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前六七十年代的很多物品都被人們所漸漸地遺忘。而如今那個年代的人們也漸漸老去,而年輕一代的人們似乎已經對那個年代的很多事物都不在關心了。在六七十年代當中的家庭中,比較普遍的「三轉一響」的流行,其實就是指當時的縫紉機、手錶、自行車和收音機。
而在那個經濟不發達的年代裡,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那段時間裡,糧票確實在人們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我國已經硬通貨的糧票從1953年到1985年以後便不再流通,這也是標誌著我國經濟生產力的迅速提升和跟上了步伐。
糧票就是購買各種糧食所必須的憑證,當時除了糧票以外,還有布票、油票等等。那麼當時在我們農村流通的糧票現在能值得多少錢?
現在的糧票價值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所擁有的收藏價值。而收藏價值越高,那麼它能賣的價錢就越高。而不同的糧票價值也差別很大,那麼什麼樣的糧票收藏價格高呢?
1、開門糧票
這是我國第一套發行的糧票,而除了全國發行的開門糧票以外,各地區也有每個省的開門糧票。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能找到的完整的開門糧票少之又少,價格也是非常的高。
2、沒有流通的糧票
在發行糧票的那個年代裡也有不少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發行的糧票。最後有一些被收藏愛好者收藏,如今也是價格不菲。
3、面額特殊的糧票
基本上我們現在收藏的糧票都是一市斤、五市斤、十市斤面額的居多。但是還有一些糧票面額很大或者很小,小的面額只有半市斤面額,大的到1000市斤面額的糧票。不過特大的糧票一般都是一些大財團或者國家一些機構收擁有。
4、各地區專用糧票
糧票發行共有數量也很龐大,從1953年到1985年的幾十年間,國家發行了數不清的糧票,而且種類繁多,琳琅滿目。一些區域性的糧票就很難找到,如以前1955年的熱河省糧票,現在已經沒有熱河省了。收藏價值更高,物以稀為貴。
糧票早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它畢竟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糧票也是那個年代所無法忘懷的一種購買糧食的憑證。現在很多糧票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因此如果你家裡還保存有糧票,可千萬別扔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