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豚、彘, 哪個才是「豬」的意思?

2020-11-26 騰訊網

從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到鳥巢文、篆體字、隸書、行書直至今天的漢字,中國的文字有著綿延幾千年的傳承演變。

就好比豬,除了豬字的各種篆體寫法、說解外,還有不少諸如3個月的豬和3歲的豬的字等等。

三月的豬——豯(xī

生三月豚,腹豯豯貌也。從豕,奚聲。

六月的豬——豵(zōng)

生六月豚。從系、叢聲。一曰一歲豵,尚從聚也。

三歲的豬——豜(jiān)

三歲豕,肩相及者。從豕、杆聲。《詩》曰「並驅從兩研兮。」

可見,古人對於豬的區別可是相當的講究,但最通用是大豬的「豕」和小豬的「豬」。

相關焦點

  • 古代豬的稱謂
    葉兆曦  古代稱豬為豕,故豬又寫作豬。
  • 豬年話豬|和豬有關的成語
    豚——[tún]豕——[shǐ]彘——[zhì]豨——[xī]【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犧牲而希望得到大報酬
  • 漢武帝劉徹原名劉彘,真以為是賤名好養活就錯了,豬在古代是神獸
    彘是豬的意思,堂堂皇帝的子嗣,為什麼會取這麼俗氣的名字呢?看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說賤名好養活,農村就有不少小孩叫狗剩、鐵蛋、二柱子等等,聽起來非常俗氣。但是,這僅僅是古代農村人的叫法,若是用這樣的心態去推測皇室的起名方式,就像是乞丐以為皇上要飯用金飯碗,太后挑水用金扁擔一樣,非常可笑。
  • 2019傳統豬年,為你整理的「豬」相關的成語,收下不謝
    豬成語,我們最熟悉,也是最常使用的莫過於「豬朋狗友」,其次還有豬狗不如、肥豬拱門等,以上成語含義,大家都熟悉,就不一一作解釋。豬又稱「豕」(shi三聲)、「豨」(xi一聲)、「豚」等,所以相關的成語也不少。行同狗豨亦作「行如禽獸」、「行若豬彘」,一個人人的行為醜惡,如同豬豬一樣。形容行為卑鄙惡劣到了極點。
  • 明代的皇帝都姓朱,百姓對豬都是小心翼翼,還有人敢殺豬嗎?
    但是即便是這樣,豬還是真實存在的,那麼百姓是如何稱之的呢?其實在明朝的時候,「豬」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多數的明代皇帝還是比較開明的,只要不是諧音就可以接受,但是一位明代的皇帝就非常的忌諱這個「豬」的問題。
  • 家字為什麼下面是一頭豬
    上面的是一個寶蓋頭,表示房子,可是房子下面居然是【豕shi】字,我們知道,【豕】在古代表示的是豬。【家】,房子下面的部分不用【人】字,也不用【女】字,也不用【男】字,而用了一個表示豬的字【豕】。為什麼呢?難道古人說的家指的豬圈嗎?有人說,豬是財富的象徵,有了豬說明有了富裕的糧食和金錢,有糧食有金錢就能維持這個家。也有人說,豬是圈起來養的,表示一個固定的地方。所以就用了表示豬的【豕】字。
  • 豬年說「豬」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天幹己五行屬土,地支亥就是生肖的豬,五行屬水。因天幹己土,2019年也叫土豬年,因土的顏色為黃色,2019年又叫黃豬年。你知道嗎?豬還有幾種名字呢!最初表示豬的漢字是像形字「豕」(音「始」)。《爾雅釋獸》記載有:「彘,豬也。其子曰豚。一歲曰豵。」所以彘、豬、豚、豵都是指豬。此外,豬還有許多有趣的戲稱:宋代孫奕的《示兒編》說:「豬一名長喙,一名參軍」。
  •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諧音,那明朝人怎麼叫豬肉呢?要造反的節奏?
    明朝時期,古人如何避開「朱」、「豬」這個詞勒?根據文獻記載,特別在明朝的時候,「豬」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所以問題就解決了。當然對於大部分明朝皇帝而言,只要不是諧音其實也無關緊要,但是傳說朱厚照在這件事情上就有點誇張了。
  • 文化回眸:豬年話「豬」
    古代文獻中,對豬的表達有多種方式。漢代揚雄《方言》云:「豬……關東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狶,其子之謂之豚,或謂之貕。吳揚之間謂之豬子。」古漢語把公豬稱為「貑」,將母豬稱為「豝」。這些實際是古代不同民族語言對豬的稱謂。在甲骨文中,「豕」(古音「hli?」
  • 朱元璋姓朱,明朝百姓管豬叫啥?皇帝給豬改了名,很多人都讀不出
    所以,老百姓在「殺豬」之時,倒是像「殺朱」;在「切豬肉」之時,也是像「切朱肉」;在「吃豬」之時,也像是在「吃朱」......於是,有人便說了,這都是心理作用在做怪,大家又不是真的要吃老朱家的肉!
  • 火車票學生標籤變「學彘」,「彘」在古代是「豬」的稱呼!鐵路部門...
    據西安商報報導,11月23日,黑龍江鶴崗一高校學生小邵反映,在火車站取票發現後票面上「學」字變成了「學彘」,他覺得不太好,希望鐵路部門給個說法。前述報導的票面截圖顯示,邵同學購買的12月5日從佳木斯站到哈爾濱站、哈爾濱站到大慶東站的兩張票上,均有「學彘」的字樣。另有網友指出,票面上的兩個字應為「學支」,分別是「學生票」和「支付寶購買」的意思。
  • 識文斷字之家:家裡有豬嗎?
    經常吃日本料理的朋友會在菜單上會看到兩個字「豚肉」,豚肉就是豬肉,這個豚是豬的意思,有時特指小豬。「豚」字的右半部可以單獨成字, 「豕」,讀音和「屎」相同,本意是豬。這個字出現很早,在甲骨文中上被畫成豬的模樣,就是最早代指「豬」的字。有個成語「狼突豕奔」,比喻人奔逃時像被追趕的狼和豬那樣慌裡慌張。
  •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如果當皇帝跟動物諧音之時,必須得避開。否則你過年了說「殺豬了」,那麼就是說「殺朱了」,在明朝時期,這是要造反的節奏了。據文獻記載,特別在明朝的時候,「豬」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所以問題就解決了。
  • 豬年聊聊「豬文化」:您了解古人心中的豬嗎?
    在古人的概念中,做事就是捉豬,能徒手捉豬則是勇敢之人。而「家」字則是在房屋內養豬,沒有豬這個寶貝坐鎮,家則不家了。甲骨文中,豬寫作「豕」(讀如史),長吻,大腹,四蹄,有尾,象豬形。以「豕」為基礎,又造出了豚(讀如屯,小豬)、豭(讀如假,公豬)、豨(讀如希,豬)。豬還有一個統稱:彘,這也是個象形字,表示箭射野豬,後來泛指一般的豬。中國漢字就有這一點好處,同義字多,便於避諱。
  • 「豬」和「朱」諧音,明朝人把豬叫什麼?老祖宗太有智慧了
    「豬」和「朱」諧音,明朝人把豬叫什麼?老祖宗太有智慧了平時觀看古代影視作的小夥伴們肯定見過這樣一個情節,就是避諱名字。比如新皇登基,若是有人和皇帝重名或者名字當中有相同字眼,都是必須改名字的,避諱名字在古代非常重要,就是同一府的奴僕,也會避諱自己主人的名諱。
  • 學生變學「豬」?生僻詞「學彘」引質疑
    2020年11月23日,他在訂票後,去車站取報銷憑證時發現票面上顯示「學彘」一詞。他查閱字典發現「彘」一詞有「豬」的意思,覺得這個詞語有些不雅,希望鐵路部門解釋一下這種情況。11月24日,鶴崗站工作人員聯繫到邵同學對此事作出答覆,並重新給他補上正確車票。【來源:廣東臺觸電新聞】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夢見豬是什麼徵兆 昨晚夢見豬是什麼意思
    夢見豬是什麼徵兆 昨晚夢見豬是什麼意思夢見豬,預示是吉祥的徵兆。夢見豬,是暗示你的精神狀態正處於貧乏的狀態,在感情上是好色的象徵,必須注意自己在性愛上的問題,有可能會欲求不滿。而在金錢上代表可能會過於貪婪的傾向,千萬別因為太貪反而對自己不利。
  • 「家」字寶蓋頭下一個「豕」,寶蓋頭指陽宅,豕是指豬
    看「家」這個字,寶蓋頭下面一個「豕」,寶蓋頭指陽宅,豕是指豬。有人不禁要問,房子下面怎麼是豕呢? 家和豬又有什麼聯繫?據查,在甲骨文時期或更早的時期,房子的作用與現代是不一樣的。那個時期,房子的主要作用是給祖先居住,而不是供現世人生活。
  • 豬八戒是什麼品種的豬?西遊記結尾時,吳承恩說出答案
    豬,在華夏歷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華夏族人最親近的畜禽之一。它能夠入選十二生肖,可見它在勞動人民心中的地位。每到春節,農家小院貼春聯時,總會在畜欄或廁所裡張貼「六畜興旺」。六畜是指什麼呢,它包括馬、牛、羊、雞、犬、豕,其中「豕」就是指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