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農村的白喜事開銷,一直有人提倡厚養薄葬,減少開銷。可是,現在在農村,越是提倡,消費水準越來越高,從原來的兩、三萬,到五、六萬,再到現在的十來萬,還真的是大有人在。
前幾天,自己所居住的隊裡,有位83歲的堂叔去世。83歲,在農村裡也算是高壽,也是農村人所說的喜喪。在我們這邊,喜喪就是喜喪的辦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他們家一場白喜事花下來,一共花了多少錢?錢都花在哪些地方?)
老人的家境很不錯,在隊裡也算是一個「大戶」。老人有六個子女,家境都還不錯,他們家一大家子全部聚齊,有62個人,還不帶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的。要是所有的人全部到齊的話,十桌都坐不下。
老人家的子女、親戚多,再加上家底都比殷實,子女們想多留老人在人間多「待」幾天。就都同意在家裡停放5天。(在常德,一般的家裡人去世,大部分的都是停放三天時間),放五天的人家一般都不多。
放五天的時間,除了吃喝以外,每天的開銷就要上萬。從老人「倒地」(去世)開始,幫忙的全部都是隊裡的,每家每戶都有一個人幫忙,砍山、借龍槓、挑水、砍柴等等。
除了吃喝,每人每天都要給一包煙(原來都是給的精品,現在都是給的黃王,有個別的都是給的藍王)。還是,穿衣服、下榻、進材、包包的幾個人,煙和紅包都是另外的。
在常德,為了辦得熱鬧點,像民間藝術團、號隊、給老人辦法事的道士,都是現在的一種流行,喪禮上都會有,隨時哪一套班子,都是好幾千。
老人家每天有兩場藝術團6千多,一班號隊,做法場的道長,就在(孝緣)當天才過來,一天一夜算三個班,五個道長4千。現在農村裡禁止放鞭炮,但都改成了電子鞭炮,他家租了兩臺,五天時間一共要5千5,煙和紅包也同樣有。
開銷最大的一天就是出殯的那一天。出殯當天,所有的抬棺師傅在當天,都會做一件事情——要「孝煙」。要的對象,女兒女婿、孫女孫女婿,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等。
像老人家裡,四個女兒、每個都出了一個「月月紅」(1200元),孫女和侄子都是800,外甥外甥女600,所有的人加在一起,一共就2萬多。這些錢全部都是抬棺人的,每個人都能分到1千多,還不帶這幾天幫忙所得的煙、毛巾、鞋。
就老人的這場葬禮辦下來,人情(份子錢)兩兄弟共接了5萬多,一共開支了11萬,兩兄弟還各出了2萬多,「孝煙」的錢都不在內。老人家是人比較多的,又放了5天,平常人家的開銷也要到4~6萬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