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劉晨光
「總算挺過來了!」回憶起過去一年來所經歷的不平靜,李超長舒出一口氣。
李超十幾年前投身晶片行業,他所創辦的晶片軟體應用開發公司主要應用安裝於小家電和數碼產品。由於原材料主要從海外進口,產品又要出口海外,疫情的突然而至,讓他的企業面臨「原料進不來,貨出不去」的窘境。
「那時候天天在家休息,但是租金和工資還是要付,眼看著現金流就要斷了。」李超一度陷入絕望:「錢全部買了貨,貨全部出給了工廠,應收貨款即是公司資產,當時擔心我們這種小微企業跟銀行貸款難度太大,不可能拿庫存和應收貨款進行抵押。」
在危急關頭,地方銀行的一筆無抵押小微貸款給到李超度過難關的「活水」。「銀行來公司考察了一圈,第二天就申請到60萬額度,3天時間批下來,年化利率11%左右。」
如今,李超的公司庫存大部分都消化完畢,流動資金充裕,已能夠正常運轉,首筆60萬的貸款已全部還上。「因為疫情的緣故,公司去年的營收還是會減少25%,但已經是最大可能挽回損失。」
王麗經營的酒業外貿公司同樣遭遇疫情打擊,遭遇現金流吃緊的狀況。「因為海外疫情爆發,一些產品停產,整個航運運輸受到影響。」去年年中時的王麗最為惆悵。
在最困難的關頭,一家地方城商行向她的企業伸出援助之手,300萬低息貸款很快落到帳上,三年期,年化利率4%。「從申請到放款大概10天左右,而且本金三年到期後才還,平常只需每月償還利息,真是紓困了。」
王麗表示,對外貿易目前基本已恢復正常,且實現同比小幅增長,「受國內經濟恢復大環境影響,疫情期間我們也抓到一些機遇,拿到貨的價格優勢比去年更好。」
在普惠金融政策持續推進,銀行小微貸款指標不斷加碼的背景下,小微企業無疑是2020年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國有大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對於其他銀行來講,比較普遍的是「兩增」貸款,即貸款較年初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增速、有貸款餘額的戶數不低於年初水平。
去年12月末,界面新聞記者以小微企業貸款者身份走訪部分深圳地區銀行,多位客戶經理均表示,年度額度已經用盡。
界面新聞梳理各商業銀行2020半年報數據發現,在普惠金融貸款餘額方面,四家國有大行上半年同比增長幅度都超30%,大部分A股上市銀行均在中報表示,已實現「兩增兩控」業務增長要求。
各商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發放情況 「我們認為完全有信心來超額完成這個任務。」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去年8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餘額42.0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8萬億元,較年初增速26.5%。
1月6日召開的央行年度工作會議上指出,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取得預期效果。包括5000億元復工復產再貸款再貼現,增加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出臺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支持舉措。
央行表示,2021年將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當小微企業有了貸款機會,銀行會根據哪些標準來判斷授信額度?
一位華東城商行深圳分行對公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做得比較多是抵押貸和信用貸。如果小微企業有房產抵押,還要結合企業成立時長、經營狀況、營收水平,納稅情況等。部分銀行還可以拿房產升值部分進行二押。
上述人士表示,小微企業也可以進行線上純信用貸款的申請,額度最高有200萬元。
「對於沒有抵押,沒有房產,也沒有很好的財務報表的小微企業,通過大數據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方面空白。」他坦言,要根據客戶大數據風控模型,測算出風險等級,給予不同額度,當前是按日結算利息,一般客戶用錢時間平均是45天左右。
一位國有大行對公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該行線上純信用貸款產品額度最高到300萬,她表示,各行對於線上審核放貸額度的區別,主要基於基礎數據和科技水平兩方面的差異。
在小微企業後續融資方面,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信用貸款發放期限一般在1-3年,多數為一年期,針對存量客戶會有「無還本續貸」,有國有大行人士向記者表示,他們最多提供連續三次該項產品。
在貸到了第一筆60萬的款項後,李超不用再為資金「發愁」。
首次貸款信用紀錄良好的基礎上,李超於去年6月又繼續貸了一筆款項,用於購置原材料。「兩天時間給了30萬元,利率進一步降到5.5%。」
「銀行客戶經理告訴我,後面可以隨借隨用,貸款利率還會進一步減少。」
上述股份行普惠金融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如果沒有貸過款,在人行沒有貸款信息,對其經營狀況需要有一個更為細緻的判斷。「一般會對他們進行財務輔導,所以要多花一些功夫。」 據他介紹,企業流水能夠更為真實反映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納稅等級比較好的公司也更容易貸款,至少在B以上。
另外,對於製造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根據其創業階段,產品市場,銷售情況最高可以給到千萬級別的信用貸額度,比如核心客戶(如華為、比亞迪)產業鏈配套企業。
隨著普惠金融政策持續推進,不良貸款率也有所提升,此前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不良普惠小微貸款餘額0.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25%,不良率2.99%,較各項貸款不良率高0.88個百分點。
一位國有大行普惠金融負責人表示,如果不良率提高,就會增加成本。他表示要看今年的具體情況,去年基數大,在一定程度上,今年再保持同樣的增速難度會加大。
某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去年貸款利率同比有所下滑,一方面是銀行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另外是響應政策導向,再有就是市場競爭。該人士坦言,小微企業提前還款率並不高,目前還沒有感受到企業受到疫情影響償債能力下降。
至於未來銀行業是否存在一定的資產減值壓力,一位資深銀行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對於銀行不良率拐點是否出現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要到今年一季度以後才能觀察小微貸款不良率是否會明顯上升。
(李超、王麗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