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是我們廚房常用的一種烹飪輔料,同時它也具有很好的藥用功效。關於姜的俗語並不少,例如「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之內秋不食姜」等。那麼秋季不能食姜是否有根據呢?為何會有這個說法?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秋天是否適合吃薑。
01
生薑有什麼功效
在說到秋天是否適合吃薑之前,我們先要知道,生薑有什麼功效。
生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化痰止咳、溫中止嘔、解魚蟹毒等功效。
用於風寒感冒
生薑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加紅糖服,或配蔥白煎服,或加入其他辛溫解表劑中,作藥使用,以增發汗解表之力,如桂枝湯等方劑中均有生薑。
用於風寒咳喘
姜能溫肺散寒化痰,故可用治風寒咳喘,見夜間咳喘明顯、痰多稀白。姜常與麻黃、桂枝、細辛、法夏等藥同用,如小青龍湯。
用於胃寒嘔吐
生薑溫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嘔功良,故有「嘔家聖藥」之稱,畏寒嘔吐者,配半夏,即小半夏湯;某些止嘔藥用薑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除此之外,生薑還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毒。
02
為什麼說秋天不能吃薑
中醫認為,生薑雖具有驅寒暖身的功效,但由於它屬於辛辣刺激食物,性質較熱,多吃容易上火。加上秋季主燥,風高物燥,如果吃的生薑太多,辛燥之邪就容易侵犯人體,傷津耗液,導致疾病,所以,「秋不食姜」的說法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這並不代表秋天裡一點生薑都不能攝入,只要我們控制好攝入生薑的量,是不會對身體產生太大影響的。如果秋天因受涼感染了風寒感冒,可以服用生薑湯,還能起到暖胃止嘔、祛寒止咳的作用。
03
秋天吃薑的注意事項
秋季吃生薑要看體質
" 一年之內 , 秋不食姜 ", 姜是好東西 , 但是到了秋季還是少吃薑為好。當然 , 這並不是說秋季就絕對一點也不吃 , 關鍵是看體質,體質虛寒者還是適合吃生薑的。
何時食姜比較適合
「一日之內 , 夜不食姜」,一般來講早上吃一點姜 , 對健康有利;晚上陰氣較盛 , 經過一天奔忙 , 晚上需要休息,陰氣內斂 , 生薑為發散之品 , 晚上吃薑容易耗氣。
生薑皮還有水消腫的作用
中醫認為,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止嘔解毒的功效;其中的生薑皮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含有生薑皮經典的方劑當屬「五皮飲」,由姜皮、陳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組成,此方行氣化溼、利水消腫的功效強。
不要吃腐爛的生薑
有的人說什麼「爛姜不爛味」,其實是不對的。生薑在腐爛的過程中,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一種有毒的物質叫黃樟素,是毒性很強的有機物,它能誘發肝癌、食道癌等發生,所以不能吃腐爛的生薑。
04
3類人最好少吃生薑
風熱感冒者
生薑是可以治感冒,但它治的是風寒感冒,對於風熱感冒者並不適合。風熱感冒的表現多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
陰虛內熱者
陰虛內熱者也應慎用姜。陰虛內熱是由於體內陰液虧虛,水不制火所導致的。主要的症狀有手心和足心熱、心中煩熱、想吃冷飲冷食、口燥咽幹、睡眠不寧、潮熱盜汗、身體發熱、鼻子牙齒出血、大便乾燥、小便黃赤、脈細數等。
體內積熱者
生薑因性辛辣而熱,故不可久食多食。《本草綱目》中記載:「食姜久,積熱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意思是說如若姜吃久了,則會眼睛積熱並得眼疾;若患有痔瘡的人多吃薑並同時喝酒,痔瘡會立即發作。而如果患有癰瘡的人常吃薑,則會皮膚更加潰爛。這主要由於痔瘡和癰瘡在中醫看來都是由於體內積熱而導致的,而姜又是溫熱性的,熱上加熱,則會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