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國際影響力的歌手,華人社會裡知名度最高的女歌星。今年5月8日是她逝世10周年紀念日,無數歌迷在世界各個角落以各種形式懷念著她。
一個時代的「靡靡之音」
一張名為《天國的情人》的專輯即將在亞洲各地發行,其中包括一首從未面世的歌曲《無奈》。上海將舉辦「思君十年——芳華十八鄧麗君金曲上海演唱會」。香港一系列的紀念活動也陸續開始,其中以舞臺劇《感受鄧麗君》規模最大。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臺近日也頻頻響起她甜美的歌聲……
鄧麗君1953年出生於臺灣雲林縣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就展現了歌唱天賦。13歲那年,鄧麗君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賽,以一曲《採紅菱》奪得冠軍。第二年她就從中學休學,加盟宇宙唱片公司,當年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正式踏入歌壇。
1979年,鄧麗君榮獲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在臺灣歌壇站穩了腳。1981年,她的5張大碟在香港同時獲得白金唱片獎,徹底徵服香港歌壇。1983年,鄧麗君來到全球流行歌手的夢想之地———拉斯韋加斯「愷撒皇宮」,是首位在此籤約演唱的華人。
日本是亞洲流行樂的中心,也是很多華人歌手的兵敗之地。鄧麗君1984在日本竟勢如破竹,她的專輯《償還》在日本唱片流行榜上停留了將近1年!刷新日本樂壇歷史紀錄。次年的單曲《愛人》14周蟬聯日本廣播「點唱流行榜」冠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入選日本紅白歌合戰。
1987年起,鄧麗君穿梭於港臺、美加及法國,但除慈善演出外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逐漸淡出歌壇。1995年5月8日,她因哮喘發作在泰國逝世。
完美的嗓音和傳統的外形
鄧麗君是迄今為止華語歌壇最為成功、知名度最高的歌手。這首先要歸功於鄧麗君的演唱天賦和技藝。鄧麗君嗓音很有特色,幾乎聽不出有任何換氣的地方,可以在沒有鼻音的狀況下唱出連續的高音,而且她的中文咬字也非常清晰,音色又細又柔,令人著迷。
鄧麗君歌曲的歌詞很有中國味道,又能雅俗共賞。古典的如「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直白的有「夢裡夢裡見過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每一首都淺斟低吟、朗朗上口,七分甜帶著三分淚,「抒女性之情,解男性之悶」,俘虜了無數人的心。
鄧麗君的歌曲調並不複雜,非常大眾化,很易於流行。有人說,她的高不可攀,恰恰在於人人可攀,人人都可以唱鄧麗君。她的外形也暗合了傳統中國女性婉約溫柔的特質,清澈的眼睛、烏黑的長髮,像一劑溫柔毒藥讓人上癮。
華語樂壇的經典
離世10年,鄧麗君對流行樂壇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的歌曲被翻唱的數量在華語歌中仍高居首位。王菲是清高的,當年卻是模仿鄧麗君起家。1987年,16歲的王菲以「迷人小姐」為名推出了首張專輯,以翻唱鄧麗君歌曲為主。通過這次驚豔亮相,王菲的歌唱潛質才被人發現,隨後赴香港發展,逐步晉升天后。如果不是鄧麗君的那首《甜蜜蜜》,陳可辛的同名電影《甜蜜蜜》絕不可能獲得後來的成就。即使當前洶湧的韓流中也能冒出鄧麗君的歌曲,文根英在新片《舞蹈演員的純情》中就翻唱了她的《夜來香》。荷蘭爵士天后羅拉·菲琪上周在上海還向記者播放了她翻唱的《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其實,在以跟風為潮的今日歌壇,鄧麗君的歌曲顯得過於樸素單調,缺乏變化與張力,似乎無法詮釋現代人爆炸式的情感。但無論何時,溫柔與真情是人無法割捨的,任流行風雨變幻,鄧麗君似的風花雪月最終仍將成為現代人奢侈的情感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