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點知道這句話,或許人生的境遇就會截然不同。
最近讀到這樣一段話,讓我心裡為之一震,頗受啟發和感動,以至於第一遍沒讀透,讀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有了重獲新知的感覺。讀罷又不得不感慨:能真正讀懂這句話的人,或許早已是「遍體鱗傷」。
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氣傲皆因經歷少,心平只為折磨多。」
氣傲皆因經歷少,一個人心高氣傲,是源於自己經歷的少,沒有見過更大的世界,只是活在自己的生活範圍裡,只局限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不到浩瀚的星空、廣闊的宇宙。在瑣碎的生活中,在狹隘的思想裡,胡思亂想,搖擺不定,稍微努力一點,就覺得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了一點小成就就覺得超越了很多人,自然變得眼高手低、不可一世。
《道德經》說:「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用兵逞強就會被毀滅,樹木太強大就會被砍伐。堅強的往往處於劣勢的地位,因為你已經成為眾矢之的。柔弱的反而能處於上位,保全自己。
一個真正的強者,是見識過更大的世界、閱歷過豐富的思想以後,變得更加虛懷若谷,潛心向上,把自己隱藏起來,而不是鋒芒畢露,顯擺自己的學問和本事。如果自以為是地認為只有自己最聰明,把別人當傻瓜,最後出醜的只能是自己。當你在眾人面前顯擺自己的時候,說不定你就是別人眼裡的傻瓜。
心平只為折磨多,人的成長都會經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人生所有的哲理,都源於經過。所有的體悟,都從磨礪中來。只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生活的磨礪,才會明白世事的艱辛。能讓一個人快速成長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能讓一個人快速成熟的,一定是苦難,而不是安穩。只有經受的折磨多了,稜角被磨平了,心態也就慢慢變得穩重、平和。
《道德經》也告訴我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穩重是處世的根本,鎮靜是人生的主宰。過於輕浮,就會失去做事的基礎。
過於浮躁,會失去做人的根本。歲月和經歷會磨平一切稜角,複雜的閱歷,人世的滄桑,會讓一個人變得情感豐富,而又通達圓融。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人文修養,這才是人生最好的模樣。
把酒言歡不問世事難料,書信談情怎知歲月蹉跎。人生本就不是一場風花雪月,你怎樣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怎樣對待你。不要因為氣傲就刻意去經歷,不要為了求心平而故意受折磨。少點傲氣,多點傲骨。少點嬌氣,多點磨礪。人生自然會越來越有智慧,越過越好。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人生的成長真的是一輩子的事情,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很有智慧,如果你感到心浮氣躁,缺乏閱歷而又找不到方向,我推薦你讀讀《道德經》這本書,會讓你對人生有更加透徹地理解和體悟,思想上更進一步。
▼
▼
把時間交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