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個視頻了:
這個視頻拍攝於澳洲的南澳大學。
視頻裡,一群香港學生裡有一個女生在喊:「HK STAY STRONG」,另一邊一群內地男學生用國罵回應「CNMB」。
我承認,這確實是看得很爽的一個視頻。
「敵人」只有一個人,而「我們」有一群人。
「敵人」的口號複雜無力,而「我們」的口號簡單直接。
「敵人」的聲音軟弱無力,而「我們」的聲音渾厚嘹亮。
這種敵弱我強的狀態,以及力量上的懸殊差距,讓很多人大呼痛快。很多人看了這個視頻,覺得把這些天看香港新聞的憋屈都發洩出來了,把大陸網友無法影響香港發生的那些事情的無力感全都發洩出來了。
找到了組織,所以爽快:
我也一樣,在看了香港兩個月以來的種種新聞之後,總覺得心裡憋了一股氣,覺得看了這個視頻完全發洩出來了。
但我還是想說,這其實是不對的。
無論如何,都不要以集體喊CNMB為傲,這裡面有太多的不妥。
你仔細去想,會發現無論是香港在發生的那些遊行,就算發生的那些暴亂,所有人一起喊的口號,也一定是有明確訴求的。
事實上當我們進行遊行的時候,就已經身處一個討論問題的空間裡,這時應該去喊有明確訴求的口號表達自己。
你可以喊「制止港亂」,你可以表達「香港是中國的」,你可以表示「他們都在造謠」,甚至像這些學生一樣唱國歌,表達你們自己很愛國也行。
這都表達了一個明確的意思,傳遞了信息,有助於第三者理解你們的邏輯。
但顯然,「cnmb」不在其列,它沒有表達訴求(畢竟這個詞表達的訴求是非法的),而且也並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
02
一方面,用夾帶生殖器的辱罵代替辯論,往好的理解,是你沒有素養,無法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訴求,缺少這種能力。
往壞的理解,這種失語就變成了一種不佔理的反證,你無法用事實和邏輯來說服對方,只能用髒話代替。
無論哪種,都不是啥好事。
另一方面,遊行示威和公共場合集合,說白了就是遊給別人看讓別人理解我們的,是希望獲得更多支持的。
但「cnmb」無法做到這一點。
這能讓對面固執的「港獨」分子屈服嗎?不能。
這有助於雙方的理解和交流嗎?不能。
這能讓圍觀的外國人支持我們嗎? 恐怕也不能。
這只會增加更多的誤解。
尤其是這句話被翻譯過去的時候,會讓第三者產生中國大陸在霸凌香港的錯覺。
比如加拿大媒體在對這件事的報導中,對「CNMB」和另一個視頻中大陸留學生大喊「叫爸爸」 進行了英文翻譯。
看到這個報導的第三者,恐怕會覺得一個集會遊行的「討論空間」被一聲聲「CNMB」扭曲成了「力量空間」,產生強大者在欺負弱小者的認知。
如果這個視頻真的被一些人解讀為霸凌,那我們才是真的陷入了香港一部分港獨的圈套之中。
而現在這句「CNMB」已經進入了在線俚語詞典Urban Dictionary。
大陸留學生在公眾場合用夾帶著生殖器的粗鄙之語表達自己的訴求,進入被編入國外詞典,你很難說這是一次正向的文化輸出。
而在推特上,有人說「中國學生有多粗魯」,「這就是香港人拒絕接受大陸囧教育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想通過這一系列行為支持中國,讓我們可以更好更快的解決這個問題,那顯然「cnmb」不是一個好的口號,它既無法表達清楚我們的觀點,也無法爭取到更多「沉默的大多數」。
但如果你像微博上很多評論說得一樣,「罵得爽就完事了」,「罵只是為了自己開心」,那只能說這件事真的越來越像一場狂歡了。
03
這種狂歡,正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
在加拿大,留學生們開出超跑轎車上街遊行,大罵香港人「窮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