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氣傲皆因經歷少,心平只為折磨多!

2021-01-13 騰訊網

如果早點知道這句話,或許人生的境遇就會截然不同。

最近讀到這樣一段話,讓我心裡為之一震,頗受啟發和感動,以至於第一遍沒讀透,讀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有了重獲新知的感覺。讀罷又不得不感慨:能真正讀懂這句話的人,或許早已是「遍體鱗傷」。

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氣傲皆因經歷少,心平只為折磨多。」

氣傲皆因經歷少,一個人心高氣傲,是源於自己經歷的少,沒有見過更大的世界,只是活在自己的生活範圍裡,只局限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不到浩瀚的星空、廣闊的宇宙。在瑣碎的生活中,在狹隘的思想裡,胡思亂想,搖擺不定,稍微努力一點,就覺得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了一點小成就就覺得超越了很多人,自然變得眼高手低、不可一世。

《道德經》說:「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用兵逞強就會被毀滅,樹木太強大就會被砍伐。堅強的往往處於劣勢的地位,因為你已經成為眾矢之的。柔弱的反而能處於上位,保全自己。

一個真正的強者,是見識過更大的世界、閱歷過豐富的思想以後,變得更加虛懷若谷,潛心向上,把自己隱藏起來,而不是鋒芒畢露,顯擺自己的學問和本事。如果自以為是地認為只有自己最聰明,把別人當傻瓜,最後出醜的只能是自己。當你在眾人面前顯擺自己的時候,說不定你就是別人眼裡的傻瓜。

心平只為折磨多,人的成長都會經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人生所有的哲理,都源於經過。所有的體悟,都從磨礪中來。只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生活的磨礪,才會明白世事的艱辛。能讓一個人快速成長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能讓一個人快速成熟的,一定是苦難,而不是安穩。只有經受的折磨多了,稜角被磨平了,心態也就慢慢變得穩重、平和。

《道德經》也告訴我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穩重是處世的根本,鎮靜是人生的主宰。過於輕浮,就會失去做事的基礎。

過於浮躁,會失去做人的根本。歲月和經歷會磨平一切稜角,複雜的閱歷,人世的滄桑,會讓一個人變得情感豐富,而又通達圓融。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人文修養,這才是人生最好的模樣。

把酒言歡不問世事難料,書信談情怎知歲月蹉跎。人生本就不是一場風花雪月,你怎樣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怎樣對待你。不要因為氣傲就刻意去經歷,不要為了求心平而故意受折磨。少點傲氣,多點傲骨。少點嬌氣,多點磨礪。人生自然會越來越有智慧,越過越好。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人生的成長真的是一輩子的事情,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很有智慧,如果你感到心浮氣躁,缺乏閱歷而又找不到方向,我推薦你讀讀《道德經》這本書,會讓你對人生有更加透徹地理解和體悟,思想上更進一步。

把時間交給閱讀

相關焦點

  • 《道德經》釋義
    為了方便溝通交流、用言語文字來形容、表達這個能生宇宙本源的能量,老子勉強起了個名字叫「道」,所以老子說:強名曰「道」,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前兩句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道」字說的是化生天地萬物本源能量的道,這個「道」用言語文字表達不出來。
  • 被誅仙誤讀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何意?道德經才是正解
    在原出處《道德經》中,它可不是這麼一個意思。《道德經》是春秋時期,道教始祖老子的作品,它主要描述的也是關於道教思想的作品。那麼道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就是「道和德」兩個字。不僅修外行,更是修內心。而《道德經》第五章的原文著述如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易傳》與《道德經》的關係
  •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更容易避禍求福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人行走於世間,無論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強,都不能逆天而行。順應天規,通達順遂;不應天規,早晚吃虧。其實,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規。立身以謙,就像耳畔有洪鐘,在被鮮花包圍、美譽吹捧之時,也時刻以一記響亮的鐘聲提醒自己:不驕不傲,方能不斷前行。二、返璞歸真,修心以淡《道德經》中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 《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破譯
    乾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一章 坤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五章 《道德經》總結兩卦的章節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經》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釋為「乾」、「坤」和「無」、「有」,但不能等同。
  • 帛書《道德經》和後世流傳《道德經》哪個大有裨益?
    2、傳世的《道德經》流傳至今,太多人心血和精力,智慧和付出,那能一票否決,況且真心化,傳世的不一定就對,但是會更更多人幫助。3、帛書版是另一個思路,可以相互映照的參悟、修行、研討,不一定《九陰真經》歐陽鋒就練錯了,他誤打誤撞也打通任督二脈了,全天下這麼多人,只有一種衍生品,和工廠流水線出來的有區別嗎?並沒有。
  • 如何通過《道德經》正確理解氣的概念?
    隨著人類認知不斷發展,「氣」被賦予了更多含義,比如空氣、真氣、靈氣、力氣、氣血等,那麼除了物理學上的氣體之外,道家中的氣又是什麼意思呢?既然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那麼我們相信可以從萬經之王的《道德經》中尋找到答案。衝氣(和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 道德經: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都只會讓我們物極必反,凡事要有度
    人生,都在講求一個度字,所有的刻意追求,都只會讓我們物極必反,水滿則溢,凡事要有度,過猶而不及。白巖松老師說:「這個世上最糟糕的一種人就是勤快的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其實這還要追溯到《道德經》上來。《道德經》中說這樣一段話: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意思也就是:善於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於打仗的人不輕易被敵人激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正面爭鬥,善於用人的人對人謙下,這叫做不爭的德行,這也叫善於使用人的力量,這叫做善於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準則。
  • 道教法器之乾坤圈|道德經|道教|陰陽
    在道教宮觀內,細心人可能會注意到――某些道士手內常持一件相連在一處的兩個環,時時把玩(其環形,多為木、藤、玉石、金屬製成,可於人腕、臂處套掛。北京白雲觀文物展室中,有一明代青瓷道人像,道人左手即持此物,可見淵源已久)。許多人不明其意,作何解釋?問於道士,或稱其為「乾坤圈」;或稱其為「陰陽環」;或稱其為「玄」,眾說紛紜。
  • 道生一一生二,《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它只存在於地球嗎
    《道德經》看似離你我的生活遙不可及,但又息息相關。普通人的吃喝拉撒都離不開它,那它從何而來?對你我有什麼意義呢?傳世兩千多年的《道德經》最早的版本,1973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當時出土了五十多部帛書,其中有兩張不同年代、形制的帛書,用不同的朱絲欄墨書(一種古字體),分別抄有《德》和《道》兩篇文章。
  • 《道德經》:壓制小人的最好辦法其實是這個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夫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道對於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無私,無厚亦無薄,但上天卻又常常無意識地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可也許很多人都會有一種感受:怎麼受苦受難的總是善良的人,而那些耍心機手段的小人卻混得如魚得水,日子也過得十分滋潤。
  • 太極八卦、道德經與宇宙大爆炸
    太極八卦、道德經和宇宙大爆炸理論有啥子關係?是不是有點扯。別急,想像力本來就是人類前進的動力。道德經也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我們再來看下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這個理論是當前宇宙形成理論中最權威最可信的一個理論。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道德經》中的三生萬物,原來是這麼回事!
    《道德經》中有一句非常引人入勝的話,古往今來有不少的人都在註解,直到現在還爭議不斷,沒有形成一個定論,這句話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讀了不少講解《道德經》的書,現在普遍學術界能接受的觀點是:「一」指的是「氣」,「二」指的是「陰陽」,「三」指的是「多」。意思說的就是,由「氣」生出「陰陽」,由「陰陽」生出了萬事萬物。但是對於惜墨如金的老子來說,在書中寫出:「陰陽生出萬物」這種廢話,小編就覺得不太可能,答案一定在別處。
  • 《道德經》:所謂的修道,就是要將所有人道的東西,轉化為天道!
    其實,《道德經》第二十二章中,就提到了具體的方法。我們先來看看第二十二章的部分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道德經》的很多東西是源出於《易經》的。從這兩部書的共性來說,確實如此。但是要知道,《道德經》所講述的,其實是具體的修行。而《易經》所論述的,是事物存在的「象」,是另外一回事。
  • 《道德經》:不論對外界有多少欲望,終歸是要回歸自己的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全書八十一章,區區五千字,卻是字字珠璣,句句箴言,很多人只知《道德經》是一部深奧玄妙的哲學著作,老子在書中向世人傳達了一些人生之道。在《道德經》第七章的時候老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天長地久。【原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道德經》中經典的「3句話」,道出了人生真諦,令人佩服!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呂覺 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道德經》全書不過五千餘字,其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
  • 《道德經》裡透露出了真相
    不知大家可曾注意過,我們平時在上香之時,香的數量一般都是三隻,不會多也不會少。甚至在一些武俠劇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麼一句話:「等你死後,我會給你燒上三柱高香。」燒香可謂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典型現象,即使歷經千年,依然廣泛流傳。那麼我們這裡就想問,為何每次燒香都要燒三根呢?在中國的數字中九為數之極,我們燒香不應該燒九根嗎?這樣才能夠顯得更加的虔誠,為何而要燒三根?
  • 《道德經》中一個神奇的數字密碼,是宇宙萬物起源的秘密所在
    如人身有「 三田 」就是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如人之死亡被稱為「 三寸氣斷 」;如「 人有三寶 」,就是「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人生也是三層樓。第一層樓——性命,所謂「 性 」就是性格,所謂「 性命 」就表示性格決定命運。
  • 出自道德經中有寓意內涵的男孩名字推薦
    今天整理了一些道德經適合男孩的名字,以供家長們參考、借鑑一二。 一、道德經適合男孩的名字分享 玄德(內涵仁愛) ——此名出自於《道德經》中「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其中玄表示的含義為黑色、深奧之意,此字在意義上具有神秘的特點。德則是道德、品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