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這份文件讓我籤,不妥吧?」小周面露難色,領導想讓他在文件上簽字,他不知道這樣妥不妥當?
領導瞪了小周一眼,指了指桌上的文件:「沒問題,你籤就行了,這點小事。」
小周心裡還是不踏實,在一旁猶豫著沒有拿起筆。
領導開始變了臉色:「怎麼?我的話你也不聽了?擔心我害你了?」
小周連忙搖頭,「不是不是,我聽領導的。」
「我不是不籤,而是我作為領導,不好籤這個字,你籤完,我審核,這樣比較符合公司流程。」領導語氣緩和了一些,向小周解釋。
沒辦法,既然領導都這麼說,還能不籤嗎?小周只能趕緊拿起筆,把名字籤上去。
很多朋友都會遇到小周這種情況,本該領導籤字的文件,領導故意不籤,非要找各種理由讓下屬籤。有些下屬其實不想籤的,但是在領導的權威下,沒辦法只能籤了,後續又擔心有什麼風險,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領導不是不籤,而是怕擔責
首先不用懷疑,按照正常工作流程,一份文件該不該領導籤字,領導他自己肯定很清楚。他故意不籤字,實際上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他怕承擔籤字引起的後果。
在公司裡面,領導的籤字大權一般情況下不會隨便交出來,更何況有的公司或者單位講究「一支筆」負責制,只有領導籤字才有效。所以聰明的領導,從來不會隨便讓下屬代為籤字。
那麼出現非要讓下屬籤字的情況,我們就很容易分析出原因——不想擔責,想把責任推出去。
一般來說,按照我的工作經驗,涉及到公司內部財務、資金,或者是個別業務上的風險問題時,領導就會這麼做。
先摸清風險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先摸清風險,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籤還是籤。
摸清風險,主要是判斷籤了字之後,可能對自己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比如,你可以先看看文件涉及的內容,有沒有違法亂紀的行為?有沒有違反單位的規章制度?如果有的話,籤字的人要負什麼責任?
比如,如果文件沒有明顯違規內容,但是與公司正常的業務有衝突,或者與上級領導的意見不一樣,那就得看看是否會影響到今後的工作,有沒有可能被追責,導致自己丟了飯碗。
再比如,類似於牽涉報銷的問題,流程可能有點問題,相關的單據也許有欠缺,有沒有可能財務方面會不給報銷,或者先給報銷了但是後面審計又查出問題等等。
總之,你對籤字這件事的風險判斷越準,對自己肯定是越有利的。
根據可能涉及的風險,做出決定
摸清了風險之後,接下來就要做決定,根據判斷的風險,你有3種選擇:
堅決不籤:主要是那些違法亂紀的文件,這種明顯看著就有問題的,建議大家堅決不能碰。領導不是傻子,肯定也能看出問題,那麼他的想法就是,找一個人背鍋。你要是籤了,到時候翻查起來,領導把責任全推你身上,那就完蛋了。所以打死不能籤!聽領導話,爽快籤字:主要是針對風險不大的文件,比如一些金額不大的報銷,快遞單據,籤收資料之類的。有的時候,我還會替領導籤發一下內外部文件,這種雖然也可能產生一定的責任,但是領導有些事情不好出面,只能讓我去得罪人了。這些事做好了,領導看在眼裡,有朝一日能被他收為心腹。先拖延,謹慎籤字,注意留檔:主要是針對一些鑽制度漏洞,處於灰色地帶,打擦邊球的文件。比如有的領導會讓你在某些業務合同上簽字,但是合同的具體金額或者有些地方沒有填寫完整,領導有可能在上面搞貓膩,但是他堅決說不會。這個時候你籤也不是,不籤也不是。那麼我建議你能拖延就拖延,先了解情況再說。實在是沒辦法的情況下,受到強迫了,那麼你就把籤字的這份合同拍下來,表示自己當時並不清楚具體內容,作為證據。總之,在籤字這件事上的底線就是,不涉及違法犯罪,不突破自己的底線,不會弄丟自己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