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栽培始於隋,鼎盛於唐,宋時甲於天下。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徵。洛陽牡丹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複色九大色系、十種花型、一千多個品種。花開時節,洛陽城花海人潮,為睹牡丹倩姿芳容。
牡丹原產中國,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之地。「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古人云:「種植好牡丹,必取洛陽土。」除了人為因素,洛陽確實是牡丹的天堂。「洛陽居三河間,古善地。」其氣候基本與中國「二十四節氣」同步,四季分明很符合牡丹的生長周期。由於洛陽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地肥沃,加之園藝大師們巧植善種,培育出許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變異千種,名品日增,譽滿全國,遂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
洛陽牡丹的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是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牡丹的花期是4-5月份,早晨7點開花,根系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鬚根。
唐代詩人李白詩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可見牡丹的美,美的嬌豔動人。
唐代詩人劉禹錫詩言:「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可見牡丹是京城王公貴族、平民百姓都喜歡的花卉。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言:「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裁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
據《杜陽雜俎》記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這也說明牡丹在唐穆宗時期已經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詩人梅堯臣有詩言:「古來多貴色,歿去定何歸?清魂不應散,豔花還所依。紅棲金谷妓,黃值洛川妃。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可見牡丹的華貴、地位之高。
牡丹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其花、種、根、粉都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除觀賞外,其根可入藥,稱「丹皮」,可治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癰消腫等。
洛陽牡丹作為商品進行交易,見於唐代記載。白居易《移栽牡丹》詩中有「金錢買得牡丹栽」的詞句。其價值有數十千買一株的,有數萬買一株的,還有「一朵值千金」的。
立春時節,牡丹的幼芽開始膨大,並逐漸綻裂;穀雨時節,牡丹進入開花期;暮春時節,牡丹盛開,奼紫嫣紅,花團錦簇,豔冠群芳,蔚為壯觀。「競誇天下無雙豔」、「萬家流水一城花」。
「洛陽春日最繁華,紅綠陰中十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春日洛陽人觀賞牡丹是一種風俗,從古至今沿襲不變,並且越來越盛。賞花的時間大約有20多天。花開之時,全城沸騰,只有等到牡丹凋謝之後,古城才慢慢回歸平靜。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
牡丹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也」。
洛陽的牡丹節是4月10日到5月10日。這期間洛陽各大牡丹園都會有千媚嬌豔的牡丹展出,可以一飽眼福。
洛陽的美,牡丹的香,華夏的文明在此綻放。
洛水的美,家鄉的水,洛陽牡丹甲天下,天下人人都愛她。
雖然牡丹的花期很短暫,卻最惹人愛憐。
洛陽山水美如畫,讓人留戀最牡丹。
洛陽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歷史、眾多的品種、宏大的生產規模、豐富的野生資源、高超的栽培技藝、日臻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及具有深邃內涵的牡丹文化,在國際園藝界、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