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個反轉的年份,從反轉開始,到反轉結尾。有反轉必有打臉,所以2020年也是打臉的一年,區別是有的人臉皮特別厚,打起來PIAPIA響但不疼,有的人臉上肉特別厚,打起來軟綿綿,連響都不響。為了慶祝這個魔幻的年份過去,我用一副古老的對聯作為開場:
「禍不單行今夜行,福無雙至明朝至。」
估計很多人想破了腦袋都想不通,2020年最後一個關鍵詞,竟然是:壟斷。為什麼不是反壟斷?因為沒有壟斷何須反?受了四十餘年共產主義教育,告訴我們,壟斷是不好的,壟斷屬性是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進化的重要標誌,是站在人民反面的,必須一棍子打死。然而,大家仿佛忘記問,什麼是「壟斷」?
什麼是壟斷?
以下是百度百科的搜索結果:
壟斷 (Monopoly) (通常譯獨佔),經濟學術語,是一種市場結構,指一個行業裡有且只有一家公司(或賣方)交易產品或者服務。一般分為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賣方壟斷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買者壟斷 (Monopsony) 則恰恰相反。理論推斷壟斷者在市場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調節價格與產量,但至今為止沒有確切案例提供支持。
在某些特定行業裡,會出現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此類壟斷會使所在行業的運營更加高效,比如鐵路建設,國家電網等等,過多的競爭只會讓此行業運營效率降低,從而引發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政府有時也需要適度幹預,制定政策,但前提是讓市場機制更好地發揮作用,讓經濟(或者此行業)以最高效的方式運行。
壟斷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在資本主義社會發達階段的表現較為明顯。壟斷是競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其出現又抑制了競爭。列寧曾指出,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說自然而然地走向壟斷。因為幾十個大型企業彼此容易達成協定; 另一方面,正是企業的規模巨大造成了競爭的困難,產生了壟斷的趨勢。
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壟斷行為是指: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
真是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所以,我把以上內容,再拆分成幾個關鍵詞:一個行業裡,有且只有一家公司,面對競爭型的交易對象(賣方壟斷是消費者,買方壟斷是賣方),排除、限制競爭。
官方口徑的東西,看完了。我們來舉幾個例子,看看大家是否能區分出什麼是壟斷?
1、有個企業,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來了一群承包建設單位ABCD直到Z。大家公開競標,最後F單位獲得了這個項目。
2、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來了一群承包建設單位ABCD直到Z。到了之後,Z把建設單位約一起開個會,說「我們一起要求項目方提高投資額,不管誰中了標都有好處,但是提高的部分,我一家拿走50%。誰贊成,誰反對?」
3、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來了一群承包建設單位ABCD直到Z。其中X建設單位是項目企業老闆的小舅子開的,X單位順利中標。
4、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來了一群承包建設單位ABCD直到Z。上年X公司中標受到競標單位舉報,項目企業修改邀標函,所有條件直指X公司,X公司再次中標。
5、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來了一群承包建設單位ABCD直到Z。項目企業說每次看標書26本太多了,看不過來,所以選定ABC和XYZ單位這六家作為「入圍企業」,以後招標都在他們當中選。
6、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來了一群承包建設單位ABCD直到Z。項目企業說每次看標書26本太多了,看不過來,所以選定ABC和XYZ單位這六家作為「入圍企業」,以後招標都在他們當中選。
7、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只來了ABC和XYZ這六家單位。其中Y單位說,你這次的項目有一個重要部分需要一個高精尖技術,這個技術,只有我們會做,結果Y單位順利中標。
8、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只來了ABC和XYZ這六家單位。上一年的高精尖技術,今年其他公司都從Y公司挖走了技術員。項目企業提出,要求企業裡有具備這項技術的技術員2人以上,才能參與競標,結果ABC三家公司被迫退出。
9、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只來了ABC和XYZ這六家單位。上一年的高精尖技術,今年其他公司都從Y公司挖走了技術員。項目企業提出,要求企業裡有具備這項技術的技術員2人以上,才能參與競標,結果ABC三家公司被迫退出。
10、這個企業,次年又要建一個項目,發出招標公告,只來了XYZ這三家單位,和一家技術創業的新單位SZ。項目企業注資X單位,一口氣收購了Y、Z和SZ三家單位。以後類似項目,只有X單位有能力承接。
好了,看到這裡,請告訴我1-10的案例,哪個是壟斷?好了,公布正確答案,除了案例1,其他的都是壟斷,只是不同的角色、組織,用不同的方式實現壟斷。
人類社會屬性的本質就是「壟斷」。
《老子》說:「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與《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裡也有「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帶來的結果就是:資源聚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大家不信,我就來舉例。
往小裡說,人們為什麼喜歡吹牛?因為不管自己能力如何,都希望通過吹牛的方式,將自己放在一個很強、或者看起來很強的位置,這個時候資源就會向你聚集。比如:很多銀行部門喜歡到外面參與很多評獎,其實這個獎又沒有水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得出自己部門做了哪些工作,來年新員工安排、營銷費用安排、考核分值安排、領導重視程度都會上一個小臺階,這些都是資源。同理,為啥行長年中工作報告,一開始的業績部分,各個部門都要搶位置呢?就是位置越好,越容易被人家看到,也表示越重要。但想想,搶什麼呢?能搶過存貸款麼?
再說大點,人為什麼要追求專業,也是追逐一種自身的壟斷。我女兒這次學校新年活動,我特意給她買了個能帶去學校表演的電鋼琴,然後因為畢竟經過了一年多非常專業的老師指導,比學校興趣班的小朋友彈的鋼琴好很多,她在活動過後一個人嘚瑟了很久。我就跟她說,你現在是班上彈鋼琴最好的小朋友,再給你一個學期,到四年級要成為年級彈鋼琴最好的小朋友,再過一年,到五年級要成為全校彈鋼琴最好的小朋友。她一下子彈琴主動性爆棚,晚上平板看動畫,她偷偷上B站看鋼琴教學。這也是一種壟斷,專業越強越壟斷,越壟斷專業越強。比如:有銀行把個貸經理下放到每個網點做業務,結果網點沒有個貸業務給個貸經理練手,長此以往技能生疏。這就不如把個貸經理集中在有個貸資源的少數網點,一邊吃掉這些業務資源,一邊越做越好,
再說大點,一個企業為啥找藍海,為啥做核心競爭力?不就是為了壟斷麼。找個別人沒有進入的藍海市場,就是為了爭奪賣方壟斷市場。做出別人模仿不了的核心競爭力,不就為了是我能做,你做不了麼。做技術開發、專利,不就是為了你賣5000的時候,我可以賣50000麼?這些都是壟斷。所以在企業,構建商業模式的核心,都是圍繞如何獲得一個壟斷地位來的。
最後說一個最大的,中國曆朝歷代的改朝換代、農民起義為的是什麼?也是為了壟斷。即使是被稱為農民起義巔峰的「太平天國」一開始的口號都是很好的「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可是發展到最後,以洪秀全韋昌輝為核心的起義核心,成為了新的統治階級,壟斷了所有資源。起義為的是打斷傳統利益壟斷,重構新的利益壟斷,而不是為了不壟斷,「兼愛」「非攻」這種人間大愛不是誰都能做到的,畢竟還有那麼多看你不順眼的組織和個人。
在商業社會,準確的說,所有企業商業模式,都圍繞兩個壟斷:壟斷產品和壟斷客戶,細分一點:
壟斷產品包括:
技術進步:研發那麼多技術,就是為了實現我有別人沒有,我的產品就是最好的。所以,判斷一個企業時不時為了壟斷而研發技術,就看他把新技術產品推向市場的是什麼價格?價格高是為了壟斷賺錢,價格低是為了普及技術。這有案例,我就不說了,否則一些人說我是水軍。
領域壟斷:通過一些特殊的方法,實現自己的產品在某一領域沒有競爭對手,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免費。國外的案例是微軟在WIN98時代縱容盜版;國內案例是360的免費殺毒。作業系統和殺毒都是高技術高成本的領域,做免費就是為了燒錢清除掉競爭對手,中國古代商業有一個詞形容叫「以本傷人」。
細分市場:這個是現代商業社會每個企業從小到大都要做的選擇題。做已有市場,看得見但競爭大,自己沒有足夠專業能力,而且利益壁壘較高。而做一個細分市場,就是一片藍海,可能市場小是個藍湖、藍塘,但如果能養起你這個小組織也是挺好的。所以,很多企業選擇了做小不做大。市場小,則用針尖一樣的產品和輕量化的組織來服務好這個市場。
壟斷客戶包括:
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國人常見的免費商業模式,是將客戶極簡體驗的極致「便宜」發揮到了極致。很多創業企業是不夠錢燒的,怎麼辦?就出現了將成本轉移的方法,也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所以,這麼簡單的商業模式,前端就是能抓住一批很簡單的客戶,後面就能跟一群願意為這些客戶買單的人。
數據變現: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除了要客戶還要客戶數據。這些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壟斷壁壘。有數據,你真的可以為所欲為。你可以大數據殺熟、也可以分析客戶畫像提供最優解決方案,技術是把刀,數據是盤菜,最後做出佳餚還是毒藥,還不得看操刀的人?通過數據和高科技手段提升客戶體驗,哪怕是抖音這種奶頭樂,至少樂了,說實話,並沒有引起大眾的不適。
壟斷產品和壟斷客戶之外的所有商業模式,都是壟斷之後的變現模式,也就是沒有壟斷,根本成不了事兒。比如:增值服務,賣會員、賣月卡;客戶變現,賣廣告、賣遊戲;金融變現,賣貸款、賣產品……等等這些,都得先壟斷,要麼壟斷產品技術,要麼壟斷客戶與數據。你說你沒壟斷,只是你做不到,並不是你不想。
所以,再回顧,我們上面看到的詞條解釋,這些廢話真的是「壟斷」的本質麼?很顯然,不是。那壟斷真正的本質是什麼?
壟斷的本質是「剝奪公平競爭」。而絕對意義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所以壟斷不可避免。
既然壟斷不可避免,那我們反壟斷還有什麼意義呢?當然有意義,就像壟斷本身也是可以劃分領域的,那麼反壟斷也是根據領域反壟斷。比如:在一個菜市場,打擊收保護費的市井惡霸,就是反壟斷,這讓每個人的勞動權利公平;在一個學校,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好的老師的教育,就是反壟斷,這讓每個人改變命運的權利公平;在一個城市,讓每個小店都能開成百年老店,就是反壟斷,這讓每個人生存的權利公平;在一個國家,讓每個人都有選擇,就是反壟斷,這讓每個人的人格和尊嚴公平。大家反壟斷之前,先問問自己,你自己被公平對待了麼?有的人一定在眯眯笑,因為他們正是這些不公平當中的獲利者。
那我們是不是被壟斷給壓榨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呢?當然不是,作為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識別壟斷的目的,就是要明白,我們用腳投票究竟投給誰,我們究竟為誰站臺,我們是不是被人收割了智商和金錢。中國幾千年用一句話說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樣適用於商業社會。
既然大家要明白,就得掌握明白的基本準則。判斷壟斷的基本準則是什麼?是「領域內的絕大多數人是否獲得公平競爭的權力」,如果是,則不是壟斷,如果不是,就是壟斷,更有甚者以此牟利。
比如,同樣是交了學費去上培訓班,你們老師給個別同學,開小灶教一些專門的解決辦法,這就是壟斷。比較嚴重的,就是這個老師還以此為依仗,向這些學生收取額外補課費。
上面是個人的例子,我們說個企業的例子。有個大企業技術很強,在某技術領域成為領袖。這個時候有個創業企業入侵了這個技術市場,技術能力竟然比這個大企業還強那麼一點點。這個時候,這個大企業最簡單的處理方式是兩個:第一,收購這個創業企業;第二,低價傾銷自己的產品,把創業企業在產能上量之前擠出市場。這兩種方式,都屬於壟斷,因為他讓所有創業企業都沒有與之競爭的權力。但相比起來,第二種比第一種稍好,畢竟廣大消費者獲得了優質低價的產品。只要不斷有創業企業給這個大企業攪局,這個大企業,就永遠有優質低價的產品銷售向市場,獲益者永遠是消費者。所以,即使是壟斷也有優劣之分。我們打擊的是第一種收購創業企業的做法,這才叫反壟斷。
我們通過中國幾十年網際網路發展,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最後做起來的企業,是當年連收購都沒有人收購的。最著名的的案例是當年馬化騰想200萬賣掉QQ,都沒有人要,結果咬牙做成了現在這麼巨大的一個騰訊。這些企業經過九死一生之後,往往鍛造出了別人不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很多企業管理概念稱為「核心競爭力」,這些核心競爭力,卻是別人無法模仿的,有時候也無法進入這個市場。這是壟斷麼?這同樣符合上面的原則,「領域內的絕大多數人是否獲得公平競爭的權力」。比如滴滴是壟斷麼?當然不是,因為老百姓除了去滴滴打車,還可以打計程車;車主除了去滴滴開車,還有其他租車平臺去開車。但滴滴把其他租車平臺收購了,讓車主只能在他這裡開車,這就是壟斷了,更嚴重的是,滴滴如果還提高了每筆打車的抽成比例,那就更是壟斷了。所以,企業依靠自身能力構建「核心競爭力」,並不是「壟斷」,但如果造成領域內的人沒有公平競爭的權力,那才是壟斷。比如積累大數據是「核心競爭力」,但大數據殺熟就是「壟斷」。
那麼我們要為了防止「可能壟斷」麼?比如我們為了防止「大數據殺熟」,所以要禁止企業積累數據麼?當然不。這有個三國的故事,說三國季漢昭烈皇帝劉備,創企業初期除了關張兩個兄弟之外,還有個鐵桿發小叫簡雍,這個人本領不大但是擅長講故事。劉備入川之後,十分重視農耕,有一年旱災糧食不足,所以禁止釀酒,理由是會浪費糧食。命令下去,到下面執行出現偏差,一些人甚至因為家裡藏有釀酒用具被捕。簡雍就想找個機會勸諫劉備,有次他們倆坐車出去視察,看見路邊走過一對男女,簡雍立即跟劉備說:請大王(當時劉備自領漢中王)將這二人抓起來。劉備說:這倆人有什麼問題?為啥要抓起來?簡雍說:他倆人要當眾行淫,有傷風化。劉備說:哦?這麼神奇麼?你等我……不是,你怎麼知道的呢?簡雍說:因為他倆有行淫的工具。劉備:我……尼瑪。然後馬上反應過來,簡雍藉機說明了禁酒之後出現的因釀酒具被捕的問題,實在是因噎廢食。
「壟斷」不好,消滅壟斷不可能,但要限制壟斷也不太難。重要的是監管,監管者需要躬身入局,需要監管監管,人民需要擦亮雙眼。大家發現沒有,壟斷問題也是一個生態問題,起義革命是重造一個生態,網際網路社交電商等等也是重造一個生態,一個健全的生態,能活的很好的生態,一定是壟斷被極大壓制的,否則一定會有另一個重造生態的個體萌芽並努力打破原有壟斷利益鏈。中國古代面對的是農民起義,現代網際網路面對的是創業企業的彎道超車。而這些破局的背後,都是我們的人民用絕大的智慧和勇氣改天換地。
最後的最後,為銀行做一波宣傳:第一,已要求各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要存款請找各銀行網點正規渠道;第二,銀行下架所有結構性存款,靠檔計息已成為過去式。
2020年,以魔幻結尾,2021年以魔幻開始。
祝大家「禍不單行今夜行,福無雙至明朝至。」
純屬原創,如欲轉載,請保持文章原貌。
重建銀行持續發展根基
重塑銀行人職業榮譽感
讓老百姓重新喜歡銀行
若有意見和建議、投稿,也可以郵件聯繫或加我微信。
微信:algorun
郵件:algorun@qq.com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時間之痕。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