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受陰陽五行說影響,崇尚色彩的傾向鮮明,著重於三色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道教色彩的基本特點的。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自東漢照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產生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全國現有道教官觀1500餘座,共有乾道、坤道26000餘人,民間至令仍有難以計數的信奉者。
道教深受陰陽五行說影響,所崇尚色彩的傾向非常鮮明,即著重於紫色、黑色和黃色,尤其是紫色和黑色。道教崇尚紫色,認為紫為天空之色,具有神聖的意義。傳說天帝居於天上的紫微官,故以天帝為父的人間帝王和天帝為信仰的道教都以紫為瑞。道教信奉的「三清」之首,號「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四位天帝中,有「中天素微北極大帝";還有「玉清紫道虛皇上君」、「南極上靈紫虛元君」等。
道教仙人穿紫衣。道經稱神仙所居處為常官、紫臺、常房紫清,仙女稱為「紫妃」。所奉最尊的神仙為紫皇,神女為紫姑。《太平御覽》卷六五九引《秘要經》:「太清九宮,皆有僚屬,其最高者稱太皇、紫皇、玉皇。」紫姑是傳說中的廁神,卻主管蠶桑之業,故又稱蠶神。道教信徒稱仙書為紫書,紫書常含道教的真訣。人們故以紫書泛指道教著作。相傳,道教崇奉的青帝要君,就是獲取紫書後才成仙的。道教認為,無論誰想修煉成仙,必須接受紫書真訣,這是人仙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古代皇帝稱天子,受道教影響,也喜用紫。其所居官殿多稱紫官、紫庭、紫臺、紫闕、紫極、紫宸殿、紫禁城等。道教尚紫,有一關於其創始人老子的神奇的傳說。說是函谷關令尹喜見有禁氣從東面來,知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青牛前來。尹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後人因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
杜甫在《秋興》中詠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各地多有道教宮觀和民間建築在其大門上橫書「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和對美好的希冀。南方一些地區,民間造屋上梁時,往往在梁木正中貼張紅紙,紙上寫著「紫微高照」四個大字。有的還在兩邊正柱上貼上對聯:「上梁正逢黃道日,立柱恰遇紫微星。」
道教也尚黑,在道家哲學中,黑色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有深遠、包藏極多、看不透、神秘無限之意,道家和道教都尚黑,老子認為道是以黑色為象徵色的,於是黑色在《道德經》中有了崇高的地位,顯赫的陰陽太極圖以黑白對照而橫貫古今,且不時展示在道士的服飾上。
後世道家也以黑色為常服色。道家、道教被稱為「玄學」、「玄教」,即「黑學」、「黑教」。道學視黑色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一切妙門的總門,並追溯至原始生殖崇拜上,把黑色的母性生殖器稱為「玄牝之門",謂之「天地的根」。學者認為,選擇黑色作為一種精神體現,主要的是對於人的心理,黑色能產生深層影響,生出神秘、 靜寂的感受。作為無彩色,黑色的無光對人的視覺有種消退之感,這種感覺恰恰也暗合了道家清靜無為的避世遠塵、淡泊無為的思想。
道教還尚黃。相傳黃帝常著黃衣,漢代道教崇尚黃帝與老子,冠帽服履皆用黃色,以後相沿成習。另說漢末道教傳說「黃衣當王」。《禮記·郊特性》:「黃衣黃冠而祭。」《月令》:「天子居大廟大室,衣黃衣,服黃玉。」據北周《二教論·服法非老篇》和《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一載,北魏時,嵩山道士寇之謙用黃巾。《舊唐書·李淳風傳》:「(淳風)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棄官而為道士,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後人因之稱道士為「黃冠子」。唐球《題青城範賢觀》詩:「為尋真訣問黃冠";韓愈《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說,座下寥落如明星。」宋《宜和遺事》記徽宗夢遊神霄宮,說:「神霄宮殿五雲間,羽服黃冠綴曉班。」均真實地反映了這一規習。黃冠在古代指箬帽之類,蜡祭時戴之,也指道上所戴用金屬或木類製成的束髮之冠。因為戴黃冠,著黃衣,黃冠、黃衣成為了道土的別稱。道救規定,道土在受戒以前,所穿大褂和得羅均應為黃色,不得用藍。
道教也喜絳。道觀的門闋多漆為絳色,稱「絳闋」。蘇東坡《水龍吟》中有「古來雲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之句。道教認為,天上的宮門也是絳闕,傅玄《雲中白子高行》說「遂造天門將上謁,闔闢,見紫微絳闕,紫宮崔嵬。」道教掛的旗幟也多絳色。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歡迎大家訂閱我們,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資訊。