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諮詢,曾令我無比羞恥」|諮詢日記

2021-01-10 簡單心理

今天想分享一個故事,故事來自一位即將大學畢業的女孩小晨,她剛剛經歷了畢業前巨大的精神壓力,無休止的失眠,間歇性的腸胃炎,以及幾乎24小時的焦慮。

於是她向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求助,並在每次做完諮詢後用紙筆記錄。

我們徵得她的同意,隱藏關鍵信息後將諮詢日記在此發布。這個學生時代的經歷,也許還能給已經踏上職場的年輕人們一些啟發。

不妨一起來看看,小晨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糾結,心理諮詢又是否真能給她幫助。

3月30日

預約諮詢一周後,我第一次見到了心理諮詢師。據說她是我們學校經驗最為豐富的老師,這讓我頗為心安。

諮詢一開始,我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該說啥。我因為被恐懼困擾才來尋求諮詢幫助,但我說不清楚恐懼來自何處。我真實的困惑到底是什麼?我來這裡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

除了感覺自己不對勁,其他什麼都講不清楚。甚至想算了吧,乾脆直接走掉好了。

「既然說不清楚,那就隨便聊點什麼,聊聊夢想?」在諮詢師的引導下,我總算開了個頭。

我告訴她,我夢想未來也能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非常堅定——這大概也是我現在唯一堅定的事兒。

諮詢師問,既然堅定,那是不是在實現夢想的路上,產生了不安?

然後我們開始尋找不安。

我把自己想過很多次的事情說了出來,我想讀研,已經確定了要報考的學校。本來是件好事,但我卻很生氣,氣自己只能選擇「這樣的」學校——雖然這學校老師都很好,專業培訓體系在國內很先進,報考難度對我來說也剛好合適,考上的機率很大——但我就是生氣。

諮詢師又問我,那你覺得生氣的來源是什麼?

我說是因為自己「太現實」,但馬上又覺得這答案不真實,是自己美化過的答案。

真實的想法,其實是氣自己「太弱」,目標難度太低,沒有一點「夢想」該有的色彩。它不在北上廣深,不是國內最好的心理學平臺,和國外的項目更沒辦法比,它甚至都不是一個985。

說著說著我自己漸漸意識到,內心「不安」的背後,似乎是一種「憤怒」。

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是我的夢想,我本以為「這樣的我很優秀」「這樣的我很酷」。可面對這個學校,我完全感受不到這些驕傲。

然後諮詢師做了一件事:

她用「現實」和「理想」來分別命名了我的實際選擇和我的期待,並把我的「理想」狀態和「欲望」做了等同。

我不理解。在我心裡,追求理想是正面的,追求欲望是負面的,它們怎麼能等同?

但諮詢師這樣做,又讓我開始隱約思考:這些由於無法被滿足就讓我痛苦的東西,和所謂庸俗的「欲望」,是不是真的沒有區別?

第一次諮詢結束了,雖然問題沒有解決,但我卻通暢了不少,至少知道自己在為何而痛苦。

4月8日

今天是第二次諮詢,感覺面對諮詢師更舒服了些。

我們今天開始聊那些讓我一周失眠六次、無法停止的思考。

和上次相似,諮詢師還是一直讓我自己講,那我就講吧。

我的狀態就是,每當躺下打算睡覺,就開始翻來覆去地想自己做出的選擇,一遍遍核實那些邏輯的節點——我本科專業是經濟學,跨考心理學真的合適麼?是該先讀研再工作,還是先工作再進修?

每天晚上,我就在不斷復盤著自己做過的每個決策,重新判讀它們是否足夠客觀理智。這時候,就連我自認為堅定的「想成為諮詢師」這個目標,都偶爾出現搖擺。

諮詢師聽我嘟嘟囔囔半天,給我畫了一張圖:

她跟我講,有時候我們的思考和行為是一體的,也有時是撕裂的,我顯然是後者。

說完我立刻像被戳了一下,真是這麼回事兒啊,我不就是一直在用思考來阻礙行動麼。

世界上哪有什麼完美的決策,我已經花了足夠多時間來做出一個相對正確的選擇,接下來就該實踐了。繼續思考已經不能幫助我變得更好,反而只會讓我更難行動。

真是一個簡單的、不值一提的結論,擱在平時我肯定會非常不屑一顧,講道理誰不會?

但諮詢師畫的那張圖看起來太高級了!我們倆接下來各種分析也實在太有道理了!

此時此刻我真的完全被說服,看著這張圖,我決定馬上試試這個建議。(看來給人講道理這種東西,真的也是門技術活,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4月13日

已經想不起來這次諮詢時發生了什麼。

畢竟,距離諮詢結束已經三天,我才開始提筆寫這份小記,本來只想偷個懶的......

我們貌似繼續聊了很多擔心和想法,不過諮詢師說的話好像變得稍稍多了一點,不是主要由我叨叨叨了。

想不起來具體細節,大概也因為這次並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新結論。

我這時候還是應該專心準備考研,一本一本書去看就對了。我居然還在做諮詢,還做了這麼多次,還寫記錄,真矯情。

感覺我的諮詢師也很可憐,幾十年的行業積累,現在竟然在陪我這個小姑娘扯這麼無聊的事情,那些排隊預約諮詢的同學要是知道我就這麼點小事,肯定會覺得我在浪費資源吧……

真的,我是狀態不好,但我不想麻煩任何人。我的問題很小,不值得影響別人,還讓別人為我擔心,我就一個人呆著吧。

4月20日

今天很不想去諮詢,但最終還是如約去了。

和諮詢師扯到了「自我接納」—— 之前聊到,我體內「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一直存在巨大差距,這種差距是讓我飽受折磨的根源。

而這種差距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我不能接納現在的自己。

其實內心裡,我也不是很接納自己在做諮詢這件事,真的很shame……

為什麼自己處理不好這些事情,還需要他人的幫助啊......

我只想躲到一個小世界裡,把這麼糟糕的自己藏起來……

啊,最近的諮詢手記也寫得稀稀拉拉,因為感覺太shame了……

作為一個做過很多次諮詢,並且經常給身邊人科普心理諮詢的人,我非常清楚找諮詢師絕對不是一件值得羞恥的事情,也非常清楚我之所以感到羞恥,是因為我對於自身的不接納,比如我經常詆毀和攻擊自己。

然而,這也不能改變,這份shame 所帶來的非常真實的折磨感。

我能做的,大概也只是把它們寫下來,不逃避,去面對。這也很勇敢了對吧?

4月27日

著急,真的著急,感覺諮詢沒什麼進展。

已經第六次了,從專業角度看,這進度也不算慢了,但我真的很不滿意,就覺得自己怎麼還是這個狀態?

但也許,我不滿意的根本不是諮詢,而是自己的生活狀態?

我受不了自己花了六周時間,還沒到一個perfect的狀態;也受不了為什麼最近兜兜轉轉好幾次,連一個自我接納的問題都解決不了。我總是懷疑,是不是我哪個步驟做錯了,哪裡不夠努力,才導致了現在的情況。

但,未必是這樣吧?這也許只是因為,人就是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而調整自己也是件慢慢來才會成功的事情。

不是因為我做錯了什麼,而是世界本就如此吧?

......如果說諮詢到今天我稍有了一些改變,大概就是我開始用上面這樣的思維思考問題,而不再只是純粹批判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更客觀一點,或許還會更好一些。

5月4日

這一次,沒有再聊那些虛頭巴腦的情緒,聊了點備考時遇到的真實困境。

我告訴諮詢師,我每次打算學習,都學不進去,然後就開始刷手機,一刷一上午,越焦慮越刷,越刷越焦慮,搞得自己非常難受。

我不明白,為什麼玩手機都玩到沒啥可玩的地步了,而且內心還會有一種極大的焦慮和自責,可我卻會忍受著如此大的痛苦,百折不撓地繼續玩下去。

諮詢師告訴我,「或許,你玩手機是為了獲取一種專注感?」

「玩手機怎麼會獲取專注?就是因為手機,我才沒有專注在我的學習上!」我困惑極了。

諮詢師說,既然我點開手機並沒有非常明確要做的事情,也明確感到手機無聊,這就代表吸引我的並不是手機本身。其實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專注在一件事上,這份投入和專注是我真正想要的。

只是當這種投入和專注沒法從學習中獲取時,我便只能從玩手機這件事情上獲取。

所以,讓我感到舒適的,不是玩手機的具體內容,而是它帶給我的「專注感」和「投入感」,說白了就是「我終於給自己找了點事情做。」不過,玩手機消耗掉的精力,會讓人更難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下一次你拿起手機的時候想一下,你現在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諮詢師說。

有那麼一兩秒我覺得這個操作性建議很扯淡,不過,再想玩手機的時候,想一想其實自己是想學習了,嘖嘖,那我一定會感慨於自己無時無刻的好學,隨之而來的焦慮和自我懷疑大概都會減輕不少。

一直以來,我都對諮詢感到很shame,我總覺得自己沒有病入膏肓就來求助,矯情且無賴。可今天我才突然發現,原來我連求助都這麼小心翼翼在乎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真是把自己的真實需求壓縮到找不到了啊。

5月11日

感覺差不多今天可以結案,於是在諮詢前做了些小的回顧總結。這大概是我最乖巧的一次諮詢了,於是諮詢一開始我就把這個問題拋了出來。

「其實我每次跟你聊的時候,都會在想你到底會怎麼看我,我該不該這麼問這麼說。」我低著頭看著地,跟諮詢師說,「我也不太敢看你的眼睛,我平時跟人說話都不這樣的。」

「你不敢看我,也許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聊現實和理想的衝突,而我總是站在現實這一方,可現實正是你不願意去正視的部分。」諮詢師說。

這個心理諮詢師,總是會給出一些乍一聽賊奇怪,但分析起來賊有道理的解釋,這次她又給我畫了一張圖:

看著這張圖,我們再次開始了一通分析:

我之所以總覺得不甘心,是因為我沒辦法正確評估自己。而不能評估自身,是因為我的參考目標始終是那個「理想化的自己」。

此時,一句「人要正視自己,定的目標需要符合自身實際」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但如果想真的做到這一點,我需要先找到這個「理想化的自己」到底怎麼來的。

我認為,這個理想的自我來自於「同輩壓力」:大家都很優秀,都互相比較,所以我才會眼紅別人,給自己那麼多標準。

但諮詢師提到了一個更有趣的觀點——來自於我的父親。這個角度讓我很好奇,我好像從未認真想過老爸對於我的期許是什麼。

他是個非常上進的人,我作為他的女兒,他當然也期待我有所成就。可他又覺得我是個女孩子,女孩子只要幸福就好,所以對我的要求就變成了「自力更生」和「家庭幸福」。

所以,其實老爸對我的期待是有一種矛盾在的。一方面會希望我往上走,但又一方面覺得女孩子嘛穩妥就好。

聊到這兒,我突然想到,在我的生活裡我也一直存在這種矛盾感,好像我一直都沒法正視自己的野心。

其實我一直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只是從來不願意主動承擔責任,好像在壓抑著自己想要成為leader的部分。感覺自己沒這個能力,可心裡其實又隱隱的有這種期待。

這次諮詢結束,我並沒有想清楚,父親對我的期待和我「理想的自我」有什麼具體關係。

但我發現了一個自己從沒思考過的事情——雖然父親不怎麼在家,我們交流也不多,但他對我的期待確實深刻地影響了我。

我現在迫切地想跟他打個電話嘮嘮。

6月3日

因為諮詢師和我最近的時間問題,隔了好幾周才開始這次諮詢。發現最近自己真的沉靜了下來,踏踏實實做了很多事情,我還和諮詢師分享了自己做的一個經濟學案例,超自豪。

我們再一次聊到了「恐懼」,這次又發現了新答案:我恐懼的一部分,來源於自己對於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本身的恐懼——來訪者可能會有一些攻擊性的,甚至傷害性的行為,如果我成為心理諮詢師,就可能陷入危險。

雖然很多學長學姐都告訴我其實沒這麼可怕,但我還是為此惴惴不安。

和諮詢師聊了幾句,線索又一次指向老爸。

我八歲那年鬧非典,老爸是一名醫生,我和醫院家屬院所有小夥伴一起,跟坐火車去前線控制疫情的老爸們告別。也不知道當時自己害不害怕,只記得全家都在盼老爸回家。

十歲十二歲的時候,老爸經歷了醫鬧,家裡人都瞞著我,長大後我才零星聽到一些。

家裡從來沒談論過這些事情,但有一種恐懼卻真實埋在了我心裡。講著講著,我就開始哇哇哭。

「我們會用專業和知識來保護自己,諮詢機構也會保護我們,會好很多……」諮詢師輕聲說。

是啊,我們家人都選擇了具有危險性的助人行業,或許是某種命中注定吧。

恐懼逐漸化解,諮詢也走向尾聲。回顧一下,諮詢師似乎從來沒有真正正面回答我的任何一個問題。她引導我把問題一個個找到,一個個面對,也許最終都沒有找到確定的答案,但我感覺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接下來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

重新上路,就感覺很有力。

後記:

心理諮詢結束後的一周,小晨開始準備自己的研究生考試。以及,考研超乎想像的順利。

有人說,做諮詢就像播種好的種子,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會發芽長大。小晨說她也說不清楚,之後發生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和這段諮詢有關係。但她真的很感謝那位諮詢師,陪自己度過了一段艱難而孤單的時光。

「我現在很好,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你知道。」

相關焦點

  • 10年心理諮詢經驗的我,建議你不要隨便找心理諮詢師
    王金現1、三個原因之外在我做心理諮詢的初期,即前兩三年,如果有一個來訪的找到我,那我心裡會興奮好一陣子。後來,做諮詢5到6年的時候,諮詢量的增加,會讓我感到充實、有價值而興奮。 再後來,到現在我做諮詢差不多10年多了,個案量相對穩定,來訪者相對固定,卻對心理諮詢沒有太高的熱情了。
  • 如何建立對心理諮詢的信任感?
    所以,當來訪者對心理諮詢師表露出不信任,當潛在的來訪者對心理諮詢表露出不信任,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需要刻意消除它。讓時間與關係中的互動來逐漸篩選,讓效果來做出辨別,並最終建立信任.這本身就是心理諮詢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心理諮詢行業需要接受的檢驗。從社會層面來說,當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有似乎越來越弱了。
  • 我可以和心理諮詢師約會嗎?|6個常見的心理諮詢倫理問題
    1.我和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關係外還可以有其他關係嗎? 通常情況下,諮詢師不會與你有諮詢關係之外的其他關係,我們也不建議這樣做。 心理諮詢原本是一條單行道,諮詢師對來訪者了解很多,但來訪者並不了解有關諮詢師的私人信息。
  • 心理諮詢案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我
    心理諮詢案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我心理諮詢師:在人際交往中,多久的距離最為合適婷婷,女,30歲,某企業文員。參加工作五年來,在單位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差,連帶著回到家裡的情緒也不好。最近一段時間,連她最好的朋友也與她產生了矛盾。
  •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無法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越親密的越不能!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無法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越親密的越不能!心理諮詢有「熟人不諮」的原則,心理諮詢師如果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會產生雙重關係或者多重關係。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書本」上怎麼說。諮詢師在諮詢中是友好的、接納的和感同身受的,真誠地幫助來訪者緩解痛苦並探索其個人問題的解決之道。這些專業態度對於諮詢師來說是工作的一部分;對於來訪者來說是療愈和成長的重要因素,也是他(她)付費獲得的幫助和服務。有時來訪者出於諮詢師的信任和感激,會想做些什麼來回饋諮詢師的付出。即使這的確表明了來訪者對諮詢師的高度認可,但卻並不是來訪者需要做的部分。
  • 心理諮詢中的移情到底指的是什麼?
    移情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不管在心理諮詢中,還是在日常關係中,只是,精神分析對移情非常感興趣,以此為基礎構建出了人類的內在關係圖式,並將它作為治療性改變的重要內容。當來訪者對諮詢師產生了移情時,往往會在諮詢師身上激起一些情感,這便是反移情。比如,當來訪者理想化諮詢師時,諮詢師會覺得開心、飄飄然,或者羞愧和壓力;當來訪者貶低諮詢師時,諮詢師會覺得生氣、難過,自卑等。
  • 心理諮詢:我成功的催眠了你,親愛的黑法師!
    "我從來不喜歡多肉,我喜歡綠植。去花卉市場時,也不關注多肉。此時青青讓我看黑法師,竟然眼前一亮,發現此多肉也真是別有風姿。青青來諮詢的原因,是因為嫌她自己太胖了,1.60的身高,140斤的重量,快成方的了,她很是苦惱。聽朋友說我的催眠療法很好,就來找我做治療。她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冬天,穿了一件寬鬆的大黑羽絨服,像方形碳。
  • 2013年7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正式成立於A.1903年 B.1933年C.1935年 D.1948年2.學齡兒童,特別是初入學的兒童經常出現的自然現象是A.好動 B.注意分散C.夜驚 D.不願上學3.敏感多疑,容易產生妒嫉心理;性格固執,看問題常以我為中心,經常與人鬧矛盾;喜歡搞獨立王國,自成一體;遇事有責備他人的傾向。
  • 心理學權威齊聚知乎 探討心理諮詢前進方向
    心理健康一直都是一個熱點話題,心理諮詢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好奇關注。雖然心理諮詢已經成為一部分人緩解心理問題的途徑,但大多數人依舊對這個「神秘行業」抱著謹慎和好奇的態度。心理諮詢真的靠譜嗎?來訪者要做什麼?從業者要怎麼做?
  • 2009年7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 )A.轉移作用 B.合理化作用C.否認作用 D.退化作用7.到醫院或到心理諮詢中心的來訪者其社會功能大多處於( )A.正常狀態 B.異常狀態C.失常狀態 D.疾病狀態8.心理諮詢的形式很多,如______就是由諮詢人員幫助單獨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的形式,它是目前心理諮詢的主要形式。
  • 有來訪者愛上我怎麼辦?論心理諮詢中移情的發生與處理
    在描寫諮詢師和來訪者諮詢過程及關係的美劇《捫心問診》中,來訪者蘿拉從第一次諮詢時就愛上了自己的諮詢師保羅。其實這樣的橋段不僅僅在影視劇中會出現,在實際的心理諮詢過程中,隨著諮詢的逐漸深入,來訪者很容易對諮詢師產生親近之感。如果是同性,會產生一種類似於朋友關係、親子關係或同胞關係的情感;如果是異性,則來訪者很容易誤以為自己愛上了心理諮詢師。
  • 2011年4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試題課程代碼:00284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職業諮詢變職業歧視 「心理類型」指導就業不靠譜
    ●榮格的「心理類型」缺乏統計學分析,源自該理論的MBTI被指存在缺陷   ●由於科學依據不足,美國國家科學院不推薦在職業諮詢中使用MBTI測試  目前正是畢業生找工作的季節,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職業。
  • 2007年4月浙江省自學考試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真題
    帕森18.20世紀80年代,心理諮詢最引人注目的發展趨勢有:心理諮詢專業教育和資格標準化、心理諮詢的職業化、服務領域的多樣化和( )A.美國國家、州執照制度的建立B. 更加強調對人的成長與發展的關心C.「美國人事與指導學會」進一步發展壯大D.
  • 諮詢者的角色——佔星諮詢師與心理諮詢師的不同
    現代佔星提供的建議更有積極的意義,而不是死的「答案」,佔星諮詢能比心理諮詢提供更多的人生意義感。 塔羅諮詢師的角色,也與類似。他們使用塔羅牌為工具,為客戶提供各種問題的建議和答案。通常塔羅牌只能反映短期三個月的問題,不方便整體論述事業、愛情等好壞。 心理諮詢師的角色,則使用正統的心理知識體系為客戶提供各種心理問題的建議。
  • 電影《溫暖的抱飽》—心理諮詢/療愈現場解析
    心理諮詢/療愈是對過往經歷的定義做出改變,以達到影響你現在的行為和信念,就像電影中描述的一樣,當抱飽對擁抱的定義等於死亡和父母的離開,那麼他就會拒絕一切的擁抱;而當他收到父母的那封信看到母親和父親對他的表達:愛可以戰勝一切,擁抱愛你的人,那是愛的力量,他的定義改變了,他敢於勇敢的擁抱了。
  • 心理諮詢室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今天的來訪者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只露著兩個眼睛,我將暖風開大,他依然不為所動,他的目光一直處於游離狀態......我試著用語音、語調、語氣喚起他的注意,試圖讓他脫掉厚厚的外衣,但這個想法失敗了...這讓我想起了早些年,我的導師告訴我,不要在來訪者身上驗證你的的想法。
  • 淘寶上的心理諮詢靠不靠譜?或成算命套路
    當代都市人「鴨梨山大」,各種心理問題亟待疏解。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在一些購物網站,心理諮詢被當作「商品」叫價售賣,一些網店還稱可以進行療程治療。與此同時,更多打著擦邊球的情感諮詢也逐漸凸顯,並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奇葩產品,比如「泡妞技巧」、挨罵陪罵發洩等。
  • 2008年4月浙江省自學考試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真題
    這種心理療法稱為 ( )A.逐步消除法 B.逐步脫敏法C.系統消除法 D.系統脫敏法17.20世紀40年代對心理諮詢的理論的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的是( )A.卡爾-羅傑斯的理論 B.精神分析的理論C.行為主義的理論 D.新行為主義的理論18.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下屬分會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大學生心理諮詢委員會,
  • 情緒起伏很大 敲開高校心理諮詢這扇門難嗎?
    記者採訪發現,在面對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時,許多學生擔心自己的心理問題會被告知學校,進而被告知家長。在某高校校園論壇上,有學生提問:心理諮詢之後,會不會通知輔導員和導師說這個學生有心理問題。另一位學生回答道:「講實話,對保密性不要有期待,親身經歷。因為這個問題,我曾經受到挺大的打擊。但是心理諮詢還是可以做的,只看你更想恢復心理健康,還是更注重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