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破譯
乾第一 坤第二
乾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一章
坤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五章
《道德經》總結兩卦的章節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經》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釋為「乾」、「坤」和「無」、「有」,但不能等同。
《易》認為「元氣」是世界的本原,「元氣」又分為「乾陽元氣」和「坤陰元氣」,前者是萬物產生的原因,後者是萬物發展的條件。《道德經》認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為「無」和「有」,前者是世界的開端,後者是萬物之根本。可見,「無」和「乾陽元氣」、「有」和「坤陰元氣」是相對應的,「乾道變化」是無形的,「坤厚載物」是有形的。
乾卦說「潛龍,勿用」,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和「有」的運動又是可以認識的,正如《易》所說的「見龍在田」,規律(龍)顯露於事物(田)。乾卦的「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群龍無首」比喻了萬物的循環不息和複雜多變,老子把它們看「道」的「無」「有」兩面相互作用,從而歸納為「玄之又玄,並說這是認識萬物奧妙的門徑。
「有物混成」,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為萬物根本,所以稱為「母」。「坤」的特點是柔順,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誡人們要堅守正道,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強取名為「道」的原因。對「坤」對「乾」的遵循,老子詳細解釋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麼是正道呢?老子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易》教育人應該效法坤德成為心胸開闊、溫順有禮、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認為這樣一來「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並列為四大。
老子用「反者」——返本復初來解釋「乾」的作用,並說這是「道」的運動;以「弱者」——處於柔弱地位來解釋「坤」的作用,並說這是「道」的運用。他明確指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屯第三 蒙第四
屯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章
蒙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八、十九章
屯卦嘗試去解釋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產生於壓抑者「雷」的水中。生命是陰陽二氣交結的作用,老子把這種作用稱為「穀神」,作為玄妙的母體,它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個人或人類社會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師或聖人的職責就是啟發蒙昧,這是蒙卦的寓意。啟發是對蒙昧的否定,老子更進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認為人應該「絕聖棄智」,在更高的階段回歸到本初的質樸。
需第五 訟笫六
需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九章
訟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三十一章
訟,是戰爭之意。訟卦是《易》的第一個兇卦,同樣,老子也厭惡戰爭。訟卦告誡人們要提高警惕才能中途吉利,老子解釋說勝利是不得已的,勝利就可以了,不要武力逞強。訟卦告誡人們發動戰爭要慎重考慮,老子補充指出,戰爭是「不得已而用之」。
需,是等待之意,等待是為了居於「飛龍在天」這個「九五」的最高位置,從而獲得光明前途。老子解釋說等待是為了蓄藏精力,是保養身心、治理國家的最重要原則。
師第七 比第八
師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六章
比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七十九章
師,是群眾之意。師卦的卦象是水在地下,寓意君子要用愛心保護人民、養活大眾。老子說江海之所以能夠匯聚一切溪流成為百穀之王,是因為它善於處於溪谷之下遊。使大眾歸於正道,就可以在天下稱王,正是由於君子「善下」的品德。
比,下坤上坎,坤為地,坎為水。水附大地,地納河海,相互依賴,親密無間。此卦與師卦完全相反,互為綜卦。它闡述的是相親相輔、寬宏無私、精誠團結的道理。得君位者為比,得臣位者為師,其理明矣。
小畜第九 履第十
小畜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三章
履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章
小畜即小有收穫,小畜卦告誡人們還要繼續努力。善於知道別人、善於戰勝別人、知道滿足,這些在老子都只是小畜,認識自我、戰勝自我、勉力勤行才是目的。因為要長久必不可喪失基礎,正如死而不忘道才是長壽。
履即鞋,卦說的是人踩在老虎尾巴上而沒有危險。怎樣才能做到呢?老子認為順其自然可以避開死亡,因而善於保護生命的人在大山中行走不避犀牛、老虎,進入敵陣中不不帶鎧甲和兵器。
泰第十一 否第十二
泰卦與否卦,《道德經》主要有關章節為第二、十五、十六、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七、四十、四十二章
「乾」「坤」不可分割,由兩者構成的泰卦與否卦亦不可分開來理解。泰即通泰,否即否塞,但兩者又可相互轉化,此兩卦充分體現了《易》的辯證智慧。《道德經》中有多章的句子和它們的解釋十分相近。泰卦有「小往大來」,老子說「重為輕根」;泰卦有「天地交而萬物通也」,老子說「二生三,三生萬物」;泰卦告誡君主幫助自然演化,老子認為君主能守住「道」的無為,萬物就會自然教化;泰卦說「無往不復,天地之際也」,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復命曰常」。否卦告誡人在吉利時應該有警惕之心,老子也認為善道者小心謹慎如冒著嚴寒趟水過河。否卦認為順應天命沒有害處,「順其自然」正是《道德經》的核心思想。
同人十三 大有十四
同人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七章
大有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四章
同人,是眾人的意思。同人卦認為集體行為(離)順應天道(乾)所以大家都吉利。老子認為,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運行,聖人與世無爭反而在眾人中領先。
大有即大吉利,它的卦像是火在天上燒,告誡人們做時要順應天道。老子認為應該以「道」、「德」兩個原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謙第十五 豫第十六
謙卦,《道德經》相關章節為第八、十、三十四、四十二、五十一、六十一、六十三、六十六章
豫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四章
謙即謙虛,老子認為謙虛應該如「利萬物而不爭」的「水」和處於百穀之下又成其王的「江海」。老子還把「道」的謙稱為「玄德」。謙卦認為對天、地、鬼神、人來說,都是減少盈補充謙的。老子用「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來批判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情況。他更深刻地提出,「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豫即順時,豫卦由雷(運動)和坤(柔順)構成,是順時而動的意思。老子認為處理事情要從細小出著手而且必須有恆心,順著事物的發展而不以個人慾望妄為。
隨卦第十七 蠱卦第十八
隨卦和蠱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十七、六十五章
隨即跟隨,寓意臣民像萬物隨時運行一樣擁戴君王。蠱,是教化的意思,蠱卦提醒君子教化萬民。兩卦是相關的,因為君子受跟隨自然有教化的責任。老子認為聖人應該用「道」來啟發人民的純樸,使人類社會與萬物一起返歸淳樸然後順應自然。老子還把君主分為三種,最後的君主建功立業了百姓卻是我們順乎自然。
臨卦第十九 觀卦第二十
臨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六章
觀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四十七章
臨,是治理的意思。臨卦的卦象是澤在地下,寓意君主治理人民卻自居下位,老子把這種君主比喻為「江海」。(參考師卦)老子認為聖人要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後才能在百姓之前作領導。
觀即觀察,觀卦提醒人注意觀察自然規律和社會現象。對於觀的最高境界,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聖人能「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噬嗑卦第二十一 賁卦第二十二
噬嗑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七十三章
賁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十二章
噬嗑,是口裡有東西在嚼的意思。噬嗑講的是治獄,它由火與雷構成,象徵賞罰嚴明。老子說,「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賁,是指用五顏六色進行文飾。賁卦由在上的山和在下的火構成,寓意文飾不離根本。老子認為聖人治理的主張是為解決溫飽而不是追求聲色悅目。
剝卦第二十三 復卦第二十四
剝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七十五章
復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十六、二十五、四十章
剝,是剝落的意思。剝卦告誡君子應該尊重自然消長盈虛的規律,要厚待人民。剝卦還舉例說,君子乘坐華麗的車子會加重老百姓的負擔。老子指出,統治者賦稅過重老百姓會挨餓,並認為統治者清淡無欲才能消除社會上的貧困和動亂。
復既反覆,復卦寓意自然規律循環不息。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周行而不殆」,「遠曰反」都是復的意思。老子認為,萬物最終都要各自返回本原,稱為「靜、「歸根」,這是永恆不變的規律。
無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無妄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七章
大畜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十章
無妄即無故意,無妄卦告誡人們要撫育萬物、做事要合乎正道才能大吉大利。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萬物會自然教化。他指出,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事物的欲望會萌動起來背離正道,這時候就需要用「樸」來鎮定它,那麼天地萬物將會自然安定。
大畜,是大有收穫的意思。大畜的卦象(下乾上艮)是太陽(乾)照耀於山中(艮),寓意人應該像萬物吸取太陽光一樣了解前人的品德善行來培養和完善自己。老子以寓問於答的形式提出個人自我表現修養的指導思想。自身精氣能不與形體分離嗎?運氣周身能如嬰兒一樣平和嗎?心無雜念能像明鏡一樣一塵不染嗎?愛護人民治理國家能夠不用才智嗎?面對紛紜的萬物能夠安靜柔弱嗎?明理通達能夠不依靠知識嗎?
頤卦第二十七 大過卦第二十八
頤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四、五十、五十一章
大過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九章
頤,是養生的意思。頤卦的養生之道不單是個人的養生,還包括天地養育萬物和聖人養育萬民。頤卦告誡君子要謹慎言行和節制飲食,還認為人服從養生常理,即使危險也將吉利。老子關於養生的觀點可參考履卦,他還更進一步認為養生過度會損害生命。天地運行和聖人養育萬物都是無私的,這種廣闊的胸懷老子認為正是生命的長久之道。
大過,是大得過了頭的意思。老子認為,積累達到滿盈不如趁早停止,錘鍛的很銳利不能長久守住,金玉滿堂沒有誰能保藏得住,富貴而驕就給自身種下災禍。
坎卦第二十九 離卦第三十
坎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四十三、七十八章
離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二章
坎,是水坑的意思。坎卦的卦象是一個又一個的水坑,寓意險阻重重。水是柔弱的,它卻造成重重險阻,坎卦飽含辯證法。老子認為柔弱勝剛強,他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離,是依附的意思。離卦的卦象是太陽天天升起,象徵光明普照四方。老子認為能看見的常道叫做明,運用常道包含著的光返照內在的明,就能認識自我,並以智慧之光覽照萬物。
鹹卦第三十一 恆卦三十二
鹹卦和恆卦,《道德經》的對應章節為第二章
老子認為交感是對立統一這個永恆規律的體現,「無」和「有」的交感更是萬物的源泉。老子更提出世界的六大對立統一: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人看到了對立統一這個規律,天地萬物自然都是可以認識的。老子認為前後相互銜接是永恆的,因對立面不斷在相互轉化。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壯卦第三十四
遁卦,《道德經》的對應章節為第九章
大壯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四章
遁即隱遁,指的是君子隱退。老子說,「功遂身退,天之道」。
大壯即大者強壯,大壯卦告誡君子行事要光明正大。大壯卦認為大者強壯也不能莽撞,不然就會被困。老子感嘆,「道」廣泛博大啊!左之右之無往不在。他認為,聖人不自以為偉大,所以能夠成就他的偉大。
晉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晉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七章
明夷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一章
晉,是進取的意思。晉卦的卦象是太陽(離)照耀著大地,萬物沐浴光輝。老子認為聖人應該以萬事萬物作為自己的借鑑。他說,「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人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物無棄物」。
明夷,是內在光明的意思。明夷卦告誡君子治理人民要用外表隱晦、內心明察的方法。老子認為,舉止行為有大德表現的人只追隨於「道」,「道」是隱微幽暗的,但那裡卻含有萬物的本質,那本質甚至很真實,還包含了可以驗證的內容。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家人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十八章
睽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章
家人卦,告誡人們在家庭中要各盡所責,每個家庭搞好關係了,社會自然安定。老子認為父子、兄弟、夫婦之間不和諧,於是才會提倡孝道和慈愛。
睽卦的卦象是火往上燒、水往下注,寓意萬物形態各異才能各具有秉性而成物類,人類也是有男女兩性才能生兒育女。老子提出萬事萬物的相對是統一的,並認為其中的道理遠望而茫然不可知,永遠存在而沒有盡頭。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蹇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三章
解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一章
蹇,是困難的意思。蹇卦的卦象是山上有水,寓意人行路艱難。老子說,「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解即解放,解卦和屯卦同樣是由震(雷)和坎(水)構成,只不過位置相反。屯卦象徵生命的產生,解卦象徵生命的成長。老子認為「道」(屯)生育萬物,「德」(解)畜養萬物,物質構成萬物的形態,形態構成萬物的種類。
損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損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四十八章
益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四十五章
損是減損,益是增益,兩者是對立統一的。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關於損卦的《道德經》解釋,可參考地山謙卦。
益卦認為天地萬物的增益是沒有限量的,對此老子說,「道衝,而用之弗盈」。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夬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四、八十一章
姤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四十二章
夬即衝開、去掉,是決斷的意思。夬卦告誡人們要提高警惕。老子告誡人們,用腳尖站立不能持久,跨大步不能遠行;自我顯露不能自明,自以為是不能顯揚,自我誇耀不能見功;自以為賢能不能當領導。他又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姤卦寓意陰陽遇合,萬物繁榮生長。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萃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二章
升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四章
萃,是聚集的意思。萃卦告誡君子修理兵器,戒備以外的叛亂。老子說,「兵者,不詳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他認為兵器以鋒利、便於砍殺為上等,但不要對此加以讚美。
升即上升,升卦的卦象是土中生木,寓意萬丈高樓從地起。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困卦與井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二章
困即困難、受困。困卦由上兌下坎構成,兌通悅,寓意身處困境仍不放棄。困卦認為,君子寧可捨棄生命,也要堅持信念。
井即水井,井卦的卦象是木桶下水打上水來。井卦告訴君子要鼓勵人民互相幫助。
老子教育人面對困境,委曲反而能保全,彎曲反而能正直。他認為聖人應該成為百姓的典範。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革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七章
鼎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章
革即變革,革卦認為變革是文明而和悅的,縱使開始人們懷疑變革,但最終變革會得到人們的信任。老子認為最好的變革就是「無為」——順應事物的發展去作為。他認為變革被懷疑是因為變革中有欲望萌動,不過欲望最終會因為發展順應規律而被鎮定。
鼎象徵烹飪,鼎卦告誡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人要恪守其清靜。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震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六章
艮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八章
震即雷,震卦認為君子應該從恐懼中反省自己。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告誡人與人交往要保持一定的尺度。
艮即山,它的意義是靜止。艮卦認為動和靜都不失其時,前途才會光明,並告誡人思考應該思考的問題。老子說,「善為士者不物,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這些都說明「靜」的重要性。老子強調與人無爭的美德,也是要人思考自己應該思考的問題。
漸卦第五十三 歸妹卦第五十四
漸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六章
歸妹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四十六章
漸即漸進,漸卦認為人有誠實而謙虛的品德是無往不利的。老子認為,聖人對百姓表示謙下,這樣聖人在百姓之上百姓不認為沉重,在百姓之前百姓不認為有妨礙。
歸妹說的是嫁女,歸妹卦認為婚姻是大事,對人類很重要。出徵佔卜到歸妹卦是兇險的,因為戰爭會令婦女失去丈夫。老子說,「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他認為天下最大的禍害是貪得無厭。
豐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豐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四十一章
旅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三章
豐,是大的意思。豐卦的卦象是電閃雷鳴,這是重大的天象,人如果能領悟到這個天象,必有巨大成就。對於大啟示,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巨大的成就,他說,「大器晚成」。
旅即旅行,旅卦的卦象是山上有火,告誡人們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山火。老子認為,如果我確實有智慧,就要走在大路上,怕就怕走上邪路。
巽卦第五十七 兌卦第五十八
巽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五章
兌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七章
巽,是順從的意思。老子認為誰執守住大「道」的法象原則,天下人就會歸順於他。
兌,是和悅的意思。兌卦認為和悅之道的偉大作用就在於能使人民勤勉奮進,共濟時艱。
老子說,「以正治國」,他認為以清靜無為的策略來治國,百姓會潛移默化,社會就會和諧。
渙卦第五十九 節卦第六十
渙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四十三章
節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五章
渙,是流動的意思。渙卦的卦象是風吹水動。老子認為流動應該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在極其堅硬的東西內穿行無阻;空虛無形之物能夠進入沒有間隙的東西中。
節即節制,節卦認為天地由於有節制,所以形成了四時節令。老子認為貪求生活享受是禍根,任性使精氣耗損就是逞強;萬物壯盛都極至而過早衰老是不合乎「道」的,不合乎「道」就會過早滅亡。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過卦第六十二
中孚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九、七十章
小過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十七章
中孚,是心中有誠的意思。中孚卦認為,人的內心有誠是與天理相感應的。老子認為戰爭中心懷「哀」態的一方往往會取得勝利,聖人就好比外穿粗麻衣衫,懷內揣著寶玉一般。
小過即小錯誤,小過卦佔卜的結果是做小事吉利。老子認為聖人是不做「大事」的,因為他會在事件還未顯露時就已經處理好了,所以老子說,「太上下知有之」。
既濟卦第六十三 未濟卦第六十四
既濟卦與未濟卦,《道德經》對應為整書
既濟,是已經成功的意思;未濟,是沒有成功的意思。《易》把未濟放在既濟之後,寓意成功是暫時、相對的,沒有成功卻是永恆。「道」是完美的,它「周行而不殆」,「獨立而不改」,是「無」和「有」的統一。「道」的規律和作用是無窮的,所以「既濟」。「道」所產生的天地萬物是循環不息、不斷變化發展的,所以「未濟」。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常讀經典,天地自寬
四書五經賞析
薦語:四書之名始於宋,五經始於漢武帝,朱熹合為「四書五經」,堪稱儒林佳話,曠代經典!
史記
薦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讓我們一起品讀太史公筆下,那段波雲詭譎的歷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