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天津解放,上海形勢「吃緊」。
杜月笙是上海灘三大流氓大亨之首,是一呼百應的大人物,所以,杜月笙成為國共兩黨都爭取的對象。
杜月笙既不隨蔣,也不從共:
蔣介石在臺灣多次發出邀請,希望杜月笙來臺灣重振雄風;毛澤東也加以挽留,明確表示,杜月笙代表上海資產階級,希望杜月笙繼續在上海發光發熱。
但是,杜月笙既沒有去臺灣,也沒有留在大陸,而是於1949年4月,舉家遷往香港。香港位於國共兩黨的中間地帶,不屬於兩方的管轄範圍,是一個進退自如的好地方。
那麼,杜月笙為什麼既不隨蔣,也不從共呢?這要從杜月笙跟國共兩黨的恩怨開始說起。
杜月笙和共產黨的恩怨:
雖然,杜月笙是以黃賭毒起家的,但是,他是將流氓做到極致的流氓大亨,有江湖道義和民族氣節,也是一位愛國人士。
早在1927年以前,杜月笙和共產黨是很友好的。不僅保護過陳獨秀,還跟上海總工會的共產黨員汪壽華是好朋友。
但是,蔣介石掌握了國民黨軍政大權後,妄圖實行軍事獨裁,開始大肆屠殺共產黨員。他命令杜月笙調轉槍頭,對準共產黨員。
1927年4月11日晚上,杜月笙邀請汪壽華來杜公館赴宴,汪壽華剛剛邁入杜家大門,就被杜月笙的手下馬祥生、葉焯山等人打昏後裝入麻袋,殘忍活埋於滬西楓林橋。汪壽華被害時年僅26歲。
杜月笙還糾結一些流氓黑幫偽裝成工人,進行破壞活動。蔣介石以工人內訌為名,收繳了上海工人糾察隊的槍枝,並殺害共產黨員,這就是導致國共合作第一次分裂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一直以來,這成了杜月笙的心頭大患,成為他不肯留在大陸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毛澤東挽留他時,他考慮再三,一想到自己黃賭毒的經歷和誘殺共產黨領導人汪壽華等人的事,就不寒而慄,他害怕會被反攻倒算。
杜月笙和蔣介石的蜜月時期:
杜月笙和國民黨有何恩怨呢?
杜月笙一開始很看好蔣介石,認為在戰亂年代,做流氓大亨可混的風生水起,但等政局穩定,還得改邪歸正。所以,他一心想投靠蔣介石,取得政治和軍事上的地位。
在舊上海的複雜形勢下,蔣介石也需要黑白通吃的大人物的扶持。所以也非常器重杜月笙。
1928年,蔣介石任命杜月笙為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杜月笙開始有了政治地位。
杜月笙從此也洗心革面,不再幹打砸搶、黃賭毒等非法勾當,開始經營合法的工商業貿易。成功進入上海的政界、軍界、金融、新聞教育等領域,成為上海灘叱吒風雲的大人物,號稱上海皇帝。
杜月笙積極抗日:
可是,安靜平穩的日子很快被日本鐵蹄踐踏。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杜月笙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中。
杜月笙擔任起中華紅十字會會長的職責,通過捐款捐物、運送物資等方式在後方積極抗戰。當時,八路軍在山西作戰,急需防毒面具,杜月笙知道後,買了1000隻荷蘭進口的防毒面具送給共產黨,還捐贈了大量的汽車、裝甲車、電話、發報機等等軍事裝備送給國共兩黨的前線。
當時,日本方面想盡辦法拉攏杜月笙,杜月笙堅持不當漢奸,還積極組織手下秘密進行鋤奸和抗日活動。
杜月笙失寵了:
1945年,抗日戰爭終於勝利了。杜月笙滿懷希望地回到上海,希望能在上海重振雄風。
可是,杜月笙很快發現:杜月笙還是原來的杜月笙,但上海卻不是原來的上海了。因為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宣布"收回"除了香港租界外的所有的在華租界和租借地。
租界成為歷史,意味著周旋於租界和華界的杜月笙失去了一個依託,也意味著蔣介石不再需要杜月笙這樣的黑社會勢力,去斡旋租界那樣他們管不了的事了。
於是,杜月笙被徹底冷落了,甚至還被國民黨的《中央日報》上說成是「時代渣滓」。果然,流氓大亨混不了和平年代。
杜月笙對國民黨也心灰意冷了,他說:「那些政治大官,其實當我們是夜壺。晚上尿急了,想到用我們。用完了,一腳踢到床下去,嫌我們又髒又臭。」
杜月笙的兒子也被牽連:
國民黨的統治並不穩固,蔣介石發動內戰後,國統區金融市場混亂,法幣急劇貶值,1944年100元法幣可以買兩頭牛,可1946年時,1000元法幣只能買一枚雞蛋。百姓民不聊生,社會動蕩混亂。
1948年,國民黨少壯派蔣經國把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以「囤貨炒股、投機倒把」的罪名逮捕入獄,判刑六個月。
實際上,杜維屏只是替罪羊,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卻將責任推給旁人。
杜月笙的選擇正確嗎?
面對國民黨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種種做法,杜月笙明白自己已經毫無利用價值了,即使跟去臺灣,不見得能有什麼好處。
杜月笙大半輩子都在刀尖虎口上謀生,如今人到晚年,遠離是非才是杜月笙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