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易是誰重卦的,歷來說法不一,但現在總體來看認為是周文王做的重卦。對於重卦的問題經過一番查證之後發現居然不是周文王,而是上古的一位能人做的重卦。
《繫辭》有這麼一句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禮緯·含文嘉》上又說「伏羲德和上下,上觀天文飛鳥,下察地裡河圖洛書,伏羲取象所見之物,作成八卦」。所以孔安國、馬融、王肅、姚信等人一致認為:伏羲根據河圖作成《易》。伏羲雖然得到河圖,必須仰觀俯察在經過一番參考之後才能作成八卦。
伏羲作成八卦,把萬物都包含在內了,所以《繫辭》上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雖然萬物包含在內了,但還沒有說明萬事萬物變通的道理,所以把八卦相重,每一卦含有六爻,總共是六十四卦,《繫辭》上講「八卦重列,爻在其中矣」。
重卦之人到底是誰,古代的儒生說法卻不完全一樣,在古代總共有四種說法:王輔嗣認為是伏羲重卦;鄭玄認為是神農氏重卦;孫盛認為是夏禹重卦;史遷認為是周文王重卦,史遷就是司馬遷。
按照《繫辭》上所說,「神農之時已經有了益卦,噬嗑卦」,所以夏禹、周文王重卦的說法是不客觀的,因為神農氏比他們更早。那麼是不是神農氏重卦的呢?接下來接著考證。
《說卦》上這麼一句「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古代的措辭方式,「作」的意思是創造,之後只能說是「述或者修」,不能說是「作」,因為伏羲作八卦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假設是神農氏重卦的,只能說是增補了《易》,而不能說是「作」,同時蓍草的出現也是在六爻之後,所以重卦之人必定無疑就是伏羲!
《乾鑿度》云:「垂皇策者,羲」,《繫辭》云:《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這四種情況全在六爻出現之後,並且伏羲結繩為網就是制器。
根據以上考察的種種情況,伏羲在畫成八卦的時候,隨之也就重卦了,這麼複雜的八卦都已經畫出來了,伏羲怎麼可能又會想不到重卦呢?。
古時候有很多人註解周易,光是流傳下來的就有一千多部,而他們對周易的註解稍微有些不同。應該多度幾家周易的註解,能夠從中分辨很多觀點的正確性,最後也能找到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