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被稱為超地球的熾熱巖石系外行星被發現繞著我們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之一運行。
系外行星之所以被稱為是因為它位於我們的太陽系之外,它比地球大50%左右,質量是地球的三倍,按天文學標準,它是超級地球。
即便如此,被稱為TOI-561b的行星只需不到一半的地球日就可以完成圍繞其宿主恆星的一個軌道。
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合著者史蒂芬·凱恩在一份聲明中說:「在地球上的每一天,這個行星都會繞其恆星運行兩次。」
這項研究已被《天文學雜誌》接受發表,並於周一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37次會議上發表,該會議實際上是由於大流行而發生的。
這個超級地球靠近其恆星,在行星上產生的平均表面溫度超過2,000開爾文,即3,140華氏度。
這顆行星是由NASA於2018年發射的搜尋行星的TESS任務發現的。「 TESS」這個名稱是「過境系外行星調查衛星」的簡稱。該任務定期檢查天空的一部分,並觀察附近的恆星,以確定是否有行星在繞它們運行。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厚厚的銀河盤中發現了TOI-561b(「 TOI」是TESS目的物體的簡稱)。這種稀有的恆星群以其重元素(如鐵或鎂)的含量低於通常與行星形成相關的元素而聞名。
為了證實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使用了位於夏威夷的WM凱克天文臺,能夠確定行星的質量,半徑和密度。
然而,天文學家驚訝地發現,儘管行星具有質量,但其密度卻與地球相同。
凱恩說:「這令人驚訝,因為您希望密度會更高。」 「這與地球非常古老的觀念是一致的。」
較舊的行星實際上密度較小,因為這些行星形成時,宇宙中沒有那麼多的重元素。隨著恆星的衰老和爆炸,重元素被創造出來,從而在整個宇宙中孕育出新的恆星和行星。
夏威夷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勞倫·韋斯(Lauren Weiss)在一份聲明中說:「 TOI-561b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巖石行星之一。」 「它的存在表明,幾乎從140億年前成立以來,宇宙就一直在形成巖石行星。」
繞著恆星運行的還有另外兩個行星,它們都更大並且可能是氣態的。
銀河系可能是在120億年前形成的。這顆恆星及其行星已有100億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太陽只有45億年的歷史。
魏斯在周一的會議上說:「這個星球是在我們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開始發光的時候形成的。」
了解行星的質量和半徑後,天文學家可以進一步了解其內部結構。
凱恩說:「有關行星內部的信息使我們對行星的表面是否可以被我們所知的生命適居。」 「儘管今天不大可能有人居住這個特殊的星球,但它可能是許多巖石世界的預兆,但尚未在我們銀河系最古老的恆星周圍被發現。」
即使TOI-561b是一個像地球一樣的巖石或地面行星,它也太熱而無法維持生命。但是鑑於這顆巖石行星是如此古老,並且是第一個經過確認的巖石行星圍繞著這樣一顆老恆星,所以天文學家想知道該行星過去是否適合居住。
如果是這樣的話,無論住在那裡的人都會有一個美景。
魏斯說,厚銀河盤中的恆星「具有使它們在銀河系平面之上和之下的高空運動,如果有人在那裡看到它們,它們可能會提供令人驚嘆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