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老鄉負隅頑抗,1975年最後一批被特赦,想去臺灣卻被拒絕

2020-11-27 騰訊網

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關押著很多解放戰爭時期的高級戰犯,這些戰犯性格各異,他們有的積極改造,比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因此國家特赦第一批戰犯時他們順利被特赦;也有的戰犯消極改造,因此一直沒有等到特赦,比如黃維、劉鎮湘等人。但是國家的政策是寬容的,這些人也在1975年最後一批被特赦。在最後一批被特赦的國民黨戰犯中,有一人比較特殊,他的名字叫王雲沛。

王雲沛特殊在什麼地方呢?他不僅是蔣介石的老鄉,而且還對蔣介石忠心耿耿,在解放戰爭末期負隅頑抗,拒絕投降。不過,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並不是王雲沛一個人所能改變的,因此王雲沛也在1949年兵敗被俘。那麼,王雲沛最終什麼結局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雲沛的結局。

王雲沛出生於1898年,他是浙江仙居人,是蔣介石的老鄉,並且還是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蔣介石用人有三個條件:第一是老鄉,第二是黃埔軍校畢業,第三是對自己忠誠。王雲沛這三樣全佔,因此從黃埔軍校畢業後,他的職位晉升很快。

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一直把王雲沛安排在自己的老家浙江,讓王雲沛擔任浙江軍管區參謀長以及浙東指揮官等重要職務。由此可見,蔣介石對王雲沛極其信任,要不然也不會把這麼重要的職位交給他。

解放戰爭期間,王雲沛被蔣介石任命為浙江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王雲沛調任浙江民政廳廳長。當時國民黨已經兵敗如山倒,蔣介石也已經第三次下野。不過,王雲沛依然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為蔣介石死守浙江老家。

1949年5月,杭州解放,王雲沛拒不認輸,帶領部隊不斷撤退,繼續負隅頑抗。杭州解放後,王雲沛盤踞在杜橋一帶,指揮部隊與土匪勾結,計劃為蔣介石死守浙江老家。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我黨希望策反王雲沛,但王雲沛卻拒絕投降。

勸降無望後解放軍只好展開對王雲沛的進攻,1949年6月,21軍進攻王雲沛駐守的杜橋,一舉擊潰王雲沛的殘部。王雲沛被擊潰後繼續頑固抵抗,他撤退到洞頭島,幻想在洞頭島替蔣介石盡忠。1949年10月,解放軍向洞頭島發起總攻,僅用了一天時間擊潰王雲沛殘部,俘虜了王雲沛。

王雲沛被俘後被關進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從王雲沛被俘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拒絕接受改造的人,並且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因此,關進戰犯管理所後的王雲沛繼續頑固抵抗,並且消極改造。

消極改造的王雲沛一直沒有等到特赦,1975年,國家決定特赦全部戰犯,借著這個機會,王雲沛被特赦。國家對待最後一批特赦的戰犯比較特殊,擺在他們面前的路有兩條,他們可以選擇留在大陸,也可以選擇前往臺灣,並且國家還為前往臺灣的戰犯發放足額的路費。

這種情況下,王雲沛選擇前往臺灣。不過,他到達香港後臺灣方面卻拒絕他進入臺灣。走投無路下的王雲沛選擇留在香港,在香港度過了自己的晚年。王雲沛因為被拒絕進入臺灣,所以晚年在香港過得悶悶不樂。僅四年之後,1979年,王雲沛在香港因病去世,終年81歲。

參考資料:

《新中國大特赦中十名獲準赴臺人員的迥異歸宿》竇應泰

相關焦點

  • 1975年最後特赦的戰俘,有幾個申請去臺灣?蔣經國此舉卻令人心寒
    大家知道我們新中國自1949年成立之後,有幾次對戰俘進行了特赦嗎?其實共計有7次,而這幾次分別是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和最後的1975年,其中1975年更是將所有的戰犯全部給釋放了,共計有293名,為此當時在國際上還引起了轟動呢!
  • 1975年,最後一批特赦人員有10人申請去臺灣,他們都是誰?
    1975年,我國決定對全部在押的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犯,實行特赦釋放,這次特赦也是我國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前提條件的一次赦免。此次特赦戰犯共計293名,其中原國民黨軍官219名、國民黨黨政人員21名、國民黨特務50名、偽滿戰犯2名、偽蒙戰犯1名。
  • 1975年,最後4個國民黨高級軍官被特赦,他們都是誰?後來怎樣了
    然後可以寬大處理,即特赦,特赦是指對罪犯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期。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開始第一次特赦,共釋放一百零八十二名戰犯,這批戰犯中有溥儀、王耀武、杜聿明等人。自1959年第一次特赦以來,至今已經歷了9次,但最後一批與戰爭有關的罪犯是1975年。當年的特赦是釋放所有在押戰犯,給予他們公民身份,不帶任何先決條件地赦免戰犯。
  • 1975年的最後一批特赦犯,有10人前往臺灣,他們結局如何?
    抗戰時期,中國曾經關押了一批在戰爭中或是內戰中的戰犯。在1975年,政府決定對於這些全部在押的人員實行特赦釋放,這是中國歷史上至今為止唯一一次沒有任何條件的釋放活動。此次一共釋放了293名戰犯,其中包括了219名國民黨軍官與黨政人員21名,還有特務50名,偽滿戰犯2名,偽蒙戰犯1名。
  • 1959年新中國首次特赦,總理親自提出加上他名字,他是誰?
    在東南亞、中亞地區許多國家為了維護民族的整體穩定,對一些恐怖分子進行特赦。歷史上,我國在建國後到文革結束前一年,先後進行了多達七次特赦。1959年是我國第一次發布特赦令,這前六次特赦都是根據罪犯牢改的表現來決定的,而第七次也就是最後一次特赦是無條件赦免。
  • 1975年最後一批特赦,本有13人會被繼續關押,他們是誰?
    只要在改造的過程中表現良好、思想進步、能認同新中國並願意建設新中國的都會予以特赦。從1959年12月4日開始,到1975年3月19日結束,一共有7次特赦,前6次釋放的人都是真心悔改,只有第7次算是例外。因為在這次中有13人堅決不配合改造,本來也不在赦免的範圍內,不過主席批示後,就一起釋放了。
  • 1975年,第7批戰犯被特赦,這最後被特赦的3個國軍特級戰犯都有誰
    建國以來,我國先後進行了7次特赦,分別是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和1975年。從上面可以看出,從1959年開始特赦起,每次特赦與上一次特赦相隔時間是一年或者兩年,比如第二次特赦和第三次特赦分別與上一次特赦的時間相隔只有一年,也就是說前三次特赦相當於每年特赦一次,這讓獄中的戰犯看到了曙光與希望。
  • 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原標題: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蔣介石遺容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臟病突發,在臺北市郊草山(蔣介石改名陽明山)官邸內病逝,時年88歲。  據當時的臺灣政府新聞局發布公報,稱蔣介石病逝為「崩殂」,並明令從4月6日起歷時一個月為「國喪」期。蔣介石遺體停放在臺北市「國文紀念館」5天,供人們瞻吊。  蔣介石,1887年生,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讀保定軍官學校。後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蔣表示擁護,取得孫中山信任,被派往蘇聯學習軍事。
  • 1975年,蔣介石逝世時,兩岸是怎樣報導的?
    蔣介石葬禮1975年4月5日,清明節,中國人悼念亡者的傳統節日。早晨,久臥病榻的蔣介石坐在輪椅上,以久已不見的笑容迎接前來請安的兒子。臨別囑咐經國:「你應好好多休息。」夜幕降臨,蔣陷入昏迷中,子夜晨鐘響起前的10分鐘,蔣衰竭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享年89歲。
  • 最後3個國軍特級戰犯於1975年釋放,他們當時多大年齡了
    奈何國民黨貪汙腐敗,不得民心,最終還是全面潰敗,逃亡臺灣。 在內戰期間,一些頑固抵抗的國民黨將士戰敗被俘,但經過共產黨的教導後大都幡然醒悟,並在多次特赦後得以回歸社會。 但也總有冥頑不靈的戰犯,就比如說黃維、劉鎮湘、文強他們極度頑固強硬,但經過二十多年的耐心教導和改造下,也終於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在1975年因特赦,重獲新生;而此時,黃維已71歲,劉鎮湘已69歲,文強已68歲。
  • 1975年蔣介石去世為何讓毛澤東神情悲愴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八十九歲高齡的蔣介石死在臺灣,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警衛人員從收音機裡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起床後,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毛澤東。出乎大家的意料,毛澤東聽後並沒有高興,相反一臉的凝重。他對身邊的人說:"知道了。"此時,沒有人能理解毛澤東內心的複雜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澤東私下為他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
  • 「鷹犬將軍」宋希濂,1959年第一批特赦,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上世紀80年代,宋希濂晚年居住在美國,呼籲兩岸統一,臺灣媒體攻擊他。喜歡仗義執言的李敖寫了篇《鷹犬將軍》為宋希濂辯白:「宋希濂四十一歲以前所有的記錄擺開都是為你們國民黨做鷹犬,最後還做墊後,讓你們有機會逃到臺灣,他犧牲掉了,被關了十年,爸爸也死了,老婆也死了,家破人亡,他付了這麼大代價,最後你們罵他是共產黨鷹犬,你們國民黨是什麼意思啊?」
  • 1975年蔣介石去世時,臺灣經濟發展水平怎麼樣?超乎你的想像!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從成都鳳凰山機場乘飛機飛抵臺灣,此後26年,他人生最後三分之一歲月,沒有再踏足大陸一步。敗走臺灣的蔣介石,一邊鞏固並加強對臺灣的統治,時刻不忘「反攻大陸」,一邊開始了他人生的「二次創業」。
  • 1975年被赦免的兩位將軍為什麼去臺灣?你過得好嗎?
    1975年被赦免的兩位將軍為什麼去臺灣?你過得好嗎?
  • 「功德林戰犯」黃維,1975年被特赦後最不願意見到兩個人
    在解放戰爭中被俘獲的國民黨將領大都被統一關押在功德林戰犯所中,只要他們積極參與改造並且接受新的思想便可以得到特赦,比如家喻戶曉的廖耀湘和杜聿明等人後來都被特赦了。 然而,在功德林戰犯中,有個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且在淞滬會戰中有著出色表現的人,名字叫黃維,卻在1975年才得到特赦。
  • 河北趙縣籍善於逃跑的「證書將軍」,兩次「活烈士」成為特赦戰犯
    所謂知名主要有三,其一這位將軍可以說是在國民革命軍中拿軍事、黨政學歷證書最多的之一;其二這位將軍曾在解放戰爭中先後兩次被粟裕將軍所部殲滅,但卻兩次均以成功出逃在國民革命軍中被稱為「活烈士」的傳奇;其三這位將軍在第二次成功出逃準備經廈門逃往臺灣時被俘虜,此後在戰犯管理所中度過25年,成為新中國人民政府最後一批被特赦後且要求申請到臺灣的十名戰犯之一,終因中國臺灣地區拒絕入境,在子女的幫助下赴美國定居
  • 1975年,毛澤東曾想讓鄧小平訪問臺灣談統一
    美國先是呼籲停火,然後逼迫蔣介石從金、馬撤軍。美國此舉,一是擺脫自己進退維谷的被動局面,二是斬斷蔣介石與大陸聯繫的紐帶,以便實行「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圖謀。但蔣介石予以堅決抵制,斷然拒絕了美國提出的「撤退金、馬」的建議,美蔣矛盾激化。此時,毛澤東清楚地意識到美國逼蔣放棄金、馬的意圖,重新考慮了立即解決金、馬問題的利弊。
  • 1959年宣布特赦時,這個國軍中將竟脫掉衣服,一路狂奔
    時間是1959年9月16日,在北京郊區秦城農場勞動改造的戰犯們,得到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什麼是「天大的好消息」呢?對於這些戰犯來說,自然就是特赦了。當時,新中國成立已經10年了,這些戰犯們也被關押了10年,大多數人在思想上已經得到了改變,因此,在建國10周年之際,中央決定特赦一部分表現良好的戰犯。
  • 臺灣1950年―1978年大事記
    1950年5月16日,蔣介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1950年5月18日,人民解放軍解放舟山群島.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解放臺灣的計劃被推遲.  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下令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止對臺灣的任何進攻」.
  • 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發布特赦令
    問:為什麼要實行這次特赦?  答: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新時代第一個逢十的周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入歷史交匯期的關鍵之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第二個重要節點。在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對部分罪犯實行特赦,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