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器之乾坤圈|道德經|道教|陰陽

2021-01-17 騰訊網

在道教宮觀內,細心人可能會注意到――某些道士手內常持一件相連在一處的兩個環,時時把玩(其環形,多為木、藤、玉石、金屬製成,可於人腕、臂處套掛。北京白雲觀文物展室中,有一明代青瓷道人像,道人左手即持此物,可見淵源已久)。許多人不明其意,作何解釋?問於道士,或稱其為「乾坤圈」;或稱其為「陰陽環」;或稱其為「玄」,眾說紛紜。後學經多方徵引,撰文一篇,解釋此物意義,言詞謬誤之處,敬請高明指正!

一、取象於圖書文字: 道教重「玄」,崇「玄」。《道德經》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認為「道」杳冥幽遠,不可妄予推測,故而強以形容為「玄」。後世稱我道為「玄門」、「玄教」者,蓋源於此。漢許慎《說文解字》解「玄」曰:「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也。」看古寫「玄」字,極似相連於一處的兩個環,一環在內象徵玄關一竅;一環在外象徵玄真妙理,知此「理」、得此「竅」,理竅合一,即入「眾妙之門」,意即成道也。修士仿此意象,得以成形,持之以為寓。

二、取徵於禍福因果: 大千世界之內,萬事萬物發展過程錯綜複雜,莫不因中有果,果中含因,因果循環,報應昭彰,無窮無盡,無始無終。此即古聖所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我輩群迷怎能不事事謹慎、處處留心焉?唯恐行為一旦差遲,墜入因果輪迴,受諸苦惱,悔之晚矣!故而,此兩環中,一環象因,一環象果,相連於一處者,譬彼前因後果互為因緣、接連不斷之意。亦即禍、福相因相成之理也。修士明了其理,得以成形,持之以為戒!

三、取法於陰陽性命: 人秉天地陰陽之氣,得中而生。純陽為神,純陰為鬼。故我教內歷代修煉高真,皆自名號中貫以「陽」字,以覬仙道,如正陽、純陽、重陽、丹陽、玉陽等。又,《易》云:「幹為天,為圜。」天者,陽也。圜者,圓環也。兩個圓環兩重天,即譬純乾卦,純陽之象也。再此環圓而中空,像個虛無窟子一般,暗含「自無中方能生有」之意,乃是指人於內丹修煉過程中,自後天茫茫之內(無),採得渺渺一點真陽(有),兆育先天之氣(道),三千八百、行圓功滿、飛升大羅、身列仙班矣。又,祖師云:「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竊聞乾坤之內,造化生乎陰陽,陰陽成乎造化。舉凡昆蟲草木,無一不賴陰陽生化,我道法天象地,撇去陰陽,將何以盡天地之妙哉?先天大道,至精至微,至尊至貴,至大至剛,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更不能一朝離乎陰陽也。又,天地間非二(神、氣)則不化,非一(性命合一)則不神,神而不神,不神而神,斯一而兩,乃神而化之之妙境焉。玄門性命雙修,唯法天地之理氣以為體,法天地之功效以為用,斯修性而性盡,煉命而命立,即「道法自然」矣。修士參悟玄機,得以成形,持之以為法。

以上三種,只是較為廣泛流行的解釋。再有,或曰象天地玄牝,即寓《道德經》中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意也;或曰象太極,即寓陰陽為二,太極為一,一分為二,二合為一之意。其圓形寓「周而復始、返本還原」即《道德經》中所云:「反者道之動也。」乃大道運轉循環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規律;或曰象人天一理、天人一貫(即兩環二合為一),暗寓「道以一貫之」、「得一萬事畢」之意……噫!雖只兩環相連之一物,而暗含如此之多玄機妙理,其也貴哉!希我玄門有志修士,參悟理、竅,勉而行之,大道得之不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道教全真經韻及法器板式初探
    教內人習慣把各諷誦類經典和齋醮科儀總稱為「經懺」,經懺中有很多需要吟詠頌唱的讚詞,教內人習慣稱為「經韻」,而教外人則稱為「道教音樂」;經韻的頌唱需要樂器伴奏,全真經懺所用的一般都是些打擊樂器,稱為「法器」;各種法器的敲打都有各自固定的節奏規律,這就是「法器板式」。本文試圖從應用的角度談談這些話題,尤其是重點談談全真經韻的法器板式。
  • 道教經典《道德經》的三個要點是什麼?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以「道」為核心思想的宗教,「道」最早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提出來的,因此,老子在道教被稱為太上老君,為道教祖師之一。現在的大多數道教派系都源自於老子。老子最偉大的著作是《道德經》,他在《道德經》第一章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提出了「道」的概念。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道教齋醮法壇所需之用器,稱為法器。一般在醮壇配合經韻及科儀使用,有些也可在專行法術時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將,下可驅邪除魔,故品種繁多。道教法師重視法器,能自鑄自作,並勤加護持。陶弘景撰古今刀劍錄,多以法術觀念著錄;司馬承禎撰景震劍序,含象鑑序等,強調其神異性;而龍虎山天師更以符劍為傳教之物,傳承道法。至今民間的道教齋醮,多仍舊慣,諸般法器依舊具有除厄斬邪之用。
  • 道教法器的運用,溝通神靈、降妖伏魔、避邪護身!
    道教的法事道場,如放河燈、施食鍊度、拜鬥、羅天大醮等等,儘管程式不同,但是,道場裡擺放的法器大致相同,通用的有十種,通稱為道場「十寶」:鬥即星辰,壇場置鬥,象徵著宇宙,大千世界。道經《洞真太上飛行羽經九真升玄上記》中解釋說,鬥為「陰陽之根本,二象之玄綱」。祭祀鬥星,能夠祈禱天下太平,萬物生育繁茂,社會生生不息。
  • 道教常識:道士隨身佩戴的飾物有哪些?
    《太霄琅書經》稱:「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道教作為一個存在了數千年的本土宗教與傳統中華文化息息相關,而道士則是道教文化的形象代言人,道士在度己度人修行的同時也在傳播道教文化。印象中的道士都是青衣道袍,腳踏十方鞋,非常簡單樸素。
  • 道教常用十九種法器,每一種都有它獨特的作用和意義,圖文詳解
    道教在舉行如祈請、度亡、甚至是羅天大醮等科儀時,都會用到的各種用具,我們稱之為法器。道教認為在開壇做法時法師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役使雷霆。下文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常見的十九種法器的文化內涵。(1)鼓鼓是通神及闢邪之用及醒人振奮的傳訊工具。醮壇多用、扁平手鼓等法器。晨鐘暮鼓原道門之習,藉以說明時間來去匆匆,也警惕人生應當日日振奮。
  • 道教三清指的是什麼?道教基礎,修道之人都該知道
    道教的三清,既可以指道教所尊的三清勝境,也可以指位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勝境包括:玉清、上清、太清,其中,玉清聖境的居住者為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的居住者為靈寶天尊、太清境的居住者為三教宗師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清尊神是道教最高神。
  • 道教至高尊神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萬億鎮玄都
    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太上道祖無始無終,生天生地,為教化眾生降聖成凡,世號老子,度人無數,屢世為王者之師,傳授的《道德經》雖僅五千字,但包含了天地、宇宙、人身的大智慧。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道祖。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教道祖老君的聖誕。
  • 《道德經》:七月中元至,道教會在鬼月做些什麼呢?
    本文《道德經》之章節屬於新開系列,主要講述中國本土第一大宗教道教與其經典,敬談先哲思想,品論古今人事,作者才疏學淺,只能淺薄俗談,希望大家支持!《道德經》:七月中元至,道教會在鬼月做些什麼呢?今天是農曆七月一,在傳說中是開鬼門的日子,農曆七月,是民俗中的「鬼月」,傳說閻王會從七月一日起,下令大開地獄門,終年禁錮在地獄受苦受難贖罪求解的冤魂厲鬼,這個時候就可以走出地獄,獲得短暫的遊蕩,享受人間香火的機會,直到七月三十日鬼門關閉,即是開門也給了超度的機會,那麼道教在七月會做些什麼事呢,這裡給大家簡單介紹下。
  • 道教受陰陽五行說影響,崇尚色彩的傾向鮮明,著重於三色
    道教受陰陽五行說影響,崇尚色彩的傾向鮮明,著重於三色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道教色彩的基本特點的。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自東漢照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產生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 鎮煞驅邪,收妖降魔|道教法器中的尺、板、如意、扇
    本文摘自 嗣漢天師府,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教法器中多有世俗之物,因作為禮器、貴重之物或特殊人物持用物品而成為法器。劍、鏡、錢幣、樂器等皆為如此,尺、朝板、如意、扇等物也是如此。
  • 道教經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闡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相傳是太上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即經文中葛玄所說:"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 道教四大天師,除了張天師,知道另外三個的都算道教入門了
    佛教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也有四大天師之說,那麼這四大天師是誰呢?作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為一般大眾所熟知,但是另外三大天師,知道的一定是對道教有相對了解的人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四大天師。
  • 道教正統神仙簡介之三清
    三清,在正統道教中是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的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即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分別指: 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衛玉晨大道靈寶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師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號雖殊,本同為一。"
  • 道教修持「五字真言」
    按照道教的觀點,「道」是生化萬物的本元,「道」本身具有無限的神力,《易經》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都表明了「道」的神聖性。按照中國道教協會前副會長陳蓮笙大師的說法,「道」包含著一切已經認知的世界以及一切尚未被認知的世界;包含一切我們已經理解的狀態、運動、規律以及尚未被我們知曉的狀態、運動和規律。
  • 道教:儀象的寄託語——驅邪祈福
    構成這套象徵系統的基本語言,除了少量的法器(如劍、碗燈、手爐等)、文本(如道經、符表等)外,口訣、手印與禹步是其核心的組成部分。所謂「口訣」,是指道教相信能夠具有超語言能力的一些詩渴。道教相信,在特定的背景下念誦這些口訣,可以請神送神、驅邪除魔,可以通天達地、呼風喚雨,可以逢兇化吉、心想事成。在道書中,這些具有無上法力的口訣極多,各包含了不同的語音符號意義。
  • 在傳統道教中,是如何看待婚姻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道士一般是不結婚的,因為在很多電視劇或是小說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常識,就是道士是修仙的,在他們的世界觀中,必須要保持童子之身,就如呂洞賓號稱純陽祖師一樣,就是因為從小元陽未洩,所以才能成就如此高的仙籍。
  • 道教的九大經典書籍
    道家經典——《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亙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梁也。
  • 從無錫道教音樂看玄門轉運寶典:北鬥經
    從這些所歌之樂曲篇名中可以看出,其內容波都與歌頌祖德,祭祀天地,祈禱豐收等有關。道教自祖天師張道陵創教以來,目前最早可見道教音樂記載是南北朝時北魏明帝神瑞二年,寇謙之稱於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師之位,並賜《雲中音誦新科經戒》,制定了《樂章誦戒新法》,形成了後世所流傳之「華夏頌」、「步虛」。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魚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道教作為我國本土的一種宗教,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很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都有道教的影子。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動物被道教認為是吉祥的象徵,在前面幾期介紹了鹿、鶴、龜、蝙蝠等幾種動物被道教稱為瑞獸。本期為大家介紹魚與道教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