有機會參與討論。
  • 鄧麗君:端莊典雅大女人還是古靈精怪的寶藏女孩?
    電影《芳華》裡,有一幕是夜晚時分,少年少女們躲在幽靜的器材室,把自己藏在紅布下,竊竊地笑著,聽收音機裡鄧麗君的歌聲。在那個年代,鄧麗君是一個符號,是靡靡之音,是禁忌的「毒草」。她把情和愛這些讓人耳紅心跳的字眼,用最綿軟的聲音唱出來,撩撥著70年代的心。
  • 環球時報:1894、1954、2014,三個甲午年
    原標題:環球時報:1894、1954、2014,三個甲午年   2014年是中國新的甲午年,120年前的1894年爆發了甲午戰爭,中國慘敗於日本,再加上今天中日對抗似乎成了我們最大的外部挑戰,這兩個甲午之年的對比縈繞在不少中國人的心頭。
  • 1月29日是鄧麗君的生日:任時光匆匆流去,依舊懷念她|百家故事
    在這樣的日子裡,我想和大家一起追憶一位偉大的歌者,她1月29日出生,她是鄧麗君。知名歌手鄧麗君,幾代人心中的女神,屬於國人,也屬於世界,1953年出生的她,1995年5月去世,享年42歲。鄧麗君古靈精怪的一面如今每每聽到鄧麗君的歌聲,甜蜜中總讓人覺得帶有幾分傷感,畢竟天后早逝,實在令人不舍。
  • 一代傳奇人物:鄧麗君生命中三段坎坷的情感經歷
    鄧麗君不僅是馳名海內外紅極一時的歌手,更是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恰逢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鄧麗君的歌聲給所有聽者帶來了驚喜,深深震撼了所有人的心靈。發現原來音樂不僅僅是鼓舞士氣、打擊敵人的武器,還可以唱出自己的心中的情和愛,它讓所有人發現了心底的柔軟,感覺到親切和纏綿,釋放自我去享受音樂的美和還原的情感的純真。
  • 鄧麗君的武曲化權,太陰化科(真龍虎論庚年四化6)
    比如說,風靡亞太地區華語歌壇的鄧麗君。鄧之所以在國內八十年代突然「爆紅」,與其唱腔和歌詞內容密不可分。被樣板戲和革命歌曲教育了幾十年的人們發現,歌曲竟然還能這麼唱?歌詞竟然還能這麼寫?人們禁錮的大腦瞬間被開闢了一片新視野。
  • (環球時報)_7x24小時_市商網_otcbeta.com
    (環球時報)*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懷念一代歌后:鄧麗君經典日文歌曲特輯
    1979年,在日本樂壇發展的鄧麗君將這首風靡日本的曲子交由臺灣著名詞作家林煌坤先生填寫中文歌詞,隨後出現了第一個國語版本《我和你》,並經鄧麗君的出色演繹被國人所熟知。此後《北國之春》也成為了華人社會流傳最廣的日本民謠之一。
  • 如果有一個聲音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安靜下來,那就是鄧麗君
    誰也不會想到,鄧麗君這個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居然摘得了比賽的桂冠,此後找鄧麗君演出的人漸漸踏破了門檻,她的出場費水漲船高,漸漸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初中的時候,在臺北著名的夜巴黎歌廳,鄧麗君曾創下連唱70天的紀錄,一晚上就能賺回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學校怕她帶壞風氣,讓她在唱歌與學習中二選一。懂事的她在13歲時選擇退學,擔負起了家裡的生計。
  • 鄧麗君墓:葬在龍脈上,圖7水晶銅製棺中的鄧麗君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雲林縣,祖籍河北省大名縣鄧臺村,中國臺灣歌唱家、日本昭和時代代表性日語女歌手之一。1995年5月8日,鄧麗君於泰國清邁逝世,5月28日安葬於臺北金寶山「筠園(鄧麗君紀念公園)」 筠園裡鄧麗君墓旁的一塊石頭
  • 林青霞:唯獨我知道鄧麗君還在人間
    林青霞和鄧麗君,兩個絕色美人,真正的影后和歌后,當代影壇與歌壇無法繞過的符號。後來她們走上截然不同的路途。一個結婚生子,著書立說,天倫之樂;一個滿身情傷,半世孤獨,於異鄉獨自凋零。林青霞與鄧麗君的情誼:唯獨我知道她還在人間。 女人如花。一朵形單影隻,兩朵相得益彰。
  • 臺媒:鄧麗君《甜蜜蜜》原是印度尼西亞船歌
    原標題:臺媒:鄧麗君《甜蜜蜜》原是印度尼西亞船歌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東南亞歌謠在臺灣風行一時,最早可溯自上世紀六○年代。費玉清等人唱過的《相思河畔》改編自泰國民謠。《梭羅河之戀》是印度尼西亞名噪一時的流行歌,它們皆是臺灣翻唱東南亞歌謠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